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排水设计中的应用论文_张元林

“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排水设计中的应用论文_张元林

宁波交通工程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宁波 315000

摘要:在城市建设中,人们对市政道路的要求不仅限于交通和出行,更要充分考虑环境因素和人为因素,结合安全科学和道路美学,促进市政道路的快速发展。要做好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市政排水设计,应该做好基于人性的市政道路设计。

关键词:海绵城市;市政排水;设计

引言

现如今,随着时代的进步以及科技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城市环境也得到了有效的改善。而这也要求对海绵城市给排水以及市政道路建设当中的应用力度不断加大。使得居民城市的居住环境能够得到不断的提高,最终对供水短缺等问题进行解决,因此,本文从实际出发,就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当中海绵城市的应用展开了详细的探讨以及分析。

1海绵城市的具体含义

想要建成海绵城市,就必须要先建设海绵城市的载体。同时还需要保证这些安装的基础设施能够安全的运行,城市用水能够得到保证。想要建成海绵城市其所依靠的是城市之中一些较为基础的设施,例如建筑设施,排水以及道路设施等。然而这些基础设施更是建成海绵城市之后的载体,所以说这些基础设施也是极其重要的。然而仅仅只有设施也是不行的,还必须依靠渗透、滞留、蓄存、回用、净化灯技术措施。这样才能够将资源更加合理的利用和使用。使城市能够利用洪水,同时又不会让洪水带来损害,让城市良好的生态环境得到保护。

2现阶段我国市政给排水设计存在的问题

2.1给排水系统落后

当前,给排水系统无法跟上城市发展的脚步,供水管道的质量和结构较差,给海绵城市的给排水建设带来不安全发展因素,系统建设的滞后性阻碍了城市化发展的进程。

2.2城市雨水利用效率低

我国城市道路大多数是柏油路,道路平坦加速了雨水的流动速度,不利于雨水的循环流通和下渗,最终造成城市地下水资源短缺;雨水蓄积技术落后,给排水系统不完备,某种程度上阻碍了雨水的循环使用。

2.3缺少必要的设施维护

市政部门不重视对雨水蓄积、供水系统的检修和维护,甚至雨水和废水排放共用一个管道,忽视城市给排水系统的管理,缺少必要的维护,管理工作不规范,制约了城市给排水系统的整体发展。

3海绵城市下市政道路的排水设计

3.1车行道

现如今,在我国的市政道路当中,车行道仍然主要对非透水性路面进行应用,这种方法不会导致路面积水情况的发生,且会对地下水的不给产生阻断,并导致热岛效应的产生。而在海绵城市的理论当中,车行道则应该对透水性路面进行应用,这一方面能够使得径流总量得到减少,另一方面也能够对地下水发挥重要的回补作用。在实际的设计、施工过程当中,上面层可以对透水沥青混凝土进行应用,中下面层、基础层则可以对非透水性材料进行应用,从而使得雨水对路基的破坏得到避免。在雨水与路面接触之后,通过横坡,水体会向盲沟当中排放,并最终进入到检查井或者是绿化带当中。从坡度设置的角度来看,纵坡、路拱横坡通常会设置为0.3%-0.6%以及1%-1.5%。

3.2人行道

如果对不透水的路面应用在人行道当中,在雨天则可能会造成积水、湿滑情况的出现,从而对安全性、舒适性产生影响。而在海绵城市当中,则需要透水铺装人行道,这能够保障雨水及时的向路面渗透,并对路面的温度、湿度进行有效的调节,一方面使得积水得到减少,同时也能够对地下水源进行涵养。如果路基土壤缺乏足够的透水性,则可以将排水管在基层进行设置,而从坡度设置的角度来看,其纵坡、路拱横坡则应该分别控制在2.5%以内以及1%-2%。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3绿化带

3.3.1雨水收集

受到透水地面的影响,通过地面径流能够使得水体逐渐汇集到雨水口,通常来讲,绿化带应该设置在路面下方的15-20CM;应均匀的分布雨水沟,其高度应在绿化带种植土与道路高度之间。

3.3.2水体过滤

对于降在地面的雨水来讲,只有有效的过滤这些水体才能够使得清洁度得到保障。从具体的设计上来看,应该首先对一层种植土进行铺设,此后对砾石层进行设置,最后对渗透管进行安装。通过这种方法,一方面能够有效的过滤雨水,另一方面还能够保证雨水更好的渗透到地面之下,使得自然水体的补给得到保障。

3.3.3缓排滞蓄

应在对绿化带地形、结构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导流系统进行合理的设计,从而保障雨水能够深入地下。应在雨水口位置对明沟进行设置,其主要作用是对雨水进行沉淀;明沟两端则应该对出水沟渠进行设置,而出水沟渠的主要作用则是配水,方便雨水直接流向明沟当中。如果处于雨水较为充沛的季节当中,通过雨水口的作用,水体能够在绿化带当中滞留。

3.3.4排放

应对溢流系统进行设置,该系统能够直接连通排水管道以及雨水。如果有着比较丰富的降水,雨水口无法对大量的雨水问题进行解决,在这样的情况下地势较低的绿地就能够储存雨水,并通过溢流系统使得雨水进入到市政管网当中,最终实现对多余降水的排出。

3.4附属设施

3.4.1路缘石

路缘石是道路排水设施当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其主要能够划分成为平缘石、立缘石两种类型。其中,平缘石拥有与周围地表一直的高度,能够促进雨水流至绿化带或者是雨水口,避免积水情况的出现;而立缘石则稍微高于周围的地表,在漫流之后,雨水会向雨水口逐渐汇集。但是,如果以往已经使用过立缘石且无法保证雨水能够进入到绿化带当中,则可以通过豁口立缘石、打孔立缘石、间隔式立缘石使得这一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

3.4.2路肩边沟

在设计施工的过程当中,路肩边沟以往通常是对混凝土材料的应用,但是在实际的应用过程当中则能够发现,对这种材料的应用不仅缺乏足够的美观性、容易导致堵塞情况的出现,而且并不具备雨水净化的功能。因此,则可以对植草沟进行应用,也就是在地表沟渠对植被进行种植,从而有效的收集、净化、排放雨水。

3.5衔接城市绿地

如果道路周边存在城市绿地,那么将道路与城市绿地进行衔接,则能够对分流的作用进行充分的发挥,在LID源头渗透技术当中主要包含有下沉式绿地、植被缓冲带等;除了要对草沟进行种植之外,还有调节塘等技术。在不同的地域当中也有着不同的特点,因此也有着不同的绿地与道路的衔接方式,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如果有着比较丰富的水资源,则可以通过雨水截污净化技术,将水资源向绿地当中进行排放,从而使得径流洪峰得到降低;通过雨水花园、植被缓冲带则能够净化道路径流。第二,如果地区比较缺乏水资源,则可以考虑储存、利用雨水,在排水管的作用下,路面雨水能够进入实地,此后通过净化处理的方式就能够储存雨水。第三,如果地区有着比较严重的径流污染情况,其主要目标则应该是对污染的控制,可以通过雨水花园、植被缓冲带等形式,在净化雨水之后将雨水向绿地进行排放。

结语

对于现在环境情况而言海绵城市是一种极为实用的环保方法所以说,我们应该加大对海绵城市建设的力度,这样便会对城市排水和市政道路问题有了新的解决办法。海绵城市概念是一个相对较新的城市建设概念。完善城市道路排水功能,进一步完善城市建设,将海绵城市理念应用于市政道路建设,不仅要使用透水材料建设道路,还需要对城市道路内部结构的渗水结构和排水结构进行周到的设计,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设计中的应用,有效地提高了城市的吸水、蓄水、渗水和净水能力,促进了城市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尹浩明.“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8(12):116.

[2]张建云,王银堂,胡庆芳,等.海绵城市建设有关问题讨论[J].水科学进展,2016,27(6):793-799.

论文作者:张元林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9

标签:;  ;  ;  ;  ;  ;  ;  ;  

“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排水设计中的应用论文_张元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