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队伍建设四十年的历程与成就论文

人才队伍建设四十年的历程与成就论文

人才队伍建设四十年的历程与成就

□ 刘 霞

[摘 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才队伍建设经历了恢复与探索阶段(1978—1992年)、重点推动阶段(1992—2003年)、全面推进阶段(2003—2012年)、深化改革阶段(2012年至今)。我国人才队伍建设以培养高层次和高技能人才为重点,以提高创新能力和弘扬科学精神为核心,在培养、吸引、使用等关键环节,不断深化改革,形成了一支规模宏大、门类齐全、整体实力不断增强、结构逐步改善、基本满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的人才队伍,人才资源的市场化配置日益明显,人才在社会经济建设中发挥出重要作用。人才队伍建设的基本经验是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坚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坚持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坚持对外开放的人才政策。

[关键词] 改革开放 40年发展历程 人才队伍建设 基本经验

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我国提出了一系列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方针政策,指引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发展壮大,基本形成了一支规模宏大、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回顾40年改革发展历程,我国人才队伍建设走过了恢复探索、重点推动、全面推进和深化改革的发展历程,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同时也积累了人才队伍建设的宝贵经验。我国已经从人才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发展成为人才资源大国,各类人才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大显身手,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加快建设人才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了坚强的人才保证和广泛的智力支撑。

一、我国人才队伍建设发展的历程

(一)恢复与探索阶段(1978—1992年)

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全面开创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拨乱反正,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四个现代化。党中央明确提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确立人才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在这一背景下,我国人才队伍建设主要面临两大任务,一是从思想上、组织上和管理上大力拨乱反正,重新定位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队伍管理、人员归队、职称制度、人才奖励、留学生工作、海外人才引智等纷纷重启和恢复;二是为适应新的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在人才工作方面进行了新的大胆探索,如建立了科技人才流动制度、博士后制度、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制度、政府特殊津贴制度和突出贡献专家制度等。

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项目,拓展训练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有着广阔的应用价值,是提高高中体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工具。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积极运用各种不同类型的拓展项目项目,提高高中体育教学效果。

(二)重点推动阶段(1992—2003年)

在世纪之交,我国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中央认为当今和未来世界的竞争,从根本上说是人才的竞争,是科技实力的竞争,必须有大批优秀年轻人才脱颖而出。党和国家把人才问题作为执政兴国的重大问题提升到了国家战略高度,提出了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论断,开始将人才发展规划纳入国家整体发展规划之中,实施人才战略。这一时期各类人才规划开始制定,各种人才工程带动和引领人才队伍快速发展,在人才市场建设、留学生工作、技能人才培养、人才权益保障等方面取得了较大成效。

(三)全面推进阶段(2003—2012年)

进入新世纪,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才资源已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党中央更加重视人才工作和理论创新,先后两次召开全国人才工作会议,提出了科学人才观和以人为本的思想,将高技能人才纳入国家“人才强国”战略规划,强调新世纪新阶段人才工作的根本任务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提出了“党管人才”原则,出台了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对人才队伍建设进行了全面部署,各类人才队伍建设意见和规划纷纷出台,国家级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开始建设,国家级重大人才计划开始启动,留学生回国创业绿色通道建立,创新人才培养不断加速,高技能人才培养全面提速,人才市场发展进一步加快。

(四)深化改革阶段(2012年至今)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仍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面临的外部环境更加复杂。党中央着眼于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人才支撑,提出了一系列关于人才方面的重要论述,指出人才资源是战略性资源,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明确要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种人才源,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党的十九大报告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新要求,对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新要求,中央就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提出了专门意见,我国人才队伍建设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阶段。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清理取得重大成果,职称制度改革获得重大突破,人力资源服务业快速发展,海外人才大量回归,技能人才培养硕果显现,国家人才荣誉表彰制度进一步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政策取得突破,知识产权保护进一步加强。

二、我国人才队伍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

我国人才市场制度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在人才市场的建立、服务、监管、人才流动和就业准入等方面形成了制度化的管理与服务。1993年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首次明确提出劳动力市场的概念。1994年8月,中央组织部、人事部联合下发了《加快培育和发展我国人才市场的意见》,明确提出发展人才市场的总体目标。2007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发展人才服务业,完善人才资源配置体系等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提出加快推进人才体制机制改革。2013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加快推进人力资源市场整合的意见》出台,人力资源市场整合改革工作加快了步伐。2014年《关于加快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的意见》首次对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作出全面部署。2016年《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进一步突出了人力资源服务业在人才市场化配置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政府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大力简政放权,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降低人才就业和准入门槛。2013年开始,人社部牵头开展减少职业资格许可认定工作。2014年以来,共取消了七批434项国务院部门设置的职业资格,其中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取消154项,技能人员职业资格取消280项。国务院部门设置的职业资格已取消70%以上。[20]2017年,人社部研究制定了《国家职业资格目录》,目录之外一律不得许可和认定职业资格,大幅削减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减轻了人才负担和制度性成本,降低就业创业壁垒。监管手段也在不断升级创新,随机抽查、年度报告公示、建立管理信息系统等新的方式和手段不断引入,提升了监管效能。市场监管进入了由过去注重事前审批向强化事中事后和市场主体行为监管转变的新阶段,职责法定、信用约束、协同监管、社会共治的监管格局正在构建。

(一)形成了一支规模庞大的人才队伍

1.人才队伍总量不断增长

5.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蓬勃发展

40年来,伴随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力度的不断加大,我国人才队伍总量规模不断增长。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不断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专业技术人才队伍蓬勃发展,截至2015年底,全国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7328.1万人,比2010年增加1778万,增幅32%。[1]目前,我国人才资源总量达1.75亿人,较2012年增长43.8%,人才资源规模、科技人力资源以及研发人员数量等指标居全球首位,创历史新高。[2]人才资源总量占人力资源总量的比例达15.5%,基本实现2020年总量达1.8亿人、占比16%的规划目标。[3]

生态环境是社会发展、经济发展的基石,也是其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要想社会经济得到可持续发展,就需要对生态环境加以保护,加大生态文明的建设力度,从而实现环境、人、社会的和谐发展。在经历了环境管理的起步、创建、发展及深化阶段后,环境规制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原因之一是政府在制定环境管理政策时更多地考虑了政策本身对于企业环境行为的直接影响,而忽略了驱动企业环境行为的其他影响因素。[1]

2.人才引领经济发展成效显著

“以史论经”和“以经论史”——刘知几经史观探源………………………………………………………………………安世民(5):112

我国高层次人才培养和选拔制度不断完善,高层次人才规模不断壮大,在我国创新发展中发挥了强大作用。1984年启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的选拔制度;1990年实施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的选拔制度;1995年实施百千万人才工程;2012年实施“万人计划”;1985年在高校科研院所开启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建设,形成博士后制度。截至2017年6月30日,我国两院院士共1554人,其中工程院院士822人(含15位双院院士、已去除跨学部院士27人),科学院院士747人(含15位双院院士)。[4]到2018年3月,中国科学院全体院士797人,中国工程院院士874人。[5]截至目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7.7万人,[6]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5700多人。[7]国家“万人计划”已遴选出2521名国内高层次人才。[8]2016年,我国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总数达到339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总数达到3010个,累计招收培养博士后16万多人。[9]

真空感应熔炼由于硬件设备和坩埚的限制,加热温度往往最高只能达到1 500~1 600℃。并且由于使用陶瓷坩埚和导流嘴的影响,会在合金熔体中代入杂质,影响制备金属粉体的纯净度。

3.高技能人才队伍稳步增长

人工收获在蜡熟末期,机械收获在完熟期,适时收获。收获后及时脱粒晒干,整净,入库,提高其商品性,实现丰产丰收[9,10]。

我国不断加大技能人才培养,截至2016年底,全国高技能人才达4791万人,比2012年提高了39%。全国共有技工院校2526所,在校学生323万人。[10]2016年共组织各类职业培训1775万人次。[11]到2017年末全国有职业技能鉴定机构8071个,全年共有1473万人参加了职业技能鉴定,1199万人取得不同等级职业资格证书,其中取得技师、高级技师职业资格的有43万人。截至2018年8月,我国共参加了4届世界技能大赛,累计取得20金、15银、15铜和41个优胜奖的优异成绩,中国技能人才开始走向世界舞台。[12]

随着亚铁离子和铁离子比值的逐步增大,磁性产品的产率逐步下降,说明赤铁矿的回收率在不断减小。结合上述反应方程式可知,造成回收率下降的原因是在60℃恒温搅拌时,亚铁离子被氧化为铁离子,造成溶液中的氢氧化铁过量,使得磁化不充分。

针对KLD-2Z两段式滚筒烘丝机由准备状态切换至启动状态,前馈控制程序启动后,烘丝机Ⅰ区和Ⅱ区温度控制器同时启动,且Ⅰ区和Ⅱ区筒壁温度以最大升温速率升至前馈控制修正值,导致烘丝机实际脱水量远大于滚筒内烟丝所需要的脱水量而产生大量干头烟丝的问题,采取以下优化方案。

4.海外人才引进不断取得突破

小组合作所产生的成果,可以附上组员的互评,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自己在小组合作和英语学习方面的问题。同时,通过其他学生的点评,也会推动学生的学习动力,让学生从更多的渠道对他们的学习进行了解和反思。教师也可以对学生的成果进行点评,帮助学生了解他们的学习进展,促进学生进行教学反思。

1.多层次、多元化的人才市场配置体系基本形成

随着人民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饲养宠物。城市中的宠物,由于其生活空间小,周围的犬只少,公犬获得交配的机会十分的少。如果犬只没有被阉割的话,公犬达到中老年以后(尤其是6岁以后),其发生前列腺脓肿的几率会很大。而且在临床上这几年犬的前列腺脓肿也在增加。在诊断方面,由于医生的水平和医院的仪器设备不同,理论上最好要用B超检查,然后腹腔探查确诊,但国内对于该疾病不是特别重视,误诊、漏诊的几率很大;在治疗方面,由于前列腺的特殊结构,其药物治疗效果(尤其在抗菌方面)不是很好。

40年来,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我国人才资源配置方式,经历了由计划分配向市场配置的转变,人才市场配置机制逐步建立和发展,人才资源服务业逐步形成,且得到了较快发展,市场在配置人才资源中的决定作用日益显现。

(二)人才资源的市场化配置日益明显

我国的继续教育事业伴随着改革开放,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继续教育工作紧紧抓住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机遇,紧密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需求,围绕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创新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继续教育办学服务机构超过20万所,其中各类高等教育机构近3000所。行业企业继续教育蓬勃发展,各类社会培训机构达15万所,基本形成了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多元化办学格局。[15]近五年来,专业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超过2亿人次。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也都把高层次人才作为重点,实施专项继续教育工程和项目,以高研班、专家论坛、特殊培养、学术研讨、国际交流、学习进修等方式,不断加大对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力度。当前继续教育已经成为人才资源开发的重要举措,在推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专业技术人才能力水平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我国坚持统筹发挥国内培养人才与海外引进人才的作用,加快开发利用国际国内两个人才市场、两种人才资源,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截至2016年底,我国留学回国人员总数达265.11万人,[13]其中有70%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回国的,形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留学人才“归国潮”。全国建成各级各类留学人员创业园347个,入园企业总数2.7万家,7.9万名留学人才在园创业。[14]我国全球人才磁场效应不断增强,截至目前,国家分批引进7000余名高层次人才,其中,党的十八大以来共引进4300余名海外高层次人才,有效弥补了国内高层次人才培养“短板”。

我国人才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经形成相对独立的领域。各地各部门不断完善人才供求、价格和竞争机制,构建统一开放的人才市场体系,积极培育专业社会组织和人才中介服务机构。数据显示,2016年人力资源服务业全年营业总收入达1.18万亿元,行业从业人员突破55万人,[16]人力资源服务业实现跨越式发展。进入21世纪以来,加快推进人力资源市场整合改革,终结人才、劳动力两个市场分割的历史,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基本形成。人力资源服务业产值规模不断扩大,整合目标基本完成,市场秩序日渐规范,各类人力资源实现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不同类别服务机构共同发展的市场服务格局已经形成。截至2016年底,全国共设立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26695家,[17]已形成涵盖国家、省、市、县四级,包括公共服务体系和市场化服务体系在内,民营、国有、外资等不同类别服务机构共同发展的格局。2012年以来,每年都有上千万,甚至过亿人次通过人力资源市场寻求就业创业机会,“求职到市场、招聘找市场”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

2.人才公共服务功能不断健全

各类人才资源服务机构向人才和用人单位提供多层次、分类别、多样化的人才服务产品和服务,一方面继续做好传统的招聘服务、人事代理、档案管理、社会保障经费代收代缴等服务,档案保管开启“免费”模式;另一方面人才测评、人力资源管理咨询等新兴业态全面兴起,与互联网、金融等产业领域跨界融合的创新产品层出不穷,人力资源市场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的集聚辐射效应不断显现。目前,全国建成或正在筹建的各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已有40多家,包括11家国家级产业园,其中上海产业园2016年园区税收达11.17亿元。[18]截至2016年底,全国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共设立固定招聘(交流)场所2.1万个,建立人力资源市场网站1万余个。2016年全国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共帮助近1.8亿人次实现就业和流动。[19]同时,人才服务的标准化建设加快推进,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以下简称人社部)出台了高级人才寻访、现场招聘会等18项人力资源服务国家标准,人才资源服务标准化、规范化水平明显提升。

3.人才公共服务制度体系基本建立

在40年的人才队伍建设历程中,我国以培养高层次和高技能人才为重点,以提高创新能力和弘扬科学精神为核心,在培养、吸引、使用等关键环节,人才队伍建设蓬勃发展,已经初步形成了一支规模宏大、门类齐全、整体实力不断增强、结构逐步改善、基本满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的人才队伍,成为我国科技创新和各项事业发展的关键力量,为我国经济社会建设提供了强力保障和智力支撑。

(三)人才在社会经济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才队伍建设紧密围绕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人才强国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一方面人才投入不断加大,2015年人力资本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达到15.8%,比2010年上升3.8个百分点[21];另一方面,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在国家重点建设项目、重要攻关课题中培养和锻炼人才,使人才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15年人才贡献率达到33.5%,比2010年上升6.9个百分点。[22]人才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日益凸显。

1.人才活力和创新能力不断激发

我国人才活力不断激发,创新能力明显增强。科技人才坚忍不拔,科研水平从跟跑向并跑、领跑转变,创新成果从量的增长向质的提升转变。量子调控、中微子振荡等一批基础研究的重大原创性成果涌现,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建成使用,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发射升空,一系列原创性科研成果已经进入世界先进行列。我国的国际科技论文收录量和被引用量连续多年排名世界前列。同时,我国在载人航天、探月工程、深海潜器、超级计算等战略高技术领域也取得重大突破;高铁、4G移动通信、核电、新能源汽车、杂交水稻等重大创新成果加速应用,引领世界新潮流,我国在全球人才和创新版图中的位置大大提升。人才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率大幅提高,人才优势更多更好地转化为创新发展优势。

2.高层次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人才支撑经济社会发展,人才提供智力保障,同样人才也在某种程度上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最近十几年来,我国在互联网技术、通信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领域飞速发展,大批专业人才带动了我国相关新兴产业和经济领域的蓬勃发展。以华为、浪潮等为代表的现代新兴通信技术制造产业成为世界同领域的强大竞争对手,以阿里、腾讯、百度、小米等为代表的我国互联网技术和由此形成的互联网经济走在了世界前列,电商经济引领世界潮流,为我国经济调整结构和转型升级,为确保我国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强大活力。

3.人才推动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STS教育以“科学为大众”为标识性口号,它鼓励每个学生都参与科学探索活动、参与有关科学技术的社会决策,为科学教育提供了一种民主化的教育方式。鼓励学习者独立提出问题,是确保学习者能够参与学习活动最有效的途径。学习者可以通过提出问题,清楚自己对有关科学技术和社会主题的理解程度,发现自身潜在的问题并找到解决方法。这种民主式教学方式不仅激活了学习者的探索欲望,还鼓励其发挥自主性。要想培养参与社会决策的公民,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强调科学与社会的协调发展,教师就要深入理解STS教育的理念,创设条件,给学生自主学习时间和空间[2]。

我国人才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卫生等社会各项事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广大基层,人才队伍的建设成效日益凸显。2016年,人社部发布了《关于加强基层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基层专业技术人才缺乏的局面正逐步改善。同时,院士专家工作站、万名专家服务基层行动计划、科技特派员、博士服务团、“三支一扶”计划、“大学生村官”等重点人才工程持续发力,使各类专业人才在促进基层经济社会建设中发挥强大作用。截至2017年,万名专家服务基层行动计划累计组织41750名专家深入基层开展多种形式服务活动,签订合作协议5830项,培训基层专业技术人才55万余人,惠及基层群众235万多人。2014—2016年,各地人社部门共遴选实施了295项专家服务基层示范项目,在示范项目带动下,近2万名专家深入基层,开展各类服务活动14000多场次,培训指导基层专业技术人员超过23万人,[23]被誉为“推动基层发展实实在在的‘暖心工程’”。从2011年起开展的新疆特培工作,共培养了来自15个少数民族的2000名专业技术人才。[24]完善专家服务基层长效机制,建立国家级专家服务基地50个。启动实施西部和东北地区高层次人才援助计划,开展了5项重点援助项目。[25]人才队伍建设的成效遍及社会的各个层面各个角落,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人才支撑。

三、我国才队伍建设的基本经验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在人才队伍建设实践和理论探索中,逐步积累并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基本经验,成为我国人才队伍建设的财富,具体如下:

(一)坚持党管人才原则

200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提出,必须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是我们党在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任务、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要求、根据党所处历史方位的新变化、着眼于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做出的重大决策,是人才工作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根本保证。在我国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历程中,党管人才原则为我国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一是起到了统揽人才工作全局的领导核心作用。人才工作实践证明,凡是党委重视人才工作,“一把手”亲自抓人才工作,人才工作就力度大、成效显著,在发现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服务人才等方面成绩就突出。二是切实履行了组织部门牵头抓总的职能。在党委领导下,认真履行职责,创新工作方法,切实发挥牵头抓总、协调各方的重要作用。在战略思想研究、总体规划制定、重要政策统筹协调、创新工程策划、重点人才培养、典型案例宣传上都发挥了很好作用。三是强化了人才工作职能部门的协调配合。党管人才涉及众多部门,既包括政府综合管理部门,也包括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经济等部门。这些人才工作职能部门,一方面需要抓好各领域系统的人才工作;另一方面又需要相互联系、沟通合作,构建起左右衔接、上下贯通的工作运行机制。党管人才原则有效克服了部门利益、局部利益对人才资源的不合理分割,减少了部门之间人才政策相互脱节、相互掣肘的现象,解决了职责不清、多头管理、力量分散等体制性问题,形成了推进人才工作的整体合力。四是调动起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社会中介组织等社会力量广泛参与人才工作的积极性。人才发展牵动全局,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涵盖每个党政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是做好人才工作的重要基础。通过发挥各用人主体、各社会团体、各民主党派的作用,形成了全社会关注和参与人才工作的强大合力,做到了最大程度上的联系人才、团结人才和服务人才。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指出“择天下英才而用之,关键是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 。

(二)坚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我国人才工作的根本出发点是服务社会经济发展,是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为实现到21世纪末,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而服务的。2003年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指出,坚持人才资源开发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因此,我国人才队伍建设始终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聚焦国家重大战略,不断促进人才规模、质量和结构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相协调,努力实现人才发展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深度融合,把人才工作作为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一是在人才队伍整体建设上,不断提升人才素质,调整和优化人才结构,配合国家经济社会建设需要,不断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加大人才投入,我国人才总量已居世界前列,较好地满足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人才结构和素质不断提升,较好地满足了我国新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的产业和经济发展,在航空航天、互联网经济、现代制造业、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现代金融等方面聚集了大批专业技术和高技能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造就了一大批具有国际一流创新水平的创新型科技人才,科技人力资源总量居世界前列。二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积极服务经济发展需要,逐步破除人才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建立和出台了大量促进人才流动的制度和政策,使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不断显现,有力促进了人才在产业、地区、行业、部门和城乡之间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为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建立了互联互通的人才区域交流合作机制,如在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地区建立了区域人才协同发展机制。三是在注重发挥市场在配置人才资源的决定性作用的同时,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出台各类政策、提出各类人才工程,鼓励和吸引人才到西部地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和农村地区工作,推动区域之间、机关事业单位与基层单位之间的人才协调发展。全国性的人力资源市场基本形成,人才服务发展,人才支撑发展,我国人才队伍建设始终与国家的经济社会密不可分。

(三)坚持改革人才体制机制

2016年中央《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指出,必须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建设人才强国,最大限度激发人才创新创造创业活力,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解放和增强人才活力,构建科学规范、开放包容、运行高效的人才发展治理体系,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体制机制建设对人才队伍建设具有全局性和根本性的影响。在人才队伍建设中,各地区各部门不断转变思想观念,努力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有利于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才的创造活力。一是全面推进人才体制机制改革,重点是推进人才管理体制改革、改进人才培养支持机制、创新人才评价机制、健全人才顺畅流动机制、强化人才创新创业激励机制、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引才用才机制。从国家层面到地方层面纷纷出台和实施了一系列推进人才体制机制发展改革的政策措施,人才成长的制度环境持续得到改善。二是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向用人主体放权,为人才松绑,让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充分迸发。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人才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力度不断加大,特别是在单位自主用人、人才流动、人才创业、人才激励等制度方面不断取得突破,极大地激发了人才的创新创业热情。三是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和做法,不断完善我国人才法制环境,在人才评价、人才激励、人才流动、人才公共服务、知识产权保护等制度环节上不断改进,提高了我国人才制度的国际竞争力和人才的吸引力。破除制约人才队伍建设的体制机制障碍,解决影响人才队伍建设的深层次矛盾,是提高人才队伍建设效能的根本保障,也是营造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制度环境的根本途径。

(四)坚持对外开放的人才政策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中国的人才问题放在全球化和国际竞争的大背景下考量,提出了“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战略目标。他指出,在人才选拔上要有全球视野,下大气力引进高端人才。要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不管是哪个国家、哪个地区的人才,只要是优秀人才,都可以为我所用,不断提高我们在全球配置人才资源的能力。伴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我国一直坚持开发利用国内国际两种人才资源为我所用的方针政策,充分开发利用国内国际人才资源,主动参与国际人才竞争,完善更加开放、更加灵活的人才政策,各地各部门不断深化改革,努力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一是在人才制度和政策上大力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和做法,我国人才政策开放度不断提升。为应对世界范围内日趋激烈的人才竞争,在人才的评价、流动、使用、分配、管理等方面与国际通行的相关标准不断接轨。在人才的工作环境、生活环境、人文环境、法制环境等方面不断满足国内外各类人才创新、创业和发展的需要。我国的人才制度竞争力正在逐步提升。二是强化了国外引智工作力度,吸引了大量海外高端人才。大力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来华)创新创业。国家重大人才计划统领带动了各地区各部门实施各具特色的人才引进计划,使得一大批海外高层次人才投身于中国的经济社会建设,为我所用。三是形成了良好的人才开发国际交流与合作局面。我们坚持引进来走出去的方针,同时注重发展国际人才市场,与国外院校、企业、科研机构、行业组织、国际组织等进行全方位的沟通交流与合作,形成良好的人才循环大环境,有力促进了我国经济社会建设。同时,也积极推进国内人才素质的国际化,培养了一批具有国际化的观念和视野,通晓国际规则,具备跨文化沟通能力,适应国际发展需要的人才。目前我国进入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阶段,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刘 霞 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人才战略与政策研究室 主任、研究员)

[参考文献]

[1]尹蔚民.纪念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改革开放30年文集[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9.

[2][25]赵兵.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为国家汇聚强大智力支撑[EB/OL].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官方网站, http://www.mohrss.gov.cn/SYrlzyhshbzb/rencaiduiwujianshe/gzdt/201709/t20170907_276991.html.

[3]孙忠法.重拾匠心[N].中国组织人事报,2017-09-29.

[4][5]罗旭.让人才引擎释放澎湃动力——十八大以来我国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述评[N].光明日报,2017-09-18.

[6][9][13][14][15]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016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R/OL].

[7][21]全国人才资源总量1.75亿人,我国提速迈向人才强国[EB/OL].中华网, http://news.china.com/news100/11038989/20170830/31227967.html.

[8]两院院士最新数据 [EB/OL].(2017-07-01).辽宁省院士工作站服务中心,http://www.lnkjzx.com/workDetail.aspx?Id=969&nId=36.

[10]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中国技工院校发展报告( 2017年)[R/OL].(2017-12-21).

[11][16]砥砺奋进这五年,人事人才工作绽放华彩[N].中国组织人事报,2017-08-14.

[12][17] 张璇.市场体系成型人才配置更优[N].中国组织人事报,2017-09-01.

[18][19][20]李肖璨.人才培养需要不拘一格,人才评价呼唤科学制度[N].中国组织人事报,2017-10-08.

[22]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国家统计局.2015年度全国人才资源统计[Z].2017-08-29.

[23][24]胡馨木.脚踏沃野筑梦中国[N].中国组织人事报, 2017-09-22.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and Achievements of Talent Team Construction in 40-years

Liu Xia

[Abstract]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up, China's talent team construction has gone through the recovery and exploration stage (1978-1992), the key promotion stage (1992-2003), the overall promotion stage (2003-2012) and the deepening reform stage (2012-present).China's talent team construction focuses on training high-level and high-skilled talents, focuses on improving innovation ability and promoting scientif c spirit, and continuously deepens reforms in key links such as training, attracting and using.A talent team with large scale, complete categories, increasing overall strength, gradually improving structure and basically meeting the requirements of China's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construction has been formed.The market allocation of talent resources is increasingly obvious, and talent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social and economic construction.The basic experience in building a talent team is to adhere to the principle of the party governing talent, to serv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to reform the talent system and mechanism, and to adhere to the talent policy of opening up to the outside world.

[Key words] Reform and Opening-up Forty years of development history Talent team construction Basic experience

[中图分类号] C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5761(2019)03-0055-09

标签:;  ;  ;  ;  ;  

人才队伍建设四十年的历程与成就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