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月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新生儿临床治疗体会论文_谢翠

吉安市妇幼保健院 江西吉安 343000

摘要:目的 分析探究足月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新生儿临床治疗情况。方法 将这100例足月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新生儿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为对照组足月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新生儿患者运用经鼻持续性正压通气治疗模式进行治疗,为观察组足月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新生儿患者运用气管内注入肺泡表面活性剂联合经鼻持续性正压通气治疗模式进行治疗,比较治疗之后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 对照组足月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新生儿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84.0%)显著低于观察组(100%),两组足月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新生儿患者临床疗效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用气管内注入肺泡表面活性剂联合经鼻持续性正压通气治疗模式为足月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患者进行治疗临床疗效显著,治疗总有效率高达100%,这种治疗方试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广泛的推广运用。

关键词:足月;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新生儿;临床治疗

引言

呼吸窘迫综合症多发人群为新生儿,这种疾病会严重影响新生儿的健康,甚至会对新生儿的生命安全带来威胁,呼气性呻吟以及呼吸困难和面色青紫为这种疾病的主要临床症状,对于这种疾病进行及时的治疗非常重要,这篇文章通过将我院2017年6月到2018年6月期间接诊了100例足月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新生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分析探究足月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新生儿临床治疗的措施,现报道如下。

一、临床治疗

(一)一般资料

我院在2017年6月到2018年6月期间接诊了100例足月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新生儿患者,将这100例足月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新生儿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我们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这100例足月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新生儿患者分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足月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新生儿患者。

对照组50例足月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新生儿患者的年龄在32d-8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8d;有26例女患儿,有24例男患儿;体重在2.3kg-6kg之间,平均体重在4kg左右;有母乳喂养14例,有人工喂养36例。

观察组50例足月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新生儿患者的年龄在34d-8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0d;有27例女患儿,有23例男患儿;体重在2.5kg-5.8kg之间,平均体重在5kg左右;有母乳喂养16例,有人工喂养34例。

两组足月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新生儿患者的年龄以及性别和体重等方面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因此,两组足月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新生儿患者之间具有可比性。

(二)方法

临床医学上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的主要手段就是呼吸机,并运用综合性补液对患儿进行辅助治疗,这对于维持患儿血压的平稳以及血糖和电解质的平稳都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1.给予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方法

为对照组足月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新生儿患者运用经鼻持续性正压通气治疗模式进行治疗。

2.给予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方法

为观察组足月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新生儿患者运用气管内注入肺泡表面活性剂联合经鼻持续性正压通气治疗模式进行治疗。相关的医护人员要将患儿气管内分泌物吸净,并对其进行气管插管,然后将100 mg/kg的肺泡表面活性剂一次性注入,紧接着就要对复苏气囊加压3-5分钟左右,结合患儿的实际情况规定加压次数,一般患儿加压一次即可,严重患儿需要在12h之后再次进行加压。拔出患儿气管内插管的时间为患儿用药结束之后,紧接着要对患儿运用经鼻持续性正压通气治疗模式进行治疗[2],相关的医护人员要按照相关的标准以及患儿的实际情况对氧的流量以及PEEP和吸入氧浓度以及温度的参数进行调整。

(三)疗效判断标准

效果不理想的患儿临床表现为呼吸窘迫的症状没有消失或者呼吸窘迫现象更严重[3];病情显著好转的患儿临床表现为呼吸窘迫的症状消失。

(四)统计学方法

我们采用SPSS14.0这一统计软件来统计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的相关数据,采用标准差的形式来表示一般资料[4],并用X2来检验计数资料,并用t来检验计量资料,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以P<0.05来判断。

二、结果

1.两组足月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新生儿患者疗效比较情况

治疗之后观察组足月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新生儿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100%)显著高于对照组(84.0%),两组足月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新生儿患者临床疗效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请参见表1。

表 1 两组足月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新生儿患者疗效比较 [n(%)]

三、讨论

导致新生儿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孕妇不良的生活习惯以及负面情绪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患儿的肺部会出现局部炎症,若不及时的予以治疗很容易导致死亡[5]。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运用气管内注入肺泡表面活性剂联合经鼻持续性正压通气治疗模式为足月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患者进行治疗临床疗效显著,治疗总有效率高达100%,这种治疗方试值得在临床上广泛的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刘莺,周卫萍,等.足月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的高危因素及临床特点分析[J].当代医学,2015,21(20):97-98.

[2]李举,彭荣秋,等.足月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78例治疗及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12(01):79-80.

[3]刘凤,吴明赴,王飞,等.89例足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6,31(21):4449-4451.

[4]曹彤梅,马学良,张光风,等.足月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新生儿临床治疗体会[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06):1048-1049.

[5]宋爱玲,毕务霞,谢钦妹,等.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观察及体会[J].基层医学论坛,2015,17(06):846-847

论文作者:谢翠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1

标签:;  ;  ;  ;  ;  ;  ;  ;  

足月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新生儿临床治疗体会论文_谢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