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观察论文_杨剑波

(核工业四一六医院 四川成都 610000)

【摘要】目的:观察输尿管上段结石采用不同术士治疗的效果差异。方法:以经皮肾镜碎石术与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为操作方法,对比手术安全程度及术后组内并发症差异性。结果:观察组手术总用时(43.17±5.25)min、术中出血量(46.93±5.71)ml、术后出血量(28.74±5.11)ml、住院时间(5.36±0.62)d、并发症发生率为3.33%,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更具安全性。

【关键词】输尿管结石;后腹腔镜;效果

【中图分类号】R6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1-0179-02

输尿管结石为泌尿外科常见病症,传统治疗多采用开放性手术或体外震波碎石术,但在结石排出率上较低[1]。本文研究了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的应用优势,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2015年1月至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输尿管上段结石住院病患共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两组。对照组中男女比例为12:18;年龄区间处于26~54岁,平均年龄(41.47±3.83)岁;自发现结石至今病程时间处于3周至1.5年之间,平均病程(0.81±0.20)年;结石位置诊断结果:19例结石位于右侧、11例结石位于左侧。观察组中男女比例为13:17;年龄区间处于27~56,平均年龄(42.19±3.62)岁;自发现结石至今病程时间处于3周至1.5年之间,平均病程(0.82±0.22)年;结石位置诊断结果:19例结石位于右侧、11例结石位于左侧。两组患者均了解手术基本操作及利弊,签署同意书,组间性别比、病程等基础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一般方法

对照组行传统经皮肾镜碎石术,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保持截石位,膀胱镜操作下将F5输尿管导管插入肾盂。若插入过程中发现难度较大,可先使用的激光将结石松开再将导管插入,以便于建立人工肾积水(根据肾脏积水情况,轻度积水的患者行人工肾积水,中到重度积水患者无需行人工肾积水)。腋后线第12肋缘下穿刺肾上盏或肾中盏。利用导丝引导确保通道并逐级扩张到F16至F18,置入F8肾镜(德国狼牌)直视下选择爱科凯能钬激光降结石击碎并冲洗取出。术后为患者肾造瘘管并留置双J管。复查患者结石治疗状况。若仍存在残留的较大结石,则实施二期经皮肾镜碎石术。

观察组行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垫高腰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侧卧位。腋中线骼嵴上两横指位置做切口(2.5cm)。撑开肌肉层,食指浸入腹膜后间隙使之后腔钝性扩大,放入自制乳胶手套气球注入约600ml气体。使用12mmTrocar放置在腋中线骼嵴上两横指位置。常规缝合手术切口,避免漏气,利用套管置入腹腔镜。建立人工气腹,将二氧化碳通入后维持压力处于13.5mmHg左右。使用5mmTrocar(腹侧)以及12mmTrocar(背侧),放置在腋前线肋缘以及腋后线肋缘下方,结合结石定位游离输尿管结石段并钳夹固定,予纵行切开结石梗阻上方位置,取出结石。将F7双J管向下推入膀胱,将双J管上端置入肾盂,予4-0可吸收线间断缝合输尿管切口,留置腹膜后血浆引流管,退出穿刺鞘,皮肤全层缝合。

1.3 观察指标[2]

手术出血量越少、用时越短,表示手术安全性越高;患者越早出院、并发症发生率越少,表示患者恢复速度越快。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手术数据及并发症数据展开分析统计,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数据,以t检验;以[n(%)]表示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表示组间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手术情况

比较两组手术情况,结果显示观察组各项数据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3.讨论

输尿管结石在泌尿系结石中占比可达到三成[3],通常结石直径在6mm以下时可通过尿管直接排出,但若结石直径较大很可能造成患者明显疼痛感,若长时间停留在体内会造成黏膜出现继发性病理变化,例如形成炎性息肉和肉芽包裹状态,无法自主排出[4]。

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操作手术时间较短且风险较低,是目前较为青睐的治疗方法[5]。在这一操作下,可在方便的操作、良好的视野下找到生理解剖规律,迅速发现结石并曝露结石段,在切开输尿管过程中可在整齐的边缘下实现全层切开[6]。但在临床应用上,首先应掌握手术指征,当直径在1cm以上、处于中上段输尿管位置时方可实施手术,若结石接近肾门位置则不宜选择此项操作,存在结石进入肾盂的可能性。其次应注重边缘切开的整齐性,否则可能由于后期缝合难度较大造成术后漏尿情况。

根据本次研究结果,对照组手术总用时、术中出血量、术后出血量、住院时间分别为(74.36±6.33)min、(85.47±6.32)ml、(79.52±4.28)ml、(8.58±0.74)d,观察组分别为(43.17±5.25)min、(46.93±5.71)ml、(28.74±5.11)ml、(5.36±0.62)d。并发症方面,观察组中肠管受损1例,对照组中结石未排净4例、伤口感染2例。对比可见,观察组手术方式具有更高安全性,且该组患者术后可更快恢复。

【参考文献】

[1]阮厚鑫,廖贵益.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与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单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分析[J].安徽医药,2015,v.1902:327-329.

[2]林立国,吴国忠,孙忠凯,蔡浩榕,丁国栋.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和单孔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对比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5,v.18;No.46417:2050-2053.

[3]赵万辉,封郭生,却学云,吴之坤.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与经皮肾镜碎石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v.721:130-131.

[4]孙翔,冯亮,傅斌,孙庭.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5,v.22;No.41334:76-78.

[5]施斌.ESWL序贯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与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比较[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v.1680:58-59.

[6]王鹏飞.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肾盂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疗前沿,2013,v.810:45-46.

论文作者:杨剑波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5

标签:;  ;  ;  ;  ;  ;  ;  ;  

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观察论文_杨剑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