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产士护理风险因素分析与防范对策论文_景列香

(甘肃省平凉市人民医院妇产科 甘肃平凉 744000)

【摘要】 目的:探讨助产士护理风险因素分析与防范对策。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8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160例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运用常规助产士护理,观察组针对助产士护理风险做针对性护理干预,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期间的风险因素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上,观察组为3.75%,对照组为16.2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满意率上,观察组为96.25%,对照组为81.2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助产士护理中会因为护理人员专业素养、患者以及医院管理方等多方面因素引发护理风险,需要做好针对性管理,从而控制风险事件发生率,提升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助产士;护理风险因素;防范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2-0226-02

护理风险是在患者护理中可能引发的危险事件。在产科护理中,助产士护理不仅关系到患者本身,同时关系新生儿,患方关注度更高,护理难度更大。特别是产妇与家属在医疗法律意识上不断成熟,对于护理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较容易产生护患纠纷。本文通过选择我院2015年8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160例产妇,分析助产士护理风险因素分析与防范对策,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5年8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160例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患者年龄范围为23岁至38岁,平均年龄为(27.4±4.1)岁;观察组患者年龄范围为22岁至37岁,平均年龄为(28.1±3.6)岁;所有患者对应的助产士为同一批人员,助产士年龄范围为22岁至43岁,平均年龄为(36.7±4.2)岁;护龄时长为2至23年,平均时长为(6.9±2.4)年;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没有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助产士护理风险因素 助产士护理风险因素主要分为护理人员因素、家属与患者因素、管理制度因素等。护理人员因素主要是助产士自身专业性缺乏、工作压力大导致的工作疏忽、专业沟通交流能力缺乏、法律意识淡薄、患者心理了解不全以及产科工作相关了解程度不足等多方面因素所致。同时助产士自身具有职业暴露风险,容易接触患者体液、血液,如果缺乏自我防护意识,容易导致不良事件发生。家属与患者因素主要集中在技术对医护工作有过高的要求,一旦出现分娩危险事件便无法理解,甚至不能进行有效配合,进而引发护患与医患纠纷。管理制度因素主要是医院制度规章缺乏针对性与及时完善,制度落实不到位,制度流于形式,相关急救物品准备不到位,故障问题没有及时排除。相关医疗记录不及时或者记录偏差,由此引发相关纠纷。

1.2.2护理管理对策 对照组运用常规助产士护理,观察组针对助产士护理风险做针对性护理干预,具体护理内容如下:

1.2.2.1管理制度完善 管理制度需要依照现实情况设计,一方面要保障遵从行业规则标准,另一方面要考虑医院产科具体情况,完善护理流程规范,同时保持一定灵活性处理空间,避免过于严苛导致的工作死板。要完善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与报告制度,一旦有异常问题要及时告知医生处理。对高危患者要做好及时通告,而后通过护士长与专科护士做患者护理评估,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做好护理组工作积极性的调动,落实责任制,提升护理人员工作责任心,做好各环节质量监督,做好人员调配的灵活性管理,做好危重患者的及时救治。做好查对制度,需要确定产妇、接生者与台下护理人员三方查对后做新生儿标识制作,同时要在分娩后的半小时内将新生儿与家属做接触来进行标识带查对,防止产生新生儿情况差错。如果有异常特殊情况,助产士可以越级向高级医生做情况汇报,从而有效的确保危重患者紧急救治问题。

1.2.2.2人员培训管理 要做好护理人员的培训管理,包括风险事件教育、法律意识培训等。不仅要注重助产士护理技术的培养,同时要注重沟通能力、协调能力的培训,让护理人员综合素养得到提升,满足临床产科多样性问题,避免风险事件发生。要提升助产士护理服务意识,对于患者的不良情绪、纠纷、冲突能保持冷静态度,灵活处理,避免冲突矛盾的升级。同时要做好家属与产妇的健康宣教,让家属意识到产科可能存在的风险,让家属做好医护工作配合,避免分娩过程中治疗的延误。要完善健康宣教内容与宣教技巧。

1.2.2.3护患关系构建 要积极开展护患和谐关系的构建,在分娩前做充分的护患沟通,让患方对医护人员专业性表示认可,从而有效的保证治疗工作的配合度,保持亲和有礼的护理服务态度。

1.3 评估观察

观察两组护理期间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护理满意度分为不满意、一般满意与非常满意三等标准,满意率=一般满意率+非常满意率。

1.4 统计学分析

将护理后相关数据通过SPSS17.0分析,计数资料使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情况

见表1,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上,观察组为3.75%,对照组为16.2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情况

注:两组对比,P<0.05

3.讨论

助产士护理风险因素较多,需要依据实际情况做逐一的完善。要完善制度建设,提升制度管理的针对性与权威性,从而有效的保证制度管理的有效性。同时要注重人员素质的优化提升,不仅要注重医护人员素质培养,同时需要注重患方教育,提升患方对治疗工作的配合度,从而避免因为医患冲突引发的分娩不良事件。

【参考文献】

[1]王莹莹.助产士护理风险因素分析与防范对策[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27):252-253.

[2]王雅丽.产房助产士护理的风险因素及防范[J].医疗装备,2016,29(5):186-186,187.

[3]严秀清.产房助产士护理风险因素及防范分析[J].医学信息,2015,(14):148-148.

论文作者:景列香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2

标签:;  ;  ;  ;  ;  ;  ;  ;  

助产士护理风险因素分析与防范对策论文_景列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