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认识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非公有制经济论文,科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对非公有制经济认识的重大飞跃:从“必要补充论”到“重要组成部分”论
非公有制经济是指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对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中所处的地位,我们党经历了一个曲折的逐步深化的认识过程。这个过程可以归纳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基本上是排斥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即所谓的“排斥论”。形成这种认识的思想渊源,一方面是对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的论述作片面、教条化的理解;另一方面是受苏联的影响,在所有制结构方面片面追求“一大二公三纯”,在实践上忽视和削弱集体所有制经济,急于把集体所有制向全民所有制过渡,限制和取消个体、私营经济,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时期把非公有制经济当作“资本主义尾巴”割掉,从而使我国在所有制方面单一化,严重影响了我国生产力的发展。
第二阶段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到十五大召开前,这个时期提出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有益的补充,即所谓的“有益补充论”。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恢复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所有制方面的认识上较前也有了很大进步。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提出:“一定范围内的劳动者的个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必要补充。”党的十二大又明确提出,个体经济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适当发展,是“公有制经济的必要的、有益的补充”。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进一步扩大了非公有制经济的范围,从原来的个体经济扩展到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合作经营企业和独资企业”,并提出了“坚持多种经济形式和经营形式的共同发展,是我们长期的方针”。1987年召开的党的十三大又把多种经济成分的范围扩大到了私营经济。党的十四大报告提出:“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经济为主体、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为补充,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发展,不同经济成分还可以自愿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经营。”但所有这些都是“补充论”的继续,都没有改变非公有制经济作为社会主义经济补充的提法。
第三阶段是党的十五大的召开,“重要组成部分”论的提出。党的十五大报告根据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现实国情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明确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与以前的提法相比,是一种历史性的突破,它把非公有制经济由“制度”之外纳入“制度”之中,给非公有制经济以明确的地位和正当的名分,为调整和改革我国的所有制结构指明了方向,它必将带来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极大发展。
二、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1、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 决定了当前必须存在非公有制经济。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水平时,就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众所周知,我国是从一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发展起来的社会主义国家,目前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与以前相比提高了很多,但从总体上看,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社会化程度还不高,并呈现出多层次的发展特点。生产力的这种发展状况决定了现阶段我国在所有制结构方面,除了有与较高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公有制经济外,还必须存在多种非公有制经济成分,这就为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提供了生存空间。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存在非公有制经济。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它的竞争性,它客观上要求市场主体多元化,既要求公有制企业成为市场主体,也要求各种非公有制企业成为市场主体,这样各种企业才能在竞争中求得发展。我国当前的非公有制企业就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生的,并完全依靠市场经济的原则进行运行。也正因为有了非公有制企业的存在,才使公有制企业拥有竞争的压力和动力,成为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的催化剂,从而使公有制经济在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因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客观上要求存在各种非公有制经济成分。
3、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 非公有制经济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存在和发展,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第一,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经济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点。非公有制经济因其具有筹资能力强、资金周转快等特点,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国资金不足的压力。同时,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速度大大高于公有制经济,在全国工业总产值中的增量不断增加,充分显示出旺盛的发展活力。第二,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为缓解我国的就业和再就业压力作出了积极的贡献,稳定了社会环境。第三,非公有制经济在繁荣我国经济、活跃市场、满足人们多方面的生活需要等方面起了积极作用,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支不可缺少的生力军。
三、采取切实措施,保护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
1、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正确认识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因此,凡是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经济形式,符合“三个有利于”的经济形式都应当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党的十五大报告郑重指出:“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为我们正确认识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提供了基本理论依据。为此,我们必须更新观念,从以前的“补充论”、“权宜论”等思想下解放出来,正确认识非公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充分认识到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制度,而不是权宜之计。
2、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非公有制经济和公有制经济一样,都是市场竞争的主体,都需要平等竞争的机会,这就要求各级政府为非公有制经济创造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象支持公有制经济一样支持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象服务公有制经济一样,服务非公有制经济;象减轻农民负担一样减轻非公有制经济的从业人员的负担。为此,要求我们规范市场行为,打击各种市场垄断;取消各种乱收费,为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市场竞争创造一个平等、公正、宽松的市场环境。
3、建立健全有关法律法规,切实保障其合法权益。 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制经济,它要求一切市场竞争主体都要依法办事,同样要求保护一切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这当然也包括保护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权益。为此,要求我们尽快建立健全发展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的法律法规,并加大执法力度,使其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真正确立非公有制经济的法律地位,保护其合法权益,使其有序发展。
4、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 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并将继续发挥更大的作用,但是非公有制经济却始终没有被纳入我国国民经济宏观管理的总体规划之中,这既不利于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也不利于国家的宏观调控。因此,为了促进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客观上要求政府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宏观调控管理,成立统一管理机构,从宏观上统一规划;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引导,鼓励其发展生产型、科技型、外向型企业,并扶持一批企业集团;加强对个体、私营企业的教育,使其真正成为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此外,还要健全和完善以医疗、养老、失业为重点的社会保障制度,解除非公有制经济从业人员的后顾之忧,使他们更积极、主动地从事非公有制经济经营活动。
当然,我们在积极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同时,还必须注意加强对他们的监督、管理和引导,鼓励支持其积极作用,限制摒弃其消极作用,兴利除弊,使非公有制经济沿着健康、持续、快速发展的轨道前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