微粒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发挥调节功能的相关研究论文_周红梅,杨发满

微粒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发挥调节功能的相关研究论文_周红梅,杨发满

(青海大学附属医院;青海西宁市810000)

摘要 微粒(MPs)在细胞凋亡或活化过程中被诱导产生。最初微粒被认为是没有任何生物功能的无活性细胞产物。然而,通过细胞类型和诱导机制,可知微粒的分子组成和功能。与健康者相比,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中,具有不同分子组成、类型、功能的微粒显著增加。微粒也能形成免疫复合物放大炎症反应与组织损伤。

关键词 微粒 系统性红斑狼疮 调节功能

MPs与自身免疫性疾病

任何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展均需要遗传易感性,环境的危险因素,激素和调节免疫耐受的表观遗传学的缺陷的共同作用。特异性免疫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包括自身抗体的产生、T细胞的表达和激活调节功能的缺陷、细胞无应答。自身免疫的发展与调节细胞的死亡、凋亡细胞(ACs)的识别和清除的途径缺陷有关。凋亡诱导缺陷促进产生自身抗体的自身反应性B细胞的存活。[1]一旦凋亡体经细胞外翻译后修饰(如氧化和瓜氨酸修饰),将转变为自身抗原、新生抗原和免疫复合物(ICs)。

微粒(MPs),主要在细胞激活和死亡时产生。经激活剂、拮抗剂作用后可知,微粒表面和内部包含有多种分子结构。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非特异性免疫细胞对MPs及其修饰物的识别促进了慢性炎症反应。然而,MPs在炎症反应发生机制中的具体作用却鲜为人知。[2]只有最近研究表明MPs参与了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展、维持。

通过研究不同组织中循环自身抗体间的相互作用,发现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体内的MPs参与ICs的形成与发展。因此,通过不同的抗体,MPs与靶细胞间相互作用,例如:磷脂酰丝氨酸(PS)、清道夫受体;此外,还可以通过识别调理素受体(FcR)和补体受体[3]。

MPs与SLE

在SLE患者,ICs导致许多器官的慢性损伤。ICs主要是自身抗体形成,这些自身抗体抗细胞核成分,包括双链DNA(ds-DNA),核小体,核糖核蛋白和RNA。然而,SLE还有其他自身抗体形成ICs,例如PS、血浆和细胞外基质蛋白等。

免疫组分析表明,来源于SLE的MPs包含更多免疫球蛋白(IgG-直接抗ds-DNA,IgA,和IgM-抗ds-DNA、类风湿因子)和补体(C1q,C1s,C3,C4b,C9)。[4]与健康对照组相比,SLE患者中,annexin V+MPs的数量相对增加。其数量的增加可能是血小板微粒被激活的结果。据报道,血小板微粒能够组成ICs并诱导补体活性,这是SLE典型的病理生理学。体外研究表明,ACs的吞噬作用导致来源于Jurkat细胞的MP数量减少,然而,这种效应会通过annexin封锁PS而阻止。大量报告表明,SLE患者对ACs的吸收和清除作用减弱。因此,SLE体内MP数量的增加,进一步解释了胞外定植的ACs的长期表达。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SLE患者体内,抗DNA抗体滴度和IgG+MPs的含量间具有显著相关性。最近,Nielsen等人发现,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有高水平IgG1、IgM和补体C1q的SLE患者体内MPs含量更高。循环IgG+MPs数量与血浆中抗ds-DNA、核心抗原、组蛋白的抗体显著相关。同一个研究中还发现,循环IgG+MPs的数量、抗C1q抗体的表达与经典途径的补体的消耗之间正相关。[5]这一结果强调了MPs在SLE炎症反应的发病机制及持续作用,因为MPs是构成自身抗体的重要成分,并且循环ICs激活补体级联反应。

参考文献

[1] Z. S. M. Rahman, “Impaired clearance of apoptotic cells in germinal centers: implications for loss of B cell tolerance and induction of autoimmunity,” Immunologic Research, vol. 51, no.2-3, pp. 125–133, 2011.

[2] J. R. Dye et al. “The role of microparticles in the pathogenesis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and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candinavian Journal of Immunology, vol.78, no. 2, pp. 140–148, 2013.

[3] N. Cloutier et al. “The exposure ofautoantigens by microparticles underlies the formation of potent inflammatory components: the microparticle-associated immune complexes,” EMBO Molecular Medicine, vol. 5, no. 2,pp. 235–249, 2013.

[4]O. Ostergaard et al. “Unique protein signature of circulating microparticles in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Arthritis and Rheumatism, vol. 65, no. 10, pp.2680–2690, 2013

[5]C. T. Nielsen et al. “Increased IgG on cell-derived plasma microparticles in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is associated with autoantibodies and complement activation.,” Arthritis and rheumatism, vol. 64, no. 4, pp. 1227–1236, 2012

论文作者:周红梅,杨发满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9月下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1

标签:;  ;  ;  ;  ;  ;  ;  ;  

微粒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发挥调节功能的相关研究论文_周红梅,杨发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