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口语发音的训练论文_谢淑

谢淑

澄海职业技术学校

摘要:学前教育的孩子处在一个语言发展的重要阶段,良好的语言教育能够为孩子的继续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学前教育学生只要经过专业的口语发音训练,才能够更好地去指导幼儿正确发音。本文以学前教育的口语训练为立足点,从嗓音发声机制和嗓音医学等方面进行研究,可以通过呼吸、音调、响度、咬字吐音等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训练,使学生能够对各类嗓音问题进行预防、评估和矫正。

关键词:中职学前教育 口语发音训练 嗓音保护

随着社会快速的发展,人们生活质量提高了,人们也越来越懂得嗓音的重要性。健美的嗓音就像是一张名片,无论是在求职中还是在演讲中,嗓音作为言辞的重要一环,能让人在获取快乐以及追求成功的道路上更加顺畅。科学练声不再只是歌唱者、演员、播音员等的专利,其实普通人也非常需要通过嗓音的训练,提高嗓音的健康水平。特别是发声期和变声期的儿童,嗓音的训练和保护尤为重要,所以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口语发音训练也显得更为迫切。掌握嗓音发声原理、对嗓音进行评估,学习嗓音训练及矫正方法都是必须的课题。

1.正确呼吸训练

呼出的气流会使声带振动从而形成话语和歌唱。快速地吸气紧跟着缓慢的呼气动作就能完成一次言语呼气,呼出气流导致的声门下压大小就能决定声音的强度。

在一般情况下,呼吸是能够支持正常的语言活动的,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却会出现说话费力、语言清晰度下降的现象,比如发言时由于紧张会导致气喘吁吁,由于急于说话呼吸变得快而浅,由于一口气说的太多出现尾音乏力的想想,由于剧烈运动后会出现呼吸支持间断的现象。学会正确的语言活动呼吸方式,掌握每次说话的词汇量以及如何轻松地对呼吸运动进行调控是矫正呼吸异常的关键,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训练。

(1)呼气和吸气有机结合。简单可行的方式是通过发音或者行走来协调呼吸运动,这样有助于你去理解呼气和吸气并不是两个分开的过程,而是一个持续运动的过程。比如五步发音法[1]:首先向前走五步,伴随着缓慢地吸气,再向前走五步,伴随着"哼姆"的不间断发音,然后进入下一个循环,直到发音自然。也可以先向前走五步,伴随着缓慢地吸气,再向前走五步时,每步数一个数,然后进入下一个循环,直到一口气内数数自然。

(2)增强呼吸的控制力。在上一步的训练后,可以进行呼吸延长的训练,为说话建立足够的气流储备。需要注意的是,要避免说话时耸肩、压肩及深呼吸,保持自然的呼吸就可以。首先用秒表记录三种发音每种能持续的时间,比如发"a-","z-","s-"等音;取几种发音的均值作为一个基线水平,坚持延长发音训练,使之超过基准线达到一个标准范围。训练过程也可以借助一些语言训练方面的仪器进行监测训练。

(3)句长逐字增加训练。这项训练需要一个助手,助手大声朗读句子后给予提示让受训者重复。为了让受训者能够快速地重复跟读进而无法顾及呼吸行为,训练的时候助手要根据情况不断调改朗读和跟读之间的间隔时间。在得到指令后能够快速准确地发出如表2-1所示目标句式后,就可以用自己的语速来阅读材料了。

(4)停顿换气训练。很多人说话需要费力地呼吸,这个时候就需要适当的停顿来帮助更新呼吸所能支持的力量。停顿不仅能帮你轻松表达出语义,还能使人成为一个出色的演讲者。停顿要选择合适的时机,可以是一个完整的句子,但句子过长时也可以选择在逗号,分号,顿号处进行停顿,并且不能与文字所要表达的语义发生冲突,比如在形容词和名词之间的停顿。训练时可以找一段材料,在各标点符号处进行停顿和呼吸换气,反复听取录音材料,分析停顿是否自然。之后可以另找一篇朗读材料以检验是否拥有正确停顿的能力,直到能够将停顿换气泛化到日常交谈语境中。

2.音调控制训练

音调是嗓音指纹的关键元素,音调韵律赋予了语言独特的个性化特征,从音调可以辨识出一个人的年龄、性别、性格。语调的改进有助于改善言语表达,避免被误解。

男童中较常出现用低于自然音调的水平说话,女童中较常出现用高于自然的音调说话而导致嗓音紧张情况。口语发音训练时,首先要让学生知道不同人群的自然音调一般落在什么样的音级范围内。个体的音域值和音调水平是有差异的,这个差异是由喉的结构决定的[2]。音调治疗目的就是让人在用自然音调交流时,只需使声带稍微伸展就可以使声音自然舒适富有共鸣性。

(1)准备工作。一种有趣且有效的方法是咀嚼法,因为许多人有音调问题是因为他们嘴巴没张开,甚至咬着牙在说话。咀嚼可以帮助张开嘴,并能使喉部肌群和口腔得到放松。第一,张嘴至牙齿间有两个手指头宽度,舌头及下颌上下运动以增加嘴部运动;第二,咀嚼时发轻声,比如"Ya-m-;第三,咀嚼时可以练习一些没有意义的音节,比如"Na-"、"Da-""Hu-";第四,练习以上发音时可以适当延长发音。

(2)降调训练。第一,以一个比习惯音调更低的"哼姆"音作为音调训练基准;第二,录下连续多次发"哼姆"音的音频,回放录音,直到能够随意地发出同样的"哼姆"音为止;第三,以"哼姆"音为向导,后面紧跟"猫-猫-","妈妈-妈妈-"等词,再逐句过渡到"1、2、3、4、5","1、2、3、4、5、6、7、8、9、10",直到后面的音调与"哼姆"一样。

(3)升调训练。第一,在自己认为最低的"哼姆"音基础上,尝试着发一个较高的"哼姆"音;第二,在较高的"哼姆"音基础上,尝试发"1、1、1"逐级抬高的音;第三,以最后那个最高的音为基准,尝试用这个音调去读别的词。

(4)转调训练。为了掌握不同场合说话时的语调模式,还要提高语调变化的技能训练。第一,以"好吗?"等问句展开语调上升训练;第二,以"好吧"等陈述句展开语调下降训练;第三,以"是的"等短语展开一个上升加一个下降音调的双重转换训练;第四,对整个句子进行语调训练,用嗓音来表达个人感情,比如伤心、希望、高兴、激动、难为情、成功等,一个句子可以有多种语调,看别人的理解是否与表达的一致就可以检验这项训练的训练情况。

3.响度控制训练

同其余的嗓音特征一样,响度也能够表达一个人的内心活动,自信、焦虑、温柔、粗鲁这些感情都可以通过声音的响度来表达。人们会根据交谈的距离、环境的不同调整说话的响度以传递不同的情感,但有的人会倾向于只使用某一个响度水平说话,也有的人无法根据不同场合选取恰当的响度水平,这就会导致嗓音问题的出现,但是大多数人对嗓音变化的敏感程度并不高。

要获取及时有效的矫治,首先要意识到问题所在,意识到个人的习惯性响度水平是过低还是过响。以下训练步骤有益于响度水平的矫正。

(1)降低声音响度。对于说话过响的情况很有可能是听力受损,在听障人士中比较常见,这种问题首先还是要咨询耳鼻喉专家或者听力学专家。其次可以进行一定的响度训练:第一,分耳语声、轻声、交谈声、大声四种响度等级,按不同的排列顺序依次说"加油",也可以按不同的响度水平从1数到10,为了分析响度的不同,可以用录音机录音。这项训练有助于提高自身响度控制能力,可以在不同听众之间调换不同的响度;第二,试着在不同场合换一种响度等级说话,比如在一些交谈场合试着轻声说,你可能就会发现一种适合自己的嗓音,这个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说话响度不要大于所必需的响度;第三,提声对周围噪声敏感度的意识,在说话之前预估一下环境的响度水平,在此基础上调整自己所要用的响度水平。

(2)增加声音响度。说话过轻也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这种现象较多地出现在女孩中,可以参考如下建议:第一,首先你需要对一些句子敏感,如果别人说到"什么?","能再说一遍吗?",活着显得漫不经心甚至烦躁时,你就需要适当调节响度,给别人传递清晰的信息;第二,检查自身构音状况,声音过小会导致听不清,而构音含糊会导致响度过校试着尝试发一下d,t,g,f,k,sh,ch音,如果感到困难的话还是要咨询一下语言病理学家,当然这种情况也可能是嘴巴张得不开,需要进行张开嘴巴说话练习;第三,可以戴着耳机听歌的同时进行朗读,调节歌曲的音量,录下朗读的声音,从录音中去感受比平时说话响度更响一些的声音,进而模仿它,达到响度控制目的。

4.咬字吐音训练

汉语是一门棱角分明的语言,一字一音,一音一意,简洁明了,朗朗上口,有一字胜千言的韵味。简洁明快的吐音好处很多,但也存在一些不方便,有一个字存在发音不准或发音错误时,就会导致交流障碍。从发声的角度来说,如何正确地分析汉字发音特征及针对性地进行咬字、吐音、收韵训练是口语训练的核心。

正确认识字音结构有助于更好地掌握汉语发音基本规律。字音结构一般有字头、字腹、字尾之分。人们一般认为短促而有力的带头音素是字头,这种音素是在气流冲破口腔接近关闭或者全部关闭时的阻力发出的,不够通透却充满力量,它决定了字音是否是清晰而致远的。字头组成主要包括21个声母和"i","u","ü"等零声母[3]。字音的中心和主体即为字腹,是发音过程中最为响亮,时间也最久的因素。这是的口腔肌肉是扩充状态,内部容量变大,气流畅通无阻向相关部位流去形成音色不同的元音。字腹组成主要包括10个元音:a,o,e,i,u,ü,ê,er,前元音-i和后元音-i。字尾是对字音的收尾,是决定字义被正确表达的重要部分。字尾组成主要包括i,u,n,ng,是在口腔收拢过程发出的因素。

根据口腔肌肉活动的特点可知,对于字头口腔要紧闭或收拢,对于字腹口腔要扩充,对于字尾口腔要接近关闭或者全部关闭。故训练时,要注意字头咬字要重,即适当增加口腔力量,使文字喷弹有力;字腹吐音要圆,要有好的共鸣,即利用元音响亮且绵长的特点塑造丰满、圆润的字腹;字尾收韵要轻,把圆亮的字腹稳稳地、柔和地收拢过渡到尾音,使字音完整地结束。

总而言之,口语发声是童声训练的重要部分,只有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进行足够充分的口语训练,才能在童声发声训练时,对不同儿童的不同发音特征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因材施教,循序引导。通过童声训练,可以帮儿童预防嗓音问题,使其平稳度过发音期和变声期,针对有童声中存在的缺陷也能及时从发声机理分析、评估和矫正。最终使其能够在自然状态下舒适、轻松、自信、准确地表达出自我的想法。口音训练的方法也不止这些内容,训练过程还会增加共鸣、用气发声、表达发挥等多方面的内容,并且会根据需要不断更新口语发音训练内容和方式,以期为每个孩子打造一副健美的嗓音。

参考文献

[1] 万萍,黄昭鸣. 嗓音保健[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2] 汪弘. 浅谈学生变声期嗓音的科学训练与保健[J]. 江西教育, 2012(z6).

[3] 彭丽佳. 嗓音的科学训练与保健[M]. 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2005.

论文作者:谢淑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工》2019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6

标签:;  ;  ;  ;  ;  ;  ;  ;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口语发音的训练论文_谢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