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紫金科技创业特别社区创新空间结构探析论文_王宁

河海大学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南京 210098

摘要: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国家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调把科技创新放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与创新密切相关的高新科技园区的建设蓬勃发展,高新科技园区创新空间的营造成为当代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领域。南京紫金科技创业特别社区作为创新型高新科技园区的代表,其空间规划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通过对紫金科技创业特别社区的功能组成、结构特征、空间布局进行分析,探讨产业转型过程中创新型高科技园区创新空间环境塑造的设计策略。

关键词:创新空间 结构特征 空间布局

源起:

南京在跨业发展和产业转型发展的大背景下,作为全国唯一一个“国家科技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正在探索一条独具特色的“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绿色发展”之路。2011年市委市政府制定了建设科技创业特别社区(创新创业人才特别集聚区)发展计划(宁委发(2011)35号文),开展建设20个紫金科技创业特别社区。特有的政策,特有的环境,特制的需求,特别的社区,旨在打造国际化的创业创新,集工作、休闲、生活一体化的创新型高新科技园区。硅谷的发展依靠非常具有创新活力的中小企业作为高科技产业的重要支撑,紫金科技创业特别社区同样有着明确的产业集聚定位,重点面向富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中小企业,加强其孵化和转化。

一、紫金科技创业特别社区的功能构成

根据南京城市总体布局规划,结合区域资源优势、产业基础和建设条件,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特色鲜明、配套协作”的原则,紫金科技创业特别社区(以下简称“特别社区”)实行三大区片的总体规划布局,20个紫金科创特区、28个地块总占地面积约47.8平方公里,覆盖了南京的11个区县及高新、新港、化工园和麒麟等科技园区(图-1)。

在创新协作机制上,特别社区和中国很多科技园区一样,侧重“官产学协作机制”,也就是在制度、环境和政策层面,政府借助法律、经济和组织等管理手段,积极引导创新活动的方向、鼓励企业和大学之间建立协同创新关系,以及保护创新成果和协调创新主体间的关系。特别社区的文化内核是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其特征是以乡土为纽带,强调“人和”,崇尚和谐,这对于促进人才集聚效应的产生具有积极意义[1]。特别社区的建设是为人才、中小型科技企业提供发展平台,同时吸引大型科技企业入驻,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加强科研机构与产业间的合作。利用创新个体间的相互激发功能,通过孵化器、加速器、公共服务与技术平台、生活配套、休闲娱乐功能的相互作用产生激发功能,并提供丰富的空间感受来营造最优的创新环境。孵化器、加速器和中试用房、公共服务与技术平台、生活配套和居住功能是特别社区的主要功能(图-2)。

二、紫金科技创业特别社区的结构特征

紫金科技创业特别社区各功能的组织不是简单的叠加,是遵循城市整体发展结构,对高新科技园区的合理功能定位,是高新科技园区发展由单一(经济)功能向综合性、社会化的城市功能转变的成功案例,它促进园区社区化,形成一个集科技研发及服务外包、商贸、文化教育、生活休闲于一体的“微型”城市。位于城市近郊、远郊的特别社区稳定完整的自我完善的服务体系使其成为母城的“边缘城市”或卫星城市。

2.1多位一体的智能内核

特别社区规划建设中多界定出宽阔的内聚性空间作为核心区,这里汇聚了公共生活及商贸核心、信息核心、创新的核心,形成特别社区的公共服务核心,是其中央处理器和指挥中心--智能内核。公共服务核心设置了综合公共服务平台、科技金融平台、创业服务中心、国际化的办公会展、教育、医疗、文化中心、特色商业中心、星级酒店等设施。智能内核的设置根据特别社区产业规划、区域条件、生态环境等因素,形成一核多区、一核多节点、多核串联的结构特征(图-3)。

2.2 多元宜居的智识社区

特别社区是传统产业园向高端产业社区转型的范例,社区在“筑巢引凤”的规划设计中,打造国际化的商务设施(甲级写字楼、五星级酒店、大型高端商业、SOHO办公及特色商业街区等)、国际化教育设施、国际化医疗设施、立体化交通设施(地铁、轻轨、城市快速交通等)、智慧化的基础设施(公共管沟、一卡通体系、无线网络信号全覆盖、智能交通、智能楼宇、智能社区等),全方位满足工作、学习、生活的需求。同时,兼顾科技从业者的需求,社区的功能多元混合,在研发用地中布置足够的科研人员公寓及服务齐全的“邻里中心”, 合理控制工作与生活的距离。

2.3都市乐活休闲社区

特别社区在公共生活带布置了商业、金融、文化娱乐等城市的基本功能设施,以广场、步行街区构成开放空间体系,串联出浓郁都市气息的乐活休闲区,丰富了城市的文化内涵。同时在配套服务的功能上,依托优良的自然山水环境,增加了融入江景、山景、水景的旅游小镇、文创社区、风情绿谷等以生态、文化、健康为特色的旅游休闲功能区,丰富了都市乐活休闲区的内涵,为多样性的城市活动创造了空间和平台,使社区的创新发展具有可持续的动力。

2.4生机盎然的城市生态景观带

特别社区充分利用优越的地形环境条件,通过设置生态绿色走廊,顺岭延山、汇溪成湖建立与自然山水的关联融合,并将生态绿色轴线作为创新空间的延续,设置主题公园,艺术创作、露天表演广场等开放空间,营造生态舒适的社区环境,让人在更轻松、更愉悦的状况下进行交流,激发创新活力。社区的慢行系统与自然山体、水体、湿地、绿地有机结合,形成健康休闲、旅游体验、科普教育、生态认知等主题的空间体验。生态景观带和生态廊道也是社区文化生活的载体。

三、紫金科技创业特别社区的空间布局

基于信息时代的高科技园的创新空间的结构模式体现出一种依托自然的高效混杂:一方面,结合自然环境布局、城市功能融入其中,使创新空间具有自身良性发展的生态体系,另一方面,以高新技术研发生产为主导的功能特性又要求创新空间的结构模式能够高效运转,符合高技术产业的发展要求[2]。紫金科技创业特别社区组群规划包含着综合土地利用,包括居住、商贸、教育、休闲娱乐等,是一个多功能的综合体系。根据其与城市区位的关系,在空间结构上表现为三种形态:城市中心区高密度嵌入式结构、城市近郊多中心结构、城市远郊田园化混杂式结构。

3.1 城市中心区嵌入式结构(高密度)

由于南京主城区土地资源非常有限,高昂的土地价格,复杂的用地现状、拆迁等制约,提高土地的利用率是特别社区城中片区规划的必然选择。在紫金(模范路)特别社区和鼓楼、玄武、下关、白下、秦淮区建成的特别社区,开发强度、建筑密度比较高,容积率可达6.0。特别社区的选址集中于大学、研究所附近,以一种点状结构嵌入城市的创新空间,新建或利用已有建筑存量,减少居住和商业配套设施的面积,配套设施主要依赖城市原有的服务体系和基础设施建设。特别社区空间与城市空间高度混合,城市中已有的文化休闲设施、居住区、商业、医疗、交通、通讯等建设是促进创新空间良好运作的动力。特别社区的建设整合了周边的创新资源,依托优良地理位置和生态环境,形成产业高端职能在区片内的集聚,成为城市中心区结构的兴奋点,其产生的活力也成为城市复兴的推动力。

3.2 城市近郊多中心结构(中密度)

特别社区在麒麟生态科技城、四个国家级高新区(开发区、化工园)和仙林、江宁、浦口大学集聚区,以及雨花台、建邺区规划建成区内位于中心城区的边缘,依托于高校、科研机构、国家级开发区等智力密集区,周边分布城市快速交通、轨道交通,与城市中心区联系便捷。

项目选址城郊,用地较宽裕,且多倚畔开阔的山林水体,自然生态环境优美,既可以充分享受城市带来的便捷和多彩的生活,又有充分的发展空间。特别社区规划中开发强度和容积率分梯度设置。在特别社区规划布局中存在多个规模相近、功能混杂的创新核心--综合服务中心,整个组群空间由多个创新核心并联构成,多中心结构是其规划布局形态的特点。这是一种有机的多中心城市形态,通过增加城市空间应有的混杂性,还原城市空间本来的面貌,营造多样化的丰富的城市生活[3];这种空间结构模式避免了一些早期的科技园过分强调功能分区,使组群内部空间生硬而缺乏活力,利于避免“筑波综合症”的出现,构建一个宜人的创新环境,并使城市创新空间能够得到高速健康的持续发展。

3.3 城市远郊花园式混杂结构(低密度)

特别社区中高淳、溧水、六合三个特别社区选址紧邻高速公路,远离南京主城。由于土地成本较低,开发强度和建筑密度控制得较低,一般小于30%。特别社区拥有开阔的山水林地,自然生态环境优越,紫金(高淳)特别社区位于风光迤逦的固城湖畔。紫金(溧水)特别社区处于角山、团山及海马公园环抱之中,山水有机渗透的美好田园风光改变了创新空间的空间布局。在花园化的布局中,原先地域内的生态景观,包括各种植被、野生动物、自然景观都被较好地保留,统一整合到创新空间的景观环境中去。大型的湿地公园、运动休闲、生态农业等绿色网络的融入,景观延伸至城市社区,城市景观与自然景观相互渗透,城市的繁华与乡村的悠闲自得结合,某种程度上体现了“田园中工作和生活”的理想。由于远离主城市,城市的基本功能与配套显得尤为重要,人的社会性需求是规划关注的要点。规划通过研发用地、居住用地、商业服务设施用地、公共设施用地、教育科研用地、绿地、道路广场等用地的有效混合,多种功能复合叠加,实现城市空间的复合利用。

四、对高科技园区创新空间结构的思考

以南京紫金科技创业特别社区为代表的创新型高新科技园区的创新空间呈现多元复合的功能组成,其结构体系构建是以城市融合为导向,规划中实现用地功能的精细混合,扩大用地的兼容性,强调功能空间的融合,强调多元化的混合开发模式 、空间布局上与自然环境及文化的融合。

高新科技园区的灵魂是创新,创新的核心基础是创新网络构建,而不仅仅是实体物质空间。创新空间并不是在特定时段内"可以建成"的。它是一个不断衍生、持续有机增长的过程[4],应具有当代城市创新网络需要的空间构架。城市是在不断地更新中得到发展,依托于城市物质空间的创新空间的营造更需与时俱进,更新观念,把握方向,有效地解决各种矛盾,科学地平衡各方需求,统筹好社会结构、产业结构、城市空间与功能结构间的联动关系。

参考文献:

[1] 朱丝雨,邢一鹤.南京紫金科技创业特别社区创新模式研究---来自硅谷的启示[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旬刊,2014(12):187-189

[2] 张凤. 基于创新空间理论的高新区创新发展策略[J].上海城市规划, 2016(2):43-48

[3] 曾鹏.当代城市创新空间理论与发展模式研究[D]:[博士学位论文].天津:天津大学,2007

[4] 袁玮.基于城市可持续发展环境下的大学科技园研究[D]:[博士学位论文].南京:东南大学,2015

论文作者:王宁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11

标签:;  ;  ;  ;  ;  ;  ;  ;  

南京紫金科技创业特别社区创新空间结构探析论文_王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