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生活化资源在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意义与应用论文_陈庆旺

探索生活化资源在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意义与应用论文_陈庆旺

摘要:随着社会法律体系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儿童犯罪低龄化的趋势也开始日益显著,加强小学道德与法治建设成为重中之重,确保他们从小树立法治意识,能够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本文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生活化教学的意义入手,积极探索生活化资源在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措施,如丰富生活化教学的内容,加大生活化案例的解读,优化生活化内容的设计,教师要指导学生观察生活,力求为推动教育体系全面优化进行有益的尝试及探索。

关键词:小学;道德;法治;措施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组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选择的案例,大多源于真实生活,确保学生在学习后能够听懂、会用、用好。因而,生活化是小学教学的必要手段。由于小学生的思维还处于发育阶段,对周边的事物认知能力相对较弱,只有借助于身边人、身边事,才能够让他们知对错、明是非,逐渐形成完善的认知体系。生活化教学的本质在“贴近、实践、真实”,通过对周边事物的潜移默化,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生活态度、法治观念、人生理想,从小打牢法治基础。首先,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生活化内容是选择身边人、身边事为案例,通过讨论或解析阐明道理。其次,能够更好地用于实践。通常情况下,小学生的学习更像是一个模仿的过程,除适当的讨论外,必须要明确指出对错,才能够逐渐形成规范与约束。

二、探索生活化资源在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措施

学术界对于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应用生活化资源现象进行大量的研究,取得了极为丰富的理论成果,随着理论体系不断向前发展,必然会产生越来越多的生活化教学理论及技巧,为全面实施教育提供重要的抓手。

(一)丰富生活化教学的内容。

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都处于发展状态,对外界事物保持足够的好奇心,对于中规中矩的教学方式一般会从心理上比较抗拒,不愿意配合完成教学任务。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特征,将生活化教学资源应用于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教师必须要将教学本身生活化,选择生活化的教学资源,应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才能够取得事半而功倍的效果。如,组织《父母多爱我》教学时,教师必须要通过创设情境去启发学生的思维,而亲情往往是最容易引起话题和联想的类别。视频播放:一个小男孩为了让妈妈给自己买零食,在公共场所又哭又闹,但妈妈始终坚持原则,没有给他购买。结合视频提问:“为什么妈妈会那样做?”通过旁白引导,让小学生认识到父母的用心良苦,而这,也是父母爱的表现,进一步增强对父母的爱和理解。生活中的案例相对较多,教师必须要选择适当的案例进行综合,将不同的场景融合于一张图片、一个视频,通过简短的表述就能够清晰表达想法,也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共鸣。

(二)加大生活化案例的解读。

生活化教学资源必须要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 生观。道德与法治源于生活,案例选择和讲解时,必须要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群体的生活经验,选择他们能够接受和理解的方式进行讲解,给予他们更多的指导。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以《做学习的主人》为例,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可以充分的用到生活中的素材引导,“同学们,你知道吗?“问题”作为最好的导师,为了学得好,就需要在心中多思考,你的心中有哪些问题呢?学生们不断的提出自己的疑问,通过教材进行思考并了解到:为什么在星空中有那么多星星?城市中为什么会出现堵车?有些同学因为不想提问题或者是害怕,你怎么看待这种想法的?你出现了这种想法吗?可以积极的沟通与交流,又进行了一次观察活动,看看我们可以提出什么问题,比如秋天的植物有什么变化呢?了解周围的环境情况,在学生出现疑问的时候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找到答案,学生能够遇到问题并且向别人请教,查阅资料,而且进行了考察,最后通过你问我答的办法,看谁提到的问题最能够激发思考力和想象力,看谁能够最终解答出别人提出来的问题,这样,学生能够利用时间主动在课后寻找相关的学习资料,促进他们的学习,让他们做学习的主人。由此可见,生活化教学对于小学道德和法治课程而言,有着极为重要的融合意义。

(三)优化生活化内容的设计。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融合生活化内容,有着良好的实践效果。一方面,道德与法治教学资源来源于生活,选择生活化资源能够更好地理解课本知识;另一方面,生活化案例具有极强的趣味性,能够更好地营造学习氛围,提升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果案例本身脱离生活,就会影响学习的效果。如,以《爸爸妈妈在我心中》为例,小学生的知识体系是在生活中体验、摸索逐渐积累起来,教师必须要利用数字媒体选择更多适宜的教学资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播放一段反叛男孩与父母的视频,通过播放视频,教师展开教学。首先,教师让学生对父母的形象进行描绘。学生多用“严厉”、“严格”形容自己父母的形象,有的学生则认为自己的父母像朋友。最后,老师汇总同学们的评价,进行总结。“同学们,父母不管用何种方式,都是爱我们的表现,我们对待父母,要理解父母,要懂得父母的不容易,要常怀感恩之心”从而引导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看自己是否也存在对父母不理解的问题。总而言之,生活化内容仅仅是教学载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一切都是围绕教学目标存在的,必须要确保教学目标、内容、重点不出现偏移。

(四)教师指导观察

小学道德与法制课程内容选择中,内容和学生的生活有密切的关系,可以充分的体现学生的生活,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不断的进行实践,案例的内容要融入到生活中,通过主人翁精神以及合作精神的方面进行探讨和分析,教师还要了解生活细节,才能够找到出现的问题,针对具体的问题提出具体的案例,促进道德与法制课程有效的进行结合,素质教育的目标就是为了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尤其是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必须要成为一种习惯,正常而言,学习本身就是习惯的培养,只有让学生成为习惯,才能够保证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效果。教师引导学生透过生活观察世界,不仅增强学习的兴趣,还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情感。通过基础的教学与引导,逐渐形成自己的认知,能够从独特的视角认识世界和理解世界,确保教育效果最大化。“授人以渔”,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是非对错,还要教会他们认识世界的技能,在遇到事情时,学生能够凭借自己的理解判断对错,并选择最佳的处理方式,提升他们道德和法治意识。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生活中的美好的事物,如,给老人让座、帮妈妈做家务等等,生活化内容源于生活,最终也将回归生活,对学生的生活产生本质的影响。

结束语

综上所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逐渐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四有”儿童始终是教育的根本目标。教学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不存在一成不变的教学体系,教师应当做到因人而异、因势而宜,给予学生最好的指导。对于道德和法治教育而言,生活化教学必须要突出细节教育,虽然案例来源于生活,但生活本身往往会有更多的反馈,必须要换位思考,从小学生视角去解析案例,认识世界,才能够更好的培养他们的素质能力,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赵雪莲.生活化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J].甘肃教育,2018(05):121.

[2]张楠. 《品德与社会》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6.

论文作者:陈庆旺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10月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23

标签:;  ;  ;  ;  ;  ;  ;  ;  

探索生活化资源在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意义与应用论文_陈庆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