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肽PACAP干预家兔动脉粥样硬化的实验研究

神经肽PACAP干预家兔动脉粥样硬化的实验研究

李建芝[1]2002年在《神经肽PACAP干预家兔动脉粥样硬化的实验研究》文中指出目的: 通过观测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肽(PACAP)对家兔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AS)形成过程的干预作用,以阐明PACAP是否具有在体抗AS效应,并探讨其部分可能机制。 方法: 雄性新西兰家兔7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简称C组)、AS模型组(简称AS组)及PACAP干预组(简称P组)。分别于实验的第0、4、8、12周末,记录兔体重;采集兔耳中央动脉空腹血,测定血清中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的含量;同时处死每组兔各5~8只,取主动脉弓段及胸段。胸主动脉中段制作石蜡切片,分别进行HE染色、内皮素(ET)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免疫组化染色。余下的动脉条沿腹侧正中线剪开,作苏丹Ⅳ大体染色。并用图像分析仪定量测量斑块表面积、动脉残余管腔面积、斑块平均厚度及最大厚度。 结果: (1)C组兔主动脉无斑块形成。AS组及P组动脉斑块均随时间延长而有所加大、增厚。但P组病变较同期同部位的AS组轻。 (2)AS组及P组血清MDA含量均高于C组。但AS组MDA水平随时间延长而逐渐上升,而P组呈下降趋势,且P组MDA含量显着低于同期AS组水平。 (3)P组血清NO含量显着高于同期AS组。 (4)12周末时P组斑块内的ET免疫反应阳性程度及范围均小于同期AS组水平。 (5)P组与AS组间VEGF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基本一致,均表现为随时间延长VEGF在斑块内表达的范围及强度逐渐增加。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神经肋PACAP干预家兔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结论: PACAP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AS的进展,并使病变程度有所减轻。PACAP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抗脂质过氧化、促进NO产生、减少ET分泌有关。

任彩霞[2]2003年在《神经肽PACAP对家兔动脉粥样硬化血管重塑影响的动态实验研究》文中提出目的: 通过建立家兔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对胸主动脉进行定性观察和定量分析,探讨动脉粥样硬化(As)血管重塑(VR)的变化规律,以及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肽(PACAP)对VR的干预作用及其可能作用机制。 方法: 雄性新西兰家兔60只,随机等分为正常对照组(简称C组)、As模型组(简称As组)及PACAP干预组(简称P组)。分别于实验的第4、8、12周末随机处死每组家兔各5~8只,并取胸主动脉。在上述动脉条的头、中、尾部各截取约0.5cm长的组织作石蜡切片。HE染色的切片在光镜下做定性观察,并用图像分析系统测量相关形态学参数。余下的动脉条用苏丹Ⅳ染色,作大体形态观察。头段动脉切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标记血管平滑肌细胞α肌动蛋白(α-SM-actin)、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标记凋亡细胞,计算并比较As组和P组间细胞增殖指数(PI)与凋亡指数(AI)。 结果: 1.定性观察结果显示,C组无斑块形成。As组和P组斑块均随时间延长而呈进行性加重趋势。但P组大部分斑块较同期同部位As组的明显为小。 2.形态定量分析结果 ①As组VR变化规律。随时间延长,As组斑块面积逐渐增大,斑块检出率逐渐增加。且斑块多分布于头段,而中段、尾段依次减少(P<0.05)。管腔面积在早期斑块形成时并无改变,晚期则明显缩小(P<0.05)。斑块面积及管腔面积均分别与内弹性膜包围面积(IELA)、外弹性膜包围面积(EELA)呈正相关关系(P<0.05),IELA和EELA间也呈显着正相关关系(P<0.01),但斑块面积与管腔面积间并无直线相关关系。 ②P组结果分析。P组斑块面积、斑块最大厚度均小于同期As组(P<0.05), 神经肽PACAP对家兔动脉粥样硬化血管重塑影响的动态实验研究斑块检出率也低于As组(*<0刀5)。而管腔面积大于As组(P<o.05),早期时甚至大于C组管腔面积(P<0刀5),晚期时与C组也无差别。 3.免疫组化标记a-SM-attin,可见血管中膜及斑块内均有阳性细胞表达,但二者形态不同。随病变进展,As组斑块内阳性细胞逐渐迁移至腔侧并呈现帽状结构,而P组未形成此类帽状结构。 4.细胞PI和AI分析: ①各组 AI与H相比。AS组 AI与N相比,4周末时N较 AI大(P<0.05人8周末时 PI数值上较大,12周末时 AI在数值上与 PI相近。P组 AI与 PI相比,4周末时N较*大(P<0.05),8周末、12周末时*数值上较大。 ②两组间PL Al相比。P组PI和Al在4周末时均较AS组小(P <D刀5),8周末、12周末时数值上小于 As组。 @动态变化趋势。随时间延长,AS组和 P组细胞 PI和 AI均呈逐渐上升趋势,且*和 PI呈直线相关关系(P<0.05)。结论: 家兔As病变形成过程中存在着血管重塑现象,PACAP可通过抑制负性血管重塑及促进正性血管重塑延缓As病变的进展。

张莉[3]2005年在《神经肽PACAP对家兔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形态重塑的干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 研究家兔冠状动脉粥样硬化(AS)形成过程中心脏的形态重塑及其与内皮功能障碍的关系,探讨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肽(PACAP)对上述重塑的干预作用和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雄性新西兰家兔60只,随机等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AS模型组(A组,除普通饲料,每只兔每日进食胆固醇1.5g)及PACAP干预组(P组,与A组兔同样进食外,每周叁次静脉注射PACAP,使其即时血浆浓度约达10~(-8)mol/L)。分别于实验第0、2、4、8、12周末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叁酯(TG)、一氧化氮(NO)含量及一氧化氮合酶(NOS)活力;并于实验第4、8、12周末随机处死每组动物5~6只,定位取带有冠脉主干的心脏组织制作石蜡切片,分别行HE、Van Gieson染色,在光镜下进行定性观察和/或定量分析。结果: 1.血清指标:A组和P组血脂水平升高,以A组为着,12周末时P组血脂含量显着低于同期A组(P<0.05)。A组8周末前原生型NOS(cNOS)活力波动,诱生型NOS(iNOS)活力持续上升,其后两者活力均下降;P组cNOS和iNOS活力8周末前均呈上升趋势,4周末时cNOS和2周末时iNOS活力显着高于同期A组(P<0.05),8周末后变化趋势与A组一致。A组血清NO含量8周末前有所上升,其后下降;P组则持续上升,12周末时显着高于同期A组(P<0.05)。 2.定性观察结果:C组心脏组织无病变。A组及P组冠状动脉内膜表面EC肿胀、脱落,冠脉心外膜主干和心肌间小分支均有斑块形成,血管外膜及心肌细胞间胶原增多。但P组内皮形态改变出现较晚,冠脉小分支内病变及相应部位胶原沉积轻于同期A组。 3.形态定量分析:A组冠状微动脉重塑指数(管壁面积/管腔面积)增大,12周末时(2.58±1.54)显着高于同期C组(1.34±0.58);心肌细胞最大横径缩小,8周末时(13.85±2.27 μm)已显着小于同期C组(14.68±2.40μm)(P<0.05)。P组相应参数与C组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 家兔冠状AS形成过程中存在冠状动脉及心肌形态重塑;PACAP可通过内皮保护等机制,抑制心脏形态不良改变,发挥抗AS效应。

贾琴[4]2006年在《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中的心肌重塑及PACAP的干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 通过对心肌胶原含量和成分的变化以及心肌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变化进行定性观察和定量分析,以探讨动脉粥样硬化(AS)形成过程中的心肌重塑和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肽(PACAP)的干预作用及其可能作用机制。 方法: 雄性新西兰家兔60只,随机等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AS模型组(AS组,喂饲高胆固醇饲料)和PACAP干预组(P组,除喂饲高胆固醇饲料外,静脉注射PACAP)。分别于实验第0、2、4、8、12周术测定血脂含量,并于实验第0、4、8、12周末随机处死每组家兔各4~6只,定位取带有冠状动脉主干的心脏组织制作石蜡切片。一部分切片行HE染色和饱和苦味酸—天狼猩红染色,分别在普通光学显微镜和偏振光显微镜下对心肌组织的一般形态及心肌胶原含量和成分的变化进行定性观察和定量分析。另一部分切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并对第12周末心肌组织切片应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凋亡细胞,进而计算心肌细胞和间质细胞的增殖指数(PI)及凋亡指数(AI)。 结果: 1.血脂:AS组和P组血脂含量均升高,但P组自4周末后血清甘油叁酯含量开始明显低于同期AS组水平,12周末时血清总胆固醇含量也明显低于同期AS组水平(P<0.05)。 2.定性观察结果: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发现AS组和P组冠状动脉主干和肌间小分支均有斑块形成,心肌组织中心肌细胞间隙增大,胶原沉积,细胞连接松散,但P组冠状动脉和心肌组织病变程度均轻于AS组。偏振光显微镜下观察发现AS组和P组心肌细胞间及肌间小血管周围Ⅰ、Ⅲ型胶原均见增多(尤其Ⅰ型胶原),但P组Ⅰ型胶原增多程度明显轻于AS组。 3.定量分析结果:(1)AS组和P组心肌间质胶原容积分数(CVF)及Ⅰ/Ⅲ型胶原比值均高于C组水平,但P组心肌间质CVF及Ⅰ/Ⅲ型胶原比值均明显低于AS组水平。(2)AS组4周末时心肌细胞PI明显高于同期C组水平(P<0.01),而P组心肌细胞PI则与同期C组之间无明显差异。(3)AS组间质细胞PI均高于同期C组水平。

程增兰[5]2008年在《AS形成过程中家兔主动脉壁胶原的变化及PACAP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建立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模型,动态观察AS形成过程中家兔主动脉斑块内Ⅰ、Ⅲ型胶原含量和Ⅰ/Ⅲ型胶原比值的变化以及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metalloproteinase-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tissue inhibitor ofmetalloproteinase-2,TIMP-2)的表达情况,并利用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定量分析,探讨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肽(pituitary adenylate cyclase activating polypeptide,PACAP)对这些指标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新西兰家兔60只,随机等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饲以普通兔饲料)、AS模型组(AS组,每只兔每日进食1.5g胆固醇)和PACAP组(P组,除喂饲高胆固醇饲料外,静脉注射PACAP,使药物血浆终浓度约为10~(-8)mol/L)。分别于实验第0、2、4、8、12周末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及血清甘油叁酯(Triglycerosis,TG)含量,并于实验第4、8、12周末随机处死每组家兔各5~8只,取胸主动脉置于中性福尔马林溶液固定,常规脱水、透明、石蜡包埋、切片。切片行组织学、组织化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HE染色观察各组主动脉组织学变化,并计算头段斑块检出率。Masson染色观察头段斑块内胶原变化,利用图像分析系统测定胶原容积分数(collagen volume fraction,CVF)。天狼猩红染色对Ⅰ、Ⅲ型胶原进行定性观察和定量分析,免疫组化染色观察MMP-2、TIMP-2的表达。结果:1.血脂的变化:AS组和P组TC、TG含量均升高,以AS组为着,P组TC、TG水平虽有波动,但自4周末起低于同期AS组水平。12周末时AS组TC、TG含量明显高于同期P组水平(P<0.05)。2.定性观察结果:(1)组织学变化:C组主动脉头段无斑块形成。AS组和P组随着时间延长病变加重、斑块增大,但P组病变较同期AS组轻。(2)胶原的变化:AS组和P组头段斑块内胶原沉积随时问延长增加,但P组胶原沉积少于同期AS组。偏光显微镜下发现主动脉斑块内Ⅰ、Ⅲ型胶原均增多,以Ⅰ型胶原增多为主,但P组Ⅲ型胶原增多较AS组明显。(3)MMP-2及TIMP-2的变化:c组MMP-2及TIMP-2染色阳性表达较弱。AS组和P组阳性表达均强于同期C组,随着病变进展,AS组和P组的阳性表达范围及强度均呈递增趋势,但P组的表达较同期AS组弱。3.定量分析结果:(1)AS组和P组头段斑块检出率均随着时间延长而呈递增趋势。P组低于同期AS组水平,12周末时AS组斑块检出率达到100%,而P组仅为80%。(2)AS组和P组的头段斑块内CVF均呈递增趋势。与AS组相比,自8周末起P组低于同期AS组水平(P<0.01)。12周末时P组CVF为(32.46±8.78),显着低于同期AS组(48.15±5.74)。(3)AS组和P组的头段斑块内Ⅰ型胶原CVF及Ⅰ/Ⅲ型胶原比值均升高,自8周末起P组明显低于同期AS组水平(P<0.01)。12周末时AS组Ⅰ型胶原CVF为(32.94±8.34),而P组仅为(19.44±6.06),同期AS组与P组Ⅰ/Ⅲ型胶原比值则分别为(6.06±3.21)和(3.21±1.56)。自8周术起P组Ⅲ型胶原CVF高于同期AS组水平(P<0.01),12周末时P组Ⅲ型胶原CVF为(8.60±4.72),明显高于同期AS组(6.56±2.74)。结论:家兔AS形成过程中存在胸主动脉头段斑块内胶原含量增加、Ⅰ/Ⅲ型胶原比值升高及MMP-2和TIMP-2表达增强的现象;PACAP通过降低血脂、影响MMP-2和TIMP-2的表达,抑制斑块内胶原沉积,并延缓Ⅲ型胶原向Ⅰ型的转化,对AS的发展起到良性干预作用。

参考文献:

[1]. 神经肽PACAP干预家兔动脉粥样硬化的实验研究[D]. 李建芝. 暨南大学. 2002

[2]. 神经肽PACAP对家兔动脉粥样硬化血管重塑影响的动态实验研究[D]. 任彩霞. 暨南大学. 2003

[3]. 神经肽PACAP对家兔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形态重塑的干预研究[D]. 张莉. 暨南大学. 2005

[4]. 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中的心肌重塑及PACAP的干预研究[D]. 贾琴. 暨南大学. 2006

[5]. AS形成过程中家兔主动脉壁胶原的变化及PACAP的影响[D]. 程增兰. 暨南大学. 2008

标签:;  ;  ;  

神经肽PACAP干预家兔动脉粥样硬化的实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