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国有商业资本的管理与战略重组_商业论文

论国有商业资本的管理与战略重组_商业论文

简论国有商业资本经营与战略重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资本论文,战略论文,商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资本经营与国有商业战略重组

资本经营,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运行的一般规律,是一切市场主体最为本质的经济活动。在当今世界,国际资本的流动已成为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一大特征,有力地推动资源的优化配置与投资效率的最大化,标志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

在我国目前提出资本经营,是对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一种思路和探索,其最终目的虽然也是出于优化资源配置和追求资本效率的最大化,但不同的是,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正在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这就决定了我国目前探索的国有资本经营具有战略重组的性质,有着相当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国有商业是国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商业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又基本属于竞争性产业。国有商业资本经营就当前来说,实质是以资本为纽带的一次战略重组,以便从根本上克服计划经济体制遗留的弊端,适应市场经济新形势的要求。资本经营与经济战略重组,两者紧密相联。也可以说,资本经营是实施战略重组的手段,而战略重组则是资本经营的目的。所谓战略重组,大体包括三方面内容:(1)通过资本经营, 调整商业结构。国有商业资本应从一些次要领域退出,为非国有制商业提供必要的活动空间,改变国有商业包揽过多的状况,促进非国有制商业的发展,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商业共同发展的格局。这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生产力的客观要求;(2 )通过资本经营和资产存量的调整,使国有商业资本布局从分散化向规模化发展,在企业资本结构上要实行以大带小、以强带弱,推动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企业之间优势互补,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3)通过资本经营,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探索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公有制为主体,基本标志是在社会总资本中公有制占主体地位,并在经济运行中具有控制力。为此国有商业资本不仅限于独资企业的经营,还应通过参股、合股、控股等形式,形成混合所有制,以转变企业经营机制,发挥“杂交”优势。国有商业进行战略重组的基本内容,也就是资本经营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国有商业资本经营的意义不仅限于个别国有企业和国有商业内部,而是具有全局性、战略性。

二、资本经营:国有商业深化改革的必然选择

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始标志,我国的改革开放已经20年,其成就举世瞩目。国有商业改革也获得显著成效,在繁荣经济、稳定市场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随着经济体制的转轨,也有相当一批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显得不适应,经济效益下滑,甚至陷入困境而难以自拔。出现这种状况有着多方面原因,但关键在于以资本为核心的产权改革不到位。虽然80年代后期一些地方开始对小型企业进行“改、转、租”试点,对大中型企业试行经营承包责任制;进入90年代以来,在“国有民营”、资产重组、调整业态,实行“连锁化”经营等方面进行了诸多探索,但由于缺乏明确的资本经营观念,没有在资本经营这一深层次改革上取得突破,因而这些改革措施更多的是带有局部性和技术性,缺乏战略高度。实践告诉我们,只有以资本为核心在产权改革上进行“攻坚”,积极开展资本经营,国有商业才有可能摆脱困境,这是国有商业深化改革面临的必然选择。

从国有商业资本运作的实际态势来看,当前效益不高的主要原因是资本结构不合理,这里既有旧体制的后遗症,也有新体制不完善的问题。主要表现是:(1)布局分散。从中心城市到县城集镇, 国有商业网点遍地开花,计划经济体制时期按行政区划设立的机构并未有根本改变,而且还有新的发展;(2)行业覆盖面过宽。从商业到饮食服务业、 加工业,几乎是行行都有,门门齐全;(3)企业资本规模偏小,85 %以上是小企业。在管理体制上又是分级管理,各自为政,因而难以发挥国有商业资本的群体优势;(4)企业资本结构单一。 绝大多数都是国有资本独资经营,不利于与社会资本的结合和机制的转变;(5 )经营管理粗放。资金沉淀、商品积压、资产闲置、资产负债率高、资金利润率低的情况比较普遍;(6)90年代以来在一些投资建设的新项目中, 存在重复建设现象,尤其是大型商场的建设偏多,导致过度竞争和效益下降。显然,要解决以上问题,唯有通过资本经营进行调整,舍此别无它途。

三、资本经营与集约化

国有商业资本经营必须走集约化道路,要按照集约化经济增长的原则,立足现有规模,坚持内涵为主,与适度外延相结合,把着重点放在盘活存量资产、调整资本结构上。为此必须转变观念:第一,要从传统的单一的商品经营向商品经营与资本经营并重转变。当前尤其要增强资本经营观念,充分营造和发挥国有商业资本(包括有形和无形资本)的整体优势,把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作为衡量经营成果的首要标志;第二,要从注重数量转向注重质量。不仅要看商品购销额的数量,更要注重企业资本运行的质量;第三,要从偏重个别企业效益向个别与整体效益并重转变。加强对国有商业资本运行的管理、监督,把握国有商业经济运行的脉搏,统筹规划,分类指导。

从战略重组和集约化的目标要求出发,国有商业实行资本经营要在如下方面进行结构性调整:(1)所有制结构的调整。 要把一些本不适合国有资本投资经营的小型企业转为集体所有制,一些小门点则可直接通过出售转为个体、私营。(2)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 要坚持“抓大放小”,在放开小企业的同时,着力抓好大型商业企业集团的组建,以资本为纽带,通过兼并、合并,使国有商业资本相对集中,在一定范围内形成资本规模优势;(3)产业结构的调整。 一方面要改变国有商业包揽过多的局面,从一些次要领域退出来,着力抓好对国计民生有重要影响的商品和行业的经营;另一方面要向工业、农业、外贸等部门渗透,通过相互投资,形成产销一体化和利益共沾风险同担的经济联合体,促进产业资本优势互补和结构优化;(4)地区结构的调整。 总的要求是改变国有商业资本投资遍地开花的状况,从农村向县城适当集中,从小城镇向中心城市适当集中,通过多种方式的资本联结,打破行政区划,形成新的网络。

四、资本经营的形式与运行机制

当今世界资本经营的形式多种多样。我们要从不同地区、不同企业的实际出发,灵活运用。主要有:(1)兼并。以优势企业为主体, 购并同类型弱势企业,扩张企业固定资产规模。突破地区、部门、所有制的限制,实现资本的合理流动。(2)合并。对同一地区、 经营雷同化的大中型国有商业企业,应通过适当合并,变竞争为联合,组建国有商业大型企业集团,调整经营结构,实现资产重组,促进经营专业化、特色化。(3)连锁化。以大型优势企业为龙头, 吸收具备条件的国有中小型企业发展以资本联结为核心的、统一管理、经营、核算的连锁店。(4)转制。大中型商业企业应积极组建股份制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 一部分有条件的应争取成为股票上市公司,广泛吸纳社会资本,由国有资本控股,按股份制章程运作,实现经营机制的转换。(5)租赁。 主要是通过招标,出租固定资产。一种是小门点的出租,一种是市场式的招商和其它形式的出租,国有商业资本由商品经营转为资产经营,由商品管理转为物业管理。(6)承包。有多种形式和内容, 如风险抵押承包、招标承包、“国有民营”式的抽资承包、资产经营责任制承包、柜组承包,等等。特点是经营权下放,分配上交够一定的承包费以后,盈亏自负。(7)出售。将固定资产产权、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 实行“卖断”,不再保持原隶属关系,对职工进行分流安置。(8)收购。 购买非国有制企业产权,或者收购有关公司股票,取得股权,实行参股或控股。(9)跨国投资。由有外贸权的大型商业集团向境外扩张, 可以办合资企业,也可办独资企业。除上述几种基本形式外,在无形资产经营上,还可利用老字号开设分店或连锁店;也可创制自己的品牌实行专利经营,采取商业订货、工厂生产、买断包销的形式;或者输出管理,接受委托经营,等等。

国有商业实行资本经营依靠什么机制来推动?我认为要从目前的行政推动为主逐步转向以市场机制为主,使市场机制成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机制。政府的主要经济职能是宏观调控和产业政策导向,以及法律保证。但目前,政府的行政手段却是组织资本运作的主要手段。这虽然有很大的权威性,但弊大于利,易于产生政企不分的种种弊病,诸如投资上的重复建设、企业兼并中的“拉郎配”、地区、部门之间的经济割据和保护主义。当前应着力于产权市场的建设,规范金融、证券等市场的运作,有计划的发展一批中介事务机构,如资产评估、会计、审计、法律公证等,并进行资格审核认证,为市场机制的运行创造必要的条件,这也是国有商业资本经营必要的外部环境。

五、体制框架与商业行政部门职能转换。

如何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国有商业资本的管理、监督、经营体系,这是国有商业资本经营如何运作的重要问题,也是政府如何管理国有资本的问题。从近20年的实践看,必须坚持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政企分开、行政管理权与资产管理权分开的原则,使政府对国有资本由直接管理转变为间接管理。其体制框架的基本设想是:第一,强化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当前各级政府设立的国资管理局附属财政,管理的范围和力度都有限,而且作为重要资产的房产、土地管理部门不包括在国有资产管理机构之内,这种格局不利于加强对国有资产的全面统一管理、影响到国资管理机构的权威性。因此,建立包括各有关部门在内的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似较适宜。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作为国有资产所有者权益的代表,是管理国有资产的最高权威机构,对国有资产的经营具有最终的决策权和否决权。第二,在各级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的统一领导下,根据实际需要,建立若干综合性或专业性的国有资产投资经营公司(国有资产规模不大的县,也可不设而由国资委员会直接从事国有资产的管理与经营)。其基本职能应是:作为国资主体,实际操作国有资产的经营,如兼并、合并、出售、收购、投资等等;委派国有资产的代表;监督国有资产的营运;负责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具有资产经营能力的商业企业集团公司,经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的确认和授权,也可行使投资经营公司的职能。第三,按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改组国有商业企业为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明确产权归属和投资主体,依照企业法人财产权的规定,实行国有资产的经营。通过以上举措就可大体形成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国有资产投资经营公司——商业企业(集团)三个层次相衔接的国有商业资本的管理、监督、经营体系,为国有商业资本的实际运作提供体制条件。

在建立国有商业资本营运的体制框架中,地方各级商业行政部门应遵从政府机构改革,按照政企分开的原则,进行职能分解与转换。即原有的行政管理职能应划归政府序列中的有关部门;原有的对国有商业资产管理的职能,则应划交给新建的国有投资经营公司。政府不再直接管理企业。为了协调同业应建立健全行业协会,作为政府与企业之间的中介组织,实行双向服务。

六、几个政策问题

国有商业资本经营属于深层次改革,涉及许多棘手的“老大难”问题,需要从政策上通盘研究解决。当前比较突出的有:(1 )在企业兼并中,如何帮助优势企业解除后顾之忧。例如被兼并企业的历史债务处理问题,应比照对国有工业的政策,从实际出发,区别情况,加以处理,该核销的核销,该挂账停息的挂账停息,以鼓励优势企业兼并的积极性。(2)富余人员安置问题。 除了积极开拓新的领域在商业内部实行转岗分流外,企业实在难以安置的,应统一纳入再就业工程。对调入国有商业企业的人员,应加控制,要注重人才资源结构的调整。(3 )要补充企业资本金。国有商业企业资产负债率高,主要原因是资本金不足,流动资金靠银行全额信贷,“拨改贷”以后,基本建设也靠银行贷款,这种资本运作方式不能适应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自我“造血”、滚动发展、保值增值的要求。解决的办法,一是用出售小企业的资金补充,二是用本企业提留的可支配资金的结余补充;三是把基本建设贷款划转为国有资本投资,即“贷改股”。总之,企业要从间接融资为主转变为以直接融资为主。(4)要解决国有商业企业的房产权问题。 目前许多国有商业企业用房产权归房产部门,由于产权分割往往影响到小型商业企业的出售。对此要加以研究。(5 )要研究制订有利于跨地区、跨部门、跨所有制的资本合理流动的政策,保护投资者利益。

标签:;  ;  ;  ;  ;  ;  ;  ;  ;  ;  ;  

论国有商业资本的管理与战略重组_商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