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风险、道德失范与审计文化的关系_审计风险论文

审计风险、道德失范与审计文化的关系_审计风险论文

审计风险、道德失范与审计文化的关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道德论文,风险论文,关系论文,文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审计的目的之一是评价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解决委托代理关系中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风险。但由于审计环境及其内外部的种种因素影响,又会导致审计风险。审计风险会对审计质量及其社会效应产生潜在危害和负面影响。为此,审计署颁发了相关制度、准则、规范等以降低审计风险,保证审计质量。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制度、准则属于一种正式约束,而属于非正式约束的伦理规范、道德观念、意识形态等是对正式约束的扩展、细化和限制。伦理道德限定人们行动选择空间,可简化决策过程、减少交易成本。明确责任、完善制度、强化审计伦理、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才是降低或减少审计风险最根本的措施。

审计风险与道德失范

审计风险是指审计活动中由于各方面因素影响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有信息不对称、“有限理性”等客观因素,有审计人员素质不能满足复杂工作需要的技术性风险,也有因人的自利性而产生的道德风险。

审计主体的“有限理性”。审计是一项复杂劳动,专业技术性强,需要审计人员具备很强的职业判断力。人的“有限理性”决定了审计人员不可能对所有的被审计事项完全认知。同时,审计风险与社会经济活动的复杂程度正相关,经济活动越简单,审计人员对它的理解就越准确,审计风险必然会越低;相反,经济活动越复杂,它在审计人员的主观上就难以得到全面地反映,审计风险也就会越高。

信息的不完全性。传统经济学基本假设前提中,重要的一条就是“经济人”拥有完全信息,但现实中市场主体不可能占有完全的市场信息,信息不对称必定导致信息拥有方为牟取自身更大的利益而使另一方的利益受到损害,这种行为在理论上就称作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如果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而审计人员由于“有限理性”没有发现问题,则有可能发表不恰当的审计意见,导致审计风险。

制度的不完备性。审计制度包括审计的组织制度和制度规范。目前,国家审计组织形式上的独立与实质上的独立还有差距。国家审计准则虽明确了质量控制要求及办法,但无论是审计证据的充分性与适当性、审计程序的科学性与合规性,还是审计报告的编写与审理,审计制度的建设与完善都有着动态一致性的变化过程。

审计关系人的道德失范。“失范”有行为失范和道德失范两种类型,行为失范是道德失范的表象,道德失范是行为失范的根源。审计风险的产生除信息不对称、“有限理性”、契约不完备性、制度缺陷外,其根本原因在于审计关系人的道德问题。如果审计人员不独立、不公正,就可能与被审许单位串通舞弊,出具虚假的审计报告;如果审计客体不诚信,提供虚假信息,就增加了审计的难度,增加了审计风险;如果审计委托主体不是真正的信息使用者,就容易出现在利益驱动下与审计人员合谋的道德失范行为。

审计文化与审计风险

审计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从事经济监督和经济证明性质的管理活动而形成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在社会经济制度结构或制度安排体系内,法律和道德是共同起作用的。因此,面对复杂的社会经济形势,在审计事业快速发展的今天,充分发挥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就必须强化审计伦理,加强审计文化建设。

强化责任意识,减少道德风险。责任对人类来说是最基本的道德规范,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的协作行为,都承担着相应的责任。作为一种职业,审计应对所有依靠其工作的人承担责任。审计只有接受这些社会责任,才能确立它作为一种职业的地位。作为国家治理重要组成部分的国家审计,承担着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和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职责,作为国家审计主体的审计人员一定要强化责任意识。

坚持独立原则,减少外界干扰。独立性是审计文化最重要、最能反映审计本质特征的精神元素。审计在组织、人员、经费和业务等形式上的独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最重要的还是指实质上的独立,即思想上的独立。一方面,应根据审计法、审计署8号令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强化独立性要求,加强制度约束;另一方面,应强化道德伦理,加强审计价值观建设。独立性是审计的灵魂,只有独立才能客观,只有客观才能公正,只有公正才能减少审计主体道德失范所导致的审计风险。

倡导清廉奉献,抑制“利己”倾向。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就提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强调为天下公利,不能仅谋一己私利,要以义为先,以利为后。国家审计文化在本质上是强调“利他”、“利群”、“利社会”,在建设国家审计文化的过程中应通过伦理道德减少或抑制“利己”倾向和欲望,倡导清廉奉献,增加“利他”的道德环境和文化氛围,减少审计人员因“利己”导致道德失范而产生的审计风险。

坚持依法审计,提高判断力和认知理性。审计是一项政策性强、专业性强的工作,审计人员没有一定的专业胜任能力是无法发现被审计单位错弊并提出建设性的审计意见的,从而容易屈服于被审计单位的利益诱惑、压力或威胁。因此,审计人员不仅要有道德标准,还要有判断力、洞察力、认识能力及技术手段,具备与审计工作相适应的专业水平、业务素养。增强理性认知、提高审计判断力,就能降低“未依法履行审计监督职责”所造成的损失,减少由于有限理性和信息不完备所产生的审计风险。

培养审计人员优秀品质,恪守核心价值观。制度所能管辖的范围是有限的,制度的设计总是存在着缺陷。因此,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审计的发展规律,树立核心价值观。审计价值观是国家审计“软实力”的核心,包括意识形态、真理性品格、利益关系的正确取向、精神向度的合理性、审计方法的科学性等。对国家审计人员而言,其衡量标准是“为民而审、为国而计”,蕴含着审计人的忠诚、理念、价值、作风,是履行审计职责的根本所在,是党和人民对审计工作的根本要求。只有恪守审计人员核心价值观,才能最大限度地防范和降低审计风险。

标签:;  ;  ;  ;  ;  ;  ;  ;  ;  ;  

审计风险、道德失范与审计文化的关系_审计风险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