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及均等化的措施论文_刘波

如何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及均等化的措施论文_刘波

深圳市福田区公共文化体育发展中心 广东 深圳 518000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与社会的快速进步,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上升到新的高度,广大人民群众在物质生活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开始关注自身的文化需要。公共文化馆是开展社会宣传教育、普及科学文化知识、组织辅导人民群众文化活动的综合性文化事业单位和活动场所。为此,本文通过介绍文化馆在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标准化、均等化中的意义与当前文化馆在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标准化、均等化中服务效能不高的问题,从而引出提高服务效能,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的有关对策,供有关人士借鉴学习。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文化馆;服务效能

文化馆是县、市一级的群众文化事业单位,有的地方也叫文化中心。文化活动中心,作用是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并给群众文娱活动提供场所。目前我国各省市基本都有文化馆,并且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们精神文化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文化馆将被建设。文化馆作为公益性的文化事业机构,是履行公共文化服务职能的重要载体,也是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公益性质、服务内容和服务对象决定了文化馆在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 文化馆在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标准化、均等化中的意义

2015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是指运用标准化的原则和方法,制定和实施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实现数量指标化、质量目标化、方法规范化、过程程序化,保障公民享有优质与有效的公共文化服务的过程。均等化是指政府要为社会公众提供基本的、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群众需求相适应的、大致均等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但均等化不是指绝对的平均主义和单纯的等额分配,它强调的是机会均等和过程均等。且均等化是在尊重人们自由选择权和需求差异的基础上,满足人们的多种文化需求。

因此,在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标准化、均等化中,如何通过科学有效的措施,探索建立文化馆的标准化、均等化,提供优质高效的文化服务,是文化馆面临的重要课题。

2 文化馆在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标准化、均等化中服务效能不高的问题

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主力军,长期以来,文化馆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标准化、均等化建设作出了很多努力,在加强流动服务,丰富活动形式,落实免费开放等方面作出了积极的尝试,但总体来看,当前文化馆建设中还存在着资源分散且发展不均衡,重基础设施建设而轻服务内涵和质量,推崇活动数量而忽视了群众文化需求等问题,这就造成了文化馆服务效能不高的问题,也不利于更好的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标准化、均等化建设。

因此,多措并举提高服务效能,文化馆要从整合服务资源、完善服务网络、创新服务机制等方面入手,逐步建立以公众需求为导向、优质高效、普遍均等的文化馆服务机制,实现文化馆的均衡发展和高质量的服务,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标准化、均等化建设。

3 提高服务效能,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的有关对策

3.1建立文化馆的动态服务标准

文化馆的标准化是一个动态浮动的过程,随着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保障能力的提高,均等化的范围和内容也会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因此标准化不会是固定的,只能是一个时期的相对稳定,根据实际情况的改变而相应改变,实际上是一个动态标准,这个动态标准包括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横向来看,根据文化馆不同发展阶段的要求,动态地制定或调整本馆的服务范围和标准,包括设施建设标准、设备标准、费用标准、服务内容和服务项目标准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纵向来看,是市、县、乡三级的动态标准,由于这三级在经济发展、群众需求等方面还存在很大差异,各文化馆的建设标准和服务标准等也会各不相同,这就需要在结合当地实际的前提下,在确保最低公益原则的基础上制定切合实际的服务标准,以更好的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

3.2提高免费开放的服务水平

免费开放,不是简单的敞开大门,而是在免费开放的前提下提供更好的服务,这就需要文化馆提高服务质量和积极加强对群众的引导服务。一是要切实做到“零门槛”入内,不仅包括不同群体的零门槛,使老年人、青少年、残疾人、农民工等每个社会成员不分地区、年龄、身份都能有机会享受服务。也包括活动设施的零门槛,在设施建设、设备采购、场所使用上能够满足不同社会群体的使用需求,真正做到群众走的进来,愿意进来。二是要科学制定馆内的服务内容和服务项目,在服务的过程中加强对群众的引导。在免费提供活动场地的同时,合理制定群众喜闻乐见的服务内容,做到内容丰富多样,有计划、成体系,同时对群众所开展的活动内容适当加以辅导,不断丰富群众活动的文化内涵,提升他们的文化涵养,因此,免费开放,既要保证社会公众的普遍参与,又要保证优质高效的服务,保证效益发挥的最大化。

3.3逐步实现数字化服务

目前,加强文化馆数字化建设已成为文化共享工程向基层延伸服务的主要手段,是不断创新服务模式,提高服务水平的有效途径。数字化服务不仅可以实现公共文化资源共建共享,还可以大大提高基层对文化资源的占有量和使用量,对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建设,构建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文化馆的数字化建设还处于较低水平,有的地方甚至还是空白,相关的人才和设备配备也不高,因此,大力提高文化馆的数字化水平是当下文化馆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一方面要加强数字电子阅览室、终端计算器等基础设施配备,为文化资源共享,方便快捷的享受文化服务提供平台,另一方面要加强对相关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打造一支专业人才队伍,对平台建设和服务内容进行及时的补充更新和维护,再者,要提高数字化服务内容的多样性和有效性,使群众能够方便、快捷的享受到网上培训、网上阅览等多项丰富多彩的服务内容。像有些文化馆的数字化服务平台还具备了网上预约服务、网上体验和享受文化产品等功能,为民众提高了一个更宽广的服务平台。

3.4建立群众文化需求反馈机制

开展的各类文化活动是面向大众、服务大众的,因此,文化馆在加强流动服务、创新服务形式、提高均等化水平的同时,要特别注重群众的文化需求。开展群众文化活动需要逐步建立群众文化需求反馈机制,及时准确了解和掌握群众文化需求,积极探索“菜单式”“订单式”服务,把文化活动送到群众的心坎里,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和内容,提升群众文化活动的有效性。此外,为了更好的了解和表达群众需求,还要不断培养基层文化骨干,让他们成为开展文化活动的参与者,共享文化发展成果。总之,要坚持在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进程中把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需要,把保障群众的文化权利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确保群众文化活动能够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3.5在普惠的基础上打造文化品牌。

群众文化服务首先要遵循普惠型的发展原则,使最大多数的人能享受文化成果,参与文化活动。但仅有普惠还是不够的,还必须努力提高公共文化的品位与格调,推动公共文化精品的发展,不断发挥其文化辐射引领作用。通过整合优秀的社会文化资源并结合本地的地域实际,打造富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品牌,让文化品牌深入社会、深入民心,使文化服务更有效果。

4 总结

总而言之,当前文化馆建设中还存在着资源分散且发展不均衡,重基础设施建设而轻服务内涵和质量,推崇活动数量而忽视了群众文化需求,导致文化馆在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标准化、均等化中服务效能不高等问题。想要从根本上解决文化馆建设中存在的不足,就要从整合服务资源、完善服务网络、创新服务机制等方面入手,建立文化馆的动态服务标准、提高免费开放的服务水平、逐步实现数字化服务、建立群众文化需求反馈机制以及在普惠的基础上打造文化品牌。只有这样,才有让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呈现出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全面提升的良好发展态势。

参考文献

[1] 沈小冰.强化文化治理职能优化服务管理效能--在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中提升文化馆发展水平[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4(2):197-198.

[2] 周文娅.标准化、均等化与文化馆服务效能的提升[J].群文天地:贵州,2015(4):9-10.

论文作者:刘波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6年12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4/22

标签:;  ;  ;  ;  ;  ;  ;  ;  

如何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及均等化的措施论文_刘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