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时教育”农村幼儿园小班常规教育实验田中的“及时雨”论文_曹希

【摘 要】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在研究遗忘曲线的过程中,发现“及时复习”的重要性,如果在学习后不及时复习,学得的知识在一天后就会只剩下原来的25%。“及时”有适时、逢时之意。同样,在小班幼儿常规教育中“及时教育”更针对了教育的时效性。在为期半年的研究中,我们发现“及时教育”对于小班幼儿常规建立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及时 教育 小班幼儿 常规

中图分类号: G61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9)11-078-02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曾经说过:“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无独有偶,全世界诺贝尔奖得主卡皮察曾被记者问到:“您在哪所大学,哪所实验室里学到了您认为最有用的东西?”老人出乎意料的回答:“是在幼儿园时期。整理好自己的玩具、把东西放整齐、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拿、学会排队等待......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东西就是这些。”由此可见,好的常规教育对于小班幼儿行为习惯的塑造影响巨大,能让幼儿的一生受益匪浅。

小班幼儿的常规教育就是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当然,受多种因素影响(如:父母受教育程度、教师的教学水平、物质生活条件的优越性、父母对教育的态度等),农村幼儿相较于城市幼儿他们的生活习惯及学习习惯有很大的差距。这跟孩子教育方式有很大的不同,城市里的幼儿“圈养”,农村幼儿是“放养”的方式。所以农村幼儿常规管理更难。这主要表现在农村幼儿性子野,他们坐不住、说不听、哄不理、吓不怕......这些小猴子常常弄得老师们哭笑不得、头疼不已。久而久之,老师之间有了不成文的“规矩”——不当“后妈”,不愿中途接班。

李玫瑾教授曾提到:“3岁是孩子行为习惯养成、性格塑造的关键期。幼儿行为习惯的教育也要越早越好”。如果错过了这个教育的关键期,幼儿在行为习惯、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方面形成“定势”,以后再想纠正就很难了。而且,孩子到了3岁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有些孩子变得非常不听话、任性、固执。3岁孩子身上,每天都会发生新的变化,每天都会有进步,在这一阶段如果没有为幼儿立好常规,那到了中、大班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会越来越调皮,老师管理班级也会更难。因此,要抓住小班幼儿常规培养的关键期就必须对幼儿进行“及时教育”。为此,我们用“及时教育”在2018年秋期入园的小一班和小二班小朋友身上进行实验:小一班幼儿用“及时教育法”进行常规教育,小二班的幼儿则采用传统方法进行教育。一学期后,我们发现两个班幼儿无论在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学习习惯上都有很大的差别。下面,从几个方面举例对比如下:

从以上表格对比中,我们不难看出,“及时教育”需要老师做到如下几点:

一、在从事一日常规活动前需要及时对幼儿进行教育,提出常规活动的规则和对幼儿的期望。这是因为刚入园的幼儿对环境不熟悉、对教育活动不理解,这就需要老师在从事教学活动前不断提醒幼儿,告知幼儿常规活动的规则和要求。这样可以避免幼儿在活动时的混乱与不遵守规则;安全提示也是必须要在活动前告知的,这样可以避免幼儿出现安全事件。经过长期的训练,幼儿就会形成思维定势与行为定势。这样,他们在开展常规活动的过程中,就会明白哪些事情该做,哪些事情不该做。自然就会遵守常规活动的规则,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如果把幼儿比作一条条在茫茫大海中航行的小船,那教师的期望就是幼儿迷途中的灯塔。在常规活动中,对幼儿提出期望是来源于社会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提出的“皮格马利翁效应”,这是一种社会心理效应。教师对学生的殷切希望能戏剧性地收到预期的效果,幼儿往往会向着教师期望的方向发展。如:在晨间玩玩具前对幼儿提出:“XX小朋友,老师相信你在玩完玩具后一定会把玩具分类放好的”!结果幼儿一定会把玩具分类摆放整齐。教师提出的期望,对于个别行为习惯时好时坏的幼儿来说效果更好。

在进行常规活动后要及时总结。及时总结于教师来说是自身进步的阶梯,它有助于教师总结经验、对幼儿的情况进行分析,并根据幼儿情况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在总结中,已有的经验会成为开展活动的能力,这样班上的常规管理起来会得心应手。对于那些幼儿做得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教师可以做为一个新的研究课题进行探索;及时总结于幼儿来说,是对幼儿今后活动的开展指明了方向,幼儿明白了下次开展活动时应该怎样做才是正确的,怎样做才是安全的。下次活动就会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并活动遵守规则。老师通常是在课后对课堂知识点进行总结,其实,在幼儿常规活动后进行总结也很重要,这样可以固化幼儿常规训练成果。

老师在进行常规活动后要及时沟通,及时保持教育的一致性。及时沟通,保持教育的一致性对于班级里两位老师的常规管理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当一位老师在组织教学时对于个别孩子出现的异常情况,在活动后及时和另外一位老师进行沟通,把一些不好的行为习惯扼杀在了摇篮里,这样两位老师就能及时保持教学的一致性。两位老师配合在一起,劲往一处使,这样才会让幼儿向着老师期望的方向发展。两位老师配合得好,所有幼儿教育起来都会得心应手。

总之,幼儿常规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必须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是一个反复的过程。小班幼儿就像种在试验田里面的秧苗,教师就是育苗师。当这些“小秧苗”,遇到久旱的土壤,不能很好的生长时,育苗师就需要向秧苗喷洒甘霖,下一场“及时雨”。这样,幼儿才能汲取水分,快速长高。我们相信,经过育苗师的精心培育,这些“小秧苗”终有一天会结出累累果实。

论文作者:曹希

论文发表刊物:《科学教育前沿》2019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2/3

标签:;  ;  ;  ;  ;  ;  ;  ;  

“及时教育”农村幼儿园小班常规教育实验田中的“及时雨”论文_曹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