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回归后职工状况分析_经济论文

澳门回归后职工状况分析_经济论文

澳门回归后职工状况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职工论文,状况论文,澳门回归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澳门回归祖国以来,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各方面都有较大的发展,逾23万的澳门职工怀着美好的期望,满腔热忱地投入到澳门的经济建设之中,不断创造新的业绩。同时,新形势下所产生的各种问题也纷至沓来,这些问题就其现实性而言,直接关系到职工积极性的发挥和澳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直接关系到澳门社会的稳定。本文仅就澳门职工的现状、存在的问题、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契机作一浅析和探讨。

一、澳门回归后职工状况分析

澳门回归后,职工总数有了一定增长,文化程度、工资收入亦有所提高,失业率呈下降态势,职工状况同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关系。

1.职工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

澳门回归后,职工积极参与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其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大幅度提高。仅以澳门特区行政长官选举委员会成员和立法会间接选举议席分配为例。《行政长官选举法》是一部对今后澳门政治体制发展具有承先启后意义的法律。该法律规定,新一任行政长官候任人将由300人组成的具有广泛代表性的选举委员会“一人一票”选出。选举委员会成员由澳门社会四大界别的各社团选举产生,其中工商、金融界100人,文化、教育、专业、体育等界80人,劳工、社会服务、宗教等界80人,澳门特区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代表、立法会议员代表40人。

第三届立法会间接选举间选议员10人,议席分配为雇主利益团体代表4席,劳工利益代表2席,慈善、文化、教育及体育利益团体代表2席。从这两项澳门政治生活的大事以及劳工利益代表所占比例,都反映了澳门社会对劳工界的重视。除此之外,回归后澳门职工以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意识,积极参与澳门的社会事务和社会活动,充分发挥爱国爱澳精神,为将澳门构建成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2.职工现实的经济地位及变化态势

职工的经济状况涉及职工的切身利益,是决定职工的生存与发展的决定因素,也是职工最为关注的基本方面。其中,职工的失业问题、就业问题以及工资收入问题是体现其经济地位的主要方面。

(1)职工失业状况及特点

回归以来,澳门失业率大体经历了一个先升后降的走向。由于1999至2002年亚洲金融风暴的影响,澳门的失业率一度呈上升趋势,后来一直徘徊在6-7%的较高水平上。2002年开放赌权,失业率才逐步下降。2003年底起,澳门经济转好,就业情况亦明显改善,失业率终于摆脱6%的高水平,辗转向下。据澳门统计局资料显示,失业率由1999年第四季的6.4%回落至2004年第四季的4.1%。

根据统计分析,澳门职工失业表现出四个特点,即失业者年龄偏大、文化偏低、技能较差、女性偏多。在劳动力供求关系上,总体上呈现结构性矛盾。澳门经济结构的调整,导致职工失业问题发生复杂的变化。澳门金融管理局的研究报告也指出,澳门经济结构已经历了多年来从第二产业(注:指工业,包括制造业、自来水、电力、建筑业等。)到第三产业(注:指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它行业,如商业、服务行业、邮电通讯、金融保险、科研、文教、卫生等。)的转型,这必然使结构性失业(注:当工人因缺乏有关技能不能填补现有的工作岗位,不在提供工作岗位的地区居住,或市场提供的工资令工人不愿意接受工作。)问题更加突出。

(2)不同行业职工的工资差异

经济结构的调整,除了造成博彩业兴盛、制造业萎缩的行业差异,也造成行业职工工资的明显差异性。澳门统计局资料显示,1999年澳门职工每月收入中位数是4920元,2004年则是5599元,其中博彩业职工每月收入约12000元,与其相比日渐萎缩的制造业职工每月收入只有3000元,其它如批发及零售行业4000元,建筑业5000元。工资收入差异十分明显,从中也反映出大部份行业职工工资的增长幅度未能跟上经济增长的幅度。同时,在职职工的工资与退休职工的养老金收入差距也在拉大。统计结果表明,经济的发展并没有使大部分职工的经济地位得到提高。

(3)职工就业状况与隐忧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直接关系到职工的生存与发展的基础。由于澳门经济发展势头迅猛,整个经济呈现良好的局面,并提供了大量空缺职位,职工就业前景光明。

首先,短期就业形势前景乐观。2004年澳门经济在博彩业的高速拉动下,一般估计经济增长达25%左右,按照政府和经济学者的估计,未来5至6年的就业职位为50000个,将吸引一批职工进入相关部门就业,短期就业市场相当乐观。

其次,就业结构将发生很大变化。澳门回归后,经济结构的变化带动行业结构的变化,出现了两种结果:一是赌权开放带来大量的就业机会;二是配额制的取消导致制造业萎缩或内移,使职工面临转业或失业之虞,对澳门职工就业影响很大。转业者由于技能和适应能力的关系,会对就业造成一定的困难,而失业者则将面临生存的危机。

人力资源中多数转到博彩业就业,其它行业萎缩是澳门就业市场的一个明显特征,而澳门就业市场过度依赖赌业的发展,将导致澳门整体的经济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失衡,同时也给职工就业带来一系列的困难和问题。

3.退休职工状况

澳门年满65岁的退休职工,现时所享受的社会保障基本上包括:如过去向社会保障基金供款满5年,每月可领取1150元的养老金;特区政府2005年新增,将向65岁或以上长者每年发放1200元敬老金,每月可得到1250元的福利金额。除此之外,经济上特别困难的长者,还可向社工局申请最高发放金额为1200元的救济金,但须经过当局的审查。另外,也可免费到政府医院就诊,以及申请政府的社会房屋居住。

但按澳门社工局定下的社会援助最低维生指数1300元的标准,澳门退休职工目前领取的1150养老金,收入明显偏低。国际上一些发达国家计算养老金的认可标准是:养老金应以当地劳动者薪酬中位数的二分之一给付。以目前澳门的劳动者薪酬中位数为5599元计算,养老金应按每月约2800元发放。至于医疗和住房方面,年满65岁的本澳长者可免费到政府医院和卫生中心就诊,但候诊时间长,动辄要排期一至两个月,影响长者的病情。申请社会房屋往往要轮候几年。这些问题都显示政府的社会保障、医疗和房屋政策存在不足,未能满足退休人士的需要。

4.职工的职业素质状况

与澳门经济日益繁荣相反,职工队伍的素质却有下降的趋势,主要体现在学历偏低和技能单一,缺乏竞争力。据澳门统计局2004年第四季就业人口资料显示,从教育程度分析,具有初中或以下学历占63%,其中小学或以下占32.6%,具有高中学历占20.8%,具有高等学历占16.2%。职工整体素质偏低和技能单一的状况得不到改善,将来会对澳门的可持续发展产生方方面面的影响。

二、维护职工利益方面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

首先,要尽快完善劳工法律及改善输入外劳政策。澳门自1982年颁布首项劳工法律《工业场所内卫生与工作安全总章程》(57/82M法令),距今已有22年历史,许多法规已经过时。回归后响应社会改革的呼声,检讨多部不合时宜的劳工法律已成官民的一致共识。

其次,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澳门的社会保障制度除了公务员有一套独立的退休制度外,供款式的《社会保障制度》于1989年以法令形式确立(84/89M),至今已16年,市民在履行供款义务后能够享受基本生活保障的权利,对稳定社会有一定贡献。但由于社会保障基金“先天不足”,设计有缺憾,投入条件太低。每一雇员的供款总额,包括雇主30元,雇员15元,每月才45元,即使供款40年,将来员工退休后领取的养老金,也超过供款总额,对供款者而言确是非常可观。这一套“现收现支”的制度,只有供款人远多于支取人才有结余。由于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支取人愈来愈多,久而久之势必“坐吃山空”。因此,必须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再次,增拔资源加强职能培训。澳门就业人口中,绝大部份人受教育程度不高。有研究发现,澳门就业人口中完成高等教育者比例约13.5%,低于邻近地区(香港18%,台湾24%,新加坡18%,韩国23%,日本31%)。数据显示,澳门政府需要更加关注大专程度教育及专业技能培训。但澳门职业培训统筹协调机制不健全,形成不同层面、不同机构推出相类似课程,造成出现培训重叠浪费资源的情况,且培训课程欠缺针对性和实用性,素质参差不齐。这方面政府应作长远的规划,并应增拨培训资源,以提升澳门职工的职业素质。

最后,协调好雇主和职工之间的劳资纠纷。根据劳工局统计,2004年的劳资纠纷个案仍然以欠薪、解雇争议为数最多,其次是追讨假期补偿。

对于劳资纠纷问题,政府应利用各种方法从中协调劳资关系,避免劳资纠纷恶化,完善监管机制、保障职工福利待遇,还要加强与雇主的沟通,鼓励他们善待员工,令劳动市场健康稳定地发展,维持和谐的劳资关系,保障职工的切身利益及合法权益。

总之,澳门在“一国两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体制下,有祖国作为强大后盾,相信澳门的经济前景会愈来愈好。然而机遇之中必然面临挑战,澳门职工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努力提升自我、调整思路、适应变化,积极面对未来。这样,纵使发生任何问题,在祖国、澳门特区政府、社会的支持下,再加个人的努力,都将会使职工问题得到圆满解决。

标签:;  ;  ;  

澳门回归后职工状况分析_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