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化检验中常见的危害因素分析及防护措施论文_朱黎平

理化检验中常见的危害因素分析及防护措施论文_朱黎平

(江苏省丹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理化检验科 江苏 丹阳 212300)

【摘要】目的:分析理化检验过程中常见的危害因素,并据此制定防护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中心理化检验科2010年1月~2016年1月发生的接触理化检验危害因子事件20起,分析其危害因素,并制定防护措施。结果:20起危害事件中55.0%因物理性危害因素诱发,45%因化学性危害因素诱发。结论:强化职业人员技术培训,规范检验流程,增强人员身体与心理素质,可最大限度减少危害事件。

【关键词】理化检验;危害因素;防护措施

【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8-0359-02

理化检验即基于生物化学、物理及化学基本理论,对类型多样的先进科研设备或科学技术予以充分运用,依据规定的技术标准,分析与评定受检样品质量及其变化的过程[1]。在理化检验过程中检验人员不可避免地会接触于易燃烧、易爆炸或腐蚀性高的物品,不光如此,即使应用最基本与普通的玻璃器具或电气设备也会危害理化检验人员人身安全。为此,本中心十分关注理化检验过程中的危害因素,在建设相应的防护设施的同时,还加强对检验人员安全防护知识的宣教培训,以增强其职业卫生意识,从而确保人身财产安全。为具体探讨理化检验中危险因素,现回顾性分析20起接触理化检验危害因子的事件。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本中心理化检验科2010月1日~2016月1日发生的接触理化检验危害因子事件20起,涉及人次22例,男女比例为16:6,年龄为28~51岁,平均(41.2±6.3)岁。

1.2 一般方法

对20起接触危害因子事件予以回顾性分析,找出诱发因素,并制定针对性防护措施。

2.结果

20起接触危害因子事件诱发因素 20起事件中11例诱因为物理性危害因素,占55.0%,其中4例为电离辐射,5例为噪声,2例为烫伤或灼伤;9例诱因为化学性危害因素,占45.0%,其中6例为长期与化学试剂接触,3例为检验过程中出现挥发性气体等。

3.讨论

3.1 理化检验中常见危害因素

3.1.1物理性危害因素 本组55.5%因该危害因素诱发,主要有以下几点:①电离辐射:理化检验时不可避免地使用大量仪器设备,而上述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电离辐射量,产生有害射线,且人们摸不着、看不见,该射线会对机体造血功能、组织器官及腺体等产生危害。若工作人员长时间处于该类电离辐射环境下会经常出现食欲降低、头晕、蓄积毒性、脑胀、造血功能障碍、内分泌失调、萎靡不振、失眠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反应[2],长期以往会导致严重职业病。本组4例因此诱发。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②噪音:计算机网络技术不断发展使得理化检验技术逐渐更新换代,实验室仪器设备越来越多,更新速度也持续加快。如气相色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超声波清洗机、原子吸收仪、微波消解仪及冰箱等会产生类型多样的噪音,导致工作人员难以集中注意力,易疲乏后导致错误[3]。若长时间处于噪音环境下会导致机体机制老化,各个系统如内分泌、心血管及中枢神经等受损,严重危害人员健康。③烫伤、灼伤及刺伤:检验过程中需应用马弗炉灰化样品或酒精灯等易出现灼伤现象,对强碱强酸溶液予以稀释、与高温物品接触或应用高温设备时可能会烫伤,强酸对物品予以浸泡时可能会被灼伤;应用或清洗玻璃器具时可能会被刺伤。

3.1.2化学性危害 本组45%因该因素诱发,具体包括以下两方面:①试剂自身:理化检验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应用化学试剂,比如强酸强碱类试剂均为必需品,然而该试剂会强效腐蚀人体皮肤、衣物及物品表面等,稍有不慎便会被灼伤。且氰化物、甲醛及一二氧化碳等均为常用物品,具备毒性,长期接触会导致中毒。②检验过程:理化检验全程都处于化学试剂环境下,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有机或无机污染危害。因所用试剂多具备挥发性,挥发后会出现大量强效刺激性或腐蚀性气味,导致患者发冷、步态不稳甚至意识模糊等,危害身体健康,还会影响周边环境。

3.2 防护措施

3.2.1确保操作流程规范有效 为确保理化检验工作可顺利开展,需建立良好且有序的秩序,为此相关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工作人员身体健康,依据卫生部颁发的相关要求在检验室中配备急救箱、防护服、防护面具以及排气设施等,营造优良通风与排风条件,为室内空气质量提供保障,进而减少人员身体承受损害。此外,还需对隔离屏障予以有效设置,有效屏蔽各类仪器设备发射的有害射线[4]。同时需对检测规程予以建立完善,且确保落实到位;指导工作人员对实验室中急救设备予以熟练合理使用,便于及时处理职业暴露。

3.2.2培训检验人员专业技能与素养 因理化检验工作具备特殊性,为此相较于其他行业,该行业职业培训规范也大不相同,为此需高度关注理化检验人员专业技能安全操作与安全防护培训。在理化检验人员入职前需进行专业培训与职业考核,工作后亦需定期开展,以此确保其工作能力能够与其工作岗位需求相满足,促使检验效率得以提升。此外,上岗前相关部门需对工作人员证件予以详细核实,要求持证上岗,且充分掌握检验流程,严格禁止在无防护措施情况下与加热中的电炉、化学试剂相接触或直接用鼻子识别样品或试剂等[5],最大限度减少不规范与不安全行为。同时还需注重检测人员身心素质,在工作过程中适当缓解压力,坚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确保工作过程中身心状态优良。

总而言之,当前社会愈发关注职业卫生研究,即避免职工在工作工程中遭受有害因素侵袭。对理化检测人员而言只有最大限度减少检验过程中危害因素进而减少职业病发生率才能增强检测工作质量,确保人员在社会适应、体格及精神上均保持健康。

【参考文献】

[1]高丽娟.理化检验中常见的危害因素及防护分析[J].科技风,2012,(7):208.

[2]罗赟.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理化实验室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及预防措施[J].职业与健康,2013,29(20):2707-2709.

[3]张兴波.疾控中心理化检验人员职业危害及防护探究[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15,26(2):封3-封4.

[4]朱晓磊,姜丽萍.理化检测中危害因素及防护分析[J].中外医疗,2013,32(30):177.

[5]贾芸.卫生理化检验实验室的安全管理[J].按摩与康复医学,20.

论文作者:朱黎平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10月第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12

标签:;  ;  ;  ;  ;  ;  ;  ;  

理化检验中常见的危害因素分析及防护措施论文_朱黎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