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材料在古建筑木结构修复中的应用论文_史国兴

新型材料在古建筑木结构修复中的应用论文_史国兴

济南市文化局房产管理修建公司,济南齐鲁园林古建筑工程公司 山东济南 250001

摘要:当今社会,古建筑是重要的文化遗产,反映一定历史时期内的建筑工艺和社会文化,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是人们了解历史的重要形式。而且,许多古建筑的独特结构、艺术风格等是当今建筑行业的重要素材,是古为今用的重要素材。然而,古建筑大多为木结构,经历时间的洗礼,极易发生局部和整体的结构破坏,影响人们对古建筑的保护和利用。因此,应该对古建筑的木结构进行合理的修复。本文就古建筑木结构修复工作中的新型材料应用情况展开论述。

关键词:新型材料;古建筑;木结构修复

1当前古建筑木结构的主要病害类型

1.1自然老化

所谓自然老化是指木材暴露在自然环境下,受到各类自然因素的影响而发生的色彩、结构、化学构成和物理性能等的变化,这对于木结构的稳定性和装饰性都造成极大的损害。一般来说,影响的主要因素可以分为化学因素和物理因素两类,其中,化学因素包括阳光照射、雨水淋溶等,物理因素包括温度变化、湿度变化等。通过两类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木结构的自然老化,表现为色彩暗淡,呈现灰白色,表面粗糙、干裂,木材的材质劣化加剧等。

1.2有害物质的覆盖侵蚀

多数情况下,古建筑的木结构表面雕刻有精美的纹饰,起到美化和装饰效果,是古建筑的重要文化体现。然而,长期的自然暴露会导致木结构的表面吸附有大量的污染物,如灰尘、酸性物质等,在掩盖古建筑的装饰的同时,对木结构造成侵蚀,加剧材料的老化速度。

1.3生物败坏

生物败坏是古建筑的木结构最主要的破坏形式,受到虫类和菌类的影响,木材的结构迅速被破坏,造成力学性能的降低和外观的损害,如果不进行及时的修复将会危及古建筑的结构安全。所以,应该重视生物败坏情况。根据生物的种类不同,生物败坏可以分为虫类败坏和菌类败坏两种。

(1)虫类败坏

木材遭到虫蛀是古建筑修复中的常见情况,造成维护的害虫种类繁多,大多发生于较为闭塞的湿热环境。该种败坏形式会随着虫类种群数量的增加而快速拓展,其影响范围和危害性呈现几何式增加。总体来看,虫类对木结构的破坏主要有三种作用形式:一是以木材为巢穴,在木材上钻孔、掏洞等,破坏木材的结构,导致力学性能降低或丧失;二是以木材为事物,通过啃噬木材获得相应的养分,造成木材的物理受损;三是排泄物、分泌物等侵蚀,此类带有腐蚀性的液体长时间的堆积与木材表面,会对木材造成腐蚀,引发色彩的变化。

(2)菌类败坏

木材的腐朽就是菌类作用的结果,它以孢子的形式通过空气传播,在木材表面附着后,通过吸收木材的养分来进行生长和繁殖,对木材的细胞结构造成破坏,导致木材的糟烂,直至解体。根据研究,菌类主要生长在酸性、湿热的环境中,所以,进行木结构的保护时,应该注意对古建筑此类环境的改善和重点预防。

2古建筑木结构修复的基本原则

2.1维持古建筑原状

古建筑的存在目的在于反映特定历史时期的建筑、文化风格。所以,对其进行修复应该以维持原状为目的,不能够对古建筑造成结构、建筑形式、建筑工艺等方面的改变,材料也尽量选择相同或相近材料,从而实现对古建筑原状的保持。

2.2尽量减少修复范围

古建筑的材料都是历经数百年风雨洗礼的,具有岁月的印记,这本身就是古建筑的文化体现。在进行修复的过程中,应该尽量保留,这就对修复工作做出严格的限定,应该尽量以局部修复和补强为主,避免结构、材料的整体更换。这给新型材料的应用以极大的施展空间,其优质的材料特性能够为古建筑的木结构修复提供有效的性能提升,延长木材的使用寿命,实现对古建筑的长久保持。

3古建筑木结构的主要修复方法

遭受自然老化、物质侵蚀和生物败坏的影响,当前古建筑的木结构存在不同程度的破坏情况,亟需进行修复。一般来说,古建筑的木结构主要有椽子、梁、柱等形式,不同的形式进行修复的办法有所差别。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具体来说,对于椽子等小件构件,其修复大多以同类木材的置换为主;对于梁、柱等大型构建,更换的难度较大,造成的外观和结构破坏较为明显,因而大多采取加固、包镶或灌注等方法进行修复。

整体来看,木结构的修复方法会对建筑产生较大的外观和结构影响,有损古建筑的历史和文化属性。所以,应该积极探索新型的古建筑木结构修复技术,将对古建筑的损害降到最低。而其中的关键在于修复材料,只有材料与文物相适应方可实现对修复的效果提升,实现最大限度的古建筑原状保持。

4古建筑木结构修复对材料的要求

4.1无色透明

古建筑是通过游人的观赏而实现其自身价值的,选择的修复材料不能影响古建筑的观赏性。这就要求材料必须是无色、透明的,不能对木结构的彩绘、纹饰等造成遮挡或色彩的改变。

4.2与修复结构的材质相仿

在古建筑中,修复材料和原有的木材结构共同承担建筑物的整体荷载,其存在环境、受力状态等保持一致,这就要求修复材料的材质与原有木材的材质相仿,不会存在明显物化特性的区别,从而保障材料的统一性,避免外界环境变化对木结构整体的破坏。

4.3良好的耐候性能

木结构修复的目的在于延长古建筑的存在寿命。所以,修复的材料应该对自然因素等有极强的抵御侵蚀能力,能够抵抗阳光辐射、物质侵蚀等来自自然环境下的侵蚀,实现对木材结构的性能保持。此外,修复材料还应该具有可修复性,即修复材料本身不会对原有的木材结构造成损害。

5当前应用于古建筑木结构修复的新型材料

5.1碳纤维增强材料

该类材料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其强度是普通钢材的20-50倍,能够有效提升木结构的力学性能。此外,材料本身的耐腐蚀性能也较为优越,将其应用于木结构的修复工作中,能够有效解决材料老化、结构裂缝等问题。

5.2玻璃纤维增强材料

该类材料与碳纤维增强材料的性能类似,同样具有极好的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尽管存在对约束矩形横断面的力学性能提升不足的问题,但是其极高的性价比使其广受欢迎,在如今技术和经济并重的古建筑修复领域获得一定的应用。

5.3连续玄武岩纤维

该类材料主要贴附于木结构的表面,实现对原有木结构的保护和力学补强,具有力学性能好,可塑性强,耐腐蚀,易施工等特点。其主要的修复形式可以分为被动加固法和主动加固法两类,被动加固法就是直接将材料缠绕在木结构表面;主动加固法则是在缝隙中加注BFS溶液,起到侧面施压的效果。

5.4不饱和聚树脂等化学试剂

此类试剂主要用于木结构的内部填充,通过对虫蛀等空洞的充填实现木结构的修复和力学补强,从而最大限度的保持木结构的外观原貌。是符合古建筑木结构修复原状的重要修复材料,在建筑物修复中的应用最为广泛。

结束语:综上可知,新型材料在木结构修复中的优势是毋庸置疑的,应该积极推广和应用。在具体的修复工作中,要根据需要灵活选择新型材料,确保修复工作的技术可行,经济合理,达到保持古建筑原状的基本目的。

参考文献

[1]段春辉,郭小东,吴洋.基于残损特点的古建筑木结构修复加固[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14,36(1):126-130.

[2]张铎.浅谈古建筑木结构的保护问题[J].工程技术:全文版,2016(5):00102.

[3]黄丹君.浅谈古建筑木结构保护方法[J].人间,2016,197(2):298.

[4]董俊国.浅析中国传统古建筑木结构的抗震概念设计[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1,34(4):97.

[5]何翔彬.九华山木结构古建筑病害防治探析[J].中国文物科学研究,2013(4):60-63.

论文作者:史国兴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7

标签:;  ;  ;  ;  ;  ;  ;  ;  

新型材料在古建筑木结构修复中的应用论文_史国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