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综合分析论文_王建伍

王建伍 (山西省娄烦县人民医院急诊科 030300)

【摘要】 目的:了解急诊就诊的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抗菌素使用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随机抽取我院急诊2012?-10?—2013-04首诊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处方560张,回顾性调查抗菌素应用情况。结果:抗菌药物使用率为73.57%,其中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分类正常的处方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9.63%,未进行外周血检查的处方抗菌药物使用率为35%。一联用药占94.42%。应用抗菌药物7类16种。结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存在不合理现象,应对临床医生加强合理用药的培训和管理。

【关键词】上呼吸道感染 急性 抗菌素 合理用药

【中图分类号】R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4-0054-02

上呼吸道感染是急诊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特别是在季节交替之际,发病率会迅速增高。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指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概称,常见病原体为病毒,少数是细菌。为了了解本院急诊科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应用抗生素是否合理,本文对我院急诊科上呼吸道感染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了回顾性调查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查2012?-10?—2013-04首诊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处方560张,对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处方患者的外周血象和呼吸道病原学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调查。

1.2 统计学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患者年龄、诊断、使用抗菌药物品种、抗菌药物联合应用、抗菌药物处方金额、DDDs等逐一登记,然后再进行汇总分析。并在医院化验室信息系统中回顾性调查处方患者的血象,根据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和分类情况,分组统计处方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率。其中外周血白细胞正常值为(4.0~10.0)×109/L,>10.0×109/L为增高;中性粒分类>70%为增高。

1.3 DDDs的计算

采用WHO推荐的限定日剂量(Defined Daily Dose,DDD)为指标,参考国家药典委员会编制的《临床用药须知》2000版2部、《新编药物学》(17版)及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检测网药品字典及DDD值,并结合药物说明书记载的成人日用药剂量作为该药的限定日剂量。同一品种的不同厂家、不同规格、不同剂型折算求和得出该药的总消耗量和总金额数,药品总消耗量除以相应的DDD值,即得该药的DDDs。

2 结果

急诊每张处方口服药物允许3d药量(实际发药以盒为单位计算),静脉注射1d药量,560张处方中,应用抗菌药物412例,使用率为73.57%,其中,应用单一品种抗菌药物的389例,占94.42%,二联用药23例,为头孢类抗菌药物和喹诺酮类或大环内酯类的联合应用,占5.58%。无三联及三联以上抗菌药物联合使用的病例。采用单纯静脉给药的167例,占34.79%,单纯口服给药的294例,占61.25%,静脉口服同时用药的19例,占3.96%。无肌内注射给药病例。

不同血常规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见表1。抗菌药物品种,门诊共使用抗菌药物5类14种,见表2。抗菌药物DDDs和金额排序见表3。

表1 不同血常规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3 讨论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的社区获得性感染,大多由鼻病毒、冠状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等病毒所致,病程有自限性,不需使用抗菌药物,予以对症治疗即可痊愈。但少数患者可为细菌性感染或在病毒感染基础上即发细菌性感染,此时可予以抗菌治疗[1]。本次调查结果提示抗菌药物使用率为73.57%,远高于卫生部规定的将抗菌药物使用率控制在50%以下的标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原则通常为:有效控制感染,争取最佳疗效;预防和减少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注意合适的剂量和疗程,避免产生耐药菌株;密切注意药物对人体内正常菌群的影响;根据微生物的药敏试验,调整经验用药,选择有针对性的药物,防止浪费[2]。从给药途径看,虽然静脉滴注可以更好、更快的达到治疗效果,但也更容易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

急诊医生大都通过检查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分类来判断病原体,白细胞计数>10.0×109/L和(或)中性粒分类>70%考虑为细菌感染,总数及分类都正常的考虑为病毒感染。但从表一可见,即使总数及分类都正常的患者和未做血常规检测的患者仍有大部分使用了抗生素,无指症使用抗菌药物的现象比较严重。

抗菌药物二联用药占6.50%,为头孢类抗菌药物和喹诺酮类过大环内酯类的联合应用。而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多用于产B-内酰胺酶的细菌感染,但是急性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以肺炎链球菌、A组B溶血性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和卡他莫拉氏菌为主[1],产酶君主不多见,在没有产B-内酰胺菌株感染或者流行的证据时,盲目加用酶抑制剂,只会造成药物不良反应的药品金额的额外增加。

DDDs是反应药物使用频度较为客观的指症,能比较不同药物间的使用频度。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对于急性细菌性扁桃体炎、细菌性中耳炎的感染,建议首选青霉素、阿莫西林,或者选择一、二代头孢菌素进行治疗[1]。表三可见头孢克洛胶囊的使用频度最高,本药为第二代口服头孢菌素,抗菌谱较其它的一代广,口服吸收良好,不良反应较少。作为首选的阿莫西林,因临床要求,口服药也必须要皮试阴性,部分患者难以接受,故应用程度较低。排在第二位的莫西沙星,该药为氟喹诺酮类抗菌素,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但是用于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明显超出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推荐的用药范畴,且该药价格较高,提高了患者的治疗费用。

目前我国推出了一系列的文件,要求医疗机构加强对抗菌药物使用的监管,但由于欠缺操作强的管理措施,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一直得不到有效的控制。所以,探讨切实可行的抗菌药物管理措施势在必行,重视处方用药金额管理[3],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引进快速的病原学检测手段、做好对患者的宣教,从各个环节入手,提高急诊上呼吸道感染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水平。

参考文献

[1]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总后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S].2004,10:9-9.

[2]张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促进用药安全[J].药品监测与评价,200 9,9(3):1-3.

[3]易洁梅,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用药调查分析[J].实用药物与临床,2008,11(2):93-94.

论文作者:王建伍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3年12月第3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1-15

标签:;  ;  ;  ;  ;  ;  ;  ;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综合分析论文_王建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