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黄素抗实验性肝损伤、肝纤维化作用的研究

姜黄素抗实验性肝损伤、肝纤维化作用的研究

刘永刚[1]2002年在《姜黄素抗实验性肝损伤、肝纤维化作用的研究》文中提出目的:研究姜黄素抗实验性肝损伤、肝纤维化的作用。方法:在体内实验中,分别建立CCl_4、D-GaL N及BCG+LPS诱导小鼠肝脏损伤模型,以测定血清ALT、AST、NO和肝匀浆MDA含量为指标观察姜黄素对肝脏损伤的保护作用;以皮下注射CCl_4建立大鼠肝纤维化模型,以马洛替酯为阳性对照,采用光镜观察组织形态学变化,测定血清ALT、AST、NO、HA、LN、Hyp、MDA以研究姜黄素对肝损伤及肝纤维化的作用。在体外实验中,分别以大鼠原代肝细胞及肝星状细胞为靶细胞,采用CCl_4熏蒸的方法制备肝细胞损伤模型,通过检测培养液中 ALT、LDH、NO、SOD、MDA水平和细胞增殖的水平,观察姜黄素对肝细胞的保护作用。以MTT和ELISA法检测姜黄素对HSC-T6细胞增殖及胶原合成的影响。结果:在整体动物急性肝损伤实验中,姜黄素能明显降低动物模型的血清ALT、AST、NO和肝匀浆MDA含量。姜黄素也能抑制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血清中ALT、AST、NO、HA、LN水平的升高和肝组织中Hyp、MDA的含量。组织形态学检查表明,姜黄素明显减轻实验性肝纤维化。在体外实验中,姜黄素对CCl_4损伤的原代培养肝细胞引起的ALT、LDH、NO、SOD、MDA水平升高有显着抑制作用,并明显改善受损肝细胞的增殖能力;明显抑制HSC-T6细胞增殖和胶原合成能力。结论:姜黄素对CCl_4损伤的原代培养肝细胞有显着的保护作用,能明显抑制HSC增殖及胶原合成,对急性实验性肝损伤有显着的保护作用,对实验性肝纤维化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尹旭[2]2011年在《海鞘醇类似物LQC-X6抗实验性肝纤维化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肝纤维化(HF)是各种致病原因引起的细胞外基质(ECM)在肝内过多沉积的病理过程。我国是肝纤维化的高发区,延缓肝纤维化进展和肝纤维化并发症的发生是非常重要的。本实验主要是探讨具有抗乙肝作用的中药单体LQC-X6对肝纤维化的保护作用,从而为筛选出有效治疗肝纤维化的药物而提供实验依据。目的:采用腹腔注射四氯化碳(CCl4)复制小鼠急性肝损伤,大鼠慢性肝纤维化模型,探讨具有抗乙肝作用的中药单体海鞘醇类似物LQC-X6对急慢性肝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1分组:①选用昆明小鼠40只,体重20g左右。随机分成叁组:空白组,模型组,LQC-X6组。②选用SD大鼠74只,体重140g左右。随机分成六组,空白组:正常SD大鼠,不做处理;模型组:造模不干预治疗;阳性药组:设立阳性对照药物,在造模第一天起,灌胃给予联苯双酯10.05 mg/kg/d;中剂量组:灌胃给予LQC-X6 14mg/kg/d;高剂量组:灌胃给予LQC-X6 28mg/kg/d;纯药物组:灌胃给予LQC-X6 28mg/kg/d。2造模:①昆明小鼠除空白组外,模型组、高剂量组腹腔注射用橄榄油配制的0.2%CCl4制造急性肝损伤模型。每周五下午注射,每周一次,共两次,每次0.1 ml/10g。②SD大鼠除正常组、纯药物组外,其它各组动物经腹腔注射用橄榄油配制的40% CCl4制造肝纤维化模型。每周二、周五下午注射两次,每次2ml/kg,连续注射70天。3取材:①饲养昆明小鼠两周后,禁食不禁水24小时,然后采用眼球取血方法,收集小鼠静脉血。静置,待检;并且迅速取其肝脏,剔除脂肪及结缔组织,放入固定液中,待做病理形态学指标。②饲养大鼠70天后,麻醉大鼠,腹主动脉取血,待检;取肝脏、脾脏并称重,记录数值。然后取肝左叶放入固定液中,待做病理形态学指标。4指标:①观察实验动物:一般情况、死亡数量、体重变化。②计算实验动物肝脏系数,脾脏系数。③肝功能检测: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在实验动物血清中的变化情况。④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鼠肝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E-钙粘附素(E-cad)的表达情况。5统计学处理:实验数据用x±s表示,统计软件采用SPSS17.0。组间比较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ANOVA),以P<0.05作为差异标准,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一般情况空白组动物一般情况良好。模型组在腹腔注射CCl4后均出现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反应迟钝,体重下降,皮毛颜色晦暗,毛质变硬等情况。各治疗组实验动物的一般体征均好于模型组。2.常规指标①复制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时,存活率100%。复制大鼠肝纤维化模型时除空白组和纯药物组无死亡外,其余各组在造模过程中均有动物死亡,但治疗各组动物死亡数量均少于CCl4模型组。②复制大鼠慢性肝纤维化模型时,纯药物对肝脾系数无明显影响。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肝脏系数显着升高(P<0.01),脾脏系数也显着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治疗各组肝脏系数和脾脏系数均有下降趋势(P>0.05),其中在肝脏系数中,高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高剂量组与中剂量组比较有差异(P<0.05),高剂量组与阳性组比较也有统计学差异(P<0.05)。高剂量组的肝脏系数在治疗各组中数值最小。在脾脏系数中,中高剂量组和阳性组组间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③复制大鼠慢性肝纤维化模型时光镜下可见:空白组肝脏组织结构正常,肝细胞未见病变。模型组肝脏正常结构破坏,低倍镜下可见圆形假小叶形成,高倍镜下肝细胞排列异常紊乱,肝细胞胞质增多,肝细胞空泡样变性、坏死,偶见核固缩。局灶性出血,并混有少量炎症细胞浸润及杂乱排列的纤维支架结构。阳性组呈现肝细胞弥漫性轻、中度坏死变性。中剂量组肝细胞坏死变性较模型组减轻,但仍有不规则散在分布的溶解坏死灶。高剂量组肝脏正常组织结构紊乱减轻,肝细胞呈轻、中度坏死变性,炎细胞数量较模型组减少。坏死病灶较模型组也相对较少。纯药物组可见正常肝组织结构,肝索,肝血窦清晰可见,肝细胞大小、形态一致。3.肝功能指标①小鼠急性肝损伤时,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ALT和AST显着升高。与模型组比较,高剂量组ALT和AST明显下降(P<0.01),有统计学意义。②大鼠慢性肝纤维化时药物对肝功能无明显不良作用。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ALT和AST显着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治疗各组ALT和。AST明显下降。其中对于ALT:阳性组与模型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高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有差异(P<0.05)。对于AST:阳性组,中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1),高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有差异(P<0.05)。4.TGF-β1在纤维化大鼠肝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空白组肝组织中TGF-β1几乎无表达,模型组可见明显棕色或棕黄色颗粒在汇管区周围表达增多,治疗各组表达减少,以高剂量组减少更加明显。纯药物组肝组织中也少有表达,说明:TGF-β1在正常肝组织中也有表达,但随着肝损伤的加重,TGF-β1的表达逐渐增加,它可以作为判断肝脏损伤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5.VEGF在纤维化大鼠肝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空白组肝组织的血管周围VEGF无明显表达,模型组可见VEGF阳性表达增强,血管周围有明显阳性物质沉积。治疗各组VEGF表达较模型组减弱,其中高剂量组阳性物质沉积比阳性组、中剂量组更少。纯药物组血管周围偶见阳性物质沉积。6.E-cad在纤维化大鼠肝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空白组肝组织汇管区未见E-cad明显表达,模型组可见肝小叶中央静脉周围、汇管区有E-cad呈阳性表达。治疗各组E-cad表达较模型组减弱,其中高剂量组阳性物质沉积少于阳性组、中剂量组。纯药物组可见散在少量的E-cad阳性物质沉积。结论抗乙肝作用的中药单体LQC-X6对肝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抗肝纤维化作用可能通过降低动物死亡数量,降低动物肝脾系数,降低动物血清中ALT,AST的数值,抑制肝组织中TGF-β1、VEGF和E-cad的表达来达到减少肝细胞损伤的目的。这说明具有抗乙型肝炎病毒的中药单体LQC-X6,同样具有抗肝纤维化作用。

纪辉[3]2010年在《姜黄素预防性治疗肝纤维化的机制》文中提出肝纤维化(hepatic fibrosis)是指各种致病因素引起肝脏损害和炎症,在修复过程中导致肝脏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异常增多和过度沉积的病理过程。肝纤维化是可以逆转的,对其逆转因素的研究可为了解肝纤维化进程及其发生机制提供重要线索。目前对肝纤维化的治疗尚无行之有效的方案,因此,肝纤维化防治仍是肝病治疗的重点难点。姜黄素(Curcumin)是从姜科姜黄属植物姜黄中提取的一种黄色酸性酚类物质,是姜黄发挥药理作用的主要活性成分。目前认为,姜黄素在防治肝纤维化过程中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但对其姜黄素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制剂方面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本研究通过CCl4致肝损伤并导致肝纤维化的动物模型,并结合体外HSC培养,系统探讨姜黄素对大鼠实验性肝纤维化的防治作用,并对其机制作深入探讨,为姜黄素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主要得到以下结论:⑴姜黄素对CCl4所致大鼠肝损伤有保护作用,有利于维持肝脏正常形态,保护肝脏功能;⑵姜黄素体内、体外均显示出抑制肝脏过度表达ECM,从而实现其保护肝脏功能,维系肝脏正常结构的作用;⑶姜黄素可抑制重要的致纤维化因子TGF-β和CTGF mRNA的表达,提示TGF-β和CTGF是姜黄素防治肝纤维化的治疗靶点之一;⑷姜黄素可抑制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肝脏及体外培养HSC EGF的表达,从而抑制HSC增殖并促进其调亡;⑸MAPK途径是参与肝纤维化的重要信号转导途径之一,姜黄素可干扰其中多种信号蛋白的表达,从而抑制MAPK信号系统的功能,抑制或延缓肝纤维化的进程。总之,本研究结果显示,姜黄素对保护肝脏功能、延缓肝纤维化进程有重要作用,但该作用不是通过单一途径进行的,而是通过包括抑制MAPK信号通路在内的多个靶点实现的。

方子燕[4]2016年在《清化瘀毒方治疗湿热瘀毒型酒精性肝纤维化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观察清化瘀毒方治疗湿热瘀毒型酒精性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将符合酒精性肝纤维化诊断标准及中医辨证属湿热瘀毒型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用清化瘀毒方,对照组30例用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疗程3个月。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主要症状、体征,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及肝功能的改变。结果治疗结束后,治疗组中医症状与体征较治疗前均见明显改善或消失,差异显着(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肝功能经治疗后均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着(P<0.01);组间比较:治疗组TBiL、ALT、AST、GGT、ALB改善较对照组明显(P<0.05,P<0.01)。两组血清肝纤维化指标PCⅢ、HA治疗后改善明显,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着(P<0.05,P<0.01);治疗组治疗后LN、CⅣ改善明显,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着(P<0.01);对照组治疗后LN、CⅣ改善不明显;组间比较差异显着(P<0.05,P<0.01)。两组总体疗效比较,治疗组显效22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显效12例,有效7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63.3%。两组总体疗效经Ridit分析,u=2.5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清化瘀毒方治疗湿热瘀毒型酒精性肝纤维化,不仅可以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与体征,恢复肝功能,并能有效抗肝纤维化,促进肝脏组织修复,对酒精性肝纤维化有较好疗效。

李佳丽[5]2010年在《姜黄素治疗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及其作用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姜黄素治疗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的作用效果,并探讨其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以四氯化碳腹腔注射方法制作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姜黄素为阳性对照,生理盐水注射组为正常对照组。检测血清ALT、AST、HA、LN、PC-Ⅲ和CⅣ的表达水平;肝组织行HE染色,并进行评分;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肝组织I、Ⅲ型胶原、TGF-β1、P38MAPK及P-P38MAPK变化。结果较之模型组,姜黄素可明显降低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血清的ALT、AST、HA、LN、PC-Ⅲ和CⅣ的表达水平(P<0.05),明显改善肝脏的病理学情况,肝纤维化评分明显降低(P<0.05);明显降低肝纤维化大鼠肝脏组织中的I、Ⅲ型胶原含量及抑制TGF-β1、P38MAPK及P-P38MAPK的表达(P<0.05);上述作用随姜黄素治疗时间的增加而增强。结论1.姜黄素可改善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的肝功能,具有治疗肝纤维化的作用2.姜黄素可增强胶原纤维的降解,减少细胞因子的表达3.姜黄素可通过抑制TGF-β1、P38MAPK及P-P38MAPK的表达等机制而发挥治疗肝纤维化的作用

李凯杰[6]2007年在《姜黄素抗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指出目的:建立小鼠血吸虫肝纤维化模型,观察姜黄素(Curcumin,CUR)对小鼠血吸虫肝纤维化的影响及姜黄素的抗纤维化的可能机制。方法:1.采用经腹部皮肤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法建立小鼠血吸虫肝纤维化模型。2.组织化学染色:HE染色用于观察肝脏病理改变;VG染色显示胶原纤维的沉积情况。测定肝脏纤维化程度。3.反应纤维化肝组织细胞损伤程度相关生化指标的测定:分别测定血清和肝匀浆中,丙二醛(malondiadehyde,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还原性谷胱甘肽(glutathioneperoxiase,GSH-px)及肝脏中羟脯氨酸(hydroxyproline,Hyp)的含量。4.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实验各组的基质金属蛋白酶-1(matrix metalloproteinase-1,MMP-1),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tissue inhibitors of metalloproteinsase-1,TIMP-1)的蛋白的表达。5.逆转录PCR(RT-PCR):测定实验各组的MMP-1mRNA,TIMP-mRNA基因的表达。6.图象分析技术:用医学图像分析系统分析肝组织中MMP-1/TIMP-1蛋白表达和基因表达的动态变化。7.统计学处理: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进行分析。各组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ANOVA),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EXCEL软件绘图。结果:1.成功建立了小鼠血吸虫病肝纤维化模型。2.小鼠感染血吸虫尾蚴后,模型组肝脏有了明显损伤且肝脏内胶原纤维合成增加,血清中MDA含量显着升高,SOD、GSH-px的含量显着降低,肝组织匀浆中MDA、SOD、GSH-px的含量变化与血清中相适应。肝组织内Hyp的含量也明显增加。3.给予姜黄素后,可以使小鼠肝脏损伤及肝脏纤维化程度减轻。给予低、中、高剂量的CUR组,都可以改善血吸虫病小鼠肝脏受损的状况,同时降低肝组织脂质过氧化产物MDA含量;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增加还原性谷胱甘肽(GSH-px)含量,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降低肝脏羟脯氨酸Hyp的含量,减轻肝脏纤维化的程度。4.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显示,给予低、中、高剂量的CUR,实验各组的MMP-1蛋白表达增加,而TIMP-1蛋白表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逆转录PCR检测结果表明,给予低、中、高剂量CUR各组的MMP-1mRNA表达增加,而TIMP-mRNA表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姜黄素能明显减轻肝细胞的损伤,降低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程度。2.姜黄素有保护肝细胞的作用。可能与其增加SOD,GSH-px的含量,降低MDA的含量有关。3.在纤维化形成过程中,姜黄素有逆转肝纤维化的作用。这可能是姜黄素抗抗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之一。

张会存[7]2008年在《姜黄素对人胚肺成纤维细胞TGF-β1传导通路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肺纤维化(pulmonary fibrosis,PF)是指由多种病因引起的具有相似病理过程的一类弥漫性肺间质疾病,其病理特征是早期有肺泡结构破坏和弥漫性肺泡炎,继后出现细胞外基质过度沉积,并逐渐演变为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从而造成肺功能障碍,病人多死于进行性加重的肺纤维化所致的呼吸衰竭。由于发病率逐年增加,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死亡率高。传统的糖皮质激素和细胞毒药物疗效不能令人满意。故寻找行之有效的治疗药物是目前医疗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最近研究表明,姜黄素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如抗炎、抗氧化、抗缺血、抗癌和抗肝纤维化等。为了探讨姜黄素对人胚肺成纤维细纤维化的防治作用,本实验采用转化转化生长因子诱导的人胚肺成纤维细胞作为纤维化模型,从细胞与分子水平研究其防治肺纤维化的疗效和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实验基础。方法以人胚肺成纤维细胞MRC-5为研究对象,用MTT法测定细胞的增殖曲线。不同浓度的姜黄素作用48h后,测定姜黄素对细胞细胞增殖的影响。天狼星红染色后检测吸光度的方法确定姜黄素对细胞胶原合成量的影响。细胞分组:正常组:细胞使用MEM/NEAA培养基加10%FBS(Hyclone);TGF-β1组:正常培养的以人胚肺成纤维细胞经TGF-β1(5ng/ml)刺激;TGF-β1+姜黄素组:正常培养的以人胚肺成纤维细胞经TGF-β1与姜黄素共同作用48小时,以上各组人胚肺成纤维细胞,经过48小时的不同干预后;分别采用用real time—PCR与RT-PCR法法检测TGF-BⅠ,Ⅱ型受体mRNA以及Smad 3,4,7mRNA的变化。结果正常培养人胚肺成纤维细胞上述因子mRNA均有表达,在培养液中加入TGF-β48小时后,可见MRC-5细胞的Ⅰ型Ⅱ型TGF-β受体的表达增强。加入姜黄素到培养液中,可见明显的抑制作用。抑制了TGF-β诱导的TGF-β受体表达增强的效应。其表达抑制作用明显。TGF-β+姜黄素组与正常组、TGF-β组相比,TGF-βRⅠ、TGF-βRⅡ、mRNA表达明显减弱。正常培养人胚肺成纤维细胞上述因子SMAD 3,4,7mRNA均有表达,在培养液中加入姜黄素48小时后,可见MRC-5细胞的SMAD7表达增强,SMAD3;SMAD 4表达减弱。姜黄素加入到TGF-β组培养液中,可见类似的促进SMAD7与抑制SMAD3,4作用,表达促进与抑制作用明显。TGF-β组与正常组、TGF-β+姜黄素组、正常+姜黄素组相比,SMAD3,SMAD4,基因表达明显减弱,而SMAD7表达明显增强结论姜黄素可抑制人胚肺成纤维细胞的胶原分泌,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TGF-βRⅠ,TGF-βRⅡ与SMAD3,4的表达,促进SMAD7的表达来实现。

高湲[8]2010年在《芪蚣抗纤方活血化瘀法抗大鼠肝纤维化的分子机制研究》文中提出目的:研究芪蚣抗纤方中活血化瘀法抗肝损伤的分子机制,为临床治疗肝损伤以致肝纤维化运用以活血化瘀药为主的治疗原则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免疫损伤法复制大鼠肝损伤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简称空白组)、模型组、活血低剂量组、活血高剂量组,每组各10只,共4组。除空白组以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假处理、空白组和模型组每天生理盐水灌胃外,活血高、低剂量组分别用中药灌胃治疗,共8周。观察一般状况及体重变化。实验结束时称脾重,计算脾重指数;测定全血粘度;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形态;全自动血生化仪测定肝功能指标ALT、A、G、A/G;酶联免疫吸附法(ELLSA法)测定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法(SP法)测定TGF-β1、信号转导分子2、3、7(Smad2、Smad3、Smad7)的含量及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肝组织TGF-β1mRNA表达。结果:1、活血低、高剂量组脾重及脾重指数明显降低(p<0.01)。2、活血高剂量组全血粘度较模型组显着下降(p<0.01)。3、活血低、高剂量组肝细胞变性、坏死及纤维增生程度较模型组明显减轻,并有一定的量效关系。4、活血低、高剂量组肝功能指标较模型组有改善或明显改善(p<0.05或p<0.01)。5、活血低、高剂量组血清及组织TGF-β1、Smad2、Smad3含量及表达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其作用强度有一定的量效关系。6、活血高剂量组TGF-β1mRNA的表达较模型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活血化瘀方具有抗大鼠肝纤维化的作用,其作用可能是通过以下机制实现:①抑制TGF-β1mRNA的表达及降低血清TGF-β1含量;②调控Smad系统;③降低全血粘度,改善肝组织微循环。

王少平[9]2010年在《活血片抗免疫性大鼠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文中指出目的:回顾和总结当前中西医对肝纤维化的认识及治疗方法,观察活血片对猪血清诱导的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模型体重、肝重、脾重、肝功能(ALT、AST、TBA)及肝组织病理变化的影响,观察活血片抗纤维化的疗效。方法:Vistar雌性大鼠100只,随机分成5组,腹腔注射猪血清0.5ml/只,每周2次,连续10周进行造模(正常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造模同时给予活血片低浓度(成人20倍剂量)、活血片高浓度(成人35倍剂量)、秋水仙碱片(成人35倍剂量)灌胃治疗,每天1次(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用2ml蒸馏水灌胃),每周称重后调整药物用量。第10周末停止造模,每组处死10只大鼠,称重后2%戊巴比妥麻醉后仰卧位固定,分离颈动脉取血,开腹观察腹水,取肝脏、脾脏称重,在肝右叶相同部位取一大小约1.5cm*1cm*0.5cm的肝组织,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体重、肝脾重、腹水情况、肝功能及肝组织病理变化。余各组大鼠停止腹腔注射猪血清,继续上述药物治疗10周,第20周末处死(具体操作同前),观察各组大鼠体重、肝脾重、腹水情况、肝功能及肝组织病理变化并与第10周末大鼠各项指标进行比较。慢性肝炎的分级分期标准以我国在Scheuer等方案为基础修订的慢性肝炎的病理诊断标准(见附表一)为标准,肝组织切片后采用HE染色,60倍光镜下观察病理变化。结果:实验结束各组大鼠均未见腹水;实验10周和20周各组大鼠体重、肝重、脾重均无差异(P>0.05);实验10周肝纤维化模型组大鼠AST、ALT、TBA均显着高于正常组(P<0.01),活血片低浓度组高于正常组(P<0.05),活血片高浓度组和正常组无差异(P>0.05),活血片高浓度组显着低于秋水仙碱片组(P<0.01),活血片低浓度组和秋水仙碱组无差异(P>0.05);实验20周肝纤维化模型组大鼠AST、ALT、TBA均显着高于正常组(P<0.01),活血片低浓度组、活血片高浓度组和正常组均无差异(P>0.05),活血片低浓度组和秋水仙碱组无差异(P>0.05),活血片高浓度AST低于秋水仙碱组(P<0.05);实验20周和实验10周活血片高浓度和低浓度同组之间ALT降低无差异(P>0.05), AST、TBA降低有差异(P<0.05)。实验10周,模型组大鼠肝小叶结构紊乱,汇管区扩大明显,纤维间隔较宽,胶原致密,部分见到小叶结构紊乱,假小叶形成;活血片低浓度和高浓度组及秋水仙碱组纤维组织增生,但程度较模型组轻,纤维间隔较少、较细;实验20周,模型组肝组织病理较10周无明显变化,活血片高低浓度组纤维组织增生程度较10周均明显减轻,部分病理基本正常。根据慢性肝炎诊断标准(见附表一),活血片高低浓度组肝纤维化程度均明显轻于模型组,叁组间纤维化评分均有显着性差异(10周P=0.00,20周P=0.02)。且活血片高浓度组和低浓度组纤维化评分相比较在实验20周和实验10周均有显着差异(P<0.01)。活血片低浓度组、秋水仙碱组实验20周和实验10周同组之间纤维化评分有差异(P<0.05)。结论:活血片能抑制猪血清诱导的大鼠免疫性肝纤维化,其疗效与用药剂量和治疗时间有相关性。

黄兆胜[10]2006年在《虎金颗粒及其含药血清抗肝纤维化作用机制研究》文中提出我国是肝病发病率较高地区,肝炎病毒携带率为总人数的10%左右,肝炎病毒感染率则更高,大约为50%。其中,肝硬化(尤其是肝炎肝硬化)在我国十分常见,严重危害着人民的身心健康。但时至今日,仍未找到有效的防治办法。研究显示,肝硬化大多由各种慢性肝病演变而来,而各种慢性肝病都有一个共同的病理学基础—肝纤维化。肝纤维化是伴随肝损伤之后的一种病理修复反应,表现为肝内胶原纤维异常增生,肝细胞变性坏死,肝组织结构和功能遭到破坏,造成肝功能异常,影响肝病预后,是慢性肝病发展至肝硬化的必经阶段。实际上,肝纤维化可防可治,在演变为肝硬化之前,通过某种手段阻断或逆转肝纤维化的发生与发展,在慢性肝病的治疗上,将有重大突破。 肝硬化后期可并发上消化道出血、腹水和肝性脑病,严重危害患者生命。早期肝硬化患者具有可逆转的特点,因此恰当及时的药物治疗以干预肝纤维化发展成肝硬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治疗肝纤维化的药物仍处在研究阶段,传统抗肝纤维化药物如秋水仙碱、马替洛酯等,因疗效不确切和副作用大限制了其应用,干扰素治疗肝纤维化的疗效在临床和实验研究中已被证实,但价格昂贵。因此,国内外学者越来越注重从传统药物中发掘抗肝纤维化药物。临床和基础研究均表明,一些中药具有显着的抗肝纤维化作用,且价格低廉、副作用小,从而有着广泛的开发前景。 中医理论认为,肝纤维化属“积证”、“胁痛”等范畴,其病机不外乎气滞、血瘀、肝脾功能失调,其中血瘀乃各种病机之基础。其治则总不离活血化瘀、益气活血、舒肝健脾、软坚消积等。 虎金丸是临床经验方,其中虎杖、郁金活血化瘀,行气止痛共为君药;山楂、叁七活血化瘀,泽泻利水渗湿共为臣药,灵芝益气补虚为佐使之品。诸药合用,共奏活血化瘀、益气行滞之功。本课题研究了虎金颗粒对二甲基亚硝胺(DMN)致肝纤维化大鼠的治疗作用,并深入探讨了虎金颗粒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尤其是对肝纤维化发生的主要细胞因子之一TGF-β1信号转导通路Smad蛋白表达的影响;体外研究采用中药血清药理学方法,探讨虎金颗粒含药血清对肝纤维化发生的中心环节HSC-T6Ⅰ型胶原、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mRNA及受体TGβRⅡ mRNA表达的影响,以此探讨虎金颗粒抗肝纤维化的细胞分子机制。 体内实验: SPF级SD大鼠,雌雄各半。采用DMN诱导肝纤维化模型,每只大鼠给予0.5%DMN(2ml/kg)腹腔注射,第1周前3天连续给2/3药量,后4天不给药,第2周开始前3天连续给全药量,共给药4周。正常对照组给予相同量的生理盐水腹腔注射。造模

参考文献:

[1]. 姜黄素抗实验性肝损伤、肝纤维化作用的研究[D]. 刘永刚. 第一军医大学. 2002

[2]. 海鞘醇类似物LQC-X6抗实验性肝纤维化的研究[D]. 尹旭.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1

[3]. 姜黄素预防性治疗肝纤维化的机制[D]. 纪辉. 吉林大学. 2010

[4]. 清化瘀毒方治疗湿热瘀毒型酒精性肝纤维化的临床研究[D]. 方子燕. 浙江中医药大学. 2016

[5]. 姜黄素治疗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及其作用机制研究[D]. 李佳丽. 华中科技大学. 2010

[6]. 姜黄素抗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 李凯杰. 暨南大学. 2007

[7]. 姜黄素对人胚肺成纤维细胞TGF-β1传导通路影响的实验研究[D]. 张会存.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8

[8]. 芪蚣抗纤方活血化瘀法抗大鼠肝纤维化的分子机制研究[D]. 高湲.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10

[9]. 活血片抗免疫性大鼠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D]. 王少平.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0

[10]. 虎金颗粒及其含药血清抗肝纤维化作用机制研究[D]. 黄兆胜.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6

标签:;  ;  ;  ;  ;  ;  ;  

姜黄素抗实验性肝损伤、肝纤维化作用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