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楂常见病害的防治_山楂论文

山楂果实常见病害的防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病害论文,山楂论文,果实论文,常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山楂青霉病

1.1 症状鉴别 主要危害生长后期及贮藏期的果实,引起果实腐烂,常在果面上产生浓绿的霉层,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腐烂果实有一股霉味。

1.2 病原及发病规律 病原为半知菌类常见青霉菌。此病主要发生在贮藏运输期间,病菌经伤口侵入致病,也可由果柄和萼凹处侵入,很少经果实皮孔侵入。病菌孢子能忍耐不良环境条件,随气流传播,也可通过健果接触传病;分生孢子落到果实伤口上,便迅速萌发,侵入果肉,使果肉软腐。气温25℃左右,病害发展最快;0℃时孢子虽不能萌发,但侵入的菌丝能缓慢生长,果腐继续扩展;靠近烂果的果实,如表面有刺伤,烂果上的菌丝会直接侵入健果而引起腐烂。该病用塑料袋袋装贮藏发病多。

1.3 防治要点 ①科学采收贮藏,防止产生伤口:在采收、分级、装箱、搬运过程中,尽量防止刺伤、压伤、碰伤;选择无伤口的果实入贮,伤果、虫果及时处理,勿长期贮藏,以减少损失。②贮藏场所及包装物消毒:贮藏场所消毒一般用的化学药物有硫黄()熏蒸和50%福尔马林30倍液喷洒。贮藏场所尽量保持清洁、清除烂果;③贮藏前药剂处理果实:贮藏前用50%多菌灵5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600倍液或45%特克多悬浮剂3000~4000倍液喷雾果实,喷后晾干贮藏。

2 山楂轮纹病

2.1 症状鉴别 山楂轮纹病主要危害果实,病斑近圆形,初为红褐色,后为褐色,逐渐扩展为同心轮纹型病斑,病部果肉软腐,最终导致全果腐烂。枝干上病斑近圆形至椭圆形,中部突起,边缘开裂,上生黑色小粒点。

2.2 病原及发病规律 病原有性阶段为子囊菌门;无性阶段为半知菌门。病菌主要以菌丝和分生孢子器在枝干上越冬。在果实近成熟期或贮藏期发病,树势弱、多雨年份发病重。

2.3 防治要点 ①农业防治:增施基肥、合理灌水、控氮增钾、合理负载、壮树抗病、减少枝干病瘤等,是防治轮纹病的治本措施。冬、夏剪除的病枯枝,及时运出果园烧毁。贮藏期及时剔除病果,防止传染健果。②药剂防治:一是清除病菌来源。发病初期刮治病瘤、病皮及翘皮,并涂抹50%多菌灵1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200倍液等,杀死病瘤内的潜伏病菌。二是在果树发芽前喷药。全树喷洒50%多菌灵100倍液、45%噻菌灵悬浮剂500倍液或40%代森铵水剂400倍液等。三是果实喷药保护。花谢后10天左右开始喷药,到8月下旬至9月中旬喷药结束。在幼果期和果实膨大期喷洒50%多菌灵600倍液、50%苯菌灵700~800倍液、40%氟硅唑乳油7000~8000倍液或80%代森锰锌600~800倍液等。7月中旬以后喷布40%氟硅唑乳油7000-8000倍液+90%乙膦铝600倍液,或多菌灵+乙膦铝600倍液与波尔多液交替使用,共喷药3~4次。

3 山楂炭疽病

3.1 症状鉴别 果实染病后,初现淡褐色圆形病斑,后逐渐扩大,果肉软腐下陷,病斑颜色深浅交错,稍呈同心轮纹;以后病斑中央出现同心轮纹状排列且隆起的黑色小粒点,即分生孢子盘,当空气潮湿时,小粒点分泌绯红色黏液;一个果上有一至多个病斑,一个病斑可蔓延半个果面以上,重时致全果腐烂;病果失水后即成僵果脱落,极少挂在树上不落;在运输、贮藏过程中温湿条件适宜,易造成带菌果实大量腐烂;病果有苦味,无法食用。

3.2 病原及发病规律 病原为子囊菌小丛壳菌。病菌在病果、果台和干枯的枝条上越冬,翌年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由皮孔或直接侵入危害果实。一般于5月下旬至6月上旬开始发病,7月至8月最为严重,9月中下旬为发病末期。高温高湿、果园郁闭严重、阴雨连绵的雨季易导致病害盛发和流行;刺槐是山楂炭疽病菌的中间寄主,周围有刺槐防护林的山楂树,发病重且早。

3.3 防治要点 ①农业防治:冬春季彻底剪除病枝和清理果园中残留的病果、病叶,集中深埋或烧毁,以减少越冬菌源。病害始发期,仅个别枝上有病果,可及时摘除,以减少再侵染菌源。②药剂防治:一是发芽前喷洒1次铲除剂消灭越冬病原,可用3%~5%重柴油乳剂或3~5°Be石硫合剂、1∶1∶100倍式波尔多液等,并兼治蚧、螨、蚜虫类害虫。二是发病期防治,发病初期及时喷洒70%甲基硫菌灵700倍液、50%多菌灵600倍液、25%三唑酮1000~1500倍液、80%炭疽福美700~800倍液、2%农抗120水剂200倍液、75%百菌清或50%混杀硫浮剂500倍液等。10~14天1次,连喷3~4次。③加强贮藏期管理:入库前剔除病虫果,注意控制贮藏场所的温度、湿度,发现病果,及时剔除。

联系电话:0795-7831008

标签:;  ;  ;  

山楂常见病害的防治_山楂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