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课堂导入谈语文教学中“思维的发展与提升”论文_宋振雷

从课堂导入谈语文教学中“思维的发展与提升”论文_宋振雷

◆ 宋振雷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实验小学 255000

众所周知,课程标准在多个方面强调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作为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核心素养的基础;“思维发展与提升”是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标志;“审美鉴赏与创造”是语文核心素养的综合应用;“文化传承与理解”是语文核心素养的终极旨归。

在日常的语文实践中,我认为,思维训练与提升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在阅读中能获得对语言和文学形象的直觉体验,包括情感。二、能够在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活动中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自己对现实生活和文学形象的感受与理解,从而丰富自己的经验与语言表达。三、能够辨识、分析、比较、归纳和概括基本的语言现象和文学形象,并能有依据、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发现。四、能联系生活实际,迁移运用已经获得的语文能力,有效地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与人交流沟通,准确、清晰、生动、有逻辑性地表达自己的认识。五、能运用批判性思维审视文本,在表达中有自己的思考,形成自己的认识。六、能自觉分析和反思自己的言语活动经验,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和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敏捷性、批判性、独创性。

思维的提升与发展,作为语文“核心素养”不是由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在问题情境中借助解决问题的实践培育起来的。培育思维能力,首先在于如何才能创造“引发思考的情境”。唯有当思维活动产生之际,学习者才能拥有一种思维体验;唯有通过“真正的学习”而不是被动的接受,学生对学科的知识内容及其思考力,以及产生思考力的正确态度,才能一体化地培育起来。

以《狼牙山五壮士》一文为例,这是一篇经典的课文,老师们在教学时,常规的导入是从“壮”入手,让孩子们感悟五壮士的“壮”体现在哪些方面。一方面可以直击人物形象的感知,体会五壮士感人肺腑的英雄事迹,高大鲜明的人物形象;另一方面可以通达人物的情感,感受五壮士面对强敌,毫不畏惧、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

但是,有一点,在此前的影视资料的欣赏中,对于上述学习内容孩子们已经有了相对丰富的认识,再走这样的教学之路,有重复之嫌。况且孩子们业已取得的知识经验会严重削弱孩子们语文思维训练的质量,甚至不会去思考。因此,在课前导入时,我用黑色加粗的黑体字出示“狼牙山五壮士”这五个大字,整整占满了一个屏,极具视觉冲击力。

“同学们,你们知道老师为什么用黑色来呈现咱们的课题吗?”“老师,我知道。这五位英雄都已经去世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我们用黑色表示我们的怀念。因为在见过在我老爷爷的葬礼上,所写的字都是黑色。”“是啊,这五位英雄先后离开了我们。我们用黑色的颜色来表示我们的怀念与敬意。”“那,除了我们可以用黑色,还可以用什么色彩来呈现课题。请大家仔细思考,然后小组内和同伴交流一下,得出自己的收获。”十几分钟以后,孩子们举起了小手:“老师,我觉得可以用红色。因为我们升起的五星红旗是红色的,胸前的红领巾也是红色的。那是包括五壮士在内的千千万万革命先烈用自己的生命染红的。”“老师,我们小组也觉得可以用红色。红色,在我们中国人的心中是喜庆、胜利、幸福的颜色。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就是他们用自己的生命换来的。用红色同样能表达我们的怀念与敬意。”“老师,可以用蓝色。因为蓝色是天空与大海的颜色,蓝色表示的是宽广。五壮士的胸怀就像天空一样宽广。他们本可以归队,但是,他们舍弃生的希望,五个人死死地拖住了上千鬼子。最后群众和连队主力平安了,他们却壮烈跳崖。他们舍生取义,宁死不屈的精神和胸怀就像天空一样宽广。”“老师,我们组觉得还可以是绿色。绿色,是生命的颜色,是春天的颜色。今天我们学习这篇课文,学习和传承他们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这种宝贵的精神必将会一代代传下去,它们将永远充满生命的活力。”“老师,我觉得还可以是黄色。黄色是金子的颜色。革命先烈的面对强敌毫不畏惧、英勇顽强、宁死不屈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祖国的精神,已成为我们最珍贵的精神财富。就像金子一样必将永远闪闪发光!”……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实践,我认为成功之一就是导入对思维的激发。课堂有一段激情导入是非常好的,尤其是问“你们知道为什么吗?”当时把全部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到教师身上,激发了学生探求答案的愿望,从而很自然地将学生带人到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情节中。同时,激情的导入直入到文本,使得课题解得很好。学生通过对课题的理解,紧紧抓住“壮”字,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文章的中心所在,便于学生牢牢地把握文章的情感线索。

还有,激情的导入,实现了以读促思、自主学习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设计了多种形式的读,有意识地使学生在读中感受,读中理解。在学习顶峰歼敌这一个环节时让学生配上动作边读边演,整段的教学设计没有做任何繁琐的分析,这种开放灵活的形式给了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空间,让课堂充满生动和乐趣。在感受五壮士跳崖的悲壮这个难点上, 为了学生能深刻地体会壮士英勇跳崖的壮行,老师引导学生品读了对描写五壮士的神态、动作与语言的语句,观看五壮士英勇跳崖的视频,使学生对五位英雄的崇敬之情得到了升华。

对这节课而言,这个教学创意扎根在生活,孩子们从生活中搜索自己的生活经验。运用丰富的想象与联想,将自己对现实生活和文学形象的感受与理解,迁移运用已经获得的语文能力,经过自己分析、比较之后,完整、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认识。

由此,笔者认为,语文学习也好,语文教学也罢,其实那就是我们都要植根于生活,将语文学习积极对接学生的生活,积极提炼语文学习的要素,拓宽语文学习的视野和空间。这样,我们的语文学习就会变得很真实、很真诚、很简单。

论文作者:宋振雷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45总第30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8

标签:;  ;  ;  ;  ;  ;  ;  ;  

从课堂导入谈语文教学中“思维的发展与提升”论文_宋振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