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当选以来中国学术界的美国内政研究-以政治外交类期刊为例论文

特朗普当选以来中国学术界的美国内政研究-以政治外交类期刊为例论文

特朗普当选以来中国学术界的美国内政研究
——以政治外交类期刊为例

陈云鑫

(四川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院,重庆市400031)

【摘要】 自特朗普胜选以来,相关的讨论研究比比皆是。本文选取2016年11月美国大选至今,中国政治外交类期刊中涉及美国内政的论文进行分析,发现研究重心在于美国的政治动荡。关注点有三:备受质疑的美国政治、严峻的经济形势和与政治有关的美国社会问题。这些研究基本涵盖了美国内政的主要方面。

【关键词】 美国内政;中国学界;“特朗普现象”;动荡

自举世瞩目的美国大选落下帷幕,特朗普逆袭胜出。到其执政至今,特朗普的一举一动都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关注,各方解读也不尽相同。对于美国大选和特朗普执政,学界已有众多解读和研究。然而,迄今仍未有学者关注“特朗普研究”本身,尤其是“特朗普现象”背后的美国内政研究。因此,本文选取2016年11月美国大选至今中国政治外交类期刊中与美国内政相关的论文(共计72 篇),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其主要着眼于各类动荡问题,即新政府上台所牵涉或引起的不安定局势、不确定因素和重大变革。这大致体现在三个方面:备受质疑的美国政治、严峻的经济形势和分裂的美国社会。

一、备受质疑的美国政治

特朗普能够当选,出乎全球众多政治分析人士的预料,也让学术界深感错愕。因此,在大选结果公布之后,学者们纷纷聚焦美国政治。中国学者自然不会置身其外。他们通过分析大量民调数据、政府网站信息、特朗普本人讲话等文献,梳理剖析了“特朗普现象”出现的政治原因及可能引发的问题。

污水管理站、公交通车点等民生工程,建筑面积达15000平方米。还利用旧宅基地7.9亩,建设了2栋、6层、建筑面积7076平方米、住房72套的舜德小区,并已全部按成本价分配到户,安置72户293人,其中贫困户有58户236人,不但有效解决了满沟、上洼、前岭、小河4个居民组群众居住分散、生产生活条件差的问题,而且为这部分贫困户早日脱贫致富提供了最基本、最重要的住房保证,使岭回村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各项设施功能齐全,人居环境全面优化,群众收入不断增加,幸福指数明显提高。尤其是贫困户们,更是深切感受到了国家扶贫政策给他们带来的好处和温暖,进一步坚定了创造美好生活的自信心。

对于美国政治,特朗普的当选不亚于一场“地震”。王浩认为,20 世纪80年代以来,民主党占据主导地位的新英格兰、大西洋中部沿岸以及大湖区“铁锈地带”出现明显分裂,其中大湖区的几乎所有州在本次大选中都支持共和党,特朗普得以胜出。这一“由南部、中西部和东北部‘铁锈地带'组成的新政治联盟”,催生了美国新一轮政党重组,标志着美国政治旧时代的行将结束。同时,他也表示,“‘特朗普现象'及其开启的美国政治新周期”并未摆脱美国政治既有的逻辑框架,只是将其推进到了新的历史阶段。在此阶段,本土主义与全球主义相互角力,党派与社会斗争日趋“外部化”。[1]陶文钊提出,民主共和两党的对立以及两党内部的分裂,使得“极端主张大行其道,主流认识难以形成”,这也在某种程度上为特朗普崛起提供了温床。[2]在政治文化方面,潘亚玲发现,美国正在经历着当代转型,政治价值观走向极端,民众对于美国政治制度的信心也在丧失,美国政治逐渐从传统的共识建构型转向极端对抗型。[3]在另外一篇论文中,潘亚玲进一步写道,特朗普及其政策团队以“局外人”身份闯入华盛顿政治圈,可能难以“拯救”美国的政治文化和地位,反而会让美国政治文化更加复杂、更为对抗。文章指出,危机意识与使命意识并存,美国也不具备管理霸权衰落的历史经验,这可能加剧美国政治文化转型所引发的冲突、对抗和极端化趋势,“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国际政治效应”。[4]

与此同时,学界对西方民主政治产生了质疑。梁雪村认为,以特朗普当选为标志性事件,反建制运动暴露出民主秩序在当前政治经济条件下的弱点和不足:一方面,自由主义在政治实践中日益官僚化、技术化和教条化;另一方面,全球化深入发展,致使发达国家丧失共识。[5]吴冠军提出,2016年大选代表着自由民主的“阈点”,暴露出美国民主的困境,即民主政治与资本主义的结构性勾连(“民主公司”)、社会撕裂(“民主强制”)和“隐藏票仓”。大选显示,曾被认为能够“终结历史”的自由民主,已经陷入严重的危机之中。[6]

特朗普用反全球化、反自由贸易等政策主张,强调美国本土的经济利益而非全球发展,成功抓住数百万计工薪阶层的心理,出人意料地赢得大选。这让学界看到其后的美国经济困境。

学界还注意到了与特朗普有关的其他经济问题。例如,针对特朗普的贸易政策,吴其胜谈到,特朗普推动制造业回流和消除贸易逆差,实则“持续性干预”市场主体,违背了他主张的政府监管改革初衷。为减轻企业和消费者负担,特朗普政府削减企业和个人所得税,加强贸易救济和提高进口商品关税,这将不可避免地推高进口中间品和消费品的价格,加重美国企业和消费者的负担。特朗普鼓励企业迁回美国的做法成本高昂,缺乏可持续性,将显著增加地方和联邦政府的财政负担,同样有悖于其削减政府开支的政策目标。保护性贸易政策还会扰乱产业供应链体系,削弱美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不利于重振美国制造业。[15]在能源与气候政策上,李巍和宋亦明表示,特朗普将导致美国国内能源产业大洗牌。一方面,他破除了针对化石能源开发的严苛制度约束,化石能源产业势必复兴;另一方面,美国的新能源产业将迎来“寒流”,被迫在市场化条件下与化石能源竞争,政府大幅减少研发投入,将延缓新能源产业的代际更新和降低成本的步伐。[16]

二、严峻的经济形势

至于特朗普执政可能带来的美国国内政治问题,学界的注意力主要在于其执政环境。钱立伟表示,特朗普上台第一年,执政环境“总体恶劣”,挑战众多。特朗普的个性、执政方式和反建制的民粹主义都难脱干系,各方压力层出不穷。[7]肖河也认为,特朗普主义和特朗普施政都受到美国国内政治的严重掣肘。在外交方面,来自国会、官僚部门和国际主义精英的压力巨大,导致特朗普调整美俄关系的努力不断受阻。[8]在分析“通俄门”事件时,何维保相信,“通俄门”阻碍了特朗普行政团队的建设和国内政策的推进,加剧了美国政治的极端化和美国社会的分裂。[9]在贸易改革问题上,吴其胜指出,特朗普政府面临的主要压力来自“国内民意基础、农业利益集团和其他政策议程的限制”。[10]孙成昊研究特朗普执政期间美国国安会的发展,表示国安会已陷入“严重的‘老年危机'”,自我定位迷失,总统重视不够,国家安全顾问角色模糊,各方掣肘加剧,“直接影响”美国未来的外交政策。[11]

学术界认为,特朗普的崛起有着独特的经济原因。20 世纪80年代开始出现的新自由主义危机就是其一。谢富胜、吴越指出,由于国内无利可图,美国制造业不断转移到新兴发展中国家,导致美国实体经济的“空心化”,就业机会逐渐减少,美国本土的财富和收入不平等日渐突出,激化了社会矛盾。另一方面,美国挥舞着新自由主义大棒,进行没有硝烟的政治经济战争,不仅给中东人民带来了深重苦难,也直接为伊斯兰极端势力的报复性崛起提供了肥沃土壤,新自由主义的恶果便以恐怖袭击的形式在美国出现。[12]丁冰甚至断言,特朗普的当选及其竞选纲领“切切实实地”反映了美国资本主义的衰落。具体表现包括沉重的债务、颓败的工业、巨额的贸易逆差、频繁的经济危机和缓慢的经济增长。[13]此外,还有学者通过分析特朗普政府出台的政策主张,判断美国经济的现状和未来走向。张昆鹏表示,特朗普的“美国优先”政策除了表达不满奥巴马的政绩,更是源于“美国经济发展的长期乏力”和日益严峻的贫富矛盾。[14]

综上,学界的研究充分揭示出美国政府所面临的各种困境,认为这标志着美国政治甚至整个西方民主体制的衰落。但也有少数声音表示,“特朗普现象”对于美国政治的冲击只是暂时的,民主体制的生命力依旧旺盛。综听不同声音,有助于我们全面审视美国政治的走向,准确预判中美关系的发展趋势。

政治和经济上的动荡必然会影响美国社会,左右大选结果和执政路线。学术界分析了大选结果和特朗普政策主张的社会因素,认为特朗普乱中取胜正是美国社会四分五裂、美国价值观出现危机的最佳佐证,且其政策主张也难以拯救美国社会。

针对大选结果,陶文钊认为,特朗普之所以能当选,就是因为“美国社会中的民粹主义和严重分裂”。所谓民粹主义,源于民众对于政治与经济现状的普遍不满和愤怒,而社会分裂则包括两党对立和内部分歧、精英和草根的对立、族群矛盾等。[17]周穗明提出,特朗普胜选代表着右翼民粹主义的崛起,而崛起的根源则是全球化进程中,西方实力相对下降,西方精英又在危机面前无所作为,民众便通过大选群起反抗精英民主体制。[18]部分学者透过美国社会的乱象,发现其价值观已出现危机。何怀宏提出,大选背后存在着“基本价值观念的分离与冲突”,独立自由与平等福利、传统信仰义务与个人选择之间剑拔弩张,这可能从根本上持久影响美国政治。[19]孔祥永、李莉文认为,近年来民粹主义、反精英、反建制、反全球主义等思潮在美国国内风起云涌,特朗普正是在这乱象中取胜,而“这乱象中的潜流便是美国精神力量的衰落”,更是20 世纪70年代以来“机会平等”与“结果平等”之间的逐步失衡。[20]凌菲霞指出,“不论是‘白人偏向',还是‘美国优先'”,都表明民主包容理念正在让位于“狭隘的民族利益”,特朗普的当选和执政因此是美国传统价值观与特朗普主义的“一场较量”。[21]作为必不可少的胜选原因,特朗普的竞选策略及其显示的美国问题自然引起学者的关注。向冬梅、徐德荣就提出,特朗普特意塑造“政治素人”和强人的双重形象,迎合了厌恶两党缠斗、金钱政治、精英与大众分裂的美国民众,“收到了‘与其选富翁傀儡不如选富翁本人'的效果”。[22]

三、与政治有关的美国社会问题

特朗普提出一系列大胆、激进的经济主张,不少人因此激情澎湃,认为他将开启一个伟大的新时代。但是,正如学界所发现的,这些措施非但不能完全使美国逃脱困境,还将引发新的问题,更加不利于重振美国。这也说明,资本主义的怪圈是无法打破的。

方案二:选址在煤场东北角大棚处,该处所需皮带减少,但需要对煤场大棚进行升高,且挤占煤场空间较大,造价也相当昂贵。

90年代,农村地区出现了比较严重的消极文化现象。近几年,部分乡镇开始出现“反文化上个世纪”现象,例如聚众赌博、封建迷信活动等。同时,宗教信仰人数较多,存在大量居民有“读书无田”的思想,甚至认为“读书没有出路”。这给农村文化发展带来较大障碍。

针对特朗普执政后的一系列政策,学界也揭示了背后的社会因素和可能产生的后果。比如,张昆鹏提出,由于种族主义、排外主义、性别歧视、阶层固化等“深层次社会问题的长期积累”,引发了“美国优先”,为特朗普相关政策的出台提供了合适的土壤。[23]蔡鸿研究特朗普政府推行的“奖学金税收抵免”政策,相信它忽视了美国各地学区的差异性,将使美国公立教育面临更大的财政危机,质量优秀的小型学校被迫合并或关闭,优质师资可能流失,势必更难保证弱势群体的教育公平权。[24]

他仿佛看穿了我的心思,眯着他的小眼睛对我说说,关之林,你不仅聪明,而且深沉,你比我提那些所谓的非分要求还要可怕。

所以,不论讨论特朗普的胜选原因或是探究其上台之后的国内社会政策,中国学界都把关注重心放在了美国的各种问题上。政治与社会矛盾催生了特朗普独树一帜的竞选主张,帮助其赢得了大选。特朗普就任以后,试图应对大选暴露的各种问题,其施政策略却又引发了新的问题和矛盾。学术界的这些发现道出了美国选举政治的实质,也让读者看到了美国政治周而复始的问题怪圈,是对特朗普新政府美国优先、美国至上思维的有力回应。

结 语

本文分别从“特朗普现象”背后的美国政治、经济和社会三个方面,梳理了中国学者的美国内政研究,指出其研究重心在于新政府上台带给美国国内的动荡。总体而言,这些研究论证充分、逻辑缜密,给人很多启发,有利于我们深入思考特朗普政府可能给世界各国和中美关系带来的影响。然而,毋需讳言,现有研究也存在一些需要改进和加强之处。例如,很多论文观点趋同,表明研究的原创性以及研究者的问题敏感性均有很大拓展空间。随着特朗普推出一系列新的对内政策,新的研究问题应运而生。但如何突出个人原创、避免研究扎堆,颇值得研究者思考。在研究资料方面,现有研究利用了大量民调结果、经济数据、政府网站信息和特朗普本人讲话等。但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特别是特朗普惯于推特施政,新媒体文献应该受到更多关注。在研究方法上,学者们主要运用了分析、对比以及考证等传统方法,跨学科方法尚不常见,亟待加强。总之,通过本文的梳理阐述,笔者希望能为推动中国的美国内政研究略尽绵薄之力,使其更具针对性、原创性和实用性。

参考文献:

[1]王浩.“‘特朗普现象'与美国政治变迁的逻辑及趋势”[J].复旦学报,2017(6):第135、142.

[2][17]陶文钊.“‘特朗普现象'剖析”[J].国际关系研究,2016(6):8、11、13.

[3]潘亚玲.“美国政治文化的当代转型”[J].美国研究,2017(3):44.

[4]潘亚玲.“美国政治文化转型与特朗普变量”[J].当代美国评论,2017(2):94.

[5]梁雪村.“发达国家的反建制运动——自由秩序与现代性危机”[J].国际政治科学,2017(2):33.

[6]吴冠军.“阈点中的民主——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的政治学分析”[J].探索与争鸣,2017(2):22.

[7]钱立伟.“特朗普治下的美国:内外政策特点及前景”[J].现代国际关系,2017(12):10.

[8]肖河.“美国反建制主义和特朗普政策”[J].国际政治科学,2017(2):93- 94.

[9]何维保.“‘通俄门'事件的起因、发展及影响”[J].美国研究,2017(5):105.

[10][15]吴其胜.“特朗普贸易新政:理念、议程与制约因素”[J].国际问题研究,2018(1):135.

[11]孙成昊.“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的模式特点及决策困境:从奥巴马到特朗普”[J].国际关系研究,2017(5):83.

[12]谢富胜、吴越.“新自由主义的危机与特朗普经济学”[J].国外理论动态,2017(6):67- 68.

[13]丁冰.“‘黑天鹅事件'凸显美国资本主义的衰落”[J].形势与政策,2017(3):70- 71.

[14][23]张昆鹏.“特朗普‘美国优先'政策的深层动因及对华影响”[J].和平与发展,2017(6):49- 50.

[16]李巍,宋亦明.“特朗普政府的能源与气候政策及其影响”[J].现代国际关系,2017(11):39.

[18]周穗明.“西方右翼民粹主义政治思潮述评”[J].国外理论动态,2017(7):58.

[19]何怀宏.“美国大选背后的价值冲突(上)”[J].探索与争鸣,2017(2):4.

[20]孔祥永,李莉文.“‘机会平等'与‘结果平等'的悖论:特朗普崛起的逻辑”[J].美国研究,2017(2):82- 83.

[21]凌菲霞.“特朗普主义及其对美国价值观的影响”[J].国外理论动态,2017(6):107.

[22]向冬梅,徐德荣.“‘特朗普现象'解析”[J].形势与政策,2016(8):56.

[24]蔡鸿.“从‘拯救社区学校'运动探析美国公立教育改革现状”[J].美国研究,2017(3):111.

中图分类号: D8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19)02-036-04

收稿日期: 2019- 03- 23

作者简介: 陈云鑫(1995~ ),女,重庆巴南人,四川外国语大学英语语言文学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美国社会文化和中美关系。

(责任编辑:冬朗)

标签:;  ;  ;  ;  ;  

特朗普当选以来中国学术界的美国内政研究-以政治外交类期刊为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