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在西部地区科技资源配置中作用初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资源配置论文,西部地区论文,资本论文,作用论文,科技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6644(2004)04-0069-02
科技资源是人类从事科技活动利用的各种物质与精神财富的总称,是人类社会一项重要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它主要包括:科技人力资源、科技财力资源、科技物力资源、科技信息资源、科技组织资源等软、硬要素的总称,是由科技资源各要素及其相关要素相互作用而构成的一个庞大系统。
一、西部地区科技资源面临的困境
由于观念、资金和技术方面的原因,西部的科技资源未能得到较好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尚未得到全面落实,科技与经济的结合紧密度不够,相当一批科技理论和生产实践的脱节,不利于科学技术工作面向经济建设,不利于科学技术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束缚了科学技术人员的智慧和创造力的发挥,使科学技术的发展难以适应客观形势的需要;2、科技发展相关机制还需加强,如科技进步运行机制、风险投资机制、中介服务机构等尚待建立健全;3、企业科技水平不高,自主开发创新能力较弱,企业技术进步进展缓慢,缺乏技术储备,缺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领先技术;4、科技资金投入力度不够,渠道单一,效益不高,投入力度不能满足竞争的需要,能够服务于经济建设发展需要、不断产生新技术新理论、前景广阔等优势学科因缺少必需的科技资源而得不到较快的发展,致使在市场竞争中缺乏实力和活力;5、缺乏积极有效的科技资源流动与重组的机制,相当一部分科技资源固化于既定的研究学科中,一些与国民经济发展不相适应,无新技术新理论支撑,发展的前景或潜力小致使科技资源长期处于低效、闲置状态,无法发挥效益。
二、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是加快西部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资源是第一资源。因此,必须用好现有的科技资源,为西部大开发、振兴地方经济服务。必须在现有科技资源的基础上,优化科技资源的配置,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机遇,将过分依赖自然资源的经济模式,通过优化科技资源的配置,逐步转到以自然资源作为推动力,智力资源作为牵引力的经济发展模式。相对而言,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西部地区无论在技术、观念、经济等方面都处于劣势。所以,进行科技资源的配置要从地方实际出发,可以学习沿海地区的先进经验,但不能照搬照抄。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科技资源的配置与市场需求相结合,科研开发与市场需求脱节是科技总体水平不高的主要原因。因此,在抓科技创新工作的同时,要时刻注意科研的选题立项、科技研究、成果转化和科技资源配置等工作,要从市场需求出发,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来开展工作,以促进和提高地方经济为目标,积极探索新时期新形势下适应地方经济建设的科技资源配置模式,在西部自然资源优势的基础上,注入科技的力量,转换成经济上的优势,提升西部经济的核心竞争力,实现西部的可持续发展和经济上的整体推进。
三、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数学模型
优化科技资源的配置,就是要整合和配置有形及无形资产,实施科技资源整合,按现代企业制度建立足以抵抗市场风险的资本资源,形成规模的现代科技型企业,提升整合后科技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突破发展瓶颈,通过科技资源的整合和资本运作来推动产业发展,促进整合后的企业更加健康地可持续发展,从而使整合后的企业在同行业中做强做大,以取得在同行业中的领先地位,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更重要的是整合后的企业将来有能力与国内、国际同行竞争并获胜。
而整合后的企业核心竞争力要获得提升,离不开发展的三要素,即自然资源、资本投资、劳动的补充和投入。在科技体制改革中,在自然资源既定和人力资源变动不大的情况下,要使整合后的企业实现在未来的市场中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实现健康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必须在有效整合科技资源的基础上,通过资本的优化和重组来实现公司的最佳资本结构,使整合后的企业市场价值最大化,以实现整合后的企业战略目标。
根据投入要素的变动情况,可将上述思想用数学模型表示如下:
目标函数:maxQ=aB(t)LαKβ
受约束于:S.T.C=wL+rK
L>0,K>0
Q:代表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后企业(集团)的总产值
a:代表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后既定技术条件下的规模参数
B(t):代表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后资本使用进步的技术因子,为时间t的变动函数
L:代表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后投入要素劳动的投入变量
K:代表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后投入要素资本的投入变量
α:待定参数,代表投入要素L的产出弹性
β:待定参数,代表投入要素K的产出弹性
C:代表投入成本
w:代表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后劳动力的使用成本
r:代表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后资本的使用成本
上式为考虑资本的优化和重组(即资本使用型技术进步)情况下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又称C-D函数。
在要素市场上,整合后的企业对要素的需求是派生需求,对投入要素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是该要素能给企业带来的边际生产收益,这可以决定整合后的企业对要素的派生需求是何种需求。可以知道,整合后的企业所面临的将是一个竞争激烈的市场,这种竞争不仅仅体现在产品市场上,还体现在人才市场和资本市场上,而产品市场的竞争最终也要靠这两种竞争来支撑,对地处贵州这种经济欠发达省份的企业来说,要想在人才的竞争上体现出竞争的优势,在短期内根本就不可能实现,这主要是基于以下两个方面原因:一、本土化的人才匮乏,这种先天性的不足主要是由于历史原因和我省的教育环境造成的;二、孔雀不愿西南飞,更不愿向贵州飞,这从每年的人才引进上可以得出。主要原因是贵州缺乏吸引人才的环境和让人才能够长期生存的土壤。因此,应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来进行资源的重组和优化,在生产要素有限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要素投入,以达到最大的投入产出比。
四、资本在西部地区科技资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
根据边际技术替代法则(在生产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维持同样的产量,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投入可以替代另一种投入的数量),在优化科技资源的配置中,要使优化后的科技资源在市场中站稳脚跟并获得发展,就需要进行生产要素的投入,由于前述原因,即当人才的投入不能满足生产需求的时候,可通过增加适当的资本投入来弥补这一不足。实际上,根据经济人的观点,在市场经济中,人才的价值也要通过资本来体现。在这里,我们可称之为市场人才资本化。在这种情况下,资本在优化科技资源配置中就成了最重要的生产要素。
通过上面的分析,对于整合后的企业来说,我们可以知道其预期的资本产出弹性应大于劳动力产出弹性(即:β>α),这意味着在现有的条件下,对现存的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和进行适当的资本追加将会给整合后的企业带来呈几何比例的增长。
对于以上的数学模型目标函数的求解,我们可通过动态规划中的二维资源分配问题求解的方法来进行,也可用相应的模型求解软件来求解。在这里,就不再赘述。现结合数学模型将其图示如下:
资源配置前的情况,
代表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后的情况;
代表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前的最优选择点,
代表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前后的最优选择点,E为优化科技资源配置的扩张线;
代表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前的等成本线,
代表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前后的等成本线;
科技资源整合前后企业(集团)发展示意图
根据上图,从生产最优选择点,
所对应的(
),处可看出,当注入一个单位的资本所产生的效应比投入一个单位的劳动力所带来的效应要大得多(以资本使用成本和劳动力成本来进行量化核算),即:资本投资为资本使用型技术进步时会使资本边际产量的变化大于劳动边际产量的变化,资本的边际产量提高得更快。在资本和劳动的价格比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原来的生产者优化选择点不合适了,在现有的劳动投入不变或增加不快的情况下,应当增加资本投入,使资本的边际产量有所下降,劳动的边际产量有所提高,直到资本的边际产量和劳动的边际产量之间的比再次等于资本和劳动的价格比时,可再次达到优化选择点。
收稿日期:2004-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