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论文_王淑君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论文_王淑君

(资中兴隆街镇中心学校 资中 641200)

一、学生充分阅读文本,自主交流学习体验

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其中最重要的环节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过程。课堂教学效率高不高,主要看学生与文本是否发生了内在的交流,这种交流是否、顺畅、完整和深刻。因此,为提高学生阅读的质量,教师必须发挥好自己的主导作用。

首先,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如何让学生“潜心读书”,要注意以下几点。要重视领读,加强范读;要以情导读;读要体现目的、层次和过程;要重视略读、浏览。除此之外,教师还要重视阅读习惯的培养。少儿时期是习惯养成的最佳年龄段,教师要让学生养成终生受用的良好读书习惯,如“不动笔墨不读书”;静思默想,正确朗读和感悟课文思想感情的习惯;在阅读和观察中质疑问难的习惯;搜集资料和探究问题的习惯……

其次,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树立参与学习的信心。教学《鸟的天堂》,“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第一个“鸟的天堂”为什么加引号,第二个不加引号?它们各是什么意思?这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联系全文,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从而理解:第一个“鸟的天堂”是引用别人说的话,是对大榕树的特殊称呼;第二个鸟的天堂,指那棵大榕树是鸟儿生活的乐园,是作者亲眼所见的,不需要加引号。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激发了阅读兴趣,提高了阅读效率,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加强对文本的理解,把握、吃透文本,目的是引导学生自己探究文本,抓住重点难点,对课文内容整体感知,调动学生参与阅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语文能力。

二、正确运用“阅读期待”,创设阅读教学的有效情境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学生预习课文比精读课文更有兴趣,课外阅读比上语文课有兴趣,“阅读期待”的心理取向是重要原因。小学生喜欢情节,喜欢形象,预习了课文,他们就知道了课文大概情节,“阅读期待”得到了满足,这时,老师如果不能及时调整学生的阅读期待,学生对进一步的学习就会失去兴趣。课外阅读比上语文课要精神,很大程度上也是这个原因。而语文课的阅读需要有思维的参与,阅读能力才能提高,而思维是痛苦的,因此学生的阅读兴趣就大幅度地缩水。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的职责就是根据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创设教学所需要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让他们感受到教材中蕴含的美的因素,产生“欣赏文章”的阅读期待,在“课未始,兴已浓”的良好状态中走进教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结合所教内容的性质,把所要落实的教学目标、所要讲授的问题化为悬念,提出富有潜在意义的“挑战性”问题,往往能够引起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兴趣,产生刨根问底的急切心情,从而形成一种心理预设,艺术化地将教的目标转化为学的需求,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使得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期待中主动探究。

另外,学生阅读作品时,总会带有一定的情绪状态,有一定的阅读心境。欢欣快乐会引发阅读兴趣,很快进入艺术境界,顺利完成阅读并获得审美享受;反之,郁闷愁烦会造成阅读的反感和障碍,破坏阅读的兴趣或不能有效地感受体验作品的内涵和旨趣。因此,语文阅读教学中一个很重要的工作就是努力创设相应的情境,营造课堂的艺术氛围,为学生创造一个优美和谐的接受环境以便让学生在体验和领会作品意义的同时,获得更大的艺术感染和美的享受。以往的阅读教学,学生对阅读没兴趣,应该是过多的内容分析(或提问)所致。因此,阅读教学初读环节,老师可让学生交流初读的感受,谈谈读懂了什么,学生的交流能使他们享受“成功的满足;“精读”环节,可让学生提出想解决的问题或特别感兴趣的问题。问题都是学生自己提的,都在学生的“期待视野”里,他们自然有阅读的兴趣。如果学生提的不是课文的重点或难点,老师要加以引导,当学生的求知欲调动起来后,老师才提出涉及课文重点难点的问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阅读兴趣的养成为学生持续阅读和提高阅读能力提供了保证。

三、加强有效阅读训练,丰富语文素养积累

积累是语文教学一个永恒的话题,阅读教学是否有效,关键是看学生的活动是否充分,学生的积累是否丰富。课堂教学中最为重要的基本积累是文化积累和语言积累。要引导和鼓励学生多积累古今中外优秀文化和优美的语言,文化积淀越丰厚,语言积累越丰富,越能在“阅读期待”中向往吸收文化的乐趣,感悟、积累和运用语言的乐趣。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学会积累语言呢?

首先,依据课本学会延伸积累。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组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因此,我们教师可以以教材为切入点,依据课本内容,引导学生学会延伸积累语言。第二,在课外阅读中丰富积累。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学生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就能对文章的内容有所感悟和思考,并能受到情感的熏陶,受到一定的启发和教育。其三,重视引导典范语言的背诵积累。《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的总目标,为此,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年龄特点,为各年级学生制定了古诗文必背篇目,常言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通过背诵,学生积累了这些典范的语言,在他们写作时,就能整句整段引用或模仿,成为锦上添花的写作材料。

其次,要有足够的训练。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最大限度的增加学生的有效活动。因此,我们要设计有效的方法,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广泛参与,积极投入训练,并且要留出足够的训练时间。阅读教学的训练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其一,理解语言的训练。包括理解字、词、句的意思,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理解遣词造句、布局某篇的规律。其二,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训练。让学生积累学过的词语、句子和精彩片段,有空的时候拿出来看一看,读一读,日积月累,这些课文中的语言材料必然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并运用这些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与见解。

第三,阅读方法的训练。这是在阅读教学改革中所积极倡导的学习方法的指导。教师要善于根据课文的不同,引导学生进行类比,并且在不断的学习实践中感悟得之。其四,阅读习惯的训练。作为《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的一个教学任务,也是训练的一项重要内容,要严格要求,及时反馈,予以强化。

论文作者:王淑君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6年第05期(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24

标签:;  ;  ;  ;  ;  ;  ;  ;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论文_王淑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