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云进
37252519791xxxx11X 250000
摘要:高层建筑的结构转换层作为建筑物内不同结构形式受力的连结与传承的关键节点,因此控制和把握转换层结构施工质量是非常重要的,尽管其施工过程质量控制难度较大,但只要科学规范施工,并采取严密科学的控制方案,其施工质量是可以得到保证的。
关键词: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
引言:混凝土转换层施工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需要注意的是,混凝土转换层施工专业性要求较高,施工相对复杂,在施工的过程中,应当积极把握模板工程施工和混凝土施工的技术要点,做好支撑体系的设计和施工,采取分层浇筑方式,做好养护和温度控制工作,以此来保证施工质量。
1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施工的特点
1.1结构尺寸大,楼面支撑荷载重
带转换层体系内力的改向是通过引发截面内力来实现的,结构内力分布比较复杂,同时为保证上部结构水平剪力顺利传往下部,对转换层楼面水平刚度有严格要求规范一般要求楼板厚度不小于,故一般转换层的结构构件尺寸较大、楼面荷载较重。
1.2分层浇筑,利用先浇部分构件承载
转换层水平构件高跨比大,截面弯曲时水平纤维相对错动不可忽略,平截面假定不再适用,一般呈现短深梁或厚板的受力特性。采用二次叠浇法进行施工时应对叠和构件进行仔细分析,考虑分层处水平剪力对构件的影响,必要时应与设计单位配合,进行一次设计,确保一次叠浇构件在施工阶段和正常使用状态下的承载能力。
1.3结合下部结构,灵活布置支撑系统
为减少对结构抗震的不利影响,避免转换结构上下层发生刚度突变和剪力突变,设计不落地支撑系统时可以结合下部结构进行灵活合理的布置。
1.4通过下部竖向构件卸荷
根据转换层设计时“强化下部、弱化上部”的原则,结构设计加强转换层下部主体结构刚度弱化上部结构刚度,转换层结构在由地震荷载参加组合的情况下,下部竖向构件轴压比限值有严格的控制,以保证结构具有足够的延性这使转换层下部竖向构件在施工阶段比一般竖向构件具备更大的延性和承载力储备,可以利用下部承载力富余的竖向构件作为支撑的传力构件。
1.5利用钢骨架或预应力卸荷
在转换层结构中使用钢骨混凝土和预应力技术可以减轻自重、改善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设计模板支撑时可以利用已经成型的水平钢骨或预应力平衡部分或全部施工荷载,极大改善支撑受力性能,这种措施适用于转换层与上部结构没有形成整体工作的情况如上部采用的是小柱网框架或开口剪力墙、壁式框架等结构形式。
2高层建筑转换层的钢筋工程施工技术
2.1临时支撑工程施工技术
为了确保结构转换层施工的顺利进行,往往会搭建临时的结构支撑架。一般来说支撑架的脚手架的长度、宽度和高度都偏小,达不到实际工程的需求,这时就需要在支架和工程墙体之间加设连墙件,连墙件往往都具有较高的负载能力,在正常使用的情况下其抗转动能力比较突出。方便性、适用性、安全性、可靠性以及功能多样性是对结构转换层临时支撑工程的基本要求,施工过程中支撑架结构的不准确、施工材料质量不达标、负载变异情况等等都会影响支撑架的实际使用效果,在支撑架的设置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工程的特殊性和支撑架的适应性,充分考虑到支撑架承载力的极限值以及稳定状态下的整体承载性能,确保稳定性计算和支撑架结构设计的准确性和合理性,避免由于临时支撑工程不合理影响施工进度。
2.2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的模板施工技术
1)模板工程的支撑体系设计
底模板施工是模板施工中最为重要也是最为关键的环节。在底模板施工之前,针对支撑体系的设计也是关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施工前一定要确立有关支撑体系,该体系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对有关指标进行精确的计算,一般而言这些指标包括了立杆、步高等。在支撑体系作业时,需要塑料薄膜来进行隔离和保温,进而保护支撑板下面的温度。与此同时塑料膜对进行设计其立杆也有一定的影响,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必须按照相关的标准来进行设计。
2)模板工程侧模的选择与固定
在转换层作业进程中,通常使用钢模当作侧模,选定侧模之后,要做足稳固工作。针对侧模的稳固通常是选用锚固螺栓进行固定,同时要将混凝土构造与支撑系统稳固地连在一起,以确保侧模有更好的稳定性。在施工时还要观察结构内部有没有柱,如果结构无柱,那么可以在预埋筋的位置设置螺栓。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及时对钢模板进行拆除,由于钢模板散热性非常好,导致钢板和周围环境温差很大。温差扩大会对施工质量带来较大的影响,所以要及时清除钢模板。
3)模板工程的楼梯支撑施工
楼梯支撑同样是模板施工内容的一个重要部分,它的荷载量要远大于侧模施工。因此在其施工过程中,需要采取一些方法来处理。为了增强稳定性,通常要将斜撑辅助与槽钢做精密策划,施工时还得将脚手架支撑做加固处理。
2.3钢筋的制作和钢筋的绑扎
高层建筑转换层施工过程中,钢筋是主要的建筑材料,并且对其进行应用的主要形式就是制作和绑扎。高层建筑转换层施工,对于钢筋部分的工作就是在钢筋的沿体周围在固定化的距离上设置一定数量的钢支架,形状为U形,这样能够让钢筋的整体垂直度更加突出,并且也能够让外部的保护层厚度有所保障,转换梁钢筋的绑扎主要起到稳固性和定位作用,转换梁钢筋的绑扎要符合钢筋技术并且按照一定的规范进行。主要顺序是架设一个U形的支架,并且在外围的开口位置放置底箍,绑扎牢固,内部放置开口箍,在中间的位置开始向着两边的位置放置一个水平方向的主筋,绑扎更加牢固,从两边插入开始一直到内部。
2.4高层建筑转换层的浇筑工艺
1)混凝土的浇筑
分层的厚度决定于振捣器的棒长和振动力的大小,也应考虑混凝土的供应量大小和可能浇筑量的大小,一般为20~30cm。插入式振捣器应伸入5cm为宜。分层浇筑时,上层钢筋的绑扎应在下层混凝土经一定养护其强度达到1.2N/mm2混凝土表面温度与混凝土浇筑后达到稳定时的室外温度之差在25℃以下时进行。为了加强分层浇筑层间的结合,可以采取在下层混凝土表面设置键槽的办法。键槽可用100mm×100mm的木方每隔lm左右留设。分层浇筑间隔的时间,应以混凝土表面温度降至大气平均温度为好,即水化热温升的峰值以后,一般为3~5d,因此间隔时间以大于5d为宜。混凝土应采用机械振捣。
2)大体积混凝土的测温
转换层中进行大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需要做好测温工作,以便于更好的掌握混凝土的内部变化情况。可以将热电阻传感器利用具有良好导热性能的铜箔包好,埋设在混凝土内部,利用测温仪来进行温度量测。
3)混凝土养护
混凝土由于浇注体量大,所以浇筑后特别注意养护,应采用以下方法控制混凝土内部与表面的温差值温差小于25℃:①蓄热保温法,即常规保温方法;②内降外保法,即在大体积混凝土内部循环埋管通水冷却降温,在大体积混凝土转换结构的表面采取保湿措施。冬季施工时还应按规定做好保温测温工作。
结束语:
综上,随着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建筑工程的重要性日渐突出,随之而来的是建筑用地紧张。高层建筑的发展建设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我国的建筑用地紧张问题。由于高层建筑施工建设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这也就加大了其建设施工难度,将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与高层建筑进行紧密结合,能够有效提升其工程质量,并在一定程度上节约施工成本,进而全面推进高层建筑的施工建设。
参考文献:
[1]郑钦泉.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8(18)
[2]皇甫涛.带结构转换层的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初探[J].建材与装饰.2018(21)
[3]罗骥.叠合法在大截面高位转换梁施工中的应用[J].四川建筑.2018(03)
论文作者:赵云进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4
标签:结构论文; 混凝土论文; 支撑架论文; 构件论文; 高层建筑论文; 钢筋论文; 过程中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