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分层视角下城乡育龄人群生育意愿差异研究论文_苏立红

中央财经大学社会学系 北京 102206

摘 要: 生育意愿一定程度上影响居民的生育决策。本从研究生育意愿出发探讨社会分层对我国城乡居民生育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社会阶层育龄人群的生育意愿具有差异,具体表现为意愿生育子女数及意愿生育子女性别差异。

关键词:城乡差异;社会分层;生育意愿

引言:计划生育政策作为一项基本国策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在我国推行,期间人口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生育率水平持续走低,青年人口占比重下降,老年人口占比重持续上升,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我国面临年轻人负担过重、养老问题突出等系列难题。并且研究表明我国育龄人群的生育意愿持续走低,为寻找出路,缓解老龄化问题,提高生育水平和生育意愿势在必行。2016年中央政府正式颁布全面二胎政策,引发各界对生育行为及生育意愿的关注热潮。

一、研究背景

社会分层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在我国具体表现之一为城乡差异。中国特有的社会分层特点对人们的生育意愿产生重要影响,尽管生育意愿与生育行为存在差别,但是生育意愿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的生育行为,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居民的生育决策,而生育决策又在很大程度上进一步强化原有的社会分层,甚至促进新的社会分层的产生,因而有必要研究不同社会阶层的生育意愿,制定合理的引导政策,以从生育方面减少社会阶层带来的巨大贫富差距。

二、文献综述

(一)生育意愿定义及测量

生育意愿是指人们对于生育的看法、态度和倾向,它是出于个人或家庭对子女的偏好以及考虑到各种条件限制后的生育愿望表达。具体来说通常包括意愿生育子女数量、时间及间隔、性别、动机及质量等维度,其中数量是最简单易行、使用最普遍的维度。

(二)生育意愿影响因素

综合国内学者研究成果,生育意愿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是社会因素,包括城市化水平、社会公平程度、社会压力等。二是个人因素,包括个人人口学特征、经济特征及文化观念因素。人口学特征中,个人受教育程度、年龄与意愿生育孩子数成反向关系,而健康状况则与之成正向关系。经济特征因素主要是指个人收入水平,水平越高意愿生育孩子数量越多。文化观念因素包括个人的婚姻观、养老观、受传统观念影响程度等。三是家庭因素,包括父母观念、健康状况、受教育程度等。传统中国的家本位思想根深蒂固,传宗接代的思想意识强烈,因而父母的观念越传统、健康状况越好,受教育程度越低,越倾向于多生且偏重男性。

国外学者更强调从经济学角度来考虑生育意愿,例如加里.贝克儿运用消费者需求理论,把效用最大化引入家庭生育行为的分析;莱宾斯坦则提出成本—效用理论,从对边际孩子的分析入手,探讨相关因素在影响家庭生育意愿中所起的作用。

从前人研究可以看出,个人年龄、收入、受教育程度、城市化水平、社会公平程度、养老方式、政策引导、传统文化、婚姻观、养老观健康状况、父母观念、父母健康状况及养育孩子的成本等均对生育意愿产生影响。但是,在前人研究中个人心理健康、迁移流动等重要因素被忽视。

(三)社会分层与生育意愿

社会分层是指社会成员或群体因社会资源占有而产生的层化或差异现象。在马克思的单一分层论(生产资料)及韦伯的多元分层论(财富、权力及声望)基础上当代学者认为社会分层的本质是社会资源在各群体中的分布状况,因此资源的占有类型和占有水平成为分层的标准。生育意愿与社会分层二者相互影响,社会分层中的经济、文化水平等因素影响生育意愿,生育意愿影响下的生育行为又会对个人社会阶层产生反作用。那么,不同社会阶层的生育意愿是否存在显著差异?不同社会阶层所对应的生育意愿具有何种特点?其影响因素和影响机制是什么?这是本研究试图回答的问题。

三、研究假设

因社会经济原因被排除在社会保障体系之外的伸手传统观念影响的中下层民众期望通过生育较多的子女且生育男性来实现通过家庭的自我保障,据此提出研究假设:

假设a:不同社会阶层居民的意愿生育子女数有显著差异;a1阶层越低,意愿生育子女数越多;反之越少。a2个人受教育水平、家庭收入水平及父母受教育水平越高,意愿生育子女数越少;反之越多。假设b:城乡居民意愿生育子女性别有显著差异;b1农村居民偏好生育男孩;城市居民没有特殊偏好。

四、数据与方法

(一)数据与变量

本研究采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2013年的数据,它自2003年起每年对全国的125个县(区) 的10000户家庭中的个人进行一次关于个人与家庭的价值观、健康、家庭、教育等方面做的抽样调查,数据较为科学。本次研究所用到的数据的样本量为10949个。

1.因变量。本研究的因变量为居民的生育意愿,且使用意愿生育孩子的数量来测量生育意愿,问卷中的相关问题为“如果没有政策限制的话,你希望要____个孩子?”

2.自变量。

年龄。由于本次研究所针对的群体是育龄人群,因而将年龄限定在20-49岁。

受教育水平。问卷资料中测量教育的指标是被访者的最高学历,分析过程中需要进行换算。参照惯例,换算方式是未受过任何教育=0,私塾、扫盲班=3,小学=6年,初中=9年,职高、普高=12年,技校、中专=13年,成人专科=14年,成人本科、大学专科=15年,大学本科=16年,研究生=19年。

家庭收入。本次研究中选取居民的家庭收入作为自变量纳入,具有更好的解释效果,家庭收入为连续变量。

父母的最高受教育程度。本研究以父母的受教育程度来代表父母的开放程度,即受教育程度越高,受传统思想影响程度越小。具体分为母亲受教育水平与父亲受教育水平,变量处理方式与个人受教育程度相同。

健康状况。根据以往研究可知,个人自评身体健康程度对个人的生育意愿有重要影响。本研究将探讨个人的身体健康状况与生育意愿的关系究竟是怎样的。

3.控制变量。包括性别、户口、养老观等变量。

本研究以“受教育水平”为指标构成人力资本分层,以“父母的受教育水平”为指标构成家庭声望分层、以“家庭年收入”为指标构成经济分层。鉴于主要变量存在缺失值,在验证随机缺失的基础上,本研究采用了均值插值法对上述因变量及自变量进行填补。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基本回归模型为y=β0+βiXi,其中β0表示常数项,ε表示误差项,βi表示各变量的系数。首先建立一个只包含个体层次上的人口学特征的解释变量此为模型1;然后在模型1的基础上加入养老观、家庭收入两个变量,此为模型2;最后在模型2的基础上加入身体健康状况、父亲受教育水平、母亲受教育水平,此为模型3;其次,通过卡方检验考察处在不同社会阶层居民的意愿生育子女性别是否有显著差异。

五、研究结果

(一)初步分析

从数据描述性分析来看,我国育龄人群的意愿生育子女数平均为2.81个。男女两性在意愿生育子女数量上差异不大;农村居民意愿生育子女数偏多,相比于农村,城市意愿生育子女数为1个和2个占到83.48%,比农村的77.05%多6.43%;养老观念中认为该于由子女负责的意愿生育子女数高于其它的;而且个人身体越不健康越倾向于少生。

通过意愿生育子女数与各连续变量做相关可知,年龄、家庭收入与因变量成正相关,而个人受教育水平、母亲受教育水平及父亲受教育水平则与因变量呈负相关关系,并且P值都小于0.05。

表3数据的描述性统计分析续

为验证变量间上述关系的真实性,我们采用回归分析对上述关系进行检验。根据文献回顾、理论支持,以及单变量检验,将性别、年龄、受教育水平、户口类型、养老观、家庭收入、健康状况、父母受教育水平依次纳入模型,并对嵌套模型进行了检验,根据模型的“简约原则”,最终选择模型2 。

根据研究结果可以看出模型2所含自变量较少且拟合度较好,自变量性别、年龄、受教育水平、户口类型、养老观、家庭收入都呈现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即在控制其他变量的前提下,以上变量对人们意愿生育子女数有影响。就性别而言,男性的意愿生育子女数高于女性;年龄对意愿生育子女数的正向影响微乎其微;个人的受教育水平对意愿生育子女数有负向影响,即教育水平越高,意愿生育子女数越少;户口类型也对对意愿生育子女数有较明显的影响,城市人口比农村人口意愿生育子女数要少;就个人的养老观而言,认为养老责任主要有子女负责的倾向于多生,相反,认为主要由政府及其它主体负责的倾向于少生;家庭收入与意愿生育子女数呈负相关,即经济实力越高越倾向于少生。而在模型中个人身体健康状况、父母受教育水平也对意愿生育子女数产生影响,但是这种影响无法推断到总体,只存在于样本中。

七、结论与讨论

城乡居民的意愿生育子女性别有显著差异,农村居民更加偏好生育男孩,城市家庭有较轻微的偏向女孩,总体来说没有太大特殊偏好。之所以呈现这种结果可能是因为城市居民受教育程度、经济实力较好、所处社会阶层较高,受传统文化的影响较少,因而性别平等意识较强并且农村人口比城市人口意愿生育子女数多,这也归因于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低,受传统思想影响大。其次,处在不同社会阶层居民的意愿生育子女数有显著差异,从数据中可以能看出个人受教育水平和家庭收入越高,意愿生育子女数越少,这可能是由于接受的教育越多,个人所具有的人力资本越多,也就是在人力资本分层中所处地位较高,而家庭收入越高,掌握的经济资源越多,经济资本越多,在经济分层中所处地位较高,当人们处社会阶层越高时,会更加注重生活质量,认为孩子越多会造成生活质量的下降,其次受传统思想“多子多福”的影响较小,因而意愿生育子女数较少。最后,男女两性在意愿生育子女数上存在差异,且男性大于女性,可能是由于近几十年来,女性的受教育机会增加,经济独立的可能性更大,受传统的思想禁锢较小,社会地位升高,导致女性生育意愿下降。就养老观念对生育意愿的影响来看,当个人倾向于看中家庭养老时,多子女的家庭分担的养老负担低于少子女家庭,人们会倾向于较高的生育意愿。

总之,不同的社会阶层在生育意愿上存在很大差别,政府在制定政策时可以利用这一差别,合理的引导、控制居民的生育行为。

参考文献:

[1].郑真真. (2014). 生育意愿的测量与应用.中国人口科学(6), 15-25.

[2].张琬翌, 张云垛, & 乔文俊. (2016). 城乡居民生育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cgss2010数据的实证分析.湖北农业科学,55(18), 4859-4863.

[3].周颖, 孙亚坤, 李玉艳, 于传宁, 韩颖, & 李亦然等. (2016). 城市育龄流动人口生育意愿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4(11), 744-747.

论文作者:苏立红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8年第9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9/29

标签:;  ;  ;  ;  ;  ;  ;  ;  

社会分层视角下城乡育龄人群生育意愿差异研究论文_苏立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