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度”一体,筑牢教育现代化之基-江西省推进教师队伍建设纪实论文

“五度”一体,筑牢教育现代化之基-江西省推进教师队伍建设纪实论文

“五度”一体,筑牢教育现代化之基
——江西省推进教师队伍建设纪实

程裕秋 陈 露/江西省教育厅

《风从鄱湖来》《用青春扬起乡村教育风帆》《为乡村女教师点赞》,这些醒目的标题聚焦的都是一个人——90后女孩,新时代的大学生。她,程风,鄱阳县莲湖乡四望湖小学校长,放下大城市繁华,在偏僻的乡村做一名特岗教师。

4.加强政策导向作用,从而实现绿色科技发展的内部平衡。首先,从政策层面上来看,在科技政策倾斜中,要适当偏向于绿色科技,采取各种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为绿色科技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大力推进绿色科技的发展。同时,在地域分配上要考虑地区间的平衡,尤其是中西部相对落后的地区。在政府政策支持的情况下,还要采取各种政策激励企业参与绿色科技的研究与开发,政府投资的主要重点应当是在基础性科学研究,从而使绿色科技开发的结构性更加合理公平。

程风,仅仅是江西省教师队伍的优秀代表之一。

这时,卫生间的下水道传来咕噜咕噜的声音,那声音,梁诚听过,就在他杀死美娟的那晚,下水道这样咕噜了一整晚。

近年来,江西省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位置,大力实施教育强省战略,努力把实施乡村振兴与教育扶贫相结合,把深化教师队伍建设与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相结合,培养造就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为推进江西教育现代化打好人才基础。

优化顶层设计,让教师队伍建设有“深度”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础,是提高教育质量、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关键。江西省为进一步推动新时代教师教育改革发展,全面提升教师素质能力,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先后出台了《中共江西省委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江西省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江西省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实施办法》《江西省特岗教师管理办法(试行)》等政策文件,优化教师队伍建设的顶层设计,让教师队伍建设有政策支持、有体制机制、有目标任务、有具体举措、有经费保障。

江西是一片红色热土,红色文化资源丰富。近年来,我省突出用红色基因筑牢教师理想信念,坚持“厚爱”与“严管”并重,探索建立关爱和监督、激励和约束并重的制度机制,为建设风清气正的教师队伍、书写江西教育奋进之笔,答好“时代之问”,走好新长征路提供坚强保证。我们在全国率先建立了长期从教教师荣誉制度,定期开展“感动江西教育年度人物”评选,常态化开展“万师访万家”活动,涌现了支月英、龚全珍、陈腊英、慎魁元、朱辉球、程风、张俐等一大批优秀教师典型。

涵养师德师风,让教师队伍建设有“高度”

西南地区煤炭矿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在考虑自然环境、生态环境、资源利用和社会经济等基础上,针对区域环境特点又增加了资源、环境承载力等指标,同时基于国家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要求,增加了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使评价内容更加全面完善,但在矿区开发的过程中是否满足宏观管理的需要,还有待在矿区开发过程中进一步检验。

打好师德师风教育“组合拳”。近年来,我省着力破解教师工作存在的体制机制障碍和突出矛盾,着力创设呼唤好老师、培养好老师、支持好老师的良好环境。2019年7月,省教育厅印发江西省中小学、幼儿园、高校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实施办法,建立违规惩处和责任追究机制;制定《江西省幼儿园教师师德考核负面清单》《江西省中小学教师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划定师德底线,建立师德档案;在全省建立和推行“新教师入职宣誓制度”“教师师德承诺制度”“教师光荣退休欢送制度”,形成了师德师风建设的“六有”制度体系,即:入职有宣誓,上岗有承诺,监管有信用,违规有惩处,坚守有荣誉,退休有欢送。“六有”制度体系,是我省牢固树立“师德师风是评价教师队伍建设的第一标准”的重要举措,是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实施意见的重要措施,更为打造师德高尚的新时代教师队伍、书写江西教育奋进之笔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红色基因铸魂,树牢教师职业理想“大旗”。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最根本的是激发教师坚定的理想信念。我省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丰富教师教育培训内涵,补好教师精神之钙。开展“诵读红色家书、讲述英烈故事”系列活动,让广大教师走进历史,涤荡心灵,坚定信念;在萍乡市成立全国首家以师德教育为主题的培训学院——龚全珍师德教育学院;推进“万师访万家”活动常态化、制度化。全省有32.2万名教师家访了550万户家庭,征集家长意见285万条,密切了家校合作,实现了“正教风、带家风、纯民风”。

提升教师待遇,让教师队伍建设有“温度”

近年来,我省通过提升教师社会地位、健全教师待遇保障机制、提升乡村教师待遇等举措,让教师队伍建设更有“温度”。一是实施乡村教师特殊津补贴政策。从2008年起,省财政每年安排专项经费,对艰苦边远地区乡村教师发放特殊津贴。2015年将发放标准从210元、360元两档提高到300元和500元。省财政每年拿出5.5亿元资金,为9万余名乡村教师发放特殊津贴。同时,全面落实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和乡村教师乡镇工作补贴制度,并明确规定符合条件的乡村教师可以叠加享受以上三项津贴补助政策。据测算,工作在最边远地区的乡村学校教师,每月最多可以比同等条件下的城区教师多拿1200元。二是在专业技术岗位聘任上给予政策照顾。我省规定,在艰苦边远地区乡村学校任教累计满25年的教师且仍在艰苦边远地区乡村学校任教的,可不受岗位结构比例限制,直接聘任相应专业技术岗位,以鼓励教师扎根乡村学校。三是建立乡村教师休假疗养制度。每年邀请200名优秀乡村教师赴井冈山休假疗养,激发了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五是建立乡村教师关爱制度。出台支持乡村教师回原籍任教政策,对服务期满的乡村教师回原籍任教开辟绿色通道。南昌市进贤县实施“温暖工程”,上饶市德兴市实施“归雁计划”,支持在外地工作的教师回原籍任教,解决了一大批夫妻两地分居等现实问题。

拓宽教师来源,让教师队伍建设有“广度”

近年来,我省在教师管理上,实行编制标准、招聘补充省级统筹,拓宽教师来源“广度”。一是实行城乡统一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从2017年开始,将县镇、农村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统一到城市标准,即高中教职工与学生比为1:12.5、初中为1:13.5、小学为1:19。推动各地对全省中小学教职工标准进行重新核定,推行义务教育教师编制城乡、区域统筹和动态管理,着力解决乡村教师结构性缺员和城镇师资不足的问题,调增教职工编制1.9万个。二是大力实施“定向培养乡村中小学教师计划”。自2007年开始,每年安排专科层次定向招生计划5000余个,定向招收本地优秀初中毕业生进入师范院校学习,并实行“一专多能”综合培养,定向培养,一次性将毕业生派遣到指定乡村学校任教,为乡村学校培养储备了一大批优秀、稳定的师资。三是实行中小学教师招聘省级统筹。省教育厅会同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每年统一发布招聘公告,公布招聘岗位,组织网上报名,统一笔试,划定入围面试人员名单。平均每年招聘中小学教师1.6万余名,其中乡村教师1.1万名,严把教师入口关。四是实行本科师范生公费教育试点。从2013年秋季开始,在江西师范大学试行本科师范生公费教育。公费师范生入学前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签订协议,毕业后双向选择政策性安排就业,确保有编有岗。实行“到岗退费”政策,公费师范毕业生到岗任教后可获得学费补偿,由省财政厅报销其在校四年所缴纳的学费和住宿费。每年招收公费师范生300余名,吸引了大批优秀高中毕业生攻读师范专业。五是推动义务教育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常态化制度化。从2016年开始,全面推开义务教育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改革,每年交流校长教师1.5万人以上,有效促进了义务教育校长教师均衡配置。

选树教师典型,让教师队伍建设有“热度”

“一生只为一事来”,这是我省感动中国2016年度十大人物、全国人大代表支月英老师的真实写照。在偏远大山深处的艰苦条件下,她以最质朴的信念坚守初心,改变了大山里三代孩子的命运。支月英是我省教师队伍的优秀典型。近年我省积极发挥优秀典型的激励作用。一是建立长期从教教师荣誉制度,从2015年起每年对在乡村学校任教满20年和在各级各类学校任教满30年的教师颁发荣誉证书,目前已有20余万名教师获得证书。二是定期推选“感动江西教育年度人物”。从2016年起每2年推选一次,离休教师龚全珍“老阿姨”、坚守乡村38年的乡村女教师支月英、全国最美教师慎魁元、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张俐等情系教育、支持教育、奉献教育的感人事迹,赢得了全社会尊敬。三是定期评选模范教师、师德标兵、师德师风示范校和师德优秀案例,激发教师的职业自豪感和荣誉感。四是出台优秀教师进入省内5A、4A景区免门票优惠政策,全省首批有3558名获得省部级以上荣誉教师享受到这一政策红利。提高教师社会地位,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

无论是坚守偏远山村讲台几十年的支月英,还是献身特殊教育33载的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张俐,抑或放弃繁华城市、甘愿到艰苦乡村从教的程风,他们身上都有一种对教育的执着、对学生的大爱。正是有了一大批这样的优秀老师,才有了我省教育水平的提升、有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

标签:;  

“五度”一体,筑牢教育现代化之基-江西省推进教师队伍建设纪实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