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教材,“花开”语用论文_石爱军

“扎根”教材,“花开”语用论文_石爱军

石爱军 湖南省邵阳市大祥区城南学校 422000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口语交际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口语表达能力的强弱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的发展高度。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势在必行,更应从小抓起。怎样从低段开始培养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本文从现实存在的问题出发,结合部编版一年级语文教学实践,从准备、阅读、背诵、活动等几个方面浅谈小学低段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几点策略。

【关键词】小学;口语交际;低段语文;阅读活动

中图分类号:G65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3-017-02

一、引言

在口语交际的课堂上,我们老师常常面对一个尴尬又无奈的现实:同一个老师上同一节精心设计的口语交际课,孩子的课堂不是老师“独唱大戏”,就是孩子声如蚊蝇、 “嗯”“啊”连篇、词不达意……。出现这样的现象,原因是显而易见的——学生自身素质偏低。首先,学生较为封闭的成长环境导致孩子容易怯场,胆子小,声音低。其次,学生家长知识水平偏低并大多从事繁重的工作。他们在孩子的启蒙教育上无奈又无力,导致孩子知识面、生活面窄。低段的孩子们即使主观上有积极表达的欲望,但是肚里空空,无“话”可说[1]。

口语交际作为一种能力和技能,它需要一个长期的有目的的锻炼过程,主要实现途径在语文课的学习。在语文课程学习上,引入口语表达课非常有必要。比起展示性更强一些的口语交际课的设计,语文教师紧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做实抓细,探寻并落实一些提升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才更有益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二、做足准备——磨刀不误砍柴工

(一)拼音起步——规范发音初定基石

刚入学的孩子情况则是“五花八门”:1.普通话不标准甚至怪异(家长发音不准);2.完全没有使用普通话交流的意识。说普通话磕磕绊绊,说方言才能表达意思。针对这些情况,必须重视落实拼音教学,注重发音的正确到位,打下坚实的拼音基础,才能正确认读汉字。汉字是构句单位,而句子是语言表达的最小使用单位。“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扎实打下汉语拼音基础,才能为使用普通话交流清除最基本的障碍。孩子在刚入学时,与其早早开始做书面作业,不如拼读、认读本节课认识的字母、生字更为重要。

(二)习惯引领——规范言行始成方圆

口语交际的能力在狭窄的定义上来说“包括听话和说话”①。而听说能力的培养要立足于良好的听说习惯的培养。

1.抓常规、立“规矩”。课堂上听说习惯的培养需要课课抓,时时抓。如课堂上,先举手后发言,发言声音要响亮;起立回答时,能说完整的句子;别人发言时,能够认真听完发言再发表意见等。老师把要求说明确了,并要在每一节课上都及时落实,让学生习惯成“自然”。在一年级学生刚入学时,我就定下规矩:坐在教室四个角落的孩子都听得清你的发言,才达到响亮这个要求。如有学生发言声音太低,角落里的孩子都会举手提意见(有时在我的提点示意下):“某某,请大声,我想听见你的声音。”发言的孩子听见这样善意的“要求”,通常都能鼓足勇气响亮发声。

2.做游戏,知“规则”。课堂上听说习惯的培养,难免有立“规矩”的严肃感。而课堂外听说习惯的培养,以游戏的方式进行,轻松又有效。如我班进行“悄悄话过山洞”的集体游戏,要求学生认真听别人传达的话语,并正确转述。游戏规定遇到困难可以请求帮助。有一次,一个小朋友在传话过程中卡了壳,大喊 “救我”却得不到旁人的回应。眼看他快要哭了,我赶紧对他说:“你的求救不够明白,请谁救没有说清楚,也没礼貌。你可以试试‘某某某,可以请你帮助我吗?’”孩子半信半疑地说了,但声若蚊蝇,并没有效果。我笑着对他说:“声音太小,别人可听不到啊!”这个孩子赶紧响亮地重复了一遍:“某某,请你来帮助我吧!”一声“我来帮助你了”让游戏又快乐地继续下去了。在轻松的游戏氛围中,小朋友的心中默默地驻入了请求别人时的说话习惯。

3.抓时机,固“习惯”。低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让他们在习惯培养的过程中容易反复,抓住时机,进行固化是必要的。一次午休,玩得好好的两个孩子在教室里打闹了起来。刚分开他俩,穿白底黑斑点外套的孩子就向我哭诉:“老师,他说我是狗!”另一个马上眼泪汪汪地反驳:“我没有!”神情比第一个更委屈。问清缘由,原来穿白底黑斑点外套的小朋友只听另一个孩子说了前半句“你的衣服跟狗(斑点狗)一样”,却没听到“一样可爱”这后半句的意思,便大打出手了。趁此机会,我让全班小朋友都安静下来,借刚才的事件,说明了认真耐心听完别人说话的重要性。这回,全班乌溜溜的眼睛都专注地看着我,“当事人”甚至不住地点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阅读背诵——腹有诗书气自华

人常言:“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只有“厚积”,才能有“出口成章”的底气。通过阅读背诵,积累一定的语文知识和语言表达技巧后,学生在口语表达方面才能稳步提高。在课内课外,我们牵手孩子,识字读词,阅读背诵,积淀语言,并适时引导使用,达到口语活学活用的目的[4]。

(一)立足教材,积累字词

识字是低年级教学中的重中之重。低年级识字量大,学生的年龄特点导致他们学得快,忘得快,复习巩固必不可少。学完一课,复习一课。学完一个单元后,进行生字、词语的归类、整理。课堂中,常常开展“大火车”等各种形式的检查,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有时,我们也进行小朋友喜爱的词串”训练,拓展延伸。

比如学习“雨”字后开展的词串训练。从雨的大小,学生拓展词语:暴雨、雷雨、阵雨、小雨、毛毛雨。从雨的形态,学生拓展词语:雨点、雨滴、雨丝。从下雨时的用具,学生拓展词语:雨伞、雨鞋、雨衣、雨棚……类似这样的积累方法有效又有趣。

(二)立足教材,熟练句式

有了字词的积累,孩子们还需要知道如何组织词汇,才能顺利“开口”。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经常提供基本句式作为样本,让学生练习说话。最初可以采取填空的方式,引导学生说完整的一句话。再连句成段,逐步推进。

如部编一年级上册汉语拼音《j、q、x》一课,有“下棋”、“搭积木”等几个新词的教学,我提供给小朋友句式:( 谁 )在( 干什么 )。小朋友练熟之后,再提供( 谁 )在( 哪里 )( 干什么 )。熟练表达后,再提供:下课了,( 谁 )在( 干什么 )。( 谁 )和( 谁 )在( 干什么 )。他们玩得( )!

到了《zh ch sh r》这一课,大部分小朋友就能有意识地用上句式表达:大猩猩在教室里擦桌子,小青蛙在家里折纸。他们做事都很认真。

从简单到复杂,从单句到一段话,学生易说乐说。口头表达能力在句式训练中提高了。

四、“多彩”活动——能说会道渐展现

“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小朋友的生活面很窄,但“教师要做一座沟通的桥,引社会生活的活水、清水进课堂。”②这就要求教师结合学生的课内外生活巧妙开展口语交际的一些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口语表达能力。通过阅读积累口语表达知识后,教师要为学生们创造口语表达训练的机会,让学生们在实践中总结提升。

(一)说故事

世上没有不爱听故事的孩子,故事是孩子认识世界的一扇窗口,我们就可以利用“故事窗口”,让孩子说起来。

1.讲述插图故事。比起湘教版教版,人教版教材中的插图更受孩子欢迎。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个资源。一上拼音教学时,我就带着孩子们看插图一句一句地编故事,孩子们兴致盎然。从“扶”到“放”,孩子们慢慢地能自己像模像样编故事给家长听。

2.复述课文故事。故事性强的课文,我要求孩子们复述课文内容。如一上《小蜗牛》一文,句式相似,学生在老师引导下结合插图进行简要复述,积累了语言。再到一下《小青蛙》教学时,全班学生一齐编故事,就能移用《小蜗牛》的开头部分开始讲故事,达到了运用语言的目的。

3.转述绘本故事。听绘本故事是小朋友午间休息时的一大乐趣。听完绘本,我鼓励学生回家讲给爸爸妈妈听,爸爸妈妈把听到的故事写下来。这也是一种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的方法。

(二)演故事

演故事,即为课本剧的表演。学生在表演过程中走进文本,有感悟,有生成,学生交际的兴趣和潜力都得到了发挥。我校中高年级学生有课本剧的表演赛,低年级孩子没有机会参加。学生在观看哥哥姐姐的课本剧表演后,跃跃欲试。我组织孩子进行《比尾巴》、《乌鸦喝水》等班级课本剧表演活动,孩子们大多进入了角色,进入了情境,锻炼了口语表达等各方面的能力,可谓一举数得。

总结:

总之,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不可能速成,也不能简单地靠几节设计精彩的口语交际课便能了事。我们要在课内外多多观察学生、寻找言语训练点,做实做细,牵手孩子徜徉“交际”的浩瀚海洋。

参考文献

[1]徐仲林.徐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论与实践》.四川教育出版社,2003年12月

[2]秦敏.《巧用课程资源,优化口语教学》.小学语文教学,2003年6月

[3]戴宝云.《新课程小学语文实用教学90法》.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年3 月

论文作者:石爱军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20年3月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16

标签:;  ;  ;  ;  ;  ;  ;  ;  

“扎根”教材,“花开”语用论文_石爱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