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金融自由化的适度问题--对墨西哥和泰国金融危机的思考_金融风暴论文

论金融自由化的适度问题--对墨西哥和泰国金融危机的思考_金融风暴论文

论金融自由化的适度问题——对墨西哥、泰国金融危机的反思,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墨西哥论文,泰国论文,金融危机论文,金融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94年年底墨西哥爆发了一场震惊世界的金融危机,这场瘟疫使墨经济遭受严重破坏,用了近三年时间墨才从经济窒息中苏醒过来。墨伤痕刚愈,泰国又爆发了令人始料不及的货币危机,打破了“东南亚经济模式”的神话。对这两次金融危机不少有识之士都有过独到的见解。本文通过对两次危机的对比考察,认为:墨与泰的金融危机是不当的经济自由化的牺牲品。墨与泰都是发展中国家,由于旧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尚还存在,使它们无论是经济还是政治上,都处在与发达国家相比的不平等地位上。力求加快经济发展的步伐,却忘却了本国的经济环境和经济结构的制约;渴望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实现自由贸易,却忽视了发展中国家的实情,每每受发达国家的操纵。这两次危机给全球特别是给正在经济改革中的新兴市场经济国家敲响了警钟,发展中国家必须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采取适度的金融自由化。针对目前我国金融市场的现状,本文也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一、墨西哥、泰国金融危机的成因分析

墨西哥、泰国金融危机是在国内金融市场发育不健全、市场监管缺乏力度的前提下,不当的经济自由化而引发的。

1、金融自由化

(1)对国内银行业、证券业放松管制,以此刺激经济发展, 然而却缺乏强硬而有效的约束机制,结果酿成“败德行为”(注:详细参见张维迎著《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与“逆向选择”(注:详细参见张维迎著《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同时,急于走上国际金融自由化的道路,金融市场的大门向国外完全敞开,放宽对外资进入的限制。在快速引进外资的同时,未能配合有效的产业政策等各项调控措施。外资流入比例不合理,结构欠优化,外资大多为投机性游资,更加剧了风暴的力度。

泰国一些银行擅自放松向房地产业贷款的标准,过多的资金盲目流向房地产市场。房地产业收益高,但风险大,众多投资者为利益所驱,银行为自身的利益,对借贷者不作深入细致的调查,盲目发放贷款。国家也将房地产业当作新的增长点,对之听之任之。因此,许多“败德行为”出现,而又缺乏强有力的约束机制,自然,一旦房地产热一冷却,银行必然出现呆帐、 坏帐。 国内外金融机构在泰国房地产的投资高达2300亿法朗,其中无力偿还贷款就达700亿法朗,占30%以上, 致使银行呆帐增加约200多亿美元。在已建成的60万平方米的办公楼中, 大半楼房闲置,巨额资金无法收回,于是重蹈1990年日本泡沫经济的覆辙(注:杨慧芳编译《墨西哥、泰国金融危机综述》,《经济译文》1997年第6期)。

墨西哥金融危机的直接原因虽不是房地产业引起,但也是金融市场自由化步伐过快,金融领域的投机性投资过多、过快和过度放纵外资涉足股市所致。1994年涌入墨的外资达730亿美元, 这无疑给墨的经济注入了活力,然而由于墨当局对于外资没有加以正确引导和干预,为日后游资的自由抽走留下了隐患。绝大部分外资投入债券、股票和货币交易。例如,美在墨的投资450亿美元,其中投入生产部门的不超过150亿美元,仅占30%,而进入金融领域的则多达300亿美元以上。 金融投资的特点是追逐高额利润、投机性强,自由性大。外资结构的不合理,造成墨固定投资下滑,制造业和建筑业投资出现负增长,使墨经济增长乏力,1993年和1994年仅为1%(注:谢有实, 《墨西哥金融危机留给我们的思考》,《世界经济》1995年第5期。)。

泰国外资的流入几年来质和量上也都已经严重失控。 目前外债达900亿美元,占GDP的46%,而且一半是短期资本(注:周力、石杰,《对东南亚国家货币危机的思考》,《世界经济与政治》1997年第10期)。这些外资集中在证券市场等利润高而风险大的行业。大量事实证明,一国外债总规模失控及外债中的短期投资和贷款过多,会使一国处于短期资本大进大出动荡的浪尖上,时刻有颠入峰谷的危险。在国际金融自由化的形势下,外国投机者通过离岸业务,利用金融衍生工具,有周全、隐蔽的准备预谋进行套利套汇。而泰国等发展中国家银行则处于金融信息完全不对称的位置上,金融危机也就在所难免了。

简言之,墨、泰两国都放松了对金融市场的管制,过度的自由化使得投资结构失衡,忽视了生产性投资和基础设施投资的正常比例。风暴过后,留下的是难以收拾的残局。

(2)世界经济已经形成一体化,自由化程度越来越深。 本应对汇率制度作一定的自由化——适度的改革的墨西哥与泰国依然固守僵硬的固定汇率制,没有积极推动金融体制改革。汇率制度不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缺乏弹性,自然在发达国家实行浮动汇率制的今天,固定汇率制势必受到首当其冲的冲击。大量美元可以说就是冲两国的固定汇率制有备而来。发达国家都采用浮动汇率制,可以随时化解金融风险。在这种情况下,发展中国家要保持固定汇率制必须具备一定的特定条件,首先是本币的合理估价,形成合理的汇率,其次是国家外汇储备较充足,再次是货币不自由兑换,对外不完全开放资本帐户。然而,当今世界经济自由化国际化的程度加大已使这些条件再难以维持。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钉住美元,而美元价值时高时低,墨、泰两国本币都被高估,致使两国贸易逆差加大,缺乏维持固定汇率的足额外汇储备。固定汇率制使得两国在外界的冲击下一崩而溃,导致本币狂热下跌,形成金融危机。

1987年以来,墨西哥比索与美元直接挂钩,受大国美国的控制,墨比索价值一直高估,而墨政府一直未采取措施也无法下调比索比率,结果造成大量外资充斥墨股票和债券市场。 与此同时, 墨经常项目逆差1994年约占GDP的8%(注:陈信、王建华,《墨西哥金融危机的启示》,《财经问题研究》1996年第5期),表明比索价值被高估, 这只利于美对墨的出口贸易,而削弱墨商品的竞争力,致使墨外汇储备面对国际游资投机的冲击,固定汇率再无法保持,墨比索大幅度贬值,导致危机。泰国固定汇率制问题也很严重,泰币汇率十几年来一直保持着与美元挂钩的一揽子货币联系汇率制的稳定水平。1996年,由于美元对日元持续升值,使泰铢对日元也不断升值,结果是提高了日本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而使泰国出口增长率下降,外汇储备严重不足,从而在国际投机分子索罗斯的大肆攻击下,泰铢一度狂跌,引发货币危机。

2、不平等条件下实行的贸易自由化

经济区域化、集团化、一体化,贸易自由化是今天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它有助于推动各国经济的发展。但是,作为发展中国家,要想加入自由贸易区,实现贸易自由化,必须考虑本国的国情,根据本国经济发展水平、市场发育程度、本国产品的竞争力、本国产业的基本结构特点,有管理有步骤地放宽对进出口贸易的限制。否则,国门一旦大开,首当其冲的是民族工业先受到强烈冲击,市场很容易被发达国家所占领,形成一种不公平的竞争环境,从而引发金融危机。

90年代,墨为了急于加入北美自由贸易区,完全放开了对外贸易,大幅度降低关税,以为加入北美自由贸易区,同世界经济接轨,就可以加速本国经济的发展。然而,墨主要贸易伙伴是美国,受美影响,墨主要出口的是劳动密集型产品,附加值少,而且多受外资控制,出口的质量与数量都难以稳定。而大量进口资本货和原料,也进口大量劳动密集型产品,贸易结构很不合理,主动权掌握在美国等发达国家手里。近年来墨进口大于出口,贸易连年巨额逆差,1991年贸易逆差突破110 亿美元,1992~1993年成倍扩大,分别为250亿美元和230亿美元(注:Singh,A.(1997).'Finanical liberalisation,stockmarketsand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Economic Journal Vol.(May).), 1994年经常项目逆差约300亿美元,占GDP的8%多(注:陈信、王建华, 《墨西哥金融危机的启示》,《财经问题研究》1996年第5期),1993 年外债到1400 亿美元(注:谢有实,《墨西哥金融危机留给我们的思考》,《世界经济》1995年第5期。)。

泰国与日本的贸易往来较多,它以促进出口作为经济发展的龙头,然而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使得制造业的出口日趋困难,劳动力成本廉价不再是竞争的优势。在全球贸易自由化情况下近两年其轻工业产品如服装、电子和电讯产品因受到中国内地和香港的激烈竞争,出口急剧滑坡,出口增长率已由1991~1995年的18.7%(年均)骤降为1996年的0.1%,进出口增长率都由于工业和基础设施的加大而维持原状,结果导致贸易赤字剧增,经常项目赤字扩大,外汇储备减少等。据统计,泰国经常项目赤字1996年为162亿美元,占GDP的8%多(注:周力、石杰, 《对东南亚国家货币危机的思考》,《世界经济与政治》1997年第10期)。

如前所述,巨额的贸易逆差,必然引发外汇储备短缺,导致金融危机。

3、经济改革过程中的过度自由化

(1)国家对经济实行自由主义,宏观调控力度不够, 经济结构不合理。发展中国家一方面要搞市场经济,注重市场机制的作用,积极主动地培育和完善市场;同时也不能忽视国家对经济建设的宏观调控,不能搞经济过度自由化。个体理性行为的集合可能导致集体的非理性行为。因此,政府应对经济结构、产业结构、投资政策等实行合理而有效的调控。否则,市场机制将遭受破坏,制约经济发展,造成金融发展欠后劲,在情况恶化时将导致金融危机。墨、泰金融危机很大程度是由于经济结构的严重失调。

墨在萨利纳斯上台后,加速了国家财产的私有化。西方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家认为,实行私有化,政府可以增加资金收入,减轻对经济效益不好的和亏损企业的补贴,把节省下来的资金用于社会公共部门,还能调整经济结构。同时,私有化还能够使资金来源多样化,鼓励一大批投资者参与企业的经营活动。然而,这却使企业决策中潜伏了种种非理性危机。墨的私有化实践告诉我们:私有化的结果,使国有经济不占主导地位,国家失去了宏观调控能力。墨自1988年以来,加速其私有化进程,使原有618家国营企业减少到258家,原以为可以借此帮助调整好宏观经济结构,谁知事与愿违,使传统工业雪上加霜,步履艰难,而不少已实行私有化的企业也并未根本改变其效益差,经营不善的旧貌。旧的失衡没有根本解决,新的失衡又出现。一方面,政府一味地加大第三产业的投入,如商业、服务业和金融投资过热,使其经济繁荣景象带有“泡沫经济”的色彩;另一方面,忽视第一、二产业(除出口加工业)的发展,特别是农业部门出现动用大量外汇进口粮食的被动局面,制约了整个经济的发展。根据墨的官方统计数字,1994 年, 墨国内上市企业的69%出现清偿能力下降的问题,并且有近半的小企业破产关门,失业人数也随之骤增,增加社会动荡因素。

泰国对经济的发展也是一种任其自由的形式,政府对之缺乏有力而又有效的宏观调控。各经济部门只注重外延上的扩大而忽视内涵上的发展,未重视经济结构的调整,未能及时完成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到集约型的转变及将工业结构从劳动密集型向高附加值的技术密集型转变,劳动力素质及技术水准并未随工资成本的增加而增加。再者泰国大炒房地产,形成过度竞争,而政府对此都没有监控措施,形成虚假的“繁荣经济”。产品结构单一,基本上是初级加工品,过度自由竞争形成无序状态。国内则重复建设多,产业结构趋同,资源浪费严重。国际上,出口竞争力度不够,使“出口导向”外向型经济受挫。

泰国的私有化进程同样不尽人意,政府原本想对66家国有企业全面或局部地实行私有化,以此提高财政收入。同时,给予支柱产业更多发展空间来增值增效,但是,现有的实践结果表明,政府这样以大规模减员为代价的私有化计划不得人心。前不久,在首都曼谷就有来自国有企业的一千多名工人举行示威游行,对政府的经济政策表示强烈不满。

墨泰不当的经济改革过程中的自由化造成了经济实体空虚。而金融发展是建立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之上的。墨泰虚弱的经济结构导致金融危机也就不足为怪了。因此,市场经济的建立必须从本国国情出发,不可照搬别国模式,对私有化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否则,欲速则不达。

(2)政治自由化:社会分配不公,腐败现象严重, 社会矛盾激化。市场经济必须在公平与效率之间找到一个均衡点,既追求效率又注重公平。因此,安定的政治环境是经济向前发展的大前提。墨由于大批中、小企业的关、停、并转和私有化,以及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和广大土著农民的破产,造成失业人口增加,收入分配严重不均,贫富悬殊,社会矛盾日趋尖锐。全国总人口中有近一半为穷人,但在世界巨富名单中却有20多个墨超级富翁榜上有名,这些人的财富主要是在私有化过程中通过低价购买大拍卖的国有企业攫取。两极分化如此严重,引起社会动荡。1994年初以来,墨连续发生农民武装暴动,执政的革命制度党总统候选人被暗杀,各政党竞选激烈争斗等重大政治事件,引起政局动荡,使投资者特别是外国投资者对墨经济前景失去信心,他们纷纷把资金转移他国,造成墨外汇资金大量外流,使墨不得不动用国际储备填补空缺,接踵而至便是储备减少引发的金融危机。泰国执政党腐败现象也十分严重,一些官方要员公然利用经济改革中出现的漏洞中饱私囊,大发不义之财,给一些投机分子打开扰乱金融市场的方便之门,引起了公众强烈不满。泰10年内8次更换内阁, 政局不稳使政策在时间序列上产生了不连续性,政府的频繁更替,使政府过于重视短期问题而延缓了中长期政策。因此,要想保持金融体系的稳定也不太可能。泰国的金融危机无疑与政局的强烈不稳定有关。

二、墨、泰金融危机对我国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完善金融体系、防范金融风险的若干启示

目前,我国正面临着经济转型问题,金融体制改革是当前一大主题。因此,我们应该吸取墨、泰由于经济中的不适当的自由化而引发金融危机的深刻教训,在改革中把握好各项动作的力度。特别是在去年11月份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后,更要加强对金融风险的防范,健全金融体系,使金融更好地为经济发展服务。

1、金融自由化国际化步伐不宜过快过急,应循序渐进, 改革的目的应着眼于国内经济的需要,而不是纯粹为了吸引外资。在金融开放的同时,一定程度的国家保护,特别是对本国金融业薄弱部门的保护仍然是必要的,本国证券市场和借贷市场不必要一下子完全对外资开放,在相当长时间内人民币不能仓促实现资本项目下自由兑换。目前对外资进出本国证券市场和西方商业银行对境内企业短期借款仍然要加以限制,以减免国际游资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2、金融自由化与金融监控相结合。过于放开国内金融监控, 一是将造成过度竞争,浪费有限的资源,造成非生产性部门的表面繁荣,削弱经济发展的基础;二是还将出现又一批不良债务,呆、坏帐增多,造成潜在的危机。因此要长期强化对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的监督检查,主要包括:(1)加强资金投向特别是外资使用方向的监管, 防止信贷膨胀刺激进口消费和泡沫经济。目前,有必要从宏观总量上控制信贷资金流向房地产等高风险部门的最高限额或比例,并具体落实到各商业银行,同时更要加强日常金融监管,检查金融机构遵循《商业银行法》相关规定的程度。如果泰国对金融机构早些进行有奖惩的监督检查,一有问题及时解决,那么金融危机是可避免的。(2)加强呆帐管理, 规定明晰的呆帐政策, 以提高银行资产质量。 泰国银行业的坏帐目前相当于其GDP的9%,银行风险管理不当就会演化为大规模的金融机构倒闭引发金融危机。我国由于国企经营不景气,国有银行资产中至少有30%已经沉淀为呆帐,这是中国金融潜在的最大不稳定因素,处理好国有银行的历史呆帐是中国金融体系稳定的首要条件。

3、要形成公正公平有效的分配机制,稳定社会局势,吸取墨、 泰在经济私有化过程中的严重教训。目前,我国在经济转型时期要特别防止一些人借国有资产重组之机,利用拍卖、兼并、破产、租赁、承包等合法的外衣损公肥私、侵吞国有资产。对国企重组要切实加强资产评估、监管等。鉴于我国产权市场尚未健全,一些人企图靠钻转轨时的政策空子成暴发户,这一现象值得关注,以免造成严重的两极分化。为此要加大对经济犯罪打击的力度,加强个人所得税征收,调节收入分配。同时,加快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切实抓好再就业工程,减少失业人数,防止贫富两极分化,以保持社会稳定,只有稳定经济才能发展,金融体系才可完善。否则,将可能重蹈墨泰覆辙。

4、对外汇、外贸体制改革要始终保持发展中国家的身份, 不能过快过急,也不能照搬别国模式,外汇汇率改革要逐步形成浮动汇率制。目前我国人民币汇率仍存在高估现象,影响出口增长,势必对之作一些改革,以增强支撑金融发展的经济实力。外贸不能学墨泰那样,过于自由化,必须以发展中国家身份加入世贸组织,如果过多地开放国内市场将不利于保护本民族工业的发展。因此,逐步实行贸易自由化才是抵御金融危机的理性选择。

5、对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进行适度调控, 坚决杜绝大而全小而全重复建设。同时要加强对农业的投入、对基础设施的建设,努力消除经济增长的“瓶颈”,将外资的投入尽量吸引到这些方面来。利用国家宏观调控,监控外资流入的方面。过度的金融自由化给墨泰带来经济上的巨大灾难,我们必须牢牢吸取。

标签:;  ;  ;  ;  ;  ;  ;  ;  

论金融自由化的适度问题--对墨西哥和泰国金融危机的思考_金融风暴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