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货膨胀对保险公司资产负债及经营业绩的影响_通货膨胀率论文

通货膨胀对保险公司资产、负债及经营结果的影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通货膨胀论文,保险公司论文,资产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830.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292(2010)03-0047-06

自从世界各国放弃贵金属采用纸币作为货币以来,通货膨胀就成了经济生活中的一种常见现象。通常经济学意义上的通货膨胀指的是物价总水平的持续上涨。通货膨胀会对整体经济运行以及经济中的各个行业产生重大影响。保险业作为金融行业的一部分,通货膨胀也对其有着多角度的影响。本文从通货膨胀对保险公司资产负债的影响入手,分析保险公司整体经营业绩受到的影响,提出保险公司在通货膨胀环境下应采取的策略。

一、中国通货膨胀的历史演进

在过去的20多年中,我国的通货膨胀有着非常明显的前高后低、由剧烈变动到逐渐平稳的特点。需要指出的是,消费者价格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CPI)作为衡量整体通货膨胀的指标有诸多不理想之处,这一点已为理论界和实务界所认知。但由于缺乏其他更有效的指标,本文仍采用CPI作为通货膨胀的衡量依据。图1表示了从1985年到2009年的通货膨胀率数据。以20世纪末亚洲金融危机的发生为分界点,前后两个12年呈现出迥然不同的特点。之前的通货膨胀率不仅处于高位运行,且波动十分剧烈。在12年的时间内,形成了3次通胀高峰,通货膨胀最高达到28%。这12年中,只有二三年的通货膨胀率在5%以下,其他时间通货膨胀率均在5%以上。亚洲金融危机发生之后,我们国家采取了积极稳健的宏观调控政策,在较短时间内摆脱了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加入世贸组织为中国融入世界经济体系消除了障碍。以世纪之交为起点,中国逐渐进入高增长、低通胀的发展格局。这12年中,除了1年多的时段,通货膨胀率均被控制在5%以下。但是这当中出现了3次通货膨胀率为负的时期,反映出较上一个12年,通货紧缩的风险相对加大。

虽然最近10多年的情况称不上是严重通货膨胀,但分析通货膨胀对于保险业的影响仍然有其必要性。目前寿险产品的最高保证利率为2.5%。其隐含假设是被保险人购买保险产品投入的资金将以不超过2.5%的收益率增长。如果保险产品不附加任何投资功能,通货膨胀率超过2.5%就意味着被保险人在保险产品上的“实际投资收益”为零(当然在实际中,大部分保险产品都或多或少具备投资功能以提升被保险人享有的利益)。所以分析通货膨胀对保险业的影响有其理论和实践上的必要性。

图1 通货膨胀率历史情况

数据来源:CEIC

二、通货膨胀对保险公司资产的影响

保险投资构成了保险资产的绝大部分。例如在2008年底,投资占保险公司总资产的91.3%(《中国保险市场发展报告2009》)。保险投资在我国受到严格的监管。保险公司只能将保险资金投资在存款、债券、股票、基金、债权投资计划等渠道。目前监管机构正在考虑放开保险企业对房地产的投资,但初期规模应非常有限。目前保险投资组合中债券和银行存款占到投资的绝大部分。以2008年底的数据为例,保险业的总投资达到3.05万亿人民币,其中债券投资1.77万亿,约占总投资的59%;银行存款0.81万亿,约占总投资的26%;股票和基金投资0.41万亿,约占总投资的13%;其他投资0.07万亿,约占总投资的2%。

图2 保险投资组合情况

数据来源:《中国保险市场发展报告(2009)》,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9

影响保险投资的因素有很多种,通货膨胀只是其中之一。其他一些因素,如股票市场的波动有可能会对保险投资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如2007年和2008年保险投资收益状况),但这不在本文分析范围之内。这里分析的是假定其他因素不变时,通货膨胀与保险投资之间的相关关系。因为债券和银行存款构成了保险投资的绝大部分,所以在衡量通货膨胀对保险投资的影响时,最主要的实际上是衡量通货膨胀对债券投资和银行存款的影响。先看债券投资,根据《中国保险市场发展报告(2009)》的统计,截至2008年底,债券投资中约有50%属于金融债,国债和企业债占到另外的约50%。所以首先分析通货膨胀与金融债收益率之间的关系,分析方法是利用统计方法计算二者的相关性。在债券品种的选择上,考虑到保险投资的长期性以及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采用CEIC数据库中10年期政策性金融机构债券作为金融债券投资的代表。债券投资收益率以到期收益率为基准。时间期限从2002年8月到2009年5月。相关性分析的结果如下:

YTM=3.39+0.15INF

r=0.71

t=9.11显著性程度为1%

YTM表示债券的到期收益率

r表示相关系数

二者之间的关系为中度相关。通货膨胀和其他债券品种收益率的关系与此类似,这里不再赘述。可以认为,当出现通货膨胀时债券的到期收益率会相应上升。保险公司的债券投资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到期收益率的上升表示的是保险公司新投资的债券会获得较高的收益率。而对于已经持有的债券,收益率上升则会导致债券的市场价格下跌,形成未实现损失,这对保险公司来说是不利的影响。但这个损失是非常有限的。按照现在的会计准则规定,债券投资被分为“持有到期”、“可供出售”以及“交易性金融资产”三类。其中属于持有到期的债券投资按照摊销调整后的历史成本记账,其账面价值不受市场价值变动的影响。属于可供出售的债券投资按照市场价值记账,但未实现损失不在保险公司的利润表中反映,而是直接在所有者权益项下作调整。只有属于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债券投资,其未实现损失才会在保险公司的利润中反映。所以在衡量收益率上升造成债券市场价格下跌的损失时,只需考虑对交易性债券投资的影响。

表1是国内4家主要的保险集团截至2008年底债券投资的分类。这4家保险集团的总资产占到整个保险行业总资产的65%。因此其分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整个保险行业的状况。从这4家的情况来看,交易性金融资产仅仅占到整个债券投资的3.6%。所以基本上可以判断收益率上升对保险公司已有债券造成的跌价损失非常有限。综合来看,通货膨胀时保险公司的债券投资收益会提高。

对于占保险投资26%的银行存款,其收益情况同样会受到通货膨胀的影响。由于数据缺乏,无法直接获得保险公司在银行存款的实际利率情况。但保险存款的利率会反映市场上的资金供求情况,其变动趋势应和基准利率一致。所以这里用基准利率作为银行存款利率的替代指标。因为衡量的是利率与通货膨胀率的变动趋势,而非绝对水平,采用基准利率不影响分析的结果。考虑到保险存款中的大部分属于定期存款,本文选择银行间市场1年期回购利率作为基准利率,时间期限从1999年9月到2009年11月。相关性分析结果如下:

R=2.55+0.29INF

r=0.81

t=9.7显著性程度为1%

R表示银行间市场1年期回购利率

INF表示通货膨胀率(CPI指数变动)

r表示相关系数

可以发现通货膨胀率与市场基准利率的关系为高度相关。通货膨胀率与市场基准利率同方向变动的趋势更为明显。因此当通货膨胀率升高时,保险公司银行存款的收益水平也会提高。综上所述,占保险投资85%的资产在通货膨胀时都会出现收益率上升的情况。至于股票和基金投资,其涨跌更多地受其他因素的影响,通货膨胀并非主要因素,以上证综合指数作为股票市场的基准,其涨跌与通货膨胀的相关系数接近为0。所以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通货膨胀与保险公司投资收益有着正相关的关系。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会上升,资产规模会扩大。值得注意的是,从前面的图表中可以发现,通货膨胀率的变动幅度要远远大于债券收益率和基准利率的变动情况。

三、通货膨胀对保险公司负债的影响

(一)对财产保险未决赔款准备金的影响

未决赔款准备金是保险公司为已经发生的保险事故预留出来的用于赔付的资金。对已经接到投保人报案的保险事故,提取的准备金称作已发生已报告准备金。有的保险事故在发生很久之后,投保人才会到保险公司报案,因而保险公司需要未雨绸缪地对这类保险事故的损失进行估计并提取准备金,这被称作已发生未报告准备金。由于准备金提取在前,保险赔款支付在后,有可能出现准备金不足以支付赔款的情况。通货膨胀是造成这一现象的诸多影响因素中的一种。比如原先估计的准备金是充足的,但是由于通货膨胀造成赔付支出增加,以致准备金变得“不足”。准备金提取和赔款支付之间的时间间隔越长,通货膨胀的影响就越大。所以在“长尾责任”险种中,通货膨胀的影响较为明显,如责任险。

在保险公司提取准备金的时候,通常会根据过去的经验,采用定量的方法对准备金进行估计。这些方法有一个潜在的前提假设,即未来损失发生的频率和严重程度与历史经验保持一致。因此不是通货膨胀率的高低在起作用,而是通货膨胀率的变化在影响准备金估计的准确性。稳定的通货膨胀率会形成稳定的损失发生模式,通常的准备金计量方法均能够对其作出准确的预测。即便通货膨胀率一直处于高位,但只要其保持稳定,保险公司在提取准备金时就能够作出准确的估计。但如果通货膨胀率发生了变化,就会打乱这种损失发生模式,准备金评估的准确性就会降低。如果通货膨胀率的变化呈现出随机变化的特点,预测的损失和实际发生的损失之间的差异就会变大。当这种差异较大且可以作出比较准确的估计时,保险公司就可能无法通过准备金充足性测试,需要提取额外的准备金,从而对保险公司当期的盈利产生影响。

(二)对寿险责任准备金的影响

通货膨胀通常会造成利率提升,而利率变动会对责任准备金产生影响。由于从监管角度和公认会计准则的角度对保险准备金有不同的衡量,因而影响的程度也是不一样的。从2009年起,保险业公认会计准则和监管要求开始出现分离①。保险公司在评估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时将遵循合理估计的原则。这与监管要求中遵循稳健原则不同。投资者是公认会计准则主要的使用人。公认会计准则的目的是在公允合理的基础上衡量企业的盈利能力。根据新的报告标准,保险公司在提取准备金时应该采用合理估计的方法确定折现率。当通货膨胀造成利率升高时,保险公司可以在合理估计的基础上相应提高准备金的折现率。折现率的提高会释放出部分准备金,提高当期保险公司的盈利能力。这种准备金的释放相当于未来投资收益提高带来的现金流的现值。由于对保险公司的负债有负相关的影响,通货膨胀造成的高利率对保险公司的盈利有短时间的提升作用。但反之亦然,如果通货膨胀率降低导致利率下降,保险公司的负债会增长,并在短时间内影响到保险公司的盈利。

在财政部颁布上述规定之前,保险公司在财务报告中遵循的是监管原则。即便在目前,监管机构在行使监管职能时仍然是基于监管原则。监管的目的是确保保险公司有充足的偿付能力,因而在衡量保险公司的资产负债时遵循较为保守的原则。在确定准备金方面,监管机构要求采用2.5%的评估利率。根据目前保险公司的收益率来看,这个标准要低于最佳估计原则下的评估利率。因此提取的准备金要多于最佳估计原则下的准备金。当通货膨胀造成利率和投资收益升高时,根据监管原则保险公司无法调整准备金评估利率,因而也无法产生准备金释放效应。投资收益的提高将表现为未来各期投资收益现金流的增加,但高利率没有对保险公司的负债方产生影响。因此在监管报表上看不到通货膨胀对保险负债的影响。

四、通货膨胀对保险需求的影响

通货膨胀对保险需求的影响主要反映在期限较长的人寿保险方面。财产保险的期限较短,其需求更多地受费率、灾害发生频率的影响,通货膨胀的影响较小。投保人购买保险是为了满足未来的财务需求。对于传统的未附加投资功能的保险产品,其保险金额通常是固定的。比如常见的定期寿险所要满足的财务目标是在被保险人身故后,为被保险人指定的受益人提供一定的财务支持。定期寿险通常有如下的类似表述:“选择65岁保险期满,20年交费,保险金额10万元,年交保费830元。如果被保险人在65周岁以前不幸身故,其受益人将获得10万元的保险金。”在投保人购买保险的时候,10万元可能大致满足其预先设定的财务目标。但由于保险期限长达数十年,通货膨胀将使得10万元无法满足被保险人事先预计的需求。

通货膨胀也有对投保人有利的一面,通货膨胀往往伴随着全社会名义收入水平的提高。如果被保险人选择期缴保费,后期缴纳的保费占被保险人总收入的比例会因为通货膨胀而降低。被保险人付出的实际保险成本逐渐降低。但考虑到保险人获得保险赔偿的时间通常都滞后于保费支付,所以保险赔偿金额的“贬值”幅度要大于保费的“贬值”幅度。总体说来,通货膨胀对被保险人会产生不利影响,保险期限越长,影响越大。

附加有投资功能的保险产品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让被保险人抵御通货膨胀风险。比如分红保险,通货膨胀出现会导致保险投资收益率上升,提高的投资收益会以保单分红的形式返还给被保险人,从而降低通货膨胀对被保险人的不利影响。不过这类产品中的风险保障部分仍然面临通胀风险。此外,从通货膨胀实际发生到保险公司提高分红水平,中间不仅存在时滞,通货膨胀的压力也未必百分之百地传递至保单分红。因此即便是具有投资功能的保险产品,通货膨胀依然会给被保险人带来损失。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通货膨胀对被保险人总的影响是不利的。因此通货膨胀会抑制被保险人对保险的需求。

五、通货膨胀对保险公司整体经营状况的影响

通货膨胀对保险公司经营最直接的影响在于增加了经营的费用成本。保险公司的费用成本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与保单销售直接相关的费用,主要包括支付给代理人的佣金和其他相关费用;另一部分是保险公司运营费用,主要是公司内部管理产生的费用。在保险定价中,费用支出是毛保费的一部分。保险公司根据历史经验和监管要求确定费用在保费中的比例。通货膨胀会导致实际支付的保单费用升高,造成毛保费中包含的费用不足以支付实际发生的成本,形成了保费中费用加成部分定价不足的风险。保单费用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初始保单获得成本,是指保险公司为售出一份新保单支付的费用,通常占保单总费用的绝大部分;另一类是每年支出的保单维护费用。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这两种费用的实际支出都可能会高于保费中预定的费用比例,其直接影响就是保险公司利润下降。在经营费用这一点上,通货膨胀对寿险和产险公司的影响是一致的。

在保险赔付支出方面,通货膨胀对产险、寿险的影响不尽相同。对产险而言,通货膨胀会造成赔款支出增加,表现为提取的准备金可能不足以承担保险责任。对于寿险而言,要区分保险产品是否附加有投资功能来分析通货膨胀的影响。没有投资功能的保险产品,由于保险金额固定,通货膨胀会降低其实际经济价值,这对保险公司有利而对被保险人不利。但对有投资功能的保险产品,如分红保险,通货膨胀会提高被保险人对保单分红的预期。保险公司如不能满足这种预期,可能会受到被保险人“用脚投票”的惩罚。这实际上提高了保险公司的赔付支出。

前面分析过,通货膨胀对寿险公司的另一个重要影响是可能降低保险需求,影响到保费收入。当通货膨胀严重时,这一点可能会非常显著。保费收入下降,再加上费用、保单分红成本上升,即便有投资收益的提高作支撑,保险公司的经营业绩仍可能受到严重影响。恶性通货膨胀的另一个严重影响是可能造成大规模的退保。保单持有人可能会选择将保单的现金价值变现,以投资到其他高收益的金融工具,来规避通胀风险。退保增加了保险公司的总支出,影响经营业绩,形成的现金流出增加了保险公司流动性压力。保险公司还可能不得不将一些原本打算长期持有的固定收益证券变现以应付这种流动性压力,从而将前面分析过的“跌价损失”变成现实。投资收益反而因此降低,进一步影响到最终的经营业绩。

因此,通货膨胀对保险公司整体经营状况的影响,取决于投资收益改善与成本费用提升、赔款及退保支出增加和保费收入下降之间的平衡。

六、保险公司在通货膨胀环境下的经营策略

通货膨胀给保险公司的经营带来了不确定性。保险公司需要采取必要的策略控制通货膨胀带来的不利影响。首先,保险公司应确保保费收入有适当的增长。保险公司需要有更多的保费收入来支付增加的费用成本。同时保险公司需要保费收入提供必要的现金流。其次,在扩张业务规模的同时,保险公司需要考虑业务增长带来的资本压力。通货膨胀情况下,保险公司的利润很可能出现不确定性。内生资本的能力已经被削弱,除非可以获得充足的外部资本,保险公司应审慎衡量自身的资本充足状况,结合自身的财务灵活性来制定增长策略。首要的原则是公司业务扩张不能威胁到自身的偿付能力。偿付能力已经处于监管边缘的公司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会面临更大的经营困难。再次,在产品设计方面,应兼顾被保险人的利益,开发能够帮助被保险人抵御通胀风险的产品,比如给付金额与通胀挂钩的产品。虽然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保险公司的赔付支出,但却有助于保险公司稳定自己的客户基础,并获取更多的新业务。从长远来看,更有利于保险公司的发展。具有投资功能的产品被认为能在一定程度上抵御通胀风险,因为被保险人会因为投资部分的增值弥补通胀带来的损失。具有投资功能的保险在消耗资本金方面也低于传统的纯粹提供保障的产品,对资本金紧张的公司不失为一个选择。再次,保险公司在投资方面应采取措施,尽量扩大通货膨胀带来的正面效应。在通货膨胀时期,应选择那些与通胀正相关、对通胀的敏感性更高的资产,以提高整个投资组合对通胀的相关性和敏感性。通胀风险只是保险公司经营中面临的诸多风险的一种,有效控制通胀风险的关键在于建立健全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机制。保险公司只有具备了灵敏有效、全面涵盖经营各个环节的风险管理体系,才能及时识别和衡量通胀风险,并从业务发展、产品开发、投资管理等方面进行全面的风险控制。

注释:

①2008年8月和2009年12月,财政部分别发布《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2号》和《保险合同相关会计处理规定》。

标签:;  ;  ;  ;  ;  ;  ;  ;  ;  ;  ;  ;  ;  ;  ;  

通货膨胀对保险公司资产负债及经营业绩的影响_通货膨胀率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