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新科技革命发展趋势推进科教兴国伟大事业_科技论文

把握新科技革命发展趋势推进科教兴国伟大事业_科技论文

把握新科技革命的发展趋势推进科教兴国的伟大事业,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科教兴国论文,发展趋势论文,新科技论文,事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依靠科技进步、推动经济迅速增长,已成为当今世界的新潮流。如何把握新科技革命的发展趋势,认识它对经济社会结构和世界新格局影响,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对我们深刻领会邓小平同志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和贯彻落实今年全国科技大会精神,都具有深远意义。

一、科技的新发展给经济、社会结构和世界格局带来新变化

科技作为生产力系统中最具有活力的要素,不断以革新的形式推动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战后,科技进步出现了新的趋势:一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呈指数增长,速度越来越快。二是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的周期以及科技成果转化的周期越来越短,知识在不断地更新。三是科技发展的综合化趋势日益加强,各个领域里的科技交叉渗透。四是以信息技术为先导的高新技术全面发展。五是科技的国际合作与交流不断扩大。

科技本身的上述新变化,在冷战结束之后更加明显,不但对世界的发展,而且对整个经济社会的结构和世界的政治格局都产生重大影响。

(一)加速了经济的增长。科技进步大幅度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资源的利用效率,使社会财富的总量大大增加。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的兴起,不断创造新的就业机会,为经济发展创造出许多富有活力的生长点,使许多国家的经济保持不同程度的增长。1994年,发达国家经济平均增长年率达3%,美国达3.5%,东南亚一带的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则达7%以上。世界范围的经济上升趋势还在进一步增强。

(二)加剧了世界格局的不平衡。西方工业化国家凭借经济实力和人才优势,掌握世界80%以上的科研活动。他们抢占技术制高点,使南北差距进一步扩大。在发达国家之间,科技成为经济实力对抗和利器。目前,独联体国家的科技力量虽严重削弱,但许多领域的优势尚存。美国在这次科技革命的进程中总体上处于领先地位,但已无力全面垄断科技发现、发明与创新。日本和欧洲不甘落后,他们在许多领域强于美国,从而形成“一超多强”的世界新格局。发展中国家内部的差距也在拉大,出现了两极分化。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的科技经济迅速发展,正在缩小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但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主要由于资金和人才的缺乏,逐步丧失发展的机会,经济停滞不前。

(三)促进了产业结构的大调整。科学技术的渗透,使传统产业得到改造,产品中的技术含量日益提高。对高耗能和污染大的产业,发达国家在技术改造的同时,趁机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新技术拓展了人类的智能和体能,人们把技术开发和生产的领域拓展到了海洋、宇宙空间,与此相关的海洋开发、航空航天以及一大批相关产业正在勃然兴起。高技术产业在整个经济中的比重增大。

(四)推动了社会的文明与进步。科学的新发现和技术新发明,对人类的自然观、人生观、经济观、社会观产生巨大影响。一些过去认为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现在运用高科技手段可以比较准确地预测和有效的预防。信息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的应用使生产方式和管理方法发生重大变革。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界限不断模糊,白领阶层与蓝领阶层的差别缩小。计算机、卫星通讯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使全球信息共享成为可能。现在科学技术还给人们创造方便、舒适的生活环境,大大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丰富了生活内容。特别是电化教育的普及推广,扩大了教育的规模,拓展了人才培养的渠道。

(五)国防和军事技术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国防和军事领域历来是各国高新技术开发应用的重点。以高科技为背景的现代战争,没有前后方之分,在战略上采取以信息技术为主导、海陆空为一体的系统与系统的对抗。在战术上通过电子干扰等手段进行“软杀伤”。掌握了多种技术的战斗员素质空前提高。毫无疑问,科技出战斗力,先进的科技会使一个国家在军事上占据主动。

二、冷战结束后各国科技发展战略和政策调整的态势

面对科技发展的新形势,以科技为支撑、以经济为主体的综合国力竞争更加激烈。强国要继续争雄,弱国想迎头赶上。他们都在调整自己的发展战略和科技政策。

(一)把科技放到战略位置,进一步加强对科学技术的宏观管理与协调。

美国、英国、德国、俄罗斯都成立了由总统或首相任主任(主席)的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或科技政策协调委员会、科学技术创新委员会,把科技提上总统的议事日程,并使科技决策更具权威性。此外,他们都把发展科学技术作为提高国家经济竞争力的先决条件,作为经济增长的火车头,并通过立法使科技进步充分体现在国家意志之中。强调政府积极指导并参与技术开发,加强民用高科技研究。许多发达国家都大幅度增加了科技投入。

(二)以增强经济竞争力为主要目标,对科技政策作出了重大调整。

冷战结束后,西方各国的科技政策转向务实,按照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确定科技发展的目标与方向,全面增强科技实力。如美国政府强调优先发展民用技术,放弃了“星球大战”和超导对撞机计划,重点实施“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工程”。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也有相仿的举措。独联体的主要国家正在制订并逐步实施规模很大的军转民计划。值得注意的是,西方大国一方面削减军费,裁减兵员,另一方面增加了国防和军事科研的投入,并将减少国防预算得到的军转经费,重点用于计算机、飞机制造、航空、运输、宇宙空间等军民两用技术项目。这表明他们的国防潜力在增强,即军事威胁力增大。

(三)大力改革和调整科技体制,进一步促进科技与经济的有效结合。

美国的基础研究主要集中在大学,为了促进大学与企业界的有效结合,在全国建立了一批工业界/大学联合研究中心。同时,政府通过改革税收政策和贸易政策,扶持研究与开发,并为企业新设备投资减免税收。法国减少政府对科研的直接干预,加强宏观调控,促进公共研究机构、大学和企业相互之间的合作。德国统一后,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扭转东西部科技发展的不平衡,消除科技与经济脱节的弊端。日本针对基础研究薄弱和经济缺乏后劲的状况,着手更新和完善大学及政府研究机构的科研设备。韩国政府要求每个大型公司、企业至少建立一个研究中心,并鼓励中小企业在相应的领域内组建科技开发联合体。

(四)采取国际合作的方式加强人口、环境、资源等问题的研究和海洋、空间等战略领域的开发。

用科技手段解决人类面临的人口、环境、资源问题,保持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是国际社会的普遍呼声。这类研究开发涉及面广,投资大,需要组织多学科人员攻关。现在,越来越多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在进行这方面的合作,包括联合国在内的许多国际组织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某些发达国家从地缘政治和本身利益出发,一方面进行研究开发,争取社会舆论和在国际上的发言权,另一方面找出种种借口限制发展中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海洋的开发是少数大国显示科技和经济实力、沿海国家谋求发展的战略领域,而太平洋成为重点。

(五)扩大了高技术产品的贸易,加强了知识产权的保护。

发达国家把高技术产品出口作为经济竞争的致胜武器。西方国家既竞争,又合作,一方面适当放宽高技术产品出口限制,增强和扩大了在世界贸易中的竞争能力。另一方面,对于一些关键性的高新技术,特别是能应用于军事的敏感技术和原料则严格控制。同时,发达国家把技术控制作为经济、技术竞争的重要手段,通过世界贸易组织和知识产权组织,加强了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严格掌握关键技术及高新技术的源头,使当今世界绝大多数主要科技成果成为少数发达国家的特权。

三、我们的差距和面临的机遇

当代科技发展对世界格局的深刻影响以及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科技政策的调整,对我国是严峻的挑战。我们作为一个在世界多极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发展中的大国,必须面对现实,认清自己的国情,找准在世界科技进步潮流中的坐标,迎接这场挑战。

建国以来,我国形成了独立完整的科学技术体系,特别是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以来,科技实力显著增强。现在,每年共取得3万多项重大科技成果,批准3万多项专利。据科技界有关人士估测,我国的基础性研究居发展中国家前列,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领域约占5%。高能物理、生物科学、计算科学和原子能技术、空间技术等领域已在世界占有一席之地。但是从总体上看,我们的科技水平还较低,与发达国家有很大的差距。科技进步在一些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额中,70年代就达到60%以上,现在已达到60%至80%,而我国目前只有30%。在应用研究和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化方面,差距就更大。

我国在科技上同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差距,也是潜力所在。纵观世界的发展,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出现过相对落后的国家和地区,依靠科学技术增强国力赶上先进国家的创举。上个世纪之交,美国吸收、利用了欧洲的科学技术,经济迅速起飞,成为头号经济强国。战后,日本在科学技术上博采众长,很快成为第二大经济强国。亚洲四小龙在经济大国调整产业结构的冷战时期,大力发展以计算机、电子、通讯等新兴产业,促进了经济高速增长。虽然这些国家和地区,有着各不相同的具体条件和有利因素,但他们抓住机遇,发展科技,振兴经济的经验是可以借鉴的。

现在冷战的结束和新技术革命给我们带来了发展的机遇。在新的世界格局形成过程中,军备竞赛已主要转向科技与经济竞争,西方大国急于在中国寻找市场。我们可以争取更多的投资。同时,加强与国际间的科技合作与交流,充分利用全人类的科技成果,加快发展自己。在科学技术领域,高新技术向传统产业渗透,不仅使现有企业焕发生机,而且会导致一大批新产业的诞生,使我们有可能实现经济跳跃式发展;科学发现与技术发明的周期以及科技成果转化的周期缩短,可以加快产品的更新和产业的升级。此外,国内稳定的局势和快速发展的经济、欣欣向荣的社会事业,形成了科技发展的良好环境和需求拉力。这些都是加快我国科技发展,实现科教兴国的有利条件。

四、把科技进步作为基本国策,迎接新的挑战

为了尽快摆脱科学技术相对落后的局面,让科技支撑起经济的快速、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增强综合国力,使我们在世界格局的新变化中占领有利位置,这就要求把握世界科技发展的新趋势,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在发展战略上作出新的调整和部署,在具体工作中有坚强的组织领导和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把全国科技大会精神落到实处。

(一)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增强全党全民的科技意识,把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融会贯穿到重大决策和各行各业的工作部署、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去。经济的增长必须依靠科技,科技发展不能脱离经济。教育是科技的基础,给科技和经济的发展输送人才、造就人力资本。因此,“科教兴国”是国家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

(二)以科技进步为基本国策,在经济建设中坚定不移地走内涵为主的发展道路。在发展经济的政策措施上,应突出科技进步基本国策的地位,制订逐步增加科技投入的量化指标和保障措施,使我国全社会的科技研究开发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到2000年达到1.5%。要强化科技政策的执行和监督力度,设置科技进步的指标体系,实施有效的目标管理。要加快企业的技术改造,提高技术改造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基建项目特别是工业项目,一定要科学决策并采用先进的技术和工艺。

(三)在深化经济和科技体制改革中加强宏观指导。一是突出企业在科技进步中的主体地位。通过财税、金融、劳动用工等政策的相应调整,使企业真正具有科技进步的压力、动力、活力。形成在国家的指导下,科技支撑经济、企业涵养科技的格局。二是引导科研机构和人员面向经济建设的主战场,以多种形式与企业合作、联合、实现产学研一体化,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三是对基础性研究、社会公益性研究、高技术研究要有战略眼光,采取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让“稳住一头”的科研机构和人员,有稳定的经费支持。充分发挥中科院和有关高校的作用,不断攻占世界科学前沿。

(四)抓住科技进步的重点,集中力量打歼灭战。根据科技发展的规律和我们的国情,必须坚持“有限目标,重点突出”,“有所赶,有所不赶”的原则,抓住国民经济急需的关键科技问题和对经济社会发展有重大带动作用的科研项目,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攻关,务求突破和创新。要以信息技术为先导,以农业技术、能源和原材料技术、通讯和消费类电子技术、先进制造技术、航天和军民两用技术以及国民经济产业的共性技术(如节能、环保技术)为重点,有步骤地推进。基础性研究和社会公益性研究,应优先发展生命科学、信息科学、能源科学、资源和环境科学、海洋科学。在各项科技计划和重大攻关项目的安排、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发展新兴产业、科技投入等问题上,要统筹安排,加强协调,突出重点,防止力量分散和低水平重复研究、重复建设、重复引进。

(五)实施跨世纪的人才工程。加速科技和经济的发展,必须培养和造就一大批跨世纪科技人才。人才的培养要从教育抓起,实行正确的就业导向。按照科技发展的规律和科技经济一体化的要求,分层次、有重点地培养和造就大批科学家、工程技术专家和善于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科技企业家。严格执行保护知识产权的政策法规,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鼓励人才在竞争中流动,引导科技人才流向农村、流向企业、流向国家重点建设单位。充分利用海外华人的智力资源为现代化建设服务。

标签:;  ;  ;  ;  ;  

把握新科技革命发展趋势推进科教兴国伟大事业_科技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