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各企业为提高市场竞争力,必须要完善内部控制,防范企业的风险。然而,我国目前的内控制度却极为不完善,对风险的防范也不强。对于加强企业的防范风险能力,必须要完善企业的内控制度,要将完善内控制度与提高风险管理同时进行推进和落实,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推进企业的不断发展。本文主要通过对企业内控制度的分析,并提出了一些风险防范措施,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防范企业风险;企业内控制度;风险管理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传统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已经无法适应现代企业的发展。在现代公司的管理制度下,内控制度不仅要保证企业的财产安全,会计资料的可靠与准确,还要帮助企业贯彻落实各项方针政策,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而现代企业的内控制度还是只停留在保证企业资金安全以及会计资料的完整上面,并没有涉及到加强对企业风险防范的一面,无法有效实现企业内控制度的职能。
一、内控制度与风险管理的不足
1.企业内部制度不够健全
目前,国内企业内部制度不够健全,内控内容的不完善,故企业的监督没有执行到位,企业普遍地存在内控经验缺乏的现象。现代企业的内控制度主要是停留在规章制度的建设方面,并没有进行实践,加上公司治理结构的不健全、管理层对内控制度的长期不重视等因素,企业已经习惯了粗放式管理,内控制度明显出现弱化。长期以来,管理层对企业文化管理也并不重视,企业内控制度的建设也停留在自由放任的阶段,企业风险的预防一直是处于薄弱状态。
2.企业内部控制没有得到重视
内部控制没有得到企业的重视,现代很多的企业都是只注重对财务工作的管理与控制,却忽视了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各方面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事实上企业的风险不仅仅是来自于财务管理上的风险,其他的一些风险,比如政策法规风险、市场风险、道德风险等,如果忽视这些风险,不采取有效的措施,都有可能给企业的健康发展带来重大的负面影响。
3.对风险管理的认识度不够高
目前,国内企业对风险管理的认识度不够高,风险管理仍未被作为一种管理职能融进我国的企业管理当中,很多企业对风险的控制理念依旧不强,主要表现在:(一)以事后控制为主,忽视事前控制。企业往往要在出现事故之后再采取措施进行挽救,而没有意识到事后补救的成本远远超过事前预防的成本。(二)企业的风险管理技术水平仍旧不高,对风险的评估缺乏科学的评价标准。(三)我国很多的经营者还没有走出经济计划的传统局限,对风险意识重视不够,而经营者对风险的态度对内控制度的健全性是有直接影响的。(四)在进行经营活动时,缺乏风险控制意识,很少去考虑风险存在的可能性,对风险没有采取有效的管控机制,以至于由于对风险的防范不到位,导致最后的负债累累,举步维艰,甚至于最后破产。
4.企业重要权利机构不合理
国内有部分企业重要权利机构不合理,比如,董事会与经理层的人员职位重叠,权债混淆;关键人员将物控权、执行权与监督权于一身,法人的权利分配、制衡与约束的结构受损,董事会和监事会已经形同虚设了。这样不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会直接影响内控制度的制定与实施,而对风险的防范也因此受到影响。
5.没有良好的监督制度
目前很多企业的内部审计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有一些企业虽然设置了内部审计部门,但是只是对财务机构进行监督,并没有对可能导致企业的发生的风险进行审查与监控,导致内部审计应有的作用没有到发挥。一些企业虽然设立了内部审计部门。但是独立性很差,缺乏评价的体系,对于企业内部制度执行的好坏缺科学的监督,无法做出公正合理的评价。同时,一些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较低,对企业的审核制度无法进行很好的贯彻与执行,企业的内控制度难以得到发挥,管理的水平也不能得到提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内控制度和风险防范措施
1.建立健全内控制度
建立健全企业内控制度,主要内容有:董事会制度、财务管理制度、投资管理制度、职工管理制度以及内控监管制度等,都要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来进行;对企业领导层和员工,都要做到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对各种经济事项要经过相关的授权批准与验证、复核;对企业的资产,要进行定期的检查、盘点、记录与核对;在重大项目的投资事项上,要建立严格的审核制度,要进行层层的审批;对于现金以及银行存款的记录,一定要做到日清月结等。通过对企业内部各方面制度的完善来提高企业的内控能力,加强企业的风险防范。
2.营造良好的企业内控环境
企业管理层应该建立起一个良好的内控环境,要将企业的内控制度尽量予以完善。管理层还应该不断提高防范企业风险的管理意识,要注重企业的文化建设管理,健全企业的治理结构,明确相关部门及人员的管理职责,充分发挥监督管理部门的作用,优化企业的资源配置等,以通过设立良好内控环境来完善企业的内部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内控制度对企业风险防范的作用。
3.高度重视风险管理,提高对风险管理的认知度
各企业需要高度重视风险管理,提高对风险管理的认知度,提高企业内部管理人员的风险管理理念,解决董事会、监事会与股东之间的制衡关系。要解决企业高层管理人员驾凌于传统内控制度之上,因 “一人独大”的局面而带来的风险。要利用董事会、监事会与股东之间的制衡关系来解决这个风险,要将企业的经营层与治理层的内控相结合,以此来实现对企业的全面控制。
4.让企业的重要权利机构科学合理
企业的重要权利机构必须要科学合理,进而规范企业法人的治理结构,以完善企业内控制度。要将企业的管理人员以及行使权限纳入企业内控制度的监控范围,要将董事会、监事会、股东会以及经理层的职责权限予以明确;对于管理层的决策程序,要求科学、规范;要规范企业管理层的管理机制,就要就要落实监事会对董事会、经理层以及公司财务的监督,要使会计的建立和实施符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要使公司决策权、执行权、治理权和监督权得到合理的协调,最大限度地让企业法人的治理结构得以规范化。
5.严格落实监督检查制度
严格落实监督检查制度,进而提高企业管理层对审计控制质量以及内控制度的认识。企业的管理人员应该对内部审计的重要作用有个充分的了解;要给予审计部门一个独立的空间,要让内部审计充分发挥它的监督作用;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立要严格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来进行;对审计制度的制定要符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要加大对审计工作的执行力度;企业内部的审计人员应该对本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有个全方位的了解;要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给予一个科学合理的评价;要确保既定方针政策得到有效的实施,建立的执行标准得到落实,资源的配置以及公司的经营目的已达到;要通过加强内部的审计与监督,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防范与解决企业的经营风险,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对经济的监督作用;审计人员在观念上要根据市场经济的发展状况以及公司的实际情况,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加强业务技能,同时要不断地提升道德素质的修养,帮助企业更好地完善内控制度,有效地对企业的风险进行防范,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企业想要占据有利地位,获得立足之地,就必须要加强内部控制,做好风险防范。只有建立与完善企业的内控制度,使企业的发展与市场环境的变化相适应,才能从真正意义上提高企业自身的风险防范能力,这对提高企业的经济效应,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都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参考文献:
[1] 邓文彬.冠华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创新研究 [D] 兰州大学,2014
[2] 杨慧斌.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探析 [J].现代经济信息,2015;13
[3] 陈吉娟.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探析 [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4;20
[4] 姜方.现代企业风险管理相关问题研究 [J] 中国集体经济,2016;07
[5] 付书华,陈玉涛.浅谈现代企业风险管理 [J] 中国城市经济,2015;08
论文作者:曾斯琦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2
标签:企业论文; 风险论文; 内控制度论文; 风险管理论文; 制度论文; 内部控制论文; 管理层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