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中区采取“六式”管理法构建论文_杨云

呼中区采取“六式”管理法构建论文_杨云

呼中林业局资源科

呼中区大力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结合本区党员队伍现状,创新方式,分类施治,切实采取“六式”管理法,努力构建党员分类管理新模式,有效地促进了全区各门类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努力争做“四个合格”党员。

一是“目标式”管理在职党员,让党徽更红。呼中区对在职党员分门别类制定了具体的工作目标和具体的党员标准。为了确保在职党员履行职责,各基层党组织建立了“三承诺两评议一考核”工作制度。“三承诺”,即共性承诺、岗位承诺、实事承诺。共性承诺是全体党员在履行党员义务、遵纪守法自律、发挥带头作用等方面做出共同承诺,岗位承诺是在职党员干部根据岗位情况在践岗履责等方面提出具体承诺,实事承诺是每名党员向群众承诺做几件实事;“两评议”,即支部评议、群众评议,党员每半年在支部大会上进行述职,分别接受支部和群众的民主评议,评议结果与党员的评先选优、奖惩直接挂钩;“一考核”,即对在职党员实行“每月一自查、每季一测评、年终一总评”的考核制度,结合民主评议党员工作,确定优秀党员、合格党员、基本合格和不合格党员等不同考核等次,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通过设立党员先锋岗、党员示范点、党员责任区、党员文明窗口等形式,全区1292名在职党员积极投身到加快林区转型发展进程中,在“保生态、优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等方面充分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为呼中转型发展做出了新贡献。

二是“设岗式”管理无职党员,让党徽更亮。呼中区共有5家社区党组织,共有无职党员112名。结合各社区情况,他们本着“按需设岗、因事设岗、以岗定责、责任到人”的原则,针对无职党员的具体情况,因需、因事设岗,确保党员能够在岗位上发挥作用。共计设立了4大类别18项岗位。4大类别是思想政治类、工作监督类、公共事务类、扶贫帮困类;18项岗位包括政策法律宣传岗、民情民意收集岗、民事纠纷调解岗、文明新风倡导岗、弱势群体关爱岗、党务工作监督岗、森林防火监督岗、生态旅游导游岗、政务公开监督岗、计划生育监督岗、社会治安维护岗、公益事业管护岗、环境卫生保护岗、公共设施管护岗、爱心救助义工岗、医疗咨询服务岗、心理健康关爱岗、就业社保服务岗等。结合不同岗位特点,各社区制定了相应的岗位职责,将职责落实给每一个上岗党员,使党员做到有岗有责,避免了岗责分离。

三是“余热式”管理离退休党员,让党徽更美。呼中区共有离退休党员1230名。各基层党组织在离退休党员中开展了“红色教育”活动,组织了“只有退休的党员,没有褪色的党员”、“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等主题党日活动20余场次,讲授党课40课时,参加学习教育的老党员达1000余人次。各社区党组织为了使离退休党员更好地发挥余热,采取了多种形式加强离退休党员的教育和管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呼中镇向阳社区党总支通过采取组建“悦民党支部”、“暖民党支部”、“健民党支部”、“富民党支部”、“便民党支部”、“先锋党支部”等形式,组织社区内的463名离退休党员发挥各自特长,免费教授居民琴、棋、书、画等各门类艺术。组织 “民乐队”、“映山红演唱队”、 老年合唱队”等八支特色文艺团队,义务为社区群众演出100余场。聘请离退休党员作为效能监督员、党建督查员、廉政监督员和行风评议员等,发挥老党员余热。

四是“牵线式”管理流动党员,让党徽更新。呼中区现有流动党员476人,针对本区流动党员流动范围广、行业分布复杂、居住地点不固定、教育管理难度大等实际情况,区委成立了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协调工作组,建立了呼中党员工作站和流动党员党组织。在北京、大连、营口、河北三河等地建立了6个临时党组织,为400多名党员安了“家”。采取“1+6”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模式,牵住管好流动党员。“1”是发放一本《流动党员活动证》;“6”是建立一本管理台账、确定一名联络人员、开通一部服务电话、建立一本跟踪写实记录、设立一个短信(易信、微信)平台、邮寄一封信函。为了确保了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取得实效,各基层党组织多措并举,采取跟踪教育、联系教育、委托教育、返乡教育等办法,对流动党员实行管理,从而使广大流动党员的党性意识、组织观念进一步增强,在外地异乡更加注重发挥党员作用,树立党员形象,切实做到了“隔山隔水不隔音,离乡离土不离党”。

五是“查找式”管理失联党员,让党徽更火。呼中区全面停止木材商业性采伐后,木材生产加工企业关停撤并,26名流动党员因外出打工而成为失联党员。对此,呼中区委高度重视,大力实施了“寻找失联党员归队工程”。区委组织部下发了《关于开展失联党员调查摸底的通知》、《关于做好失联党员登记服务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各基层党组织采取“三进三查六找”措施。即进关停并转企业,查党组织各年份党员名册;进社区,查询部分党员去向;进派出所,查失联党员户口所在地和居住地等方式,并通过原单位党组织专人找、领导干部包片找、张贴公告通知找、发动朋友圈微信找、动员知情人员找、相关部门配合找等措施,对失联党员进行拉网式摸排,全面掌握失联党员的基本情况、失联原因、失联时间、参加组织生活等情况,从而使失联党员“有家不能归、有家不想归”的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

六是“帮扶式”管理困难党员,让党徽更暖。呼中区委十分关心党员队伍中的特殊贫困群体,多次召开常委会和专题会议研究帮扶困难工作。建立了领导干部联系帮扶困难党员制度,分处级领导干部、科级以上领导干部、普通党员干部三个层面,按照帮扶能力确定帮扶对象,实行一对一帮扶、一对多帮扶和多对一帮扶。他们积极投入到帮扶困难党员工作中,下基层、到社区、入网格、进家庭,通过采取“五扶”措施,即政治上扶学、精神上扶志、生活上扶贫、能力上扶技、经济上扶业,共计帮扶困难党员、重病党员、残疾党员240余名,帮助他们解决各种难题300余件,全区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帮扶困难党员体系,使困难党员深刻地感受到了党组织的关怀和温暖,坚定了战胜困难的信心,激发了他们发挥模范作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论文作者:杨云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1

标签:;  ;  ;  ;  ;  ;  ;  ;  

呼中区采取“六式”管理法构建论文_杨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