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英语语篇教学提高英语阅读效率_英语论文

加强英语语篇教学提高英语阅读效率_英语论文

加强英语语篇教学,提高英语阅读效率,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英语论文,英语阅读论文,效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国新课程改革以来,不少中学英语教师努力学习并认真实践新课程理念,英语课堂教学发生了显著变化,尤其在英语阅读教学方面取得了一些进步。然而,中学英语阅读教学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总体来看,目前中学英语阅读教学还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1)过分注重词汇和句子层面的教学,忽视语篇语义教学。目前仍有不少英语教师把语言作为知识来教学,因此讲解词汇、分析结构、翻译句子是主要的教学方法。阅读理解多停留在句子层面上。(2)对课文处理过于粗放,只求速度,不求质量,严重忽视阅读效率。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一些教师开始转变阅读教学方法,比如重视语篇信息的获取,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因此在阅读课上skimming和scanning是最为常见的阅读方式,只抓课文主旨大意和段落大意的理解,忽视对语言知识和语篇知识的有效输入与学习。(3)阅读后的练习和活动多为表层信息检测,而且形式单一,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本文在分析上述问题的基础上,试图通过语篇分析的方法来探讨中学英语阅读教学的本质,以期对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学英语阅读教学有所启发。

一、语篇特征和语篇分析

语篇(text)是指一段有意义、传达一个完整信息、逻辑连贯、语言衔接、具有一定目的和功能的语言单位或交际事件。[1]它可以是对话,也可以是独白,包括书面语,也包括口语。语篇的大小不一,它可以是一个交通标志、一则广告、一段诗歌、一篇文章,也可以是一部小说。我们通常认为句子是最大的语义单位。然而,功能语言学家Halliday和Hasan(1976)认为语篇是最大的语义单位。关于语篇的特征,de Beaugrande和Dressler(1981)指出语篇应具有七项标准:衔接性、连贯性、意图性、可接受性、信息性、情境性和跨篇章性,[1]其中衔接性(conhesion)和连贯性(conherence)是语篇的主要特征。

那么什么是语篇分析(discourse analysis/text analysis)呢?语篇分析是指从整体理解语篇内容入手,分析句子与句子之间,段落与段落之间的衔接方式、逻辑思维的连贯方式以及语言形式方面的内在联系,它不同于传统的句子结构分析,它重视语言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通过语篇分析使学生具有统览全篇的能力,掌握文本的主题,同时掌握句子在表达篇章整体意义上所起的作用。

语篇分析分为宏观分析和微观分析。宏观分析是指分析语篇的体裁结构及其表现特征。英语的文体特征是受英语思维模式的影响而形成的。因此,要了解英语的文体特征,我们必须要了解西方人与东方人在思维模式上的不同。西方人的思维模式基本上是“直线型”(linear),先概括,后细节;先抽象,后具体;先综合,后分析。一般都是首先直接切入主题,然后逐渐分点展开分析阐述,由主题句直接向纵深拓展。然而,汉语的思维模式主要是“螺旋型”(spiral),往往“迂回式”接近主题,而不是直接切入主题,展开讨论。不同的思维模式会产生不同的语篇模式。关于英语的语篇模式类型,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分类。以下四种是英语中最为常见的语篇形式:(1)一般—特殊型(general-particular pattern);(2)问题解决型(problem-solution pattern);(3)比较匹配型(matching pattern);(4)主张—反主张型(claim-counterclaim pattern)。

“一般—特殊型”在英语中是最常见、最具代表性的语篇模式,它充分体现了西方人的线性思维模式。它有两种表现形式:(1)“概括—举例式”(generalization-example)。这种模式的特点是段首句往往是一个概括句,可以表达某种观点、看法、结论和定义,下文的例证部分是对段首句的内容进行展开、充实,来强化或论证段首句的内容。(2)“整体—细节式”(preview-detail)。这种模式的特点是段首句往往是概括主题思想,然后再引出具体细节对主题思想进行说明。“问题解决型”思维模式的特点是先说明情况,然后引出问题,分析问题,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这种模式多见于叙事性文体和说明文。“比较匹配型”也是一种常见的语篇模式,英语中常用这种模式比较两种事物的相同点或不同点,通过比较手法让读者更加容易理解作者所传达的信息或表达的观点。“主张—反主张型”模式的特点是,作者首先提出一种普遍认可或某些人认可的主张或观点,然后进行澄清,同时说明自己的主张或观点,或提出反主张或真实情况,以此来说明那种普遍认可或某些人认可的主张或观点是错误的。

在阅读教学中,除了有必要让学生了解英语语篇的宏观特征之外,更重要的是让他们了解语篇内部的组织特征,这对语篇语义的把握与理解有重要作用。对于中学英语阅读教学而言,语篇的微观分析主要是语篇的“衔接”(cohesion)和“连贯”(coherence)两个方面。首先,文章是通过一定的衔接手段,将句与句、段与段有机地组合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语义整体。“衔接”可以通过文章的语篇标记(discourse markers)来观察,比如and,but,so,because等,因此“衔接”是显形的。根据Halliday和Hasan的语篇衔接理论,[2]语篇衔接形式包括语法衔接、词汇衔接和逻辑连接三种形式。

(一)语法衔接(Gramatical cohesion)

语法衔接包括照应,替代和省略三种形式。

1.照应(Reference)

照应是指用人称代词或指示代词等语法手段来表示一种语义关系,也就是用代词代替前文提到的人或事,前后形成照应关系,便于阅读。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衔接方式。照应分为人称照应和指示照应。

(1)人称照应(personal reference)

例如:I can't have any pets now because my mother hates them.

(2)指示照应(demonstrative reference)

例如:The fight all started when she asked me if she could copy my homework.I asked her why she wanted to do that,and she said that she had forgotten to do hers.

2.替代(Substitution)

替代是指说话者或作者为了避免重复而用替代形式来取代上文中的某一部分。这是一种重要的语言表达手段,常用one,ones,the same等。替代分为:名词性替代、动词性替代和分句替代。

(1)名词性替代(nominal substitution)。例如:

I don't like this red skirt.Please show me a yellow one.

(2)动词性替代(verbal substitution)。例如:

Have you written an email to your family?

Yes,I did it yesterday.

(3)分句替代(clausal substitution)。例如:

A:Has Mary passed the math exam?

B:Well.I think so.

3.省略(Ellipsis)

省略是指为了避免重复,突出主要信息,对语言结构中的某个成分省去不提。从某种程度上讲,省略结构在句法上是不完整的,但这并不意味着省略结构是不可理解的,因为受话者可以从上下文中找到被省略的成分。正是由于省略结构与被省略成分之间的这种预设关系使句子或语篇前后衔接。省略分为名词性省略和动词性省略。

(1)名词性省略,例如:

A:Would you like some more soup?

B:I'd like to,but there isn't any.

(2)动词性省略,例如:One boy is a boy,two boys half a boy,three boys no boy.

(二)词汇衔接(Lexical cohesion)

词汇衔接是指语篇中的一些词在上下文中重复出现或由其他词汇替代的现象,通过词汇的重复、同义、反义、上下义、互补等关系来使语篇语义连贯。词汇复现分为四种。

1.原词复现:I don't like dogs.Actually I hate dogs.

2.同义词、近义词复现:Tom is a smart boy.He always has a lot of clever ideas about how to make money for his class.

3.上下义词复现:My brother Tim is really good at sports.He plays football,basketball and baseball as well.

4.反义词复现:

A:On my next day Off,I don't want to go for a drive.That sounds really boring.

B:Oh,really? I think that sounds fun.

(三)逻辑连接(Conjunction)

逻辑连接是指表示两个或更多句子之间的某种逻辑手段,并指出句子是在什么意义上互相连接起来的。逻辑连接可分为以下10类。

1.列举(enumerative):first(ly),second(ly),third(ly),next,then,finally,for one thing,for another thing,eventually,in the end,to conclude

2.增补(additive):and,again,then again,also,moreover,furthermore,in addition,above all,what is more,equally,similarly,likewise,in the same way

3.总结(summative):so,so far,altogether,overall,then,thus,therefore,in short,to sum up,to conclude,to summarize

4.结果(resultative):so,as a result,consequently,hence,therefore,thus,in consequence

5.解释(explicative):namely,in other words,that is to say,better,rather,by this we mean

6.举例(illustrative):for example,for instance

7.替代(replacive):alternatively,or again,or rather,but then,on the other hand

8.对照(antithetic):instead,then,on the contrary,by contrast,on the other hand

9.让步(concessive):anyway,anyhow,however,nevertheless,still,though,in spite of,all the same

10.原因(causal):because,so,for,for this reason,that's why

关于连贯,许多语言学家作过描述,Nunan(1993)认为连贯是篇章被感觉到是一个整体而不是一串不相关语句的程度。McCarthy(1993)认为连贯是对于篇章有意义的整体,而非无意义的堆砌的一种感觉。[3]我国学者一般认为衔接是词汇和语法方面的手段,连贯是采用这些手段所得到的结果。刘辰诞(1999)认为“连贯与衔接的不同在于,连贯是主观的,衔接是客观的,衔接是篇章的一种特征,连贯是对篇章评价的一个方面,它只能由读者的评价来衡量。篇章的连贯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篇章的连贯程度有一个较大的范围:从最连贯到最不连贯”。[1]

衔接和连贯密不可分。衔接是具有外在表现形式的,可以通过语法、词汇、逻辑等手段来实现,表现的是语篇的表层结构。而连贯是使一个语篇能起到交际功能的条件,是无形的,需要通过逻辑推理来达到,表现的是深层结构。语篇连贯评价的标准是语段必须有一个主题。语篇中的其他部分都是这个主题的一部分,而且是为这个主题服务的。连贯的语篇应具有单一性,即不能把几层相对独立的意思拥挤在一个语段里。同时,连贯应具有完整性,即每一段要把一个相对独立的意思说完。此外,语篇之所以成为语篇不在于它的语法性,而在于它的语义关联性。如果一篇文章,即使每个句子都是符合语法规则的,但每句话从意思上互不关联,那么它就构不成语篇。

二、语篇分析对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

(一)超越句子层面的阅读理解,走向以语篇为单位的整体阅读理解

语篇理念下的阅读教学强调语篇结构和语篇语义的完整性,这对以往那种以句子为单位的阅读教学是一种挑战。传统的阅读教学总是把篇章中的词汇和结构看得很重要,阅读理解大多停留在句子层面上,学生获得语篇意义也基本上是把各个句子意义相加得出的意义总和。学生阅读的方法多采用“自下而上模式”(bottom-up approach),即学生的阅读理解从单词出发,然后扩大到短语和句子,力图去理解每一个句子的意思,但是这只是实现了阅读的横向理解,这叫understand the lines。这种理解只是对文章表层信息的理解,所以学生经常会在阅读中感到虽然读得很辛苦,但阅读速度很慢,而且理解也不全面,因为他们忽视了句子与句子之间是有联系的,他们没有从更大的语境范围去获取语义。其实,更丰富的语义是存在于上下文的语境里,更深层的语义是隐藏在字里行间,需要学生根据特定的语境去推理和判断,这叫understand between the lines。如果需要理解作者没有直接表达出来的观点、态度或情感,读者还需要understand beyond the lines。

语篇的语义不是单个句子的语义相加,因此学生还要学会竖向阅读,阅读时眼球既要左右运动,又要上下运动,扩大视距,寻找语篇标记词,按照语篇表层的逻辑线索快速而准确地获取整体语篇意义,这种阅读模式叫“自上而下模式”(top-down approach)。采用“自上而下模式”主要靠调动学生的背景知识,也叫“心理图式”,根据语境进行对文章意义的预测。“心理图式”对阅读理解有重要作用,阅读理解的过程就是预测、证实、修正、再预测的过程。正是由于人们的心理图式不同,不同的人对同一篇文章会有不同的理解。Grellet(2000)认为“Research has shown that reading is only incidentally visual.More information is contributed by the reader than by the print on the page.”[4]然而,在阅读中这两种阅读模式是经常交替使用的,这种交叉模式叫“相互作用模式”(interactive approach)。因此,阅读教学既要关注单句的理解和语言知识的学习,又要让学生站在语篇的高度从整体上把握语义,比如让学生根据文章标题预测文章内容;找出句子的关键词;从段落中找出主题句;从文章中找出主题段落等。总之,英语阅读教学不能仅停留在对字词和单句的解读上,也不能仅停留在对语篇表层信息的理解上,要超越“句子语法”,通过“语篇语法”去解读语篇的结构,探求语篇语境下的深层意义。这种立体化的阅读不仅有利于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也特别有利于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发展。

(二)重视培养学生整体阅读理解的技能和策略,帮助学生成为高效、独立的阅读者

阅读教学的目的除了让学生获得语言知识和文化内容以外,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阅读策略和技能。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把学生培养成高效、独立的阅读者。影响阅读理解的因素有很多,除了语言知识和背景知识以外,重要的就是阅读技能和策略。一个高效、独立的阅读者通常运用以下阅读技能和策略来提高阅读效率:1.带着目的去阅读;2.阅读前激活背景知识;3.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调整阅读速度;4.在读前、读中、读后进行设问;5.对信息进行分类和归纳;6.对信息进行对比或比较;7.区分观点与事实;8.辨认和分析语篇结构;9.辨认作者的写作目的;10.辨认作者的写作观点或态度;11.分清主要内容和支撑信息之间的关系;12.根据语境进行推理并作出推理的结论;13.对文章主要内容作出概括;14.对文章内容作出预测并修正预测;15.对文章内容进行解释或复述;16.判断原因和结果之间的关系;17.根据空间或时间顺序来把握文章内容;18.对文章内容做出总结;19.根据上下文来猜测不熟悉的语言项目;20.把文章内容形成语义图像。

(三)改进阅读练习的形式和活动设计,培养学生的语篇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

在当前阅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具体表现为学生通常主要“用眼睛去阅读”,而很少“用大脑去阅读”。学生思维能力训练不够的主要原因就是阅读后的活动设计比较肤浅,形式单一,没有从语篇的角度去检测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本文重点讨论几种基于语篇理解的活动形式,希望对阅读教学有所启发。

1.判断指代关系

文章中有很多表示指代的词语,比如it,they,them,their,he,him,his,she,her,this,that,these,those,there,here,now,then,other,the same等,这些词很小,但功能却很强大,它在文章中起着逻辑连接作用。根据指代词和所指对象的位置关系,指代通常分为前指和后指。人称指代关系的指代词一般都是前指,但在文学语言中也用于后指。因此,人称指代的后指是文学语言区别于口语化语言的标志之一。

请看下面的练习:What does each of the words in bold refer to?

In some science fiction movies,people in the future have their own robots.These robots are just like humans.They help with the housework and do the most unpleasant jobs.Some scientists believe that there will be such robots in the future.However,they agree it may take hundreds of years.

当然,这种练习也可以用连线的方式进行信息匹配,代词为一栏,被指信息为一栏,学生用连线的方式进行信息匹配。

2.判断因果关系

在英语文章中,作者通常运用因果关系来阐述或说明事物发展的状况。作者经常会先说明一个结果或一种现象,然后说明或分析造成这一结果或现象的原因,这种描述方式叫做“先果后因”。但是,一些作者也会先说明原因或条件,然后指明由这些原因或条件所造成的结果,这种描述方式称作“先因后果”。在设计因果关系方面的练习时可采用不同形式,比如可以提问(答案B):

Some animals hibernate in the winter.They go to sleep when their food source becomes scarce.The deep sleep helps them burn the fat they have stored more slowly.When spring comes,they wake up and begin to look for food again.

Why do animals hibernate?

A.They are tired.

B.They can no longer find food.

C.They do not like the cold weather.

此外,也可以让学生根据提示完成句子,例如:

Some animals hibernate in the winter because__________________.

3.区分事实和观点

在论说文中,作者通常会列举不同的事实来说明或印证自己的观点或看法。在说明文中,作者也会在描述客观事物的同时来表达一些自己的感受。因此,在阅读时学生需要弄清哪些是作者自己的观点,哪些是作者列举或描述的事实,只有这样才能深入理解文章的内容。在设计这种练习时可以用选择填空的形式,比如It is a fact that________.It is an opinion that________.后面给出可供选择的选项,让学生选择正确答案。(例子略)

4.把握时空顺序

时空顺序是英语记叙文的主要逻辑线索,因此把握时空顺序是一种重要的阅读策略。所谓时空顺序既包括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也包括事件发生的空间顺序。一般的记叙文中,比如故事和人物传记,都会提到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对于把握时空顺序的练习可以采用不同的设计形式,比如可以把课文中的事件打乱,让学生按照事件发生的时间先后进行排序(在事件前写出序号);可以分栏给出事件发生地时间和事件本身并打乱顺序,让学生进行时间和事件之间的匹配;可以只给出事件发生的时间,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并填写与该时间相对应的事件。然而,一些记叙文中并没有明显的时间,只有事件或动作发生的先后顺序,这样就可以采取提问的形式,如What happened last? What happened first?然后给出几个选项让学生选择。(例子略)

5.信息转换

信息转换是一项十分有效的阅读练习,通常采用表格的形式,让学生将文章的主要信息进行分类、整理,然后填入表格的相应位置,把抽象的信息具体化、条理化,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而且有利于对文章内容的记忆。待学生完成表格以后,可让学生根据表格内容复述文章内容。信息转换是双向的,可将文章内容转化为表格,也可将表格内容转化为文章。(例子略)

6.找出不合逻辑的句子

在阅读中,为了帮助学生把注意力从关注单词和句子转移到关注语篇结构和篇章意义,即从关注局部到关注整体,“找出不合逻辑的句子”是一项比较有效的练习形式。在做这种练习时,学生只有关注文章的整体逻辑才能发现哪一个句子是不合适的,这个不合适的句子叫“语义噪音”(semantic noise),比如:Can you find the sentence that doesn't belong to the passage?

Jim and Jed are twins.Their friends cannot tell them apart.Both boys have big green eyes and short red hair.Each day they dress in the same shirts and pants.But the boys are not the same at all.It is true that boys are different in many ways than girls.Jim likes to play sports and beat on his drum set.Jed likes to read books and draw flowers and birds.The boys may be twins,but they are each one of a kind.

答案是:It is true that boys are different in many ways than girls

7.句子填空

句子填空不同于传统的完形填空。完形填空通常考查学生对单词、短语、语法结构在语篇中的用法,较少涉及对语篇结构和语篇意义的考查。然而,句子填空超越了单词、短语和句子的层面,完全是基于语篇语义的理解,是对文章的整体理解,也是对文章的深入理解,学生必须从整篇文章的内容和逻辑关系进行判断和推理才能完成这个活动。例如:Fill in each blank with a proper sentence.

My name is Tina Smith and I've just graduated from college.I'm going to take a year off to travel before looking for a job.(1)________.When I was in a middle school,I said to myself,"The world is my home.(2)_______.When I travel,I like to learn more about the places I visit.You can't do this by staying in expensive hotels or joining tour groups,(3)________ and learn about their languages and foods and ways of doing things.I'd really love to go to exotic Africa,South America,India and China.(4) _________,and I'd probably have to work for a few years and save enough money for the trips."

A.so I hope to stay with families in different countries

B.I hope to travel to many places

C.However,I know traveling around the world is expensive

D.I'd like to get to know it better

答案1 B,2D,3 A,4 C。这个练习是四个选项对号入座,但是如果为了提高难度,可以增设一个或两个干扰项。

8.拼图式阅读

拼图式阅读(Jigsaw reading)是一种具有一定挑战性和趣味性的阅读练习形式,通常用于小组活动,有利于学生的合作学习。拼图式阅读重点考查学生对语篇结构和语篇语义的理解。这种练习可以是将不同的句子打乱顺序后让学生组成一个段落,也可以是将不同的段落打乱后让学生组成一篇文章。(例子略)

9.判断与推理

顾名思义,判断与推理是考查学生判断与推理的能力。判断与推理是阅读理解中的重要技能,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它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应当受到足够的重视。进行判断和推理的因素很多,主要依靠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文化背景知识,也就是“心理图式”。一个人的“心理图式”越丰富,他的预测能力以及判断与推理能力就越强。这种练习可以用匹配形式来设计,一栏是根据课文的情景设置一些直接引语,也就是课文中的人物有可能说出的符合自己特点的话,另外一栏列出一些可供学生选择的人物,然后让学生根据课文信息和他们的经验来匹配哪一句话应该是哪一个人物说的。(例子略)

结束语

基于语篇分析的英语阅读教学是提高英语阅读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对于新课程理念下的英语阅读教学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语篇教学关注的不仅仅是语篇信息,更重要的是关注语篇结构,尤其是语篇信息和语篇结构的结合,也就是说什么信息是通过什么语篇结构来表现出来的。这是真正的英语阅读整体教学,这种基于语篇分析的英语阅读整体教学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更加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写作能力,这就是提高英语阅读教学效率的本质所在。

标签:;  ;  ;  ;  ;  ;  ;  ;  ;  

加强英语语篇教学提高英语阅读效率_英语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