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移植术后侵袭性真菌感染及危险因素分析论文_李阳波1 杨春霞1 许亚宏2 卢奕2 贾志刚2 罗顺文2 郭

李阳波1 杨春霞1 许亚宏2 卢奕2 贾志刚2 罗顺文2 郭瑜2

1.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41;2.解放军第452医院肾移植科 四川 成都 610021

【摘要】 目的 研究肾移植术后侵袭性真菌感染(IFI)危险因素.方法 分析55例同种异体肾移植手术后并发IFI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肾移植术后IFI 与甲泼尼龙、单克隆抗体及多克隆抗体治疗呈正相关,持续性基础免疫抑制剂的使用是继发IF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术后定期对免疫抑制剂血药浓度监测并及时调整药物口服剂量可降低IFI发生率. 【关键词】 同种异体肾移植;侵袭性真菌;抗排斥;免疫诱导;【Abstract】Objectivetostudythekidneytransplantationinvasivefungalinfections(IFI)riskfactors?? Methodstoanalyze55casesofallograftrenaltransplantaGtionsurgeryconcurrentIFIpatientsclinicaldata?? ResultsIFIafterrenaltransplantationandprednisolone,monoclonalantibodyandpolyclonalantibodytherapywerepositivelycorrelated,continuousbasistheuseofimmunosuppressantsareindependentriskfactorsofsecondaryIFI??ConclusionpostoperativeregularlyontheimmuneinhibitorsblooddrugconcentrationmonitoringandtimelyadjustmentofdrugoraldosagecanreducetheincidenceofIFI?? 【中图分类号】R699.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995-01

肾移植是治疗晚期尿毒症的有效手段,但肾移植后的各种感染问题仍然是困扰移植后患者长期生存的主要问题之一[1,2].现笔者回顾性分析55例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后IFI患者临床资料,以探讨肾移植术后IFI的发病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一般资料 搜集2012年3月~2015年5月在解放军第452医院肾移植科行同种异肾移植术术后继发IFI55例患者临床资料.按照免疫方案分为三组:甲泼尼龙+基础三联免疫抑制剂(钙调磷酸类、酚霉酸、激素)组、甲泼尼龙+单克隆抗体(如巴利昔单抗)+基础三联免疫抑制组、甲泼尼龙+多克隆抗体(如兔抗人胸腺免疫球蛋白+基础三联免疫抑制组.入组病例男35 例,女20例,年龄37??5±2(22~47)岁,均为初次肾移植.其中尸肾21例,亲属供肾34例(其中父母→子女20例,妻→夫8例,直系兄弟姊妹间6例).术前诊断为慢性肾小球肾炎46例,IgA 肾病2例,肾病综合征5例,病因不明2 例.同时随机抽取肾移植术后未发生侵袭性真菌感染的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 表1 肾移植术后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1??2 术前免疫诱导、术后免疫抑制方案及预防性抗真菌药物使用情况 55例患者常规术中开放血液循环前给予甲泼尼龙1??0g静推及术后连续三日每日再给予甲泼尼龙冲0??3~0??5g充击抗排斥治疗,其中21例尸肾受者、7例亲体供肾血型不符合受者和8例夫妻间供肾均术前2小时起给予多克隆抗体免疫诱导,50mg/日,连续7~10日,另有12例术前及术后第四天分别使用巴利昔单抗20mg诱导,6例患者未进行免疫诱导.患者均按照公斤体重给予免疫抑制剂,其中48例受者应用FK506+MMF+Pred,7例受者应用CsA+MMF+Pred,术后均根据血药浓度调整免疫抑制剂剂量.55例患者中有3例于围手术期曾使用1周米开明预防真菌感染治疗.

1??3 侵袭性真菌病原学检查 明确病原诊断:分析患者病程、临床症状及体征、特殊检查等,初步判断感染性质疾病,完善辅助检查:三大常规、血液培养、尿液培养、1,3-β-D 葡聚糖测定、外周T 淋巴细胞计数、生化指标、胸部CT 影像学表现.主要特殊检查包括纤支镜肺泡灌洗液、CT 定位下肺活组织穿刺病理检查(由病理科工作人员展开检查,对切片有无真菌感染加以判断),发现真菌或菌丝,尿液培养酵母菌阳性、念珠菌阳性. 1??4 统计学方法 以SPSS18??0分析数据,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并行方差分析,否则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对比行x2 检验.P 值<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病原学诊断:①定位:上呼吸道感染10例,下呼吸道感染32例,泌尿道感染5例,另有8例部位不明确.②定性:痰培养结果为白色念珠菌13例,血培养结果为弯假丝菌母1例,白色念珠菌2例,纤支镜肺泡灌洗液培养结果菌丝5例,腹腔灌洗液培养菌丝2例.55例患者中确诊8例,临床诊断20例,拟诊27例. 2??2 免疫诱导与免疫抑制剂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甲强龙、单克隆抗体、多克隆抗体的使用是术后发生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 而常规持续性服用基础三联免疫抑制剂是IFI的独立危险因素,免疫抑制过度与IFI有显著正相关性(P<0??05),围手术期预防性抗真菌治疗可能对IFI具有保护作用(表1). 2??3 非免疫因素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本组患者性别、年龄、职业、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与术后发生侵袭性真菌感染无相关性(P>0??05).

3 讨论肾移植术后继发IFI早期症状多无特异性,笔者认为通过总结肾移植术后感染性疾病的特征,针对患者术前及术后免疫抑制方案和疑似发生感染时间截点,作为初步判断感染类型及大致感染源的方向标,早期积极、包围性、针对性使用抗菌素为系统性检查进一步明确病原赢得宝贵的时间[3]. 本组患者的感染定位诊断率较高,这可能与近5年来我院侵袭性真菌的相关实验室检查、肺泡灌洗培养、活组织病理诊断等技术的广泛开展有关.随着近10余年来新型免疫抑制剂如他克莫司、新山地明、骁悉等广泛应用于肾移植术后抗排斥治疗,高效的免疫抑制作用降低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提高了人/肾存活率,但同时也大大增加了各种感染的风险.本组研究中:反复使用甲强龙冲击抗急性排斥与单次、足疗程使用单克隆抗体或多克隆抗体免疫诱导治疗患者在发生侵袭性真菌感染的风险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反在复多次使用甲强龙冲击抗排斥后发生各类感染的风险较常规使用者有明显差异(P>0??05),这表明:大剂量甲强龙、单克隆抗体或多克隆抗体的使用是术后发生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而即使同类型抗排斥方案患者术后发生IFI的情况亦不尽相同,这表明IFI可能与医疗技术因素、环境因素及特殊危险因素有关,但本研究中无直接相关证据.

综上所述,肾移植术后IFI的发生与持续接受免疫抑制治疗有关,且与使用大剂量甲强龙、单克隆抗体及多克隆抗体免疫诱导与否有着密切的联系. 术后定期对免疫抑制剂血药浓度监测并及时调整药物口服剂量,可防止免疫过度,可降低IFI的发生率. 表2 真菌感染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

参考文献[1] SiaIG,PayaCV??Infectiouscomplicationsfollowingrenaltransplantation [J]??SurgClinNorthAm,1998,78(1):95-112?? [2] 唐雅望,张玉海,贾宝祥等?? 肾移植2200 例次临床分析[J]?? 中华医学杂志,2001,18(2):20-23?? [3] 闵志廉,朱有华,何长民等?? 尸体肾移植1011例次的临床报告[J]??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1994,15(5):401-406

论文作者:李阳波1 杨春霞1 许亚宏2 卢奕2 贾志刚2 罗顺文2 郭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综合临床》2015年12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10

标签:;  ;  ;  ;  ;  ;  ;  ;  

肾移植术后侵袭性真菌感染及危险因素分析论文_李阳波1 杨春霞1 许亚宏2 卢奕2 贾志刚2 罗顺文2 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