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指导语篇在第二语言教学中的运用初探_英语论文

英语指导语篇在第二语言教学中的运用初探_英语论文

第二语言教学中英语Mentor Text使用初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英语论文,语言论文,教学中论文,Text论文,Mentor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牛津高阶第七版给“Mentor”的中文翻译是:“(无经验之人的)明智可信赖的顾问和帮助者”。Mentor Text,顾名思义,是指在某一或某些方面可以作为范例进行仿效的对象,用以提高写作,其中文近似语是“范文”。不同的是,我们日常谈到范文,都比较孤立化,更没有系统性。而英语母语教学中强调的Mentor Text本身需要是一个强有力的文本,能被用来说明一个写作技巧。Mentor Text经常选自出版的著作,也可以是学生或教师创作的文本。其力量在于使学生认清具体的写作技巧——是一种示范而非说教[1]。

      这个对Mentor Text简明的阐释摘自加拿大新斯科舍省“英语语言艺术”学科七至九年级教学大纲。它揭示了使用Mentor Text的极大优势:“示范优于说教”,揭示了范文的两个重要方面:Mentor Text的使用及其来源。

      对于母语学习者,Mentor Text(以下使用中文近似语:范文)使用的目标在于培养写作技能,帮助其继承语言和文化的优良传统,探索母语表达的美感及力量,培养未来的作家。然而对于第二语言学习者而言,范文使用的目标是提供其学习外语更有效的途径,从而掌握一门与本族语(汉语)有诸多不同的语言(英语)的写作技能。此目标并不排斥这样的可能性:非本族语使用者同样可以达到母语写作或接近母语写作的水平。在我国,英语学习者日常缺乏真实情境使用英语。各种标准化测试的结果也显示我国学生的写作水平不能达到相应的新课标要求。因此,让他们多多接触高质量的、展示语言各个层面的语言材料十分重要。而这样的范文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使用更需要理论化系统化。

      二、问题的提出与解决

      如何使用范文来满足学生的写作需求?我们需要考虑以下两点:

      (一)问题一:用以给某个特定层次的学生效仿的范文,其选择有什么样的标准?

      对于某一具体层次的学习者,某一具体的英语学习目标,该选用什么文本呢?用什么标准来衡量什么是合适的文本呢?

      英文范文提供第二语言习得的语言输入。任意的输入并不一定能自动转换成学习者的输出。只有当输入被内化吸收,才有可能转化成输出。根据“Information Processing”(信息加工理论),这一过程需要学习者的注意力。没有语言学习者对输入的语言信息的关注,信息也只会让学习者无动于衷而成为无用功,无法被学习者吸收。因此教师需要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注意力,给予可理解的语言输入(Comprehensible Input)[2]。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教师首先要评估学生所具备的知识和能力,以及具体一堂课通过使用范文要让学生语言上提高的领域。

      为了让最优化学习发生,有条件成为范文的文本,其语言难度需要在“最近发展区”内。维果斯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的含义为:独自解决问题时所体现的现有水平与通过在成年人指导下,或与能力更强一些的同辈合作解决问题时体现的潜在发展水平,这二者间的距离。维果斯基所说的这种指导或合作并不总是面对面的互动,因为“阅读实际也是读者个体与文本作者之间的互动交流过程”[3],这样的文本就能成为范文。范文的选择也要符合课程大纲的需要。

      作为一名教学实践者,笔者想分享一则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利用范文的实例:

      初三学生学习了《新视野》课文“Buying by Mail”以后,写了一封投诉信,在这封信里他们要投诉邮购物品的服务,并索要赔偿。笔者发现学生的作文里有一个通病:投诉人言辞过于情绪化。这里是其中一些片断:

      写作片断一:

      That is ridiculous! I am pretty sure that I've paid the correct money and what I got was funny! Do you always treat your customers like this?

      写作片断二:

      You always make mistakes,and I won't buy any other thing by mail again.

      笔者问学生:“Why do we need to write these letters? What do we need them to do?”并告知他们:“An angry or threatening letter wouldn't help us get the result we want.Stay reasonable and fair.”接下来笔者展示了一封投诉信,这封信从网上筛选而来,借此让他们了解写投诉信的合适口吻,在此摘取其中相关片段:

      Why not hire a second waiter or waitress? And why not enlarge your restaurant? You have available space to the east.

      We wish you the best with your restaurant,and we hope you resolve(solve)the problems we encountered(met with).

      这封投诉信是真实情景下的投诉信,而且和所学联系密切,学生很感兴趣。片断中的生词标上了英文释义,是给学生搭支架。它满足一篇好的范文的基本条件——吸引了学习者的注意力,学在学习者的最近发展区内,也符合教学大纲(根据大纲,该阶段学生要会在语境中使用why not用于提建议,会使用wish的双宾用法送祝福,范文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笔者在学生的作文里也挑选了一篇作为范文展示给全班:

      Dear Sir or Madam,

      I ordered a coat and a pair of trousers from your mail-order company two months ago.But it took one and a half months for me to receive the clothes.To my surprise,they weren't the clothes I want.I ordered a brown coat in medium and a pair of trousers with plaid.But you sent me a large grey coat and a pair of polka-dot pants.The most surprising thing is that this bill is totally wrong.

      I am returning the clothes and I hope you can return the money back.Thank you!

      Yours faithfully,

      这篇学生习作在陈述问题和索要赔偿时语气得当,如:“To my surprise...” “The most surprising thing is that this bill is totally wrong.” “I hope you can return the money back.”除了语气,学习者也应注意这封投诉信的其他特征,比如对所购商品的描述,问题的陈述,以及要求赔偿的表达。甚至结合之后不同阶段的教学,文本可多次学习,每次关注不同方面,比如讲到描述事件使用的时态转换(本文运用了一般过去时和现在进行时)。这样,范文的学习完全融入了教学大纲。

      在这个过程当中,是教师的“搭支架”使得这些特征显著起来,“语言输入”有意义起来,从而使学生有意识地监督自己加工信息。“搭支架”的比喻是指专业人士通过语言指引帮助学习者完成具体任务,或是同辈间通过说话交流给予协助从而助力完成单独一人很难完成的任务,支架式教学有助于最优化学习[4]。

      如何选择范文,还有关于一些学生心理的考虑。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的学生实际在无意识中模仿引起其内心共鸣的东西。作为读者,他们被好的篇章触动,作为作者,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借用了这些好的表达、句式甚至谋篇布局的好想法。通过精选范文,教师可以把这一无意识的过程上升为有意识的过程,从而使学习更有效。

      所有思想、意义、行动的核心是情感[5]。我们的行为方式、学习方式实际上是受我们情感影响的。那么什么样的文本能够满足学生情感上的需要呢?

      一般来说,兴趣型阅读对语言习得有很强的促进作用,有助于将输入内化。根据Krashen的Monitor Theory的输入假设理论[6],语境和背景对第二语言习得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在二语学习语境下,范文篇幅不应该长,过长会让学生难以驾驭。有趣而篇幅较短的诗歌是很好的选择。这里有个例子:

      This Is Just to Say

      by William Carlos Williams

      I have eaten

      the plums

      that were in

      the icebox

      and which

      you were probably

      saving

      for breakfast

      forgive me

      they were delicious

      so sweet

      and so cold

      中国学生往往在学习定语从句时遇到很大困难,使用时常出错。这首由英语母语人士所写,用词简单、句式简洁的“道歉诗”,清楚明了地凸现了定语从句的结构。介绍这首小诗以后,学生们就可进行模仿,使用定语从句。

      如果重点不放在定语从句上,学生也可用练习更多样的句式来写“道歉诗”。若面对的学生水平有限,教师在拆除“支架”——放手让学生采用多种句式时,需要谨慎。

      这两篇范文展示了具体的写作特点,以及教师和学生在特定的学习阶段为了特定的目的是如何使用它们的。其目标就在于:通过教师“搭支架”,学生学习如何在他们的作文里运用这些写作特点来服务不同写作目的,最终能够独立地完成相似的任务。

      现在让我们来回答这个问题:“给特定水平的学生模仿的合适的范文,其选择有什么样的标准?”这里总结了两个原则:

      1.范文必须符合教学大纲。这就能保证他们能被学生理解。

      2.范文必须满足学生的认知及情感需要,这就要求它们是篇幅较短有意义的篇章。这样可以保证学生更积极主动对其模仿。

      (二)问题二:在英语为非母语的语言环境下,如何获取有效的范文来源?

      在母语为汉语的教育背景下,地道英语的语言材料并不丰富,能够成为范文的文本就更少,再加上教师本人母语也非英文,有效范文的获取就尤其成为一个问题。但是教师仍然发挥重要的作用。他们了解学生的需要,知道什么会是合适的范文,通过“搭支架”帮助学生学习。教师是合适范文的筛选者,活动的组织者,创造机会使潜在的范文变得容易被观察效仿,是使用具体范文的指导者,范文宝库的保管者,以便将来的再利用。

      互联网是一个很好的工具。教师需要花时间探寻筛选。范文“投诉信”,小诗“This Is Just to Say”都是笔者在互联网上筛选而得。但有时教师选定合适的范文并不容易。那么,为什么不和我们学生一起写作呢?这就让我们能够坐到“司机的位置”看清学生的需要,而我们的学生也会对我们的写作十分感兴趣。

      我们有时改到学生佳作,这也可以成为范文的来源,可利用多媒体和同班学生或跨班学生分享品评。在指导学生写“投诉信”的过程中,笔者也使用了学生的作文作为范例。同学的文章比所谓的标准范例更有力。从学生心理的角度,当其同辈在某一方面超过自己,那么这一方面看起来就和自己十分相关。如果这是由关系很远的人完成,即便是权威,也很难引起强烈的情感。而受到表扬的学生得到肯定、鼓励,会在这个方面继续努力保持领先。从同学那里获取的范文会带来同辈间的压力、同辈间的鼓励以及同辈间的竞争。所有这些将有助于最优化学习。但是有一个原则:在分享前我们最好要获得学生的允许。心理因素在分享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分享应是一个愉快的过程。不情愿或是难听的言辞难以培育和谐的学习氛围,而会带来紧张压力甚至憎恨。

      笔者在个人实践中发现“小组写作”是一个很好的活动。学生从中能了解小组同学的写作,在不同方面互相效仿,起到范文的作用。

      小组写作:每组三到四人共用一本日记本。每一周,每人轮流定下一个话题,每人从各自视角写一段。这本日记本在此小组和教师间流传。

      通过这一活动,学生们对同辈写作又有了更多了解的机会,分享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一段时间后,他们对彼此遣词造句上的写作偏好及习惯也熟悉起来,别人的习惯与偏好可以与自己形成互补,对自己的弱项有示范加强的作用。教师和各个小组之间也要定期面对面地交流,给予评价指出值得仿效的优点。学生也不总是处于同一组,可定期换组多加比较,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强项与弱项。

      以上笔者所强调的是给予学生明确的指导向范文学习什么。实际上学生在发现范文的活动中发挥着核心作用。最终是由学生本人意识到什么样的写作值得在某个方面效仿,并积极内化吸收具体写作特点。我们需要培养学生在阅读中发现潜在范文的能力,即像作家一样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要保持这样的态度:写作者对待其阅读十分认真仔细。当他们阅读时,他们给自己的习作寻找发现话题。他们对新的题材和格式感兴趣,研究作者的技巧学习如何提高自己的写作,与其最喜爱的作家发展了“师生关系”(Mentor Relationship),热切地要在写作上更接近他们。[7]

      我校高中使用的《新概念英语》第二、第三册语法标准,语言地道。一般来讲,每篇课文既不长又展示了某些写作特点。教师需要唤起学生的一种态度:从写作的角度来处理课文,学会在某一方面效仿之。这么做,将会丰富我们有限的范文的库藏,同时也培养了一种意识:作为独立的学习者“像作者一样阅读”。

      最后,我们教师要将范文这些珍宝分类保存在我们的百宝箱里,以便日后服务别的写作目的再利用。学生作为独立的学习者也应建立这样的百宝箱。

      三、结束语

      通过探索在第二语言背景下范文选择的标准及可利用的来源,本文揭示了选择范文的两个基本原则,以及获取范文的多种途径、在汉语母语背景下的使用。Mentor Text这一概念借用了加拿大等国家的英语母语教学经验,参考了大量英语教学原著。通过对范文(Mentor Text)有系统有规划的使用,我国中学生在英语语言能力的培养上能逐级符合新课标提出的对“写的能力”的要求。在使用范文的一系列写作活动中,学生能培养同伴间的合作精神,形成多渠道寻找范文的资源策略。作为英语教育工作者,应整合资源,向学生分级分阶段提供范文库,并给予指导。希望此举在今后的教学中能系统化常态化,使之在第二语言教学的土壤生根开花结果。

标签:;  ;  ;  ;  

英语指导语篇在第二语言教学中的运用初探_英语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