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南地区乡村振兴路径探索论文_张婷

陕南地区乡村振兴路径探索论文_张婷

陕西超腾生态环境咨询股份有限公司 西安 70065

摘要:陕南是指陕西南部地区,自西向东依次是汉中、安康、商洛三个地市,陕南北靠秦岭、南倚巴山,汉江自西向东穿流而过,陕南既是国家主体功能区,又是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加快推进陕南地区乡村振兴,探索陕南地区特色的乡村振兴路径,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乡村振兴;陕南地区;路径探索

近年来,陕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时代、新阶段,农村发展取得重大突破,农业质量稳步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扎实推进,脱贫攻坚成效显著,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但城乡发展不平衡、农业和乡村发展不充分问题依然存在,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意义重大。

一、推进产业兴旺

(一)构建生态农业产业体系

构建以粮油生产为基础,茶叶、蔬菜、中药材、烤烟、中蜂、魔芋、食用菌、经济林产业等主导产业为支撑的生态农业产业体系,实现粮油稳定生产,主导产业有效提升、转型升级。以抓好粮油生产为目标,不断增加农业投入,努力改善生产条件,加强基本农田保护,稳定种植面积,依靠科技主攻单产,提高总产,全面提升总体粮油产出能力。围绕陕南特色农业产业,立足陕南绿色循环发展定位,走绿色生态农业发展道路,做大做强汉中茶叶、商洛食用菌、安康富硒食品等特色产业[1]。

(二)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

积极响应国家“藏粮于地”战略部署,持续推进中低产田改造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实施“坡改平”、“旱改水”工程,不断提升耕地质量,提高粮食生产保障能力。深入实施农业产业提升行动,加快培育、引进和推广优良品种,不断优化农业结构。以推进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和发展模式创新为重点,持续抓好现代农业园区建设。

(三)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程,着力培育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新型职业农民为骨干,以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为纽带的新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2]。深入推进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规范管理,科学引导有序、规模流转,支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全面实施农业创品牌战略,强化农产品安全管理,立足农业标准化生产,走品牌化发展之路,着力打造陕南特色农业品牌。

(四)推进三产融合特色发展

深入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科技园、创业园建设,加快建设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建设一批优势突出、生态循环的示范基地和产业集群,打造现代农业创新高地。按照产业特色鲜明、文化底蕴浓厚、生态环境优美、产业和社区功能兼具等要求,因地制宜推进特色小镇建设,打造宜居、宜业、宜游新载体,推动农村产业发展与新型城镇化相结合,辐射带动乡村发展。

二、推进生态宜居

(一)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深入开展农村生活垃圾专项整治,不断完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模式,合理布置垃圾收集箱、垃圾转运箱等,完善垃圾运输车辆,避免垃圾转运带来的二次污染。将厕所粪污治理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有效衔接,在城镇污水管道覆盖到的村庄和农村新型社区,推广使用水冲式厕所;在南水北调工程水源涵养地、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自然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域内的村庄,全面采用水冲式厕所,建立管网集中收集处置系统,实现达标排放。

(二)积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优化提升村容村貌,实现农房建设有规划管理、行政村有村庄整治安排、生产生活空间合理布局。加大传统特色村落和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力度,科学实施历史建筑和传统院落的室内改造和外立面修缮,激活和传承“文化根脉”。尊重村庄现有格局,依山就势、突出特色,保护好自然风貌和乡土文明,保留和继承陕南建筑风格、蜀汉民居建筑风格、徽派建筑风格等建筑特色[3]。

三、推进乡风文明

(一)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

积极运用媒体宣传、公益广告、文艺节目、群众性文化活动等多种形式,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阐释,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中国梦宣传教育。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强化实践养成,坚持从群众生产生活实际出发,精心设计践行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和活动,增强人们对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

(二)弘扬陕南特色乡村文化

立足陕南地区的汉文化、三国文化、氐羌文化、荆楚文化、秦楚文化等,加大古树、古民居、古村落的保护力度,科学梳理文化脉络。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工程,积极开展非遗项目培训,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壮大传承队伍,提高非遗产品工艺。

四、推进治理有效

(一)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落实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和社会号召力,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成坚强战斗堡垒。实施农村带头人队伍整体优化提升行动,拓宽村党组织书记选人渠道,不断吸引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伍军人、机关企事业单位优秀党员干部到村任职,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逐年提高村“两委”主要领导“一肩挑”比例[4]。

(二)深化村民自治实践

建立健全基层群众议事会制度,推进村务公开、管理创新,加强基层民主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充分发挥自治章程、村规民约的积极作用,健全和创新村民自治机制。推动农村社区网格化管理,加强农村社区治理创新。开展以村民小组或自然村为基本单元的村民自治试点,充分体现民情、集中民智,消化农村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5]。加强农村法治文化广场、法治文化街、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等教育阵地建设,组织法治文化作品展播和法治文化下基层活动,引导广大农民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五、推进生活富裕

(一)积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实施乡村就业促进行动,大力发展文化旅游、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生态环保等新兴产业,培育一批家庭工场、手工作坊、乡村车间,开发农村保洁、河道管理员、山林防护等公益性岗位,支持引导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充分利用苏陕对口扶贫等有利条件,开展“订单式”培训、“定向式”输出和“定岗式”培训,提升就业竞争力。积极搭建就业推荐平台,深入开展就业服务专项活动,全面落实政策法规咨询、职介信息发布、就业指导、就业失业登记等公共就业服务制度,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

(二)增加农村公共服务供给

加强农村慢性病防控,推进精神卫生、职业病和重大传染病防治,提高农村重点疾病筛查率、早诊早治率,加快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加强镇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深入推进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一体化管理。完善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将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义务人无履行法定义务能力的乡村老年人、残疾人以及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全部纳入救助供养范围。

六、结语

深刻把握乡村振兴战略理论逻辑、领会科学内涵,立足陕南地区绿色循环发展定位,全面构建农村发展新格局,全方位推进陕南地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陕南地区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6]。

参考文献:

[1]《陕西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规划(2018-2022年)》,陕发〔2018〕25号,2018:12-16.

[2]韩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将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农村工作通讯,2018(2):50.

[3]张红宇.美丽乡村建设要留住乡情乡愁[J].人民论坛,2016(34):112-112.

[4]张天佐.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构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政策体系.当代农村财经,2018(5):2-6.

[5]贺雪峰,吴理财.分化的农村,复杂的治理[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6(4):4.

[6]黄祖辉,徐旭初,蒋文华.中国“三农”问题:分析框架、现实研判和解决思路.中国农村经济,2009(7):4-11.

论文作者:张婷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6

标签:;  ;  ;  ;  ;  ;  ;  ;  

陕南地区乡村振兴路径探索论文_张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