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雨课堂的《教育政策与法规》有效教学模式论文

学前教学前沿

基于雨课堂的《教育政策与法规》有效教学模式

任燕妮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陕西西安 710100)

摘 要: 传统《教育政策与法规》课堂存在理论性强、学生难理解,学生的法治意识和创新能力、实践能力难以培养等客观问题。在国考和教育信息化双重背景下,授课教师应当转变观念,以国考为导向,充分发挥“雨课堂”这一智慧教学工具的多元功能:课前引领学生自主学习,课上创新师生多渠道互动,课后帮助教师精准反思教学,科学提高教学效果。雨课堂可以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帮助教师解构和革新《教育政策与法规》传统教学模式,推动混合式教学、过程性评价和多渠道互动,深化师范生法治精神的培养,是有效提高师范生培养水平和培养质量的现代化教学工具。

关键词: 课堂教学模式;雨课堂;教育政策与法规;师范生

2015年,我国正式实施中小学教师资格统一考试(以下简称“国考”),改革后的教师资格考试取消了对师范毕业生直接认定教师资格的做法,不再区分师范生和非师范生,想要从事教师这一职业都必须参加国考,方可申请教师资格证。这一改革导致教师资格考试内容增加、难度加大,极大提高了教师入职门槛,这就必然要求师范院校的教师教育类课程进行全面改革,尤其是要加强对师范生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

材料3:在棉花和水果的坐果早期可以喷洒一定浓度的生长素,阻止器官脱落起到提高水果作果率和棉花保蕾保铃的效果。

《教育政策与法规》课程作为师范类专业本、专科学生的教师教育类公共课,理论性和实践性都比较强,承担着落实国家依法治国、依法治教、教师依法执教的重要职责。该课程不仅是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的重要课程,还是我国教师资格证考试和各地教师招聘考试的必考科目。在国考和教育信息化双重背景下,如何提高学生对《教育政策与法规》课程的学习兴趣,提升该课程课堂教学效果,进而培养学生依法执教的意识,并提高其在教师资格证考试中本课程得分等,需要在课堂上下功夫,向课堂要效果。因此,建构师生多元互动的有效教学模式,对提高师范生的法治素养具有一定的意义。

一、国考背景下《教育政策与法规》课程课堂教学现状

(一)《教育政策与法规》课程的教学和考核模式

国家教师资格考试改革后,师范生必须参加教师资格考试,这就要求师范院校必须进行教育教学改革。一些师范院校已整合相关教育资源,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加大培养师范生教育教学技能,以考促改的局面已初步形成。

《教育政策与法规》课程作为教师教育必修课,不仅要求学生熟悉我国常用的教育法律和教育政策内容,还要求学生灵活应用相关知识分析教育案例,树立教育法治观念。在教学中该课程一般安排32-36课时,主要采用传统的课堂讲授法,辅以案例分析法及讨论法等教学方法[1-3];且该课程一般采用“平时成绩+期末考试”的考核方式,这对于法律基础相对薄弱的师范生来讲,法学基本理论体系庞杂且不易理解,法条内容较多,课时相对较少……多数学生表示困难重重。

(二)《教育政策与法规》课程的传统教学模式弊端

雨课堂基于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可以轻松实现多元化的教学过程,突破了传统课堂讲授的限制,向课前和课后适当延伸,教师利用雨课堂组织和指导学生学习,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三,教师也可针对本课程理论性较强的特点,结合预习课件中已发送的视频或案例,适时组织课堂讨论,通过研讨式教学等多元化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互动,把已经学到的教育法律知识转化为解决教育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进行案例分析时,学生可以通过手机发送弹幕,具体分析案例涉及的教育法律关系主体、教育法律关系客体以及相应的权利、义务和责任等。不仅极大提升课堂讨论热情,活跃课堂氛围,通过教师及时的点评,也利于学生联系实际理解相关理论,提升课堂效果。

其二,填鸭式教育极大扼杀学生创造能力,把学生训练成了没有自己思想,只会死记硬背的机器,但是国家教师资格证考试中本课程的题目大多是案例分析或材料分析,着重考察学生是否具备良好的法律意识,不仅要求其熟悉国家的主要教育法律法规,还要求其理解教师和学生的法定权利和义务,能够分析评价教育教学中的具体问题。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教育教学实践能力训练相对较少,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足,严重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因此,必须改变《教育政策与法规》课程相对传统的“课堂、教材、教师三中心”学习模式,本文尝试引入全新的有利于师生课前、课中与课后多元互动并鼓励学生探究学习或合作学习的“雨课堂”教学模式。

二、“雨课堂”教学模式简介

三是根据该课程教学内容适时录制的微视频或微音频,通过雨课堂的预约发布功能提前将预习资料推送到班级,并提出一些学生在预习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布置探究性的学习任务,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一是与该课程相关的教育法律法规政策文本。这是由于社会发展变化迅速,教育法律法规政策等制定和修改相对频繁,而教材内容更新较慢,教师需要及时在课前推送有关规范性文件的制定或修订背景、进程以及结果等,引导学生关注教育法治建设,潜移默化提高其法治素养。

三、基于雨课堂的《教育政策与法规》有效教学模式研究

据调查,陕西省开设《教育政策与法规》课程的几所高校,课堂上以教师讲授为主,这种填鸭式教育虽然被批判了很多年,但目前依旧是这门课程的主要教学方式,其弊端显而易见。

笔者在选取翻译材料时,从材料内容难度、语篇体裁等多方面综合考虑。为避免学生抄袭答案影响翻译工作坊实施效果,选取了外文杂志上难度适宜且无答案的源语语篇。内容以与医学题材相关的翻译材料为主,多摘选自The Lancet主页的文章,尽可能从生物、解剖、生理、免疫、病理等医学角度选材。我校英语专业和翻译专业学生在二年级和三年级分别开设《基础医学概要》和《临床医学概要》课程,为医学材料的翻译奠定了初级的医学知识基础。通过医学相关题材翻译工作坊的实践,学生对医学翻译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一)基于雨课堂的课前教学准备环节,引领学生自主学习

在使用雨课堂授课之前,教师需要先在手机微信的“雨课堂——课程——我教的课”中选择已有的在本校课程或班级,或者创建新的课程和班级,以《教育政策与法规》课程为例,该课程在本校于2018-2019年度第一学期开设,授课对象为2016级小学教育专业两个班学生,共计85人。

教师可以在课前制作“预习课件”(也叫“手机课件”),该课件可以添加主观题或客观题,也可以粘贴网络视频播放页链接来插入慕课视频或其他预习资料,向学生手机端推送,引导学生课前预习。

一般来讲,《教育政策与法规》预习课件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雨课堂目前已经在我国不同类型、不同阶段的不同课程中得到广泛应用[5-9],如高校的思政课、英语课、数学课、生物学、生理学、高级财务会计等课程中。不仅可以打破学习时空限制,还能实现学生用手机实时接收PPT、限时答题、互动讨论等全新的课堂体验,让学生和教师实时互动,方便教师随时准确把握学生学习动态,及时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做出适当调整,并做针对性的课后总结,形成教学日志,为今后的教学改革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基础[10]。雨课堂所具备的这些强大的功能恰好可以克服上述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解构和革新《教育政策与法规》传统教学模式,推动混合式教学、过程性评价和多通道互动。

二是与该课程相关的视频资料,要求学生课前观看,既提高其学习兴趣,也方便课堂直接组织讨论或分析案例。例如,在讲授“教师的权利和义务”内容前,教师可以将该部分内容提要以及2018年7月3日今日说法“甘肃庆阳跳楼事件调查”的视频播放链接插入预习课件,让学生课前预习推送内容后观看视频,为课堂讨论做准备。

雨课堂是清华大学和学堂在线共同推出的新型智能教学工具,将PPT、MOOC、手机微信融为一体,通过连接教师和学生的智能终端(电脑或者手机),使教学中的每一环节智能化,免费实现智慧教学。雨课堂基于PPT和微信实现师生多元实时互动,通过对教学过程的数据分析,让手机变成了使“学生抬头的利器”,目前全球已有10000多所学校的师生都在使用雨课堂。雨课堂的使用非常便捷,如果师生都有安装了微信的手机,教师只需要在电脑端下载并安装“雨课堂”软件(电脑版)就可以,需同时安装PowerPoint2010及以上版本。安装好后,就可以在电脑上打开PPT,此时该PPT顶端的导航栏中出现 “雨课堂”这一界面,就可使用这个内置在PPT中的小插件[4]

(2)外加剂:选用SF-2型高效泵送减水剂。在进行试配前,必须先检测其减水率、相容性、缓凝时间以及对强度的影响情况等,以便有效地降低水化热,调整水化热的峰值时间,防止裂缝发生,提高抗渗性。其性能指标应符合GB 8076—2008《混凝土外加剂》的要求。

第一,关于《盘山志》编写的讨论。 《盘山志》的搜集讨论、考订校对工作主要由王阮亭与朱竹垞完成,序言部分也是王士祯、高士奇、张朝综等文人写就,共八篇。 为此,经常有相关的书信往来,有关于书目的考证补充,有参与作序的谦敬之辞,或表现出考据家的严谨,或表现对智朴和尚的景仰,或表达借智朴《盘山志》之重以名垂千古的功利心态等。 如下:

推送预习课件后,教师可以随时查看学生预习完成情况以及学生的反馈内容,通过“课前预习统计”数据实时掌握每一位学生的预习情况,具体包括其观看页数、看了哪些页、花费了多少时长,完成的具体时间节点等,并在手机端对学生提交的主观题进行打分批改;还可以依据雨课堂中学生留言,了解预习过程中的难点,师生随时沟通,及时调整授课方法、内容等,设计更加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案。

(二)基于雨课堂的课堂交互环节,创新师生互动模式

一方面,雨课堂方便教师考勤。尤其是在一些学校师资相对短缺,《教育政策与法规》课程采取大班额教学的课堂上,上课人数较多,使用雨课堂,教师可以直接在手机的雨课堂页面中查看当前到课学生以及缺勤学生的基本信息;当然,也可通过随机点名的形式抽查学生的到课情况。

其一,从资本市场角度看, CPA审计寻租降低了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效率,浪费了社会资源。一方面,注册会计师为了达到使既得利益从其他主体流向自己的目的,势必采取贿赂、给予回扣等不正当活动,而这些活动本质上只会浪费社会经济资源,影响资源的有效配置;另一方面,审计寻租者从来不是单独存在的,与之相抗衡的审计避租者为了与其对抗必然采取一些活动,而这些活动并不产生新的社会经济财富,还会引起现有财富的内耗。

在安装了雨课堂之后,只需点击电脑PPT导航栏中 “雨课堂”——“开启雨课堂授课”,选择相应的课程和班级,就可以使用雨课堂授课了。雨课堂的很多功能不仅使《教育政策与法规》更具有趣味性和实用性,还可以改善高校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少的现状,建设“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创新师生互动模式。

另一方面,使用雨课堂可以促进师生互动,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第一, 教师点击“开始上课”之后,可以用手机或电脑进行翻页,学生可以同步收到课件,学生在课堂上就可以专心听课思考,提高上课效率;另外,学生可以针对课件中不懂的内容进行标记,教师可以实时了解全班学生及个体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随时调整教学进度和方法,对学生难以理解的基本法律概念和理论等重点讲解;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随时与学生进行“弹幕”互动,请学生发送自己的观点或者提问,教师据此掌握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

如今的化妆品市场,增速已经趋于缓慢,我国化妆品市场正在从增量市场向存量市场转变,化妆品市场已经基本饱和,未来市场的增长将主要依赖于消费升级。老品牌升级换代进军高端似乎是必然的选择。

第二,在课堂中,针对目前教育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常用重点法律法规条款,教师不仅要详细解析这些教育法律条款的具体含义和适用该条款的注意事项,还要结合实践中发生的真实案例来说明这些法律条款如何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便学生理解。在解析法律法规条款和分析案例时,都可以利用雨课堂平台进行推送。

其一,《教育政策与法规》课程本身理论性较强,内容繁多,且课时安排相对较少,对于法律基础相对薄弱的师范生来说法学理论难以理解,采取填鸭式教学方法不利于培养学生法治意识。

第四,利用雨课堂还可进行“课上限时答题”。结合本节课的授课内容,教师可以提前在PPT中插入相应练习题,直接或限时发送习题。习题可以将国考中该课程的考试大纲融入教学目标中,这样既可以间接督促学生学习,也可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随堂进行知识检测,而后系统会自动评判和统计学生作答情况,教师可以选择将作答情况显示在大屏幕上,不仅方便教师了解学生的作答情况,还可以对表现好的学生进行红包奖励。

第五,雨课堂还可以实时统计学生的参与课堂的情况,不仅可以对学生进行客观、公正的过程性评价;在学生遇到困难时,也可以点击相应PPT上的“不懂”,实时匿名反馈给教师。这样通过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提高其创新能力。

(三)基于雨课堂的课后小结环节,帮助教师精准教学,科学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在结束授课后,雨课堂会根据本次授课情况给教师手机端发送“课后小结”,通过该小结中的“教学数据全周期采集”,教师可以清楚了解本次课程的一些基本数据,比如到课率、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学生对于不懂的内容的反馈以及其他一些互动情况。通过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强化过程性评价。教师通过分析和挖掘课程数据,还有助于其进行教学反思,为后续教学提供改进方向;教师也可以推送一些开放性问题给学生,如引导学生关注留守儿童和城乡义务教育均衡等社会热点问题培养学生法律素养,引导其用法治思维解决实际问题。教师还可根据本节课内容推送包含教师资格证考试的历年真题以及一些练习题,随后可在手机端实时查看学生的作答情况,清楚了解学生对哪些内容掌握的比较扎实,哪些内容还存在问题,选择在线上或线下给学生进一步解答。

四、“雨课堂”教学模式小结

(一)雨课堂可以轻松实现和国考的有效对接

在国考和教育信息化双重背景下,《教育政策与法规》的授课教师可以以国考为参照,有效改革课程与教学内容,将国考的考试大纲融入教学目标中,将国考题目置于教学活动中,既可了解学生预习情况,也可用于课堂练习或课后复习,轻松实现和国考的有效对接。

(二)雨课堂有利于深化师范生法治精神的培养

开设《教育政策与法规》课程的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法治观念,所以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雨课堂在课前、课中和课后开展模拟法庭、案例分析、教育法律法规知识抢答等活动,使教育法律知识的学习方式有趣。另外要精选案例,尤其是要选择在实践中一些教师由于法律意识不强而体罚学生最终导致教师被解聘等真实案例,让学生意识到法律素养对教师的重要性;继而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具备教育法律知识,养成教育法治思维习惯,提高教育法治素养,始终坚持法律底线,不仅依法执教,还要依据法律法规保护好自己和学生的合法权益。

在进行案例分析时必须紧密结合本次课程内容,运用纵横比较的办法,用正反两方面的案例,以及古今中外的案例,加强师生互动,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在《教育政策与法规》课程中充分发挥雨课堂的各种功能,可以深化师范生法治精神的培养。

这样的场景下,用水质考核是无意义的。而用“入河污染物总量”考核则不同,如果该农场的种植业采用了减量施用化肥农药或养殖业釆用了排泄物资源化利用或生活垃圾及生活污水采用了无害化处理,那么在该小流域出口断面监测出来的“入河污染物总量”就会下降。反之,“入河污染物总量”就会上升。

综上所述,雨课堂可以改变传统《教育政策与法规》课程的教学模式,让教育法的相关学习更加生动化、趣味化、实用化,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本课程的学习效果。在该门课的教学中,只有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并借助最新的教学手段,才能在教学改革中取得成果。

复合作业过程中规定优先完成2个存货任务,然后完成2个取货任务。当存取任务在同层,即需要同一台穿梭车进行水平输送时,穿梭车在完成存货任务后直接从入库货物点前往出库货位点进行取货任务,并优先完成同层进出库任务。如图3所示为系统完成一次复合作业的示意图。

[参考文献]

[1] 路娟.国家教师资格考试背景下《学前教育政策法规》课程改革实践[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0(4):94-97.

[2] 孔养涛.全程案例教学法在“教育政策与法规”公共课教学中的应用及评价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7,3(9):15-16.

[3] 石正义.“三大标准”与教育政策法规课程改革[J].中国教育法制评论,2014(00):251-264.

[4] 雨课堂-免费的智慧教学解决方案.[EB/OL].https:/yuketang.cn.

[5] 于洪涛.基于雨课堂的高校智慧教学五步法探究——以“网络教育应用”课程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8,28(9):54-58.

[6] 胡炜薇,崔佳冬,高惠芳,等.雨课堂在数字电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实探[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8(10):72-74,77.

[7] 刘纪兴,刘丹.“雨课堂”下生物学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深度融合[J].生物学教学,2018,43(10):39-40.

[8] 黄丽琼,王园园.基于微课和雨课堂的线性代数课程改革初探[J].高教学刊,2018(22):127-128,131.

[9] 郭海成.新媒体新技术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及前景——以“雨课堂”为例[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8,37(2):42-44.

[10] 孙笑微.“互联网+”时代下“雨课堂”在课程中的教学改革实践研究[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36(1):92-96.

Research on th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of “Education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with Teaching Mode of Rain Classroom under Background of National Teachers ’Certification Examination

REN Yan -ni

(School of Educational Science Shaanxi Xueqian Normal University Xi ’an 710100China )

Abstract : The traditional “Education Policy and Regulations” classroom has following problems: the oretical problems difficult for students to understand and it is is difficult to cultivate students’ legal awareness and innovation ability and some other objective problems. With the dual background of national examination and educational informatization the instructors should change their concepts take this national examination as guidance and give full play of “Rain Classroom” with its multiple functions as a wisdom teaching tool. By using “Rain Classroom” it can help students to learn independently before class; it can innovate multi-channel interactions among teachers and students on class; it can help teachers accurately reflect about teaching effectiveness after class; and it can scientifically improve teaching results. The Rain Classroom can fully mobilize and exert the subjective initiative of students’ learning help teachers deconstruct and innovat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of “Education Policy and Regulations” promote mixed teaching methods process evaluation and multi-channel interaction and deepen the conception of the rule of law among normal students. It is a modern teaching tool that effectively improves the training level and quality of normal students.

Key words : classroom teaching mode; Rain Class; Education Policy and Regulations; normal students

收稿日期: 2019-03-03; 修回日期:2019-03-14

基金项目: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校级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18JG021Z)

作者简介: 任燕妮,女,陕西富县人,陕西学前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讲师,管理学博士,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在站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教育管理,教育政策,教育法等。

中图分类号: G6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770X(2019)07-0061-04

PDF获取: http://sxxqsfxy.ijournal.cn/ch/index.aspx

doi: 10.11995/j.issn.2095-770X.2019.07.013

[责任编辑 任丽平]

标签:;  ;  ;  ;  ;  

基于雨课堂的《教育政策与法规》有效教学模式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