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新课改下初中物理的有效教学论文_宋荣琦

谈新课改下初中物理的有效教学论文_宋荣琦

山东省昌邑潍水学校 261300

摘 要:物理学科作为一门自然学科,在体现“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方式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我认为物理学科更应该站在国家级课改的前沿去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

关键词:初中物理 教学 新课改

一、转变教学观念

观念的转变是课改的先导。作为课改实施者的教师能否真正领会国家新课程理念,能否转变旧有的教学观念,是课改成功的关键。如何转变观念呢?首先要认识国家级物理新课程理念的内容:注重学生发展,改变学科本位;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注重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构建新的评价体系,在认识的基础上体会、钻研,运用到教学中来。其次要认识新教材的主要优点:形式生动活泼,内容丰富有趣。新教材采用了大量插图,生动、形象,用学生的话说跟看小画书似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了很大改变。传统的“一问一答”的教学方式是把学习建立在学生的客体性、受动性、依赖性的基础上,忽略了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物理知识由教师做实验得出结论直接灌输给学生;新课程强调的教学是教与学的交流、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教师是学生式的教师,学生是教师式的学生。

二、抓好课堂教学是课改成功的关键

众所周知,课堂是实施课改的主阵地。课改之初,我们手中只有教材与课标,没有现成的教案及其它教辅材料,因此,只好“摸着石头过河”去摸索、尝试。在坚持集体备课的基础上,结合各地先进经验,我们建立了“以学定教,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学案作为一个知识的载体,实现了由已知经可知达未知。在实行学案教学时,我们主要做到了以下几点:

1.认真备课,精心设计学案。教师在认真备课的基础上,写好集体备课准备卡,内容包括学习目标、重难点及突破方法、易错点、中考链接、教学设想(或教学资源)。其中教学设想这一环节最为重要,要求备课教师提出创造性的设想,可以是一个精彩的引入,也可以是一个有用的习题,或者是本节课的处理方式等。主备课教师将每位教师的准备卡收集起来,结合自己的想法,写出本节课的学案草案,再集体讨论,或删或添,制定出正式学案。

2.强化学案的导学功能。强化导学功能,是转变学习方式、提高学习质量必不可少的条件。要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如第三章第一节《运动的描述》学案是这样设计的:

(1)学习目标。①知道什么是运动及参照物;②能根据所选择的参照物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③能根据物体的运动情况选择合适的参照物。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学习过程。通读课本,完成下列问题:①什么是运动?②如何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③如何选择参照物?

(3)对应练习。如诗人曾写下这样的诗句:“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其中“桥流水不流”,诗人选择的参照物是______。

当然,教学中肯定会遇到学生理解不准、理解不深甚至理解错误的地方,会遇到限于学生的知识、阅历还不知、不懂的内容,这就需要老师的讲解。一切应从教学实际出发,该自学时自学,该合作时合作,该讲解时讲解,但讲要少而精,要深入浅出,要强化“导学”功能,用启发式的教包括启发式的讲,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三、构建新的评价体系是课改成功的保证

实施课改实验是否成功,对学生的评价也是极其重要的环节。教育评价的功能在于促进,应重视做到:

1.注重激励性。评价最终的目的是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学习活动,善于运用科学的赞美对学生进行正面的引导,不吝惜自己表扬的话语,以增强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2.突出主体多样性。评价主体不再是唯一的教师,学生可以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也可以评价老师,学生家长也参与评价。不论老师还是学生,都是平等的主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给与学生评价的机会:“你觉得他讲得怎么样?”“谁来说一下哪个地方好?”……让学生参与评价,不仅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还可以使学生懂得尊重别人,学会接纳和吸取。

3.在评价中讲究批评的艺术。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会有做错事情、说错话的时候,教师除了要善于正面引导外,还要善于批评,让学生在微笑中接受批评。

四、在课改实施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

1.学科之间出现“脱节”现象。相对来说,与物理关系最密切的学科当属数学了,可这两科之间的脱节很严重,有些物理上的出错点就是因为数学知识不配套造成的。如体积单位的换算,m3、dm3、cm3、mm3之间的换算不会或不准,是造成物理计算题失分的一大原因。还有像繁分式,学生不会化简。在遇到这些问题时,就要事先给学生讲清楚。

2.有些消失了的“重点知识”还得再加上。如测密度的实验,Q吸、Q放的计算公式,考试仍然要考,需加上;有些就不必加了,如I=Q/t,还有浮力的计算题要求也确实降低了。

总之,新课程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也给我们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只要我们不断探索“自主、探究、合作”的新型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科学的思维能力以及终身学习的能力,我们的基础教育事业一定会翻开新的篇章。

论文作者:宋荣琦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3月总第29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3

标签:;  ;  ;  ;  ;  ;  ;  ;  

谈新课改下初中物理的有效教学论文_宋荣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