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与浓度控制_总量控制论文

论我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与浓度控制_总量控制论文

论中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和浓度控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浓度论文,中国论文,污染物排放论文,总量控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总量控制的提出

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以下简称总量控制)正式作为中国环境保护的一项重大举措,出现在1996年全国人大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原国家环保局为落实“九五”环保目标,编制了《“九五”期间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

2 总量控制与浓度控制

2.1 浓度控制的含义

浓度控制是指以控制污染源排放口排出污染物的浓度为核心的环境管理的方法体系。其核心内容为国家环境污染物排放标准。此外,还有不同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和省级污染物排放标准。中国以往的环境管理政策一直是以浓度控制为核心的,至今仍然是中国污染控制的基础与主要方面。

2.2 总量控制的含义

总量控制应当包含3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排放污染物的总重量;二是排放污染物总量的地域范围;三是排放污染物的时间跨度。因此,总量控制是指以控制一定时段内一定区域中“排污单位”排放污染物的总重量为核心的环境管理方法体系。这里的时段可以是10年、5年、1年、1季或者1月;区域可以是全国、大区或流域、省,也可以是城市或城市内划定的区域,但一般为地理上的连续区域。

因此,以下两个总量控制的定义属于规划或技术层次。

(1)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

(2)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

这里所说的总量控制更注重环境质量与排放量之间的科学关系,个别污染源的削减与环境质量的科学关系,缺乏政策方面的考虑。其着眼点是技术性的规划,而不是管理的政策。为便于区别,可称为总量控制规划。

所谓“目标总量控制”和“容量总量控制”只是采用不同方法的总量控制,其区别仅在于总量控制目标的确定方法。所谓“目标总量控制”是指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依据历史统计资料、根据环保目标要求和技术经济水平,确定各地区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一种总量控制方法,即主要是根据环境目标来确定总量控制指标。“容量总量”是通过科学研究的成果,根据当地实际的环境容量来确定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一种总量控制方法,即主要是根据环境容量确定总量控制指标。

企业总量控制指标可以理解为是企业的污染治理责任(这需要通过法律予以规定),即企业应当为其排放达到“允许排放总量”承担责任。

2.3 总量控制与浓度控制的比较

2.3.1 总量控制管理的是排污单位,符合市场经济体制的规则

浓度控制管理的对象是直接到每个污染源。例如,排放标准是控制每一个污染源排放口的浓度或小时排放量,实际上是对污染源控制技术的具体要求。

总量控制管理的对象是企业,不是污染源。这里所说的管理是指通过政策法规对污染源的管理,并不包括对污染源的监测等监督管理。总量控制只管理到企业的总排放量,而不管到企业的哪个污染源是如何排放的。企业可以按照自己拥有的总量指标来排放,超过总量指标的排放则是违法排放。

2.3.2 总量控制更具有执行性

排放标准的指标有最高允许排放浓度(一般以mg/m[3]或mg/L表示)、最高允许排放速度(一般以kg/h表示)、单位产品排放量(一般以kg/t产品表示)。

总量控制则一般以年为时间单位,并且只管理到法人单位(企业)。这样,执行尺度的放宽必然会增加其可执行性,降低了执法成本。排污者便有了履行责任的灵活性,也就有可能减少诉讼,提高执法效果。

2.3.3 总量控制能够降低污染控制成本

这里的成本既包括污染源的控制成本,也包括执法成本。不同污染源削减污染物的边际费用往往具有相当大的差别,浓度控制却要求它们一律达到某一规定的排放限制,这样将不能实现污染源治理投资的帕累托最优;同时,浓度控制不考虑污染治理的优先次序,即不能保证治理资金用在当时边际控制成本最低的污染源上,这也造成了资金分配的不合理。

总量控制由于只控制到企业,企业有充分的自主权去选择履行削减污染的方式,或者就地削减,或者购买排污权。企业会自动选择成本低的削减污染的方式。

2.3.4 总量控制严于浓度控制

就浓度控制和总量控制的定义看,我们难以从概念上判断究竟哪个更严格,而对于具体地区则是可以比较的。

2.3.5 总量控制比浓度控制更能适应政策的变化

总量控制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将治理责任和治理行动区分开来,并且总量指标是可分割的,总量控制从而为引入市场机制的环境政策提供了机会。

3 分层次实施总量控制

3.1 国家总量控制

是从国家角度综合国家经济发展战略与环境保护计划确定的,如国家“两控区”的SO[,2]总量控制指标。

3.2 省级总量控制

包括城市、省内跨城市的区域或流域的总量控制指标。

3.3 城市总量控制

城市总量控制的内容包括:环境质量控制区的划分,控制区总量控制指标的确定,控制区的指标分解(必须分解到排污单位,这是总量控制的关键)。环境质量控制区一般为地理上连续的和相对于所控制的污染物来说的均质区域。

4 总量控制政策的效果分析

4.1 促进地区经济、社会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通过总量控制,将促进区域生产力布局、区域产业结构与城镇的可持续发展。

4.2 提高政府的环境管理水平

总量控制将使环保目标更加明确和更具有可操作性,不仅使上级政府的要求更加明确,也使地方政府对排污单位的要求更加明确。

4.3 提高污染防治的费用效果

总量控制为排污单位污染防治提供了较大的选择空间,使排污单位有较多的机会选择污染防治方案。

4.4 促进企业技术进步

总量控制指标逐步变严,都会刺激企业推进技术进步、选用清洁生产工艺,以降低污染控制成本。

4.5 为新企业的发展提供机遇

总量控制为企业的扩建和新企业的进入提供了机会。

5 结论

总量控制是对于以浓度控制为基础的环境政策的一次重大改进,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的工程。同时,总量控制也是环境政策向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重大行动。

标签:;  ;  ;  

论我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与浓度控制_总量控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