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音乐对汉英阅读理解的影响_音乐论文

背景音乐对中—英文阅读理解的影响效应,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英文论文,对中论文,背景音乐论文,阅读理解论文,效应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分类号 B842.5

       1 引言

       随着移动音乐设备的发展,人们越来越习惯于一边工作学习,一边聆听音乐,探讨背景音乐对个体阅读等认知活动的影响效应成为重要的应用性议题(K

mpfe,Sedlmeier,& Renkewitz,2010)。唤醒模型(arousal theory)提出:个体完成绝大多数任务需要一定程度的唤醒水平,音乐可以提升阅读者唤醒程度,有助于维持阅读时的警觉(Anderson,2000;Thompson,Schellenberg,& Husain,2001;Beanland,Allen,& Pammer,2011)。一些实验研究支持了背景音乐能够促进阅读效率这一观点(Bloor,2009;Day,Lin,Wen-Hung,& Chuanga,2009)。而认知容量有限理论(cognitive-capacity)则提出:人的工作记忆容量是有限的,音乐会抢占用于加工当前任务的资源,对阅读等认知活动产生干扰(Treisman,2006;Carretti,et al.,2009),在一些实验研究中发现背景音乐显著降低了阅读效率(Furnham,Trew,& Sneade,1999;K

mpfe,Sedlmeier,&Renkewitz,2010;Thompson,Schellenberg,& Letnic,2011;Liu,Huang,Wang,& Wu,2012)。近期有研究者提出唤醒理论与认知资源有限理论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而是共同存在于背景音乐与认知活动结合的过程中,在不同的情境中,两种机制体现的优势度不同,若唤醒程度较强,则促进作用较大,反之,若认知资源占用效应较强,则阻碍作用较大,而背景音乐下认知任务完成的最终情况是两种机制作用效应抵消的结果(Thompson,Schellenberg,&Letnic,2011)。

       音乐是由速度(tempo)、音色(timber)、响度(loudness)和音高(pitch)等多种声学元素组织在一起的声学事件,聆听音乐是提取和加工多种音乐元素特征的过程(Patel,2008)。阅读理解也是复杂的认知活动,该过程涉及到文字字形辨认、语音提取和语义通达等步骤。背景音乐下的阅读是音乐中的声学元素与文字视觉元素相互整合作用的过程,当声学元素或视觉元素发生改变时,两者作用的机制和结果都有可能发生改变,而产生出不同的效应(K

mpfe,Sedlmeier,& Renkewitz,2010)。因此,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提出,要更好地理解背景音乐如何作用于阅读,需要分离出不同的元素,探讨不同声学元素和视觉元素之间的整合效应。

       音乐速度是研究者最常讨论的元素,在单独探讨音乐速度对生理影响的研究中发现,音乐速度的增加能够较好的提高生理唤醒水平(Dillman Carpentier & Potter,2007)。但是,当音乐以背景的形式作用于人们的认知过程时,音乐速度的增加既可能产生正向易化作用(Day,et al.,2009;Schafer,Fachner,& Smukalla,2013),也可能产生负向干扰作用(Brodsky,2013;Cassidy & MacDonald,2007)。目前,直接探讨音乐速度对阅读影响的研究仅有两项:Kari(2002)考察了大学生被试在快速音乐(92bpm)、慢速音乐(62bpm)和无背景音乐三种条件下,通过手提电脑阅读英语商业新闻的效率,研究发现快速音乐背景下的阅读效率高于慢速音乐背景下的阅读效率;Thompson(2011)考察了大学生被试在不同响度(低响度60dB/高响度72.4dB)和不同速度(慢速110bpm/快速150bpm)音乐条件下的阅读效率,研究中发现了速度与响度的交互作用,在高响度情况下,快速音乐下的阅读效率低于慢速音乐下的阅读效率,而在低响度情况下,快速音乐下的阅读效率高于慢速音乐下的阅读效率,快速且高响度条件下的阅读效率显著低于基线水平。两项研究在实验结果、实验材料和测量指标方面都难以进行比较,并且,两项研究在实验材料的控制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如,Kari(2002)没有对音乐本身的情绪色彩进行控制,采用了具有较高愉悦度的音乐选段,这将难以排除正性情绪在阅读理解过程中的作用(Wollst

dter,Pfister,& H

ger,2013)。Thompson研究中四种实验条件下,采用的原曲都是莫扎特D大调双钢琴奏鸣曲(Mozart′s Sonata for Two Pianos in D Major),这将难以排除音乐的熟悉性效应在阅读理解过程中的作用(Juslin & Sloboda,2010;Plantinga & Trehub,2014),可见,探讨音乐速度对阅读的影响,需要更多实验做出支撑。

       音色也是音乐的重要特性之一,常以人声型(歌唱型音乐)和乐器型(乐曲型音乐)两类存在于日常生活中。研究者认为由于适应机制的需要,相比自然界的其他声音,个体对人声音色天生就具有敏感性(Trehub,Hannon,& Schachner,2010;Weiss,Trehub,& Schellenberg,2012),而探讨人声音乐和乐器音乐对情绪影响的多项研究发现,无论是儿童或成人被试,与乐器音乐相比,人声音乐能显著提高生理唤醒水平和意识觉醒水平(Trehub,Hannon,& Schachner,2010;Weiss,Trehub,& Schellenberg,2012),这预示着人声音色的音乐比乐器音色的音乐更有可能通过唤醒机制,对认知操作产生促进作用。目前,并没有直接探讨不同音色对阅读影响的研究,但在其他认知任务中较为一致地显示歌唱型音乐比乐曲型音乐,更容易产生干扰作用,如:Alley和Greene(2008)研究结果显示:歌唱型背景音乐下的数字广度显著低于乐曲型背景音乐和无背景条件下的数字广度,Shih,Chiang和Yu(2012)研究发现歌唱型音乐对注意集中具有显著的负性影响。本研究认为现有研究多是采用带有歌词的人声型音乐,语义信息的加入增大了认知干扰的负荷(Brodsky & Slor,2013),从而混淆了语义和人声音色本身的作用。因此,探讨音色对阅读的影响效应,有必要把歌词的语义干扰从中分离出来,采用无歌词人声音乐和乐器音乐进行对比研究。

       再者,背景音乐对阅读的影响效应不仅取决于背景音乐的特性,还可能取决于阅读的材料特质。元分析研究发现,前人大多探讨的都是英语阅读条件下背景音乐的影响,而这些研究结果,大部分支持背景音乐会对英语阅读产生干扰(K

mpfe,Sedlmeier,& Renkewitz,2010),研究者认为音乐之所以能够对英语阅读产生较大影响,一个重要原因在于音乐工作记忆系统与英文工作记忆系统存在较多重叠部分,尤其是在早期的声学元素提取阶段(Salame & Baddeley,1989;Ilie & Thompson,2011;Schulze & Koelsch,2012;Patel,2008)。英文作为表音文字,其语义通达过程中有着较强的形—音—义的语音中介性特征,在语音的加工提取过程中,与音乐声学元素的提取和加工有较多的重叠机制。而中文作为表意文字的代表,其早期的加工机制与英文的加工机制存在重要区别,中文语义通达过程中,有着较强的形—义连接,语音的中介性作用相比英文加工较弱(陈宝国,王立新,彭聃龄,2006)。研究者通过ERP技术也证实中文阅读对语音模板的依赖小于英文阅读对语音模板的依赖(Baddeley,Gathercole,& Papagno,1998;Liu,et al.,2009;Opitz,et al.,2014),这意味着相比英文阅读,中文加工与音乐加工在工作记忆机制上可能具有较少重叠部分(George & Coch,2011;Koelsch,et al.,2004),那么,中文与英文加工在认知机制上的区别,是否将在与音乐信息的整合过程中,表现出区别性的影响效应呢?

       本研究将通过实验1,考察不同速度和不同音色的音乐对英文阅读加工的影响,通过实验2,考察不同速度和不同音色的音乐对中文阅读加工的影响,以此探讨音速和音色分别在英文阅读和中文阅读两种条件下,是唤醒机制作用效应更强,或是认知干扰机制效应作用更强。

       2 实验1背景音乐对英文阅读的影响

       2.1 实验方法

       2.1.1 被试

       云南某高校大一学生32人自愿参与实验,母语均为汉语,其中男生15人,女生17人。被试均为右利手,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实验结束后每位被试获得一定报酬。

       2.1.2 实验材料

       阅读材料:从全国英语等级考试三级(PET-3)历年考试题目中选取阅读理解文章10篇,每篇150单词。由心理学专业、英语专业研究生针对每篇文章编写4个判断题并进行修订,题目以中文呈现,用于考察阅读者对英文文章的信息搜索及理解能力。阅读材料初选完成后,对120名大一学生进行初测。选出难度系数在0.85~0.9间的文章5篇作为正式施测的阅读材料,另选难度为0.9的一篇为练习材料。对文章的难度进行差异检验,结果表明,所选文章间难度差异不显著。

       音乐材料:从拜尔钢琴教材选取练习曲5首,选取音乐均经过1~9级情绪效价评定,其均与5(中性级别)无显著差异。通过Midi和Reaktor等多个软件对其进行标准化处理和改编,具体包括如下步骤:(1)谱面仅保留主旋律部分;(2)节拍均平衡为4/4拍;(3)移调使每一段音乐的调高统一为中央C;(4)速度分别设为60拍/分钟(慢速)和120拍/分钟(快速)两种情况;(5)音色分别设为男声和钢琴声两种情况;(6)使用MP3 Gain GUI软件对音乐响度进行调控,使音乐响度保持一致(66dB)。

       2.1.3 实验设计

       采用2(音速:慢速/快速)×2(音色:人声/钢琴声)的被试内设计,因变量为不同实验条件下的阅读反应时及正确率。

       2.1.4 实验程序

       被试在个体行为实验室完成实验,使用Eprime 2.0软件编制实验程序,阅读理解文章及问题呈现于电脑屏幕上,被试座位固定,眼睛与屏幕距离约50cm。背景音乐通过与电脑相连的耳机呈现,控制音量恒定。实验首先对无背景音乐条件下阅读理解的基线水平进行考察,然后进入有背景音乐条件下的英文阅读。在阅读理解过程中,屏幕首先呈现一篇阅读理解文章,被试充分阅读并理解后按空格键作答,程序记录其反应时及正确率,随后完成本篇四个判断题。在判断过程中,被试不能回视文章内容。完成一篇阅读理解后强制休息2分钟,继续呈现下一篇文章,实验程序同上,不同性质背景音乐及文章按平衡法排列其呈现顺序,每位被试所听音乐曲段不重复。

       2.2 实验结果

       使用SPSS 18.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不同背景音乐条件下被试英文阅读理解反应时、正确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见表1。

      

       比较无背景音乐条件与不同性质音乐背景条件下的英文阅读理解反应时,成对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有背景音乐下阅读反应时显著长于无背景音乐下阅读反应时t(31)=-3.32,p<0.05。其中,除慢速/人声下的反应时与无背景音乐下的反应时无显著差异外,快速/人声显著长于无背景音乐t(31)=-2.09,p<0.05,慢速/钢琴显著长于无背景音乐t(31)=-2.94,p<0.05,快速/钢琴显著长于无背景音乐t(31)=-5.16,p<0.05。比较无背景音乐条件与不同性质音乐背景条件下的英文阅读理解正确率,成对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均不存在显著差异。

       对不同性质背景音乐下英文阅读理解反应时、正确率进行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对于英文阅读理解反应时,音速主效应显著,F(1,31)=6.69,p<0.05,

=0.18,快速长于慢速音乐条件。音色主效应显著,F(1,31)=9.91,p<0.05,

=0.24,人声短于钢琴音色条件。音速、音色二者的交互作用不显著。而对于英文阅读理解正确率,音速、音色的主效应均不显著,且交互作用不显著。

       2.3 讨论

       本研究考察了不同音乐速度和音色条件对英语阅读的影响。首先,研究发现:总体而言有背景音乐条件的平均阅读时间长于无背景音乐条件的阅读时间,就各种实验条件而言,除慢速/人声条件下的反应时与无背景下的阅读时间无差异外,其他三种实验条件下的阅读时间都显著长于无背景条件下的阅读时间,但正确率均不存在显著差异。权衡速度与反应时关系,说明有背景音乐条件下的阅读效率低于无背景音乐条件下的阅读效率。从本研究的实验结果来看,总体上更为支持认知资源有限理论(K

mpfe,Sedlmeier,& Renkewitz,2010;Treisman,2006),即:在有背景音乐条件下被试的英文阅读效率低于无背景音乐条件下的英文阅读效率,可能背景音乐占用了认知资源,对英文阅读产生了干扰作用。

       其次,本研究发现背景音乐速度的主效应显著,与慢速音乐相比,快速背景音乐下的英文阅读时间更长,两者正确率没有显著差异,权衡速度与反应时关系,说明快速音乐下的阅读效率低于慢速音乐下的阅读效率。此结果能够得到相关研究的支持,Brodsky(2002)通过驾驶模拟器任务发现,音乐速度的加快会增加驾驶过程中的风险决策失误(Brodsky,2013)。Cassidy和MacDonald(2007)在探讨音乐速度对英语回忆任务的研究中发现,被试在慢速音乐下的回忆率高于快速音乐下的回忆率。有研究者提出快速音乐在单位时间内会提供更多听觉信息,占用更多的认知资源,带来更大的认知负荷,对当前认知任务的完成造成更大的破坏作用(Hahn & Hwang,1999;Kari,2002)。

       再者,本研究发现,音色主效应显著,人声背景下的英文阅读时间短于钢琴背景下的阅读时间,两种音色条件下正确率均不存在显著差异,权衡速度与反应时关系,说明人声背景下的阅读效率高于钢琴背景下的阅读效率。以往研究中,并没有直接探讨不同音色对阅读理解影响的实验研究,但有两项研究探讨了人声音乐和乐器音乐对其他认知任务的影响,Alley和Greene(2008)探讨了无背景音乐、人声音乐、乐器音乐和无关语音四种背景下的数字广度任务的效率,人声音乐下的数字广度显著低于其他三种条件。Crawford和Strapp(1994)探讨了无背景、人声音乐、乐器音乐对被试空间扫描和逻辑推理任务的影响,研究发现人声音乐对空间扫描和逻辑推理任务产生了干扰性作用,两项研究都支持人声音乐将会比其他音色音乐对认知任务产生更大的干扰效应。本研究的结果与之前研究的结果不太一致,出现了人声音乐下的干扰小于钢琴音乐下的干扰。分析原因可能与实验材料相关,前人研究大多采用的都是带有歌词的人声音乐,虽然音色属于人声,但同时包括了歌词的语义信息,这将加大认知资源的占用。本研究中,为避免歌词产生的语义效应,特采用无歌词人声材料,排除了语义在其中的干扰成分。而作为单独的人声音乐材料,前人研究已经发现其在提升生理唤醒程度,激发注意觉醒方面具有优势(Trehub,Hannon,& Schachner,2010;Weiss,Trehub,& Schellenberg,2012)。本研究推测,人声在激活生理水平上的优势,可能促进了阅读效率,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占用认知负荷所带来的弊处,表现出人声背景下阅读效率高于钢琴背景下阅读效率的特点。

       3 实验2背景音乐对中文阅读的影响

       3.1 实验方法

       3.1.1 被试

       云南某高校大学生32人,母语均为汉语,其中男生13人,女生19人。被试均为右利手,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被试自愿参与实验,实验结束后获得一定报酬。

       3.1.2 实验材料

       阅读材料:从高考模拟题中选取科技类阅读理解文章10篇,每篇300字。由心理学专业研究生针对每篇文章编写4个判断题。阅读材料初选完成后,对120名大学生进行初测。选出难度系数在0.81~0.87间的文章5篇作为正式施测的阅读材料,另选难度为0.84的一篇为练习材料。对文章的正确率进行差异检验,结果表明所选文章的难度差异不显著。

       音乐材料:同实验1。

       3.1.3 实验设计

       采用2(音速:慢速/快速)×2(音色:人声/钢琴声)的被试内设计,对不同性质背景音乐下中文阅读理解速度、正确率进行探讨。

       3.1.4 实验程序

       同实验1。

       3.2 实验结果

       对实验2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不同背景音乐条件下被试中文阅读理解反应时、正确率结果见表2。

       比较无背景音乐条件与不同性质音乐背景条件下的英文阅读理解反应时,成对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有背景音乐条件下中文阅读反应时均值显著高于基线条件下阅读反应时t(31)=-3.20,p<0.05。其中,慢速/钢琴显著长于无背景音乐t(31)=-6.71,p<0.05,其他条件下与无背景音乐条件下中文阅读理解反应时无显著差异。比较无背景音乐条件与不同性质音乐背景条件下的中文阅读理解正确率,成对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均不存在显著差异。

      

       对不同性质背景音乐下阅读理解反应时、正确率进行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对于中文阅读理解反应时,音速主效应显著,F(1,31)=7.77,p<0.05,

=0.20,慢速音乐长于快速音乐条件。音色主效应显著,F(1,31)=5.79,p<0.05,

=0.16,人声音色短于钢琴音色条件。音速、音色二者的交互作用不显著。对于中文阅读理解正确率,音速、音色的主效应均不显著,且交互作用效应不显著。

       3.3 讨论

       本研究考察了具有不同速度及音色的背景音乐对中文阅读理解的影响,研究发现:对于中文阅读理解,总体而言,有背景音乐条件的阅读时间长于无背景音乐条件的阅读时间,但正确率不存在显著差异。权衡速度与反应时关系,说明有背景音乐条件的中文阅读效率低于无背景音乐条件的中文阅读效率。从本研究的实验结果来看,这与实验一结果一致,总体上都支持认知资源有限理论,即:被试在有背景音乐条件的阅读效率低于无背景音乐条件的阅读效率。但当具体比较各种实验条件与基线差异时发现,中文阅读中,只有在慢速/钢琴实验条件下,反应时均值高于基线水平,其他条件下无显著差异。鉴于所选中文和英文材料难度系数都在0.80~0.90之间,已排除阅读难度差异过大的影响效应,因而可以推测音乐背景对中文阅读的干扰程度小于对英文阅读的干扰程度。本研究分析认为,在英语语义通达过程中,需要把视觉的字形信息转化为听觉的语音信息,再借助于语音实现到语义的传递,而在中文汉字的阅读中,却较容易实现由视觉的字形到语义的直接通达(陈宝国,王立新,彭聃龄,2006),中文阅读对语音模板的依赖性小于英文阅读对语音模板的依赖性(Baddeley,Gathercole,& Papagno,1998;Liu,et al.,2009;Opitz,et al.,2014),因此,相比较于英文字母加工过程,中文加工与音乐加工在工作记忆机制上可能具有较少重叠部分,当音乐元素施加于中文文字加工过程中时,也相应会表现出较少的干扰效应。

       其次,本研究发现背景音乐速度的主效应显著,与快速音乐条件相比,慢速背景音乐条件下英文阅读理解速度更慢,此结果与背景音乐下的英文阅读理解效应相反。由实验一结果可知,相比较于快速背景音乐,慢速背景音乐条件下英文阅读理解速度较快,相反,慢速背景音乐条件下的中文阅读理解速度较慢。本研究认为这可能仍然与英文和中文材料的性质相关,由于中文与音乐结合时,其在音位层面上的干扰较少,快速音乐在单位时间内虽然增加了音位负荷,但在阅读过程中未能体现出认知资源的更多占用(Baddeley,Gathercole,& Papagno,1998;Hahn & Hwang,1999;Liu,et al.,2009;Opitz,et al.,2014),在此基础上,由于快速的音乐往往比慢速的音乐能够带来更高的唤醒水平(Dillman Carpentier & Potter,2007),为通过唤醒促进认知加工提供了可能,这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由于认知资源所带来的弊处,表现出相比慢速音乐背景下,阅读效率有所提高的特点。此外,根据近年来的研究,还存在另外一种解释,当个体接受音乐刺激时,其动作行为将会根据音乐信息的特点做出协同化运动,尤其在对注意要求较低的自动化认知操作上表现更为明显(Molnar-Szakacs & Overy,2006;马谐,白学军等,2013),例如,研究者发现在听节奏较快的音乐时,人们会倾向于更快步地行走,更快速度地喝水(Kirschner & Tomasello,2010);在快节奏背景音乐下驾驶时,人们会有更快的驾驶速度和眼动搜索速度(杨萌,张学民,2011)。由于中文相对于英语来说,是读者的熟悉性语言,中文阅读过程更具自动化的特点,所以,也更容易与音乐速度做出协同化反应,表现出在快速音乐条件下的阅读速度较快。

       再次,本研究发现,音色主效应显著,钢琴条件下的中文阅读时间长于人声条件下的中文阅读时间,正确率不存在显著差异。权衡速度与反应时关系,说明钢琴演奏条件下的中文阅读效率低于人声演奏条件的中文阅读效率。此结果与实验一结果一致,本研究推测,可能同样是由于人声音乐比钢琴声音乐能够带来更高的唤醒水平(Trehub,Hannon,& Schachner,2010;Weiss,Trehub,& Schellenberg,2012),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认知操作效率,抵消认知干扰带来的弊处。

       4 结论

       在本实验范式下,可得到如下结论:(1)在英文阅读和中文阅读情况下,都表现出有背景音乐下的阅读效率低于无背景音乐下的阅读效率;(2)对于英文阅读,快速音乐下的阅读效率低于慢速音乐下的阅读效率,对于中文阅读,结果正好相反,快速音乐下的阅读效率高于慢速音乐下的阅读效率;(3)在英文阅读和中文阅读情况下,都表现出人声音乐下的阅读效率高于钢琴音乐下的阅读效率。

标签:;  ;  ;  

背景音乐对汉英阅读理解的影响_音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