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静脉留置针在中重度贫血及血小板低下中的应用论文_饶丽云

浅静脉留置针在中重度贫血及血小板低下中的应用论文_饶丽云

(云南红河州第一人民医院肿瘤血液科 云南 红河州 661199)

【摘要】目的:探讨中重度贫血及血小板低下中使用浅静脉留置针与普通头皮针优点和缺点,为临床对于此内病人第一时间选择合适输液工具提供参考。方法:对100例中重度贫血及血小板低下的病人分为为实验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实验组采用留置浅静脉留置针,对照组采用普通头皮针,进行效果观察。结果:对于血小板低下及中重度贫血的患者第一时间使用浅静脉留置针与普通头皮针的比较,用浅静脉留置针相对普通头皮针具有明显的、多方面的优势。结论:中重度盆血及血小板低下患者第一时间采用浅静脉留置针值临床广泛推广。

【关键词】中重度贫血及血小板低下;浅静脉置管;应用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8-0319-02

我科血小板下降及中重度贫血的患者越来越多,普通的钢针已不能满足这些患者急救治疗的需要,我科通过使用头皮针及浅静脉留置针的应用比较,中重度盆血及血小板低下者,一看到化验单血小板等于或低于2万,血色素等于或低于6克,第一时间就应该留置浅静脉留置针。这种病人随时有发生出血及失血性休克的危险,药物治疗疗效缓慢,必须输血治疗。使用普通头皮针,容易发生输液外渗,需反复穿刺,增加病人的疼痛。静脉留置针具有保护血管,减轻病人痛苦,减少针刺伤,保护护理人员,减少多次进行穿刺因按压不好而引起皮下出血。迅速建立起静脉通道,为病人的抢救争取时间。同时减少护理纠纷,减轻值班护士人员的心理负担。

我科自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对中重度贫血以及血小板低下的病人采用浅静脉留置针,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1年至2015年我科共收治各种原因所至中重度贫血及血小板低下的病人100例,其中再生障碍性贫血10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5例,HIV阳性10例,肝癌20例,非何杰金淋巴瘤10例,多发性骨髓瘤3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5例,其余是各种白血病。年龄10岁~80岁,女多于男。分别给留置过浅静脉置管针及打过普通头皮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 方法

根据病情确定好合适型号的留置针,选择好血管,用手指确定血管的深浅以及走向,常规消毒皮肤,严格无菌操作。留置针进针的角度为15到30度,右手持针进针,见回血后,在平行进少许,固定针芯,用左手将外导管推送,再拨除针芯,用贴膜将留置针固定好,即可输液,治疗结束,用生理盐水进行封管,每天只需一次,血小板低于2万时禁止采用肝素盐水封管,避免加大出血风险。封管采用0.9%生理盐水,6~8小时进行一次。

2.结果

2.1 实验组发生液体外渗且肿胀的情况较对照组明显减少,以留置针留置3天计算,极大的减少了患者穿刺针数,减轻了病人的痛苦,特别是对乙肝、丙肝以及艾滋病患者可降低80%针刺伤的风险,同时保护了护理人员。输液肢体的活动较对照组有所放宽,随时保留静脉通道,抢救病人实验组较对照更能赢得时间。病人因拔针按压不好引起的皮下出血青紫率可降低80%。

3.讨论

贫血通常是只外周血中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和,(或)红细胞压积低于同年龄和同性别正常人的最低值,其中以血红蛋白浓度的低于正常值最为重要。贫血是许多种不同原因或疾病引起一系例共同症状,而不是一种疾病的名称。一般认为成年男子的血红蛋白低于12.5g/dl,成年女性的血红蛋白低于11.5g/dl,存在贫血。贫血分为轻度贫血(血色素小于9g/dl)、中度贫血(血色素在6~9g/dl)和重度贫血(血色素在3~6g/dl)。各种肿瘤患者化疗后、白血病,骨髓异常增生综合症等多种疾病都会引起不同程度的贫血以及血小板减少,中度贫血的血小板在2万~5万之间需要依据病人的实际情况输血,若重度贫血的血小板低于2万并伴有出血倾向的病人应立即进行输血,所以护士要学会看化验单,掌握输血的指针,预见性的给予需要输血的病人留置好静脉留置针,不仅给病人减轻了多次穿刺的痛苦,减轻护理人员的负担,减少针刺伤的发生,保护护理人员,并发脑出血及大出血等危急时刻为病人赢得宝贵的抢救时间。

4.体会

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近几年来,患艾滋病的病人一旦开始发病,以全血细胞减少、发热、淋巴结肿大及肿瘤出现为主要症状,化验单出来之前,很容易被误诊为血液方面的病如贫血及血小板低下、非霍奇金氏淋巴瘤或者其它肿瘤,加上医护人员的防范意识比较薄弱,有的患者故意隐瞒了病情,此时若采用普通头皮针,穿刺拔针的机率增高,发生职业暴露针刺伤的危险也增高。所以对于中重度贫血及血小板低的病人第一时间采用留置浅静脉留置针,对病人及医护人员是一件双赢的事情,既可减少病人多次穿刺痛苦,争取抢救时间,有可保护护理人员,减轻护理人员的负担。

【参考文献】

[1]李玉华,李春燕,曹军荣等.静脉留置针肝素封管液对患者出血凝血功能影响的探讨[J].护理学杂志,2000,15(2):77.

[2]彭翠香.两种型号留置针在普外输液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00,15(10):617.

论文作者:饶丽云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10月第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12

标签:;  ;  ;  ;  ;  ;  ;  ;  

浅静脉留置针在中重度贫血及血小板低下中的应用论文_饶丽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