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生教学能力训练策略研究论文

师范生教学能力训练策略研究论文

师范生教学能力训练策略研究

马 媛,吴 娟

(昌吉学院, 新疆昌吉831100)

摘 要: 提高师范生的教学能力,不仅可以促进师范生自身的成长,更是有利于提高我国教师的专业素质,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分析了加强对师范生教学能力培养意义,阐述了提高师范生教学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 师范生; 教学能力; 训练策略

教学能力是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应当具备的重要技能之一,因此为了培养更加专业和优秀的教师,学校应当正确认识培养师范生教学能力的重要性,并且制定可行的训练策略来全面提升师范生的教学能力。

一、加强对师范生教学能力培养的意义

(一) 有利于促进师范生的健康成长

加强对师范生教学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是促进师范生成长的重要基础,因此教师应当注重对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教学能力是师范生在学习过程中应当具备的核心能力,也是促进师范生成才的重要指标,特别是当前师范生存在教学能力低下的问题,所以加强对师范生教学能力的培养也是当前的教学任务之一。加强对师范生教学能力的培养,可以提高学生的教学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教育服务能力。

(二) 有利于提高教师队伍的教学水平

加强对师范生教学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性。随着我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对于教师的综合素质以及专业素质要求不断提高,优化当前教师资源,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变的十分重要。所以学校要结合当前教育对于教师的要求来提高学生的教学能力,提高学生的教学技能水平,从而更好地符合当前的教学要求。此外,新课程改革的实行,核心素养教学的开展,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要保证学生的全面综合发展,必须要保证教师的专业性以及综合型,因此加强对师范生教学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三) 有利于推动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当前由于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导致我国教育也存在不平衡发展的问题,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加强完善农村基础教育体系十分重要。当前农村教育事业面临着教学人才紧缺、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低等问题,所以加强对师范生的教学能力培养也是解决农村基础教育事业存在问题的重要措施,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农村基础教育的师资队伍水平,更是缩短农村和城市之间的教育差距,更好地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二、提高师范生教学能力训练策略

(一) 对教育教学课程进行改革,完善师范生教育教学课程体系

针对于当前师范生教学存在的教学内容落后陈旧的问题,高校要加强对教育课程的改革,努力提高学生的教育理论水平,提高学生的教育观念等。比如,在开设教育类课程当中,学校可以结合当前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来对当前的教育课程进行改进或者增加教育课程,保证教育类课程的教学课时,授予学生更加先进的教育理论以及教育方式,从而有效地培养师范生的教育能力,提高师范生的专业水平。课程是保证教学质量,加强人才培养的重要蓝图,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因此在培养师范生教学能力的时候,要加强对师范生教学课程体系的完善。第一,要加强对实践课程的重视,在开设教学课程的时候,要始终以培养学生能力作为科学设计课程内容。在课程设计过程中,要注重实践课程、专业课程以及基础课程之间的协调性,要合理科学地安排好不同类型课程的比例以及实践,保证课程体系设计质量。此外,高校教师还要加强对课程教学实施方法的创新,在吸引师范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实践教学能力,为学生之后的就业奠定良好的能力基础。第二,课程的开设,要重视对师范生素质的培养,要加强对专业课程的优化调整,在提高学生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素质水平。专业基础知识是师范生开展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基础,所以要提升师范生的教学能力,必须要提高师范生的专业课程学习质量。所以在进行课程设计的时候,除了原有的心理学、教育学等内容,教师还可以适当地增加专业课程,比如职业课程,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教学技能水平。第三,在设计课程的时候,要加强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目标之间的结合,在拓展学生的基础课程教学的时候,也要注重对学生科学文化基础知识的夯实。所以在师范生教学课程设置的时候,要按照相关的教学要求,加强对必修课和选修课之间的比重关系调整,允许学生在完成专业基础知识学习之后,结合自己的兴趣来选择选修课程,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加强对师范生培养思路的创新,是提高师范生教学能力的重要前提,也是提高师范生对于教学的重要认知前提,因此高校要重视对师范生教学思路的创新,为培养师范生教学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第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当前传统的培养思路进行创新,要始终坚持学术和师范共存,重点突出学生的师范技能,在培养学生教学能力中,要结合学生之后的就业方向以及自身特点来调整教学思路,调整教学策略。特别是基础教学,对于师范生的要求比较高,不仅要求师范生应当具备有深厚的专业基础,还要求具有丰富的文化知识,以及深厚的教学能力,这样才能有效地提升我国基础教学的质量,为我国发展培养更多的人才。第二,在开展教学评价过程中,要加强对当前评价方式的转变和创新,要全面发展的创新观念,注重师范生的全面综合发展。在对师范生进行教学评价的时候,要改变传统的成绩优秀模式,不仅要注重对学生考试成绩的评价,更是要对学生教学能力的评价,注重对学生教学观念的评价,更加全面地对学生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

(二)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要有效地提高师范生的教学能力,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实习指导,不管是校内指导还是校外指导,在开展实习活动之前,校内教师要做好对学生的实习指导工作,在正式实习期间,应当聘请当地的教师作为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开展实习支教活动。但是在实际操作当中,由于指导教师的数量不足、专业水平不高等问题,导致实习指导效果不理想,无法对师范生的实习起到有效的指导作用,从而无法有效地培养师范生的教学能力,大部分师范生都是在摸索中完成实习任务。所以,为了保证指导效果,提高师范生的教学能力,学校应当派出专业的指导教师来指导学生完成实习任务,并且借助当地教师的作用来调动师范生的实习积极性,共同为师范生提供全面、针对有效的实习指导,全面地提高师范生的教学能力。

(三) 制定科学的教学标准,保证培养质量

“对分课堂”的教学理念最早出现在大学教学中,引入中学阶段是教学发展的必然结果.尤其是在高中物理的教学中,大量的实践需要学生同手去做.不管是电学的电路还是力学.人教版在教材的设计中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后续发展,将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都做出了适当的更新,满足了当前物理教学的需求.

(四) 完善学生的实习指导制度

在师范教学当中,对于教育课程的重视程度并不高,所以导致许多师范生缺乏对教育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所以在开展教育教学过程中,学校如果只是仅仅增加教育类的课程,也很难借此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无法有效地培养师范生的教学能力。所以在开展教育教学的时候,学校要加强营造良好的师范教学气氛,培养教师以及学生树立正确的教学认知,转变传统落后的教育观念。在教学过程中,学校以及指导教师应当通过多种途径来营造良好的教育气氛,为师范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为提高师范生的教学能力奠定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指导教师不仅要引导师范生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更是要引导师范生正确认识作为一名教师应当具备的专业素质,提高师范生对于提高自身职业素质水平的重视。

(五) 加强对师范生培养思路的创新

6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仅限公开发表的和主要的。以顺序编码制著录,即按文献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连续编码,在正文引用处加注上角标,文后按引用顺序依次列出。具体著录格式如下:

要提高师范生的教学能力,首先要提高师范生对于理论和实践之间的结合能力,但是由于在教学过程中缺乏明确的要求,导致师范生缺乏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在实习支教过程中,无法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许多师范生在实习过程中都是比较盲目和随意,导致经验累积不足,因此针对这个问题,师范学校应当制定明确的教学标准,借此指导师范生开展实习支教活动,比如学校可以制定详细的“实习支教教学标准”,引导师范生在开展实习教学时,要结合教学标准来开展,在规范师范生教学行为的同时,也能保证师范生的教学质量,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教学能力。比如,“实习支教教学标准”当中要明确指出师范生在实习支教期间应当达到的目标,然后借此目标要引导学生如何科学有效地开展实习支教活动。

(六) 重视教师的培养,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教师的教学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质量,因此在提高师范生教学能力的时候,必须要加强对高校师范生师资力量的构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着引导者和训练者的作用,所以提高高校师范生师资水平十分重要。第一,高校要对当前的教师考核评价体系进行调整优化,要鼓励教师重视专业知识以及教学能力的提升。在高校当中,对于教师的评价注重是偏向对教师的学术能力以及科研成果的评价,缺乏对师范生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评价,导致在师范生教育过程中,教师缺乏培养能力,进而影响师范生教学能力的培养效果。因此,针对于这个问题,高校要制定相关的策略进行改善优化,在对高校教师进行考核的时候,不仅要引导教师要重视自身专业基础知识以及学术科研成果的研究,更是要重视提高教学实践能力,从而为提高师范生教学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第二,为了进一步提高高校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高校应当加强对培训课程以及教学竞赛活动的开展,有效地提升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针对于存在的教师偏重学术研究的问题,高校可以通过开展专项的培训课程,来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此外,高校还可以通过教学竞赛的活动来提高高校教师对于教学实践能力的重视,从思想上认识到教学实践能力的重要性。为了进一步地提高高校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教师之间可以加强相互交流学习,积极吸取其他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教学实践能力。

(七) 加强校际之间的合作,构建合作共同体

在培养师范生教学能力的时候,高校可以通过加强对合作共同体的构建来实现,加强校际之间的合作,构建合作共同体。首先,在构建合作共同体的时候,可以通过高校、教育部门以及中小学校之间的合作来完成。在构建合作共同体的过程中,是包含着两个重要的协作体,分别是学校之间的合作以及校县之间的合作。为了更好地保证合作共同体的构建质量,可以通过成立专门的办公室来完成,保证合作共同体的及时交流沟通,保证信息的共享。在成立合作共同体的时候,还应当成立有专门的师范生实习试讲教室,教师还应当配备有足够的教学设备,保证试讲教学的正常开展。第一,合作共同体的内容之一是开展师范生的培养,主要是组织师范生进行教学观念以及教学见习活动,高校可以将实习的师范生安排到合作共同体当中,在实习过程中,可以还可以定期对师范生开展各种讲座以及示范课活动,从而更好地指导师范生如何开展实习教学。组织师范生进行实习活动是合作共同体的重要内容,通过开展支教活动,进行顶岗实习或者顶岗置换实习等,从而更好地提高师范生的教学能力。第二是合作推动教师专业发展,通过结合当前师范生的培训需求来设置相关的培训项目,通过短期集中的培训,来提高师范生的专业能力。结合培训的要求,合作共同体可以挑选优秀的教师来负责培训项目的开展,通过上示范课、开设专题讲座等形式对师范生进行教学能力的培训。第三是合作开展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通过组织相关的专家到高校开展各种教研活动,比如听课、评课等形式,从而更好地促进教学改革,更好地培养师范生的教学能力。比如校际之间的优秀教师之间可以通过相互合作来对课程资源、校本资源、网络资源等进行开发和创新,从而更好地丰富师范生的教学内容,为提高师范生的教学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其次,建立优秀师范生的选拔和就业基地,合作共同体通过开展免费的师范生招生、培养以及就业工作,通过加强高校和县级小学之间的合作,从而为优秀高校生提供优质的生源基础进行实习和就业。所以县级小学可以结合当前的教学实际情况,列出教师岗位需求,然后面对合作的高校进行优秀师范生的招聘,从中择优录取并且签订三方协议,既满足了当前学校的教师需求,又能够为优秀师范生提供实习和就业岗位,进一步地提高当前高校师范生的就业质量。

任何时代环境下女性都是相对于男性而言更为敏感的群体,她们是时代社会发展的导向标。李劼人的《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和《大波》中女性鲜明地反映了这一特征,她们处在时代社会发展最敏感的地带,她们受传统压迫最严重,却对现代社会最敏锐。她们以自身的身心变化反应着时代社会的变化发展。李劼人人笔下的女性有着传统妇女所没有的自由独立,对婚姻爱情的执着追求,而这些正是当代女性身上所体现的品格。她们在时代洪流中具有先导性和先锋性。

以黑体温度10 keV的X射线辐照Al圆柱腔为算例。X射线能注量Φ取4 J·m-2和400 J·m-2两种条件,其中,低能注量条件下,无空间电荷限制;高能注量条件下,存在空间电荷限制。X射线的时间谱为正弦平方脉冲,半高宽τ为25 ns。出射电子的θ方向角分布为余弦分布,φ方向角分布为均匀分布。由于可忽略光电效应的反应时间,所以发射电子的时间谱近似取X射线时间谱。

三、结语

提高师范生的教学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师范教育是培养专业教师的重要摇篮,所以师范教师要正确认识培养师范生教学能力的重要性,结合教学实际来完善教学训练策略,做好对师范生的实习指导工作,从而更好地提高师范生的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

[1] 李红玲.数学师范生教学能力培养的探究.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9,34(6):24-28,35.

[2] 舒敏.核心素养视域下师范生关键能力培养策略研究.内江科技,2019,40(6):73-74,140.

[3] 南冰.师范生教学能力培养模式改革探析.高教学刊,2019(11):148-150.

中图分类号: G65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4733( 2019) 05-0068-03

收稿日期: 2019-04-19

基金项目: 昌吉学院教学研究项目“师范生教学能力培养与训练体系研究和实践——以昌吉学院为例”(项目编号:17jyyb018)

作者简介: 马媛(1984-),女,新疆乌鲁木齐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社会语言学。

标签:;  ;  ;  ;  

师范生教学能力训练策略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