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自动化安全管理论文_何文晶

电力自动化安全管理论文_何文晶

(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阿拉善电业局阿右旗供电分局 内蒙古阿拉善 737300)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电网得到迅速的发展,不管是从范围还是运行工作上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也使得大量的综合自动化电力投入国家电网的运行工作上。但是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也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比如电力系统中的各种故障、大面积地区的停电事故等,很大程度上对我国的电网安全造成了威胁。文章首先阐述了电力自动化管理系统的特点,分析了电力自动化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最后对电力自动化管理系统的安全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一些解决应对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电力自动化;安全;管理

1 电力自动化管理系统的特点

1.1 电力自动化管理系统的终端设备多,数据库庞大,管理复杂

DMS的监控对象为电源进线及变电站、10kV开闭所、小区变电站、配电变电站、分段开关、补偿电容器、用户电能表和重要负荷等,因此站点非常多,通常要有成百上千甚至上万个。数量繁多的终端设备不但给系统组织带来较大的困难,而且在控制中心的计算机网络上,处理这么大量的信息并进行设备管理,比输电网更繁琐。特别是在图形工作站上,若要较清晰地展现配电网的运行方式,困难将更大。

1.2 电力自动化管理系统的大量终端设备不在变电站内,要求设备可靠性更高

输电网自动化系统的终端设备一般可以安放在被测控的变电站内,行业标准中对这类设备按户内设备对待,只要求其在10℃-55℃环境温度下工作即可。而配电网自动化系统中的大量终端设备不能安置在室内,如测控馈线分段开关的馈线RTU,就必须安放在户外。其工作环境恶劣,通常要求在-25.75℃、湿度高达95℃的环境下工作,所以设备的关键部分就必须采用工业级的芯片,还要考虑防雨、散热、防雷等因素,这类设备不仅制造难度大,而且造价也较户内设备高。此外,因配电网的运行方式需要经常调整,对电力自动化管理系统的终端设备进行远方控制的频繁程度比输电网的高得多,这就更要求电力自动化管理系统的终端设备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1.3 解决电力系统自动化中问题的对策

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发展是电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随着电力市场及用电水平的提高电力系统面临着一场新的改革和发展, 配电网自动化将进一步得到完善。配网自动化方案是自动化的核心, 在引进国外技术的同时结合国内配电网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国外配电网与国内在很大程度上不尽相同, 应有所区别, 吸取精华, 适合国情、地情、网情。配电设备的使用面广、量大、运行环境较为严酷, 设备选择应符合当前配电网形势要求,具有高度可靠性和优越的技术性能。并以真空开关为主,免维护周期长,二次保护和控制设备具有可靠牲,抗干扰能力及适合户外高温和低温等较为严酷的运行环境,应具有远方通讯的接口。自动化程度高,一次开关设备与二次保护装置能良好地配合,能自动实现配电网自动隔离故障,恢复正常供电的能力,具有就地和遥控功能。远方通讯是自动化的关键技术, RTU 要符合配电网使用,分布(散)式,单点的特点:通讯方式应选择合理,通讯功能强,误码率小,速度快,符合远方实时监控的功能。计算机应用软件的开发,首先选择具有开放、兼容的操作平台,对各种标准的数据库应具有联接功能,地理信息应实时地反应配电系统的潮流及负荷情况,对事故记录及信息反馈,可实现负荷控制、远方抄表、设备数据库统计及规划、无功优化的理论计算等。计算机软件功能是配电系统自动化的核心,好的软件可充分体现出技术和自动化的水平,应充分比较。配电网的工程设施应有计划地分期、分批实施。应确定配电网络的基本条件,导线截面、输送容量、线路走向及用户的基本条件。先采用具有自动化功能的一次开关设备和二次保护监控设备完成自动送电、故障自动分闸和隔离故障功能, 能做到隔离和区分故障点。在条件具备时,再投入通讯和计算机网络,避免走弯路,资金投入可以分批实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 电力自动化的的功能

电力自动化主要任务是对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的监视,一旦被保护的电力元件出现问题或者故障时,则该元件的继电保护装置就能快速精准的发出跳闸命令,而且是在故障元件最近的断电器发出,这就保障了故障元件从电力系统中断开,目的是为了能够做到以最大程度的对电力系统元件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小,保障了对电力系统的安全供电作用。一旦设备和系统发生故障就会对设备和电网的安全性造成巨大的隐患,而继电保护装置能够对电力系统元件的损害程度降低到最小,从而降低对电力系统安全供电的影响。能够对电气设备不良工作情况做出反应,针对设备运行条件的不同以及不能正常工作的情况而会发出不同的信号,而值班员根据发出不同信号,分辨出发生故障的地方,而可以采取有效精准的措施进行维修,使得故障排出时间大幅度缩短,可以采取装置自动调整的模式,也可以切除一些正在运行而引起的事故的电气设备,能够实现电力系统的远程操作以及自动化,或者是工业生产的自动化控制,提高工作效率,增加系统运行的安全系数,降低不必要的损失。

3 电力自动化安全管理

3.1安装调试

在归纳自动化变电站建设中,继电维护触及测量表计、后台监控、直流体系、五防、远动等等设备。因而,咱们有必要在调试期间内。清晰继电维护与这些设备间的职责边界与分工,相互配合和谐;做好根底数据的录入。体系数据库的树立以及对各设备进行联合调试等等工作。关于继电维护设备的新设备校验,有必要对设备加人80%额外电压,模仿体系可能发生的各种毛病。做设备的整组模仿、传动实验。保证设备各条逻辑回路的正确性得到逐个验证。与电磁型维护比较.微机维护功用领先,但这并不就意味着微机设备丁作牢靠性大、安全系数高。由于,微机设备抗干扰能力差、防潮功能差、易遭雷击;对工作环境、电源电压等客观条件的需求很高。因而,有必要采纳“电缆屏蔽层两头接地”抗干扰标准;二次回路及网络线装备避雷器;变电站操控室装空调调理室温;设备的直流电源加装滤波、稳压设备;设备的交流电源加装雷电浪涌吸收器等等办法,保证微机设备牢靠、安全工作。

3.2选型设计

在进行选型设计阶段,需要统筹规划,确保产品在系统中能够稳定长期的运行,具有过硬的设备硬件,在对继电保护产品选择过程中,需要选择设计完善、技术成熟以及具有稳定性能的知名厂家。在选择中,不能选择性能不稳定以及属于技术过渡性的设备,这容易导致设备在运行阶段发射管错误,而造成巨大的损失。为了保障整个系统能够在高水平下正常运行,在进行选型设计阶段需要科学设计,全局观念,将继电保护、测量、控制、信号、远动以及计算等之间共同协调,相互配合,科学设计。

3.3运行维护

加强运转操作人员的现场训练,运转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对新设备的了解程度,将直接关系到设备的运转保护质量。运转人员应在设备投运前,了解变电站的运转方法、主接线状况,学会运用操作微机设备,并经严格考核后方可担任运转保护作业。完善远方后台设备的遥控、遥测、遥信、遥调功用。全天候监督设备的运转状况。做好各种事端料想,能正确剖析后台信号,判别毛病状况。主张将GPS 卫星对时及毛病录波设备列进口常巡视的重点项目。保证电力系统毛病状况能随时记载,便于剖析处置。

3.4电力自动化的验收投运

按照设备所具有的特点以及验收情况,需要制定相应的运行操作规程;为了方便今后设备的维护,需要对于系统运行的要点进行说明;对于变电站系统数据的备份工作考虑全面;对于技术资料、检验报告书等相关资料需要及时的送往运行操作班以及管辖单位,以上措施的目的是为了对于今后的检修改造、运行维护在技术上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叶皖 林丽丽 电力自动化继电保护相关安全管理问题分析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2(24)

[2]张恒飞.王亚丽电气自动化系统设备的运行管理探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3.

论文作者:何文晶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9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6

标签:;  ;  ;  ;  ;  ;  ;  ;  

电力自动化安全管理论文_何文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