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价值取向论文

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价值取向论文

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价值取向

陈君玲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四川 成都 610072

摘 要: 作为一个人民民主的国家,我们的每一次改革都是围绕着切实满足人民的需求来推进,因此,改革中的实践和理论是我们继续进行改革的宝贵财富。十九大正式确立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价值取向,为了有序高效的深化改革,我们需要紧紧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科学内涵,需要时刻倾听人民的呼声,充分发挥人民的首创精神,让人民群众有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关键词: 改革;以人民为中心;价值取向

当前,为了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们国家的改革势在必行。改革是一场硬仗,我们的改革实践证明,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价值取向,才能在改革的道路上克服重重阻难,实现“中国梦”。

一、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历史实践和理论的提出

从1978年改革开放至今,我们在改革的道路上砥砺前行,取得了一个个佳绩。当下,我们更需要深刻的理解和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价值取向的科学内涵,总结和归纳改革中的经验教训,为接下来的改革奠定扎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一)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历史实践

四十年前,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说:“我们为社会主义奋斗,不但是因为社会主义有条件比资本主义更快地发展生产力,而且因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消除资本主义和其他剥削制度所必然产生的种种贪婪、腐败和不公正现象。”[1]从中,我们知道改革的最终目的是让人民真心地感受到我们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切实地享受到改革的发展成果。因此,我们国家从改革之初,就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改革开放的原则和制定方针政策的根本遵循。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领导人们深知党的改革工作只有急民众之所急,想民众之所想,不遗余力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积极响应人民需求,顺应实践要求,才能顺利高效的推进国家的改革、建设和治理。

在改革理论方面,我们每位领导人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新理念,围绕人民群众的迫切需求和利益需要,制定国家的一系列大政方针政策。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强调:“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2]在严峻的形势下,邓小平同志以睿智的眼光和果敢的勇气带领全国人民齐心协力搞经济建设,走出一条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之路,不仅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而且揭示了我们改革发展的最终目标是让人民生活富裕。紧接着,江泽民同志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强调:“我们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3]江泽民同志鲜明的指出了党的改革事业,始终是站在人民的立场来规划的,一切改革的出发点都要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基础。胡锦涛同志在科学发展观中提出,“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4]习近平同志强调:“我们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都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5]把人民作为我们改革的焦点难点重点,把人民作为改革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切实有序的推进改革。

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决定力量。改革是一个系统宏大的工程,要保持工程朝着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行,必须依靠人民的力量。正如习近平同志指出的:“只要有人民支持和参与,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越不过的坎。”[7]

党全面践行的群众路线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增强了党和人民团结奋斗的凝聚力,成为推动改革的催化剂。经过这么多年,我们党提出了一系列政策,让人民切实感受到了党的真诚。比如近年来在全国开展的脱贫攻坚战,让人民感受到了党对每一位群众的关怀;不断改善失业状况,提高医疗卫生水平,持续减小城乡差距,让人民群众体会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成为党推进改革的坚定拥护者和忠实支持者。

1.2 稻瘟病抗性田间鉴定方法 采用田间诱发的方式,用苏御糯作为感病对照品种。5月12日育秧,地宽100 cm,插秧前划行、插牌。每个品种南北方向,5行10穴插秧。在参试品种两侧插种感病诱发品种苏御糯,间隔插秧。在水稻分蘖初期,田间撒播上年收集的稻瘟病菌标样,有利于发病,在水稻基本黄熟后调查水稻穗颈瘟。按国家统一标准,检查发病情况,分级记载。

(二)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理论的提出

经过长期的改革实践,习近平同志提出:“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努力使全体人民“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正式确立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

“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价值取向是在我们改革已经取得阶段性胜利,改革成果获得人民认可,深刻总结改革经验,时机成熟的基础上正式提出的。正式确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改革和发展治理提供了价值取向,确定了改革的方向目标,改革发展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成果要由人民共享。

二、以人民为中心的科学内涵

在全面推进改革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是主导者,改革的方方面面都深深的打下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烙印。习近平同志说:“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一切行动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的根本标志。”[6]这鲜明的指出,中国共产党在推进改革的每个过程中,都渗透着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中国共产党的前途和命运掌握在人民的手中,只有用好手中的权力,把“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深入人心,中国共产党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改革才能取得令人民满意的成绩。

尽管孕期运动好处多多,但是并不适合所有孕妈妈,当有以下情况者要禁止做运动,或者听取妇产科医生的建议后再做决定:

1.2 网络口碑 网络口碑可以来源于厂商,也可以来源于消费者。而一般认为消费者是产生网络口碑的基础,这是因为与厂商相比,消费者数量众多,且分布在世界各地,他们可以自由地表达对品牌的态度和感受。因此,网络口碑的实质是潜在客户、实际客户对产品或品牌的任何正面或负面的陈述,这些陈述通过互联网提供给许多人和机构[13] 。

(一)改革中党的主导作用和人民的主体地位的内在统一

“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不是一句简简单单的口号,也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坚定的意志和一颗不懈的心,为了有序高效的推进改革,我们的改革需要时刻倾听人民的呼声,充分发挥人民的首创精神,让人民群众有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为了“以人民为中心”改革的有序推进,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有必要深刻理解“以人民为中心”的科学内涵,精准的把握改革中党的主导作用和人民的主体地位的内在统一性,深刻铭记我们改革的依靠力量和根基是人民。

(3)不同油藏的原油组分含量不同,其CO2驱最小混相压力也存在差别,实际油藏的MMP与C2~C6组分具有负相关关系。

(2)泵前低压旋转网式过滤器可安装于抽水水泵取水口的前端。利用自然水头(0.5~1.0 m)低压渗透过滤,滤筒过滤面积大,且过滤精度较高,可适应不同的水位要求,反清洗效率高,滤网再生效果好。

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竞争在市场经济中无处不在,价格竞争是市场竞争最基本的形式,同等品质下产品的成本越低,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就越强。企业通过对人工成本的有效管理,能够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有效控制人工成本的浪费和虚增,合理控制产品的成本,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新时期推进改革,党的主导作用和人民的主体地位是内在统一的,二者紧密相连,不可分割。全面践行群众路线,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汲取人民的智慧经验,倾听人民对改革的呼声,把改革的事业深深的根植于人民之中。

(二)改革的依靠力量是人民

在实践方面,改革围绕以人民为中心,也切实有效的取得了诸多成果。在农村改革方面,推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统分结合,极大调动人民的积极性;在企业改革方面,逐步转变企业经营模式,取消国家的价格限制,改革赋税,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在政治改革方面,切实围绕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开展改革,制定政策;在教育改革方面,全面推广九年义务教育,提高国家人民文化素质;在医疗方面,大力普及城乡医疗社保,并逐步取消跨地域报销问题;在社会保障部方面,逐步建立起统筹个人账户的保险,养老制度等民生政策;在科技创业方面,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对高新技术大力扶持;全力开展精准扶贫,脱贫攻坚战,解决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

历史实践证明,改革开放的四十年来,无论是在理论思想方面,还是在改革实践方面,改革都是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极大的推进了社会繁荣发展,取得了许多实实在在的成就,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给人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勤劳、勇敢的人民在改革中创造的智慧经验是一座宝库,改革要向能者请教,向智者求学。在农村改革方面,安徽凤阳县小岗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的激发了农村群众的积极性,提升了农民生活水平;在企业管理方面,企业的一些管理制度对政府管理有很多的借鉴作用,诸如绩效管理就有高度的借鉴意义。人民在改革开放中创造的财富需要不断的挖掘和提炼,人民关心的就是我们改革要推进的,只有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我们的改革才能走的更远,更快,更好。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国家的主人是人民,人民在改革中占据主体地位。习近平同志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因此,只有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我们的改革才能攻坚克难,才能在国内外严峻的形势下走出一条成功之路;只有得到人民的爱戴,我们的改革才能爬山过坎,克服重重阻力,才能开辟出幸福之路。人民对美好的生活的向往是改革的动力和向导,改革越是在攻坚克难阶段,越是需要发挥人民的主体作用。

三、如何继续深化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价值取向

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总结了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经验,成为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核心和基础。中国共产党作为改革的主导者,制定方针政策路线都遵循着“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原则。

(一)改革要时刻倾听人民的呼声

群众的呼声是改革的风向标,要时刻保持和群众联系的畅通,亲近群众,走近群众心中,密切联系群众,和群众建立信任良好的关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找准改革的方向,才能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才不会走封闭僵化的老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握改革的力度和速度,避免超过人民的承受力度,避免降低改革的成效,也避免在改革中懈怠,止步不前,招致人民的抱怨和不满。

改革方向上我们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日新月异的时代变化,对我们不同阶段的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生产力的变化,社会环境的变化,人民需求的变化,国际环境的变化等等都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因此,我们不能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不遵循先前一切的改革手段和措施,并不是对前人改革工作成果的否定和不满,而是为了更好的推进改革工作,改革是没有完成时的,我们要在“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下,及时应对变化莫测的情形,转变工作方式方法,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方法手段,制定战略决策,为改革提供持续的动力和燃料。当然,我们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我们决不会忘记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改革是一个进行时,但是却无时无刻不遵循”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的原则和宗旨,这种根本性原则性的东西绝不会动摇,我们改革的根基在人民,改革的土壤是人民。

有研究表明,银杏外果皮多糖具有提高免疫力、清除自由基、抗衰老、抗炎及抗肿瘤作用[11-15],银杏外果皮内所含酚酸类化合物具有抗肿瘤活性[9-10],银杏外果皮提取物亦具有抑制真菌生长的活性[16-17]。鉴于溶剂冷浸法所得银杏外果皮富含酚类化合物,笔者对其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了检测。研究结果表明,银杏外果皮挥发油对DPPH和ABTS自由基均显示出一定的清除活性,但明显弱于阳性对照维生素C,这是首次测定了银杏外果皮挥发油成分的体外抗氧化活性。该研究结果为银杏外果皮的综合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改革力度要尊重人民,在人民的可承受范围以内;改革速度既不能懈怠也不能急于求成,要紧跟时代步伐。在改革力度方面,既要适时的大刀阔斧又要刚柔并济,要找准时机,抓住机遇,充分调研,倾听人民呼声,把握人民的要求,掌握改革的脉络。只有在人民的可承受范围内进行改革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不仅浪费大量的公共资源,还影响改革进程和改革在人民心中的良好印象。在改革速度方面,不能一成不变,要随时了解人民的需求变化,适时的对改革速度进行调整,调动人民的积极性,提高改革的号召力;当然也不能急于求成,我们确实希望以最快的速度来进行改革,但是速度的影响因素是诸多的,也是处于动态变化之中的,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把速度拿捏得当,改革及时跟进,为人民创造最大的改革成果。

(二)改革要充分发挥人民的首创精神

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是推动改革的原动力。改革是一项攻坚克难的艰巨任务,改革的成功推进离不开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当然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并不是一句空话,我们安徽凤阳小岗村的农村改革,福建企业对政府管理过严而发声,进而进行的改革等等,都是在尊重人民的基础上成功的。今天,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我们还需要不断营造和谐公平的社会氛围,尊重和保护改革成果,扩大改革效应。

发挥人民的首创精神一是充分营造和谐公平的社会氛围。人民群众都迫切希望通过改革改善生活水平,提高收入水平,消除生活困扰,因此,人民群众蕴含了改革中的极大动力和首创精神,但是要充分发挥这种优势必须要给人民群众创造有利的条件和发挥的土壤,要充分营造一个公平和谐的社会氛围。在政府管理方面,继续着力解决重审批,轻监管,弱服务这些顽疾,有效推进“放管服”改革;在发展理念上面,继续推进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理念;党员干部们遵守行为准则,带头做好示范,共同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二是尊重和保护改革成果,扩大改革效应。我们今天所取得的每一个改革成果离不开人民的支持和拥护,都付出了汗水和心血,改革的浪潮没有停息,改革的步伐不会停止,因为人民是推动改革前进的根本动力,我们要尊重和保护已经取得的改革成果,反思和总结改革过程的经验和教训,扩大改革的效应。

(三)改革要让人民有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是检验改革是否成功的钥匙,只有把这把钥匙牢牢抓在手中,我们的改革才算成功了,才算走对了方向,找准了目标。要精准把握人民的真实需求,采取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改革决策和举措,满足人民在改革中的期盼,解决困扰在人民身边,但人民却又无能为力的难题,提高医疗保障水平,改变教育资源分布不均,提供不足,改善就业失业问题,对住房土地进行统筹规划,提升公共服务和政府服务,加大对公共资源的合理开发和规划,让人民在工作和生活中感受到改革的福利,提升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总而言之,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在新时代改革的征程上,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尊重我们的改革历史经验和实践成果,坚持我们改革的初心和使命,发挥人民群众的力量,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们的改革进程才能有序推进。

[ 参 考 文 献 ]

[1]邓小平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83.

[2]邓小平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73.

[3]江泽民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28.

[4]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616.

[5]深入学习习近平同志重要论述[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178.

[6]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28.

[7]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19.

中图分类号: D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4379- (2019 )14-0269-03

作者简介: 陈君玲(1994- ),女,汉族,四川攀枝花人,研究生在读,中共四川省委党校,研究方向:政治学理论。

标签:;  ;  ;  ;  

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价值取向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