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建工程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研究论文_王春龙

土建工程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研究论文_王春龙

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 石家庄建筑段 河北石家庄 050000

摘要: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安全性一直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是保障建筑结构质量安全的关键。因此,建筑结构设计人员首先要明确工作的重要性,明确自身的职能,努力提升专业知识,对于设计中的安全质量问题要有一定的识别能力。除此之外,还应该在实践中积极累积工作经验,保证建筑工程结构设计的安全性、合理性。本文对提升土建结构设计的安全性及耐久性的策略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建筑工程设计;建筑结构;安全性

1土建结构工程的安全性

安全性在土建结构设计中属于首要进行考虑的因素,是进行其他工作的基础,土建结构设计的安全性包含了以下方面:

1.1结构的整体牢固性

结构整体牢固性指的是由多种不同的构件组合,形成整体的构架,对于有害的外力能够起到抵御作用,表现为在整体构架受到外力的作用时,还能够保持原先完整的构件状况。在一般意义上,建筑结构的整体牢固性指的是土建项目受到自然灾害以及意外的时候,能够对于外力进行抵御能力。尽管工程牢固性并不能够完全地避免破坏,但是能够尽可能地把有害的外力冲击降到最低。延展性和牢固性同样是指土建工程对于外力的抵御能力,指的是有效转移外力,保证建筑结构的稳定。

1.2结构的耐久安全性

这项安全性能主要体现在工程整体构架在经受长期的外力冲击后,还有抵御安全隐患的能力。土建工程因为处于天然环境中,难以避免地会受到自然外力的影响,因此,在土建工程中,耐久安全性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现今许多建筑企业对于安全性能没有给予相应的关注,土建工程因为工程环境与地域上存在巨大的差异,通常需要耐久安全性来保证综合的质量。因此,我国的建筑企业需要对于工程结构耐久安全性给予充分的重视,结合以前的施工经验,制定有效的预防与完善 计划。

1.3土建结构设计存在的安全问题

设计和施工出现脱节的情况,设计单位没有公开计算书,施工单位对于结构设计问题进行随意的处置。部分土建设计单位没有委派设计代表到现场,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间缺乏有效的沟通,造成土建的结构设计和施工出现脱节。设计单位在进行施工图纸设计时,对于环境没有进行有效考虑,没有出示相关的结构设计书,导致监理工作无法有效进行。施工技术人员按照经验进行相关的判断和处理,缺乏理论依据以及运算处理,造成结构设计的安全性。我国的土建工程设计人员对于土建结构设计的安全性没有给予充分重视,没有形成安全性认识。对结构设计中出现的错误没有进行有效纠正,导致由于错误因素出现安全事故,甚至发生违反国家的法律法规的结构设计,不利于建筑的安全性。

2土建结构工程的耐久性

土建结构耐久性包含结构安全性与适用性这两个方面。在实际的土建结构耐久性的设计与评估过程中,需要对于这两个问题进行有效的考虑。结构安全性体现于材料选购的过程中,对于使用的材料,应该看其承压能力是否符合标准。而结构的适用性,表现在材料选购过程中,不仅需要对于材料持久性和耐压能力进行考虑,还要考虑到材料和工程各个环节匹配程度,现今在混凝土耐受性方面存在下列安全隐患:评价标准太单一现阶段,在我国工程检验的标准中,混凝土评价标准单一,没有对质量进行全面的评估,只对于强度进行评估,这种评估机制导致现有的水泥普遍出现矿物比例不协调以及颗粒过细的问题。在水泥质量的评价标准内,只设立最低的强度却没有规定最高的强度,导致各种的水泥质量存在比较大的差异。

3提高建筑结构设计安全性的有效措施

3.1保证建筑材料的质量

我国当前对于建筑住宅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尤其在最新住房体制的提出和实施后,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越来越受到关注,建筑的安全性是检验建筑结构设计是否合乎标准的第一要素。建筑材料是建筑施工中的基础,在建筑质量中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所以在选择建筑材料时要以优质为第一参考用来保障建筑物的安全性,质量好的材料能够有效降低建筑物的后期维修的费用,增加建筑的使用寿命,使建筑物的耐久性得到根本提高。

3.2优化抗震的设计

3.2.1对于土木工程的建设场地进行合理选址

为了切实保证建筑在地震中的安全性,应该对建筑的选址进行科学细致的调研,做出严谨科学的选择。一般而言,土木工程建筑的场地选址需要尽可能满足发生时能够有效的减少地震能力的输入的基本条件,从而降低地震波对建筑的损害,进而提高建筑的抗震性能。

3.2.2注重土木工程的抗震设计

当下“延性结构体系”是世界各国以及我国普遍采纳的传统的抗震结构体系,其核心思想是适度控制结构的刚度,同时允许梁、柱、墙、节点等建筑构件在地震发生时进入非弹性状态,并仍然具有较强的延展,以适度削减地震能量对建筑物的损害,确保建筑“裂而不倒”。这种建筑结构体系虽然对减轻地震发生时对建筑的伤害有一定成效,然而也存在诸多的局限性。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土木工程的抗震要求逐年提高,相当传统的“延性结构体系”已无法适应当下人们对土木工程抗震能力的要求。在这种背景下,隔震削能以及各种减震控制体系以其在抗震方面的绝对的优势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广泛推进。

3.3优化防火设计

根据相关的规定在建设土木工程建筑时,建筑物之间的距离有明确的规定,保证每个建筑物之间的科学距离,这样即使发生了火灾也不至于影响周边的建筑物将火势扩大。并且建筑物的周围一定是交通方便、经济发达的城市中心,所以周边消防车道的设计也是不得不提的一个重要因素,周围宽阔的地区即利于消防人员的及时到达也给人员的撤离提供了方便的条件。一般发生火灾时我们可以把人员的疏散分为水平和垂直方向的疏散。我们可以利用电梯还有楼梯在火灾没有发展的太过严重时及时进行对于人员的疏散,由于火灾初期电梯的运输速度快于楼梯,所以一开始应先采用电梯的方式来疏散人员。而且土木工程建筑发生火灾时楼顶的利用也可以来进行人员的疏散,把楼顶当作一个天然的机场,利用直升机来帮助受灾人员逃离。其次就是灭火设施的配备,可以根据空气湿度、房间放置的物品来选择灭火器的种类。有针对性的来进行对于灭火器的选择,运用科学的方式来应对火灾的发生及发生时的措施。

4建筑结构的耐久性设计

结构的耐久性设计对建筑结构的安全性有重要的意义。混凝土耐久性设计需要优化混凝土配合比,而优化配合比需要经历以下几个阶段:①根据设计强度与配置强度之间的关系,以水灰比计算方法、砂石料计算方法确定初步配合比;②根据工程现场的基本条件的差异、砂石料质量的波动调整配合比;③根据混凝土强度验证原理和密度修正方法,确定每立方米混凝土的各材料用量;最后,根据实测砂石含水率调整配合比,得出混凝土施工配合比;④适当增加保护层的厚度,且其厚度要与周围环境相互适应,且需要根据环境因素、结构形式划分区域,从而制定出本区域内建筑物的保护层最佳厚度,延长二氧化碳渗透到钢筋表面的时间,即延长碳化时间。

结束语:

总的来说,在整个建筑工程项目中,建筑结构设计处于核心地位,它会对建筑物的美观性、安全性和经济适用性产生直接的作用。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质的提高,对于现代建筑物需要同时具备美观性和安全性,作为建筑设计者就要在设计建筑结构时,以安全性为主要工作理念,进而推动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晓莉.建筑工程设计中如何提高建筑结构安全性分析[J].江西建材,2016,02:32+36.

[2]杨艳,马铮铮.建筑框架结构设计的技术措施分析[J].河南科技,2015,24:119-120.

[3]王玉凯.新形势下如何做好施工图审查工作的几点思考[J].吉林勘察设计,2015,03:59+64.

[4]王羽.浅析变电站土建设计中的结构安全性及耐久性[J].通讯世界,2015,10:140-141.

论文作者:王春龙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3

标签:;  ;  ;  ;  ;  ;  ;  ;  

土建工程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研究论文_王春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