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雷
淮安市正军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江苏淮安 223001
摘要:现阶段,我国城市化建设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建筑工程项目在日益增多,建筑工程质量是整个建筑的生命,尤其是对于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工作一定要做的切实到位。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其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关键词: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引言
新时期我国建筑行业发展的速度很快,越来越多的建筑工程投入建设,对于我国社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在现代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非常广泛,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能够有效的提升建筑工程综合性能。但是需要明确的是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难度性很高,若是施工技术人员不能对施工技术难点进行有效的控制,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具有的优势就不能良好的发挥出来,还会适得其反,对建筑工程建设质量造成不良的影响。
1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相关概述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就是指在结构断面不小于1m以上、每次浇筑量不小于1000m3,且需要施工人员严格掌控温度的混凝土上进行施工。这种大体积混凝土具有厚实的特点,在浇筑完成后,会将热量储存在混凝土中,不轻易散发,使混凝土内与混凝土表面形成了较大温差,因此需要施工人员严格控制其温度。同时,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较为复杂,对继续要求较高,例如需要施工人员时刻注意混凝土表面的裂纹、裂缝情况。大体积混凝土的构造原则主要包括保温原则和配备合理原则。其中,其保温原则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一个方面,是在温度的观察记录方面,要求施工人员对浇筑过后的大体积混凝土的速度指标、内外温差、升温峰值等进行及时的测量和记录。第二个方面是在材质方面,施工人员应尽可能的运用矿渣硅酸盐水泥等低水化热或者中水化热的水泥。第三个方面则是温度控制手段的运用,施工人员需要借助不同的模板,选择合理的温度控制手段。而配备合理原则,则是要求施工人员根据实际设计需求,通过分析计算,对混凝土中各材料配比进行明确,以便较少水泥中的热量,预防预防裂缝。
2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2.1材料准备阶段
混凝土的制作材料主要有水泥、骨料、水和外加剂。当然,要完成高质量的混凝土制作,对不同材料的要求也是不同的。用于制作混凝土的水泥一般都采用如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和粉煤灰水泥这类采用低水化热火种水化热的水泥品种;骨料是大体积混凝土制作中的主要原料,因此对骨料的选择一定要谨慎。骨料应当选择那些线膨胀系数小、岩石弹模较低、表面清洁且级配良好的材料,保证骨料的质量;在选择骨料的同时还要选择砂子和石子,要选择质量较高的中砂,含泥量较低的大粒径卵石或是碎石沙子;对水的要求则是保证水质的纯净,不应含有有害物质;对外加剂的使用,要保证外加剂的用量在规范的范围内,采用有质量保证的外加剂,严格按照正确的配置计量进行添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大体积混凝土的科学配比
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施工人员需要在施工前,运用先进计算机技术对大体积混凝土进行试配,并制定配比方案,在这一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注意将试配时的水泥用量降低至标准基础以下。骨料在大体积混凝土所有材料中占有80%~83%的绝对体积,因此,施工人员需要极其重视这一材料的选择,尽可能选择满足高质量、岩石弹模较低等大体积混凝土要求的骨料。砂应优先选用二区中砂。石子应选择粒径在5~31.5mm的碎石,其含泥量应低于1%。为了降低水热化,施工人员需要在大体积混凝土中用适量粉煤灰代替水泥,但应保证其细度与水泥颗粒相同,用量在15%~20%为宜。水泥应选择用中水热化或低水热化水泥,用量在每米450kg左右。添加剂应严格按照工程需要选择,施工人员还需对企质保书等进行严格审查,一般在大体积混凝土中运用的添加剂主要包括加气剂、塑化剂等,用量应不超过水泥重量的5%。同时,在建筑墙板施工中,应尽可能的降低水灰比,例如在墙板和地板同时为C30P12时,所对应的地板水灰比是0.45,墙板则为0.4,地板坍落指标在18~20cm,墙板则为14~16cm。
2.3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裂缝控制技术
大多数工程的施工材料主要是混凝土,所以工程质量的好坏受到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影响。而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最为常见的问题就是混凝土的裂缝问题。尤其大体积混凝土的裂缝问题。施工人员应当结合实际的施工情况积极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裂缝问题进行分析,了解其成因,并将预防作为主要的手段并加以治理的手段来进行混凝土施工,为了保证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质量,应当实施合理、科学的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裂缝处理方法。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裂缝控制技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按照设计的后浇带划分为许多个施工的区段,每一个区段的合为一个温度单元,按照划分好的温度单元进行浇筑,通常情况下,每一个施工单元应当连续进行浇筑,从而不留施工缝,但是具体应用时,可以采用“分层浇筑、一个坡度、循序推进、连续到顶”的浇筑方法。第二,在浇筑700毫米筏板时,就应该分为两层浇筑和两层振捣层,在浇筑400毫米厚筏板时,整个可以作为一个振捣层。每点振捣时间为20至30s,每一个振捣层整点间距为400毫米,振捣的效果就是混凝土的表面不再出现翻浆和气泡,并且混凝土表面明显下沉,振捣的产生的泌水应当逐步进行排除。第三,当混凝土浇至上平就是振捣完毕,这是应当首先进行刮浆和粗找平,然后在上部均匀部撒5至20mm厚的碎石,以每平方30kg为宜,然后用铁辊滚压提浆。在初凝前采用二次振捣工艺,用铁抹子分两次压实压光之前终凝前用木抹子反复搓毛。第四,按照本方案的计算,为了延缓混凝土降温速度,充分发挥混凝土的“应力松弛效应”,就应保证满足其保温保湿养护时间至少15天。
2.4大体积混凝土后浇带的施工
在大体积混凝土实际施工的过程中会受到众多不良因素的影响,导致不良裂缝问题出现。对于不良裂缝问题的出现可以概括性的分为三个周期,分别为早期混凝土裂缝、中期混凝土裂缝、后期混凝土裂缝。后浇带施工技术能够有效的避免这些不良裂缝的出现,有效的提升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在实际施工中不可避免的会受到温度应力,施工技术人员可以将总体的温度差分为两部分。施工技术人员将整体的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分为众多分段,每个分段具有的长度不能过长,与施工中的施工缝设置进行有效的结合,全面的降低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存在的温度应力。在后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将众多的分段浇筑成为整体,保证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整体性,同时,也便于承受另一部分温差。在这两部分的温差和在一起之后,与预期混凝土设计的抗拉性会有一定的差距,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的避免不良裂缝问题出现。施工技术人员在进行后浇带施工时,后浇带间距的设置需要严格依照相关的施工规范,施工工作的开展也常被设置在40天之后。施工技术人员需要高度重视的是,无论应用何种形式开展后浇带施工,在施工工作实际开展前必须要完成混凝土接触面凿毛工作,并且保持清洁度。
结语
在大体积建筑工程建设的所有环节中,混凝土施工技术是最不容忽视的,其施工质量的效果直接关系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工程施工单位一定要做到规范管理、专业操作,在保证人员综合素质的同时还要保证材料使用的质量,相信只要认真设计、精心施工、用心建设,就一定能把好混凝土施工技术质量关,给广大用户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参考文献:
[1]孙启东.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8).
[2]曹旭娜.混凝土结构设计裂缝及处理措施分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33).
[3]冯学忠,薛建红,张相礼.混凝土结构设计中存的问题及对策.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22).
论文作者:刘雷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9
标签:混凝土论文; 体积论文; 裂缝论文; 骨料论文; 施工人员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水泥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3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