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波治疗眼科玻璃体混浊的价值分析论文_李铁军

超声波治疗眼科玻璃体混浊的价值分析论文_李铁军

巴彦县第二人民医院 151801

【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超声波治疗眼科玻璃体混浊的价值进行分析,为寻求玻璃体混浊治疗的最佳方法提供材料。方法:研究采用对照试验,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超声波治疗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超声波治疗。结果:超声波治疗组在治疗效果、后续康复情况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眼科玻璃体混浊来说,超声波治疗明显优于传统的治疗方式,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超声波治疗,可以更好更有效的进行治疗。

【关键词】超声波;玻璃体混浊;价值分析

【中图分类号】R77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8-034-01

在临床医学中,超声波治疗被广泛应用。早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德国就取得了超声波治疗机的专利,在后来的近百年里,超声波治疗被世界各国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在以往的研究中,我们已经得到经验,超声波诊断在眼科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其中被中医成为“云雾移睛的”玻璃体混浊是老年人中常见的眼科疾病,且病程长不易治疗。在传统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我院引入超声波治疗,并与传统药物治疗进行对照,得出超声波治疗眼科玻璃体混浊更优于传统药物治疗的结论。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玻璃体混浊102例患者162眼作为研究对象,主要症状为眼前有黑影飘动,且随眼球转动而飘动,以注视白色物体时更为明显,同时感到眼胀和不适。其中男性58例82眼,女性44例40眼,年龄17~60岁,平均年龄(42.8±10.9)岁,病程3个月~两年,平均病程13.6个月。将所有患者分为超声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1个病眼。在本次研究中,患者明确了解两种治疗方法的利弊,自愿选择治疗方法,且两组性别、年龄、病变部位、病情及病程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实验结果有效。

1.2方法

本研究在两组患者均采用针对病因的抗炎治疗和运用口服碘化钾、透明质酸酶等药物促进病灶的吸收的基础上,超声波治疗组采用超声波物理疗法进行治疗。超声治疗组采用西北电讯工程学院提供的XCG-Z穴位超声波治疗机,频率800 kHz,圆形声头,直径15 mm,脉冲输出,声强0.2 W/cm2。用直接固定法,先以75%酒精消毒治疗部位皮肤, 在治疗侧眼睑的皮肤上敷上一层以浓度为10%碘化钾药液浸湿的纱布,声头固定于眼睑上,并用吸管将药液滴入被浸湿的纱布,治疗期间叮嘱患者右、左、下、上转动眼球每日治疗一次,一次为3-5分钟,一个疗程为7天,共三个疗程。术后着重观察患眼治疗后的症状改变,即视物清晰程度的改变和眼前飘浮物的情况并对患者进行玻璃体检查、眼底检查及视力检查。以患者自觉眼前黑点飘动次数减少,眼仍感不适,眼底检查丝状物未完全吸收为好转;以患者自觉眼前黑点变小或基本消失,但眼睛仍有不适感,眼底检查玻璃体混浊已明显吸收为显效;以患者自觉眼前飞蚊样黑点飘动消失,眼无不适感,眼底检查丝状物未完全吸收为治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在对研究结果进行统计的过程中主要采用来了统计学软件SPSS15.0进行统计和分析,并进行了通过统计学软件的分析结果检验,检验水平。通过统计学软件的检验我们发现(P<0.05),本研究数据有着明显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本研究结论有效。

2.结果

在本研究中,对照组治愈率4.9%(4/81),显效率13.6%(11/81),好转率43.2%(35/81),治疗总有效率为64.2%;超声波治疗组患者经超声波物理治疗后治愈率8.6%(7/81),显效率21.0%(17/81),有效率50.6%(41/81),治疗总有效率为80.2%,经两种方法治疗后治疗总有效率的比较,可见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本研究结论有效。

3.讨论

玻璃体混浊是眼科常见疾病,是玻璃体本身变性液化或邻近组织病变导致的体征之一。正常人的玻璃体为胶质样私液性的透明物质,其内部不存在神经,也无血管等成分玻璃体所需要的营养成分和代谢产物均是通过扩散的方式与临近的组织摄取与排放的玻璃体混浊一般指透明的物质内部出现了一些无法通过自身代谢而排出的不透明物体。玻璃体中的混浊物可为自发,多为蛋白凝固变性产物或是某些过饱和物质析出,也可由邻近组织而来。凡玻璃体内出现不透明体,均称之为玻璃体混浊,表现为飘游不息的点、片状混浊,亦可聚积成絮状。玻璃体混浊在我国的患病率及发病率均较高,然而传统的治疗方式并不能很好的解决这一疾病。

超声波治疗在我国的临床应用已达几十年之久,但是开始由于眼球解剖结构的特殊并未在这一领域采取超声波治疗。而西方国家早在几十年前就已经把超声波治疗应用于玻璃体混浊、眼内出血等病症。后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机械制作水平的提高,超声波治疗在我国也开始逐步应用到眼科疾病中,现今超声波治疗已经成为临床上常用的解玻璃体混浊的方法,小剂量超声有促进病灶吸收、改善循环的作用,是现今治疗玻璃体混浊及眼内出血的首选方法。

此外,超声波治疗具有操作简便的特点,单次治疗时间只需3~5 min,疗程短,且数据表明疗效较传统药物治疗法更好,本组接受治疗的102例患者中未出现任何副作用,且通过后续的跟踪调查,手术后的患者在两年里并未出现明显恶化或并发症,可见超声波治疗法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综上所述,超声波治疗组患者经超声波物理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80.2%,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的64.2%,差异显著。且超声波治疗后不易复发,基本不出现并发症,临床疗效显著,治疗安全可靠。超声波疗法是现今临床上常用的解玻璃体混浊的方法,研究表明,此方法有促进病灶吸收,改善循环的作用,可有效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减缓疾病的发展并降低疾病恶化的可能性,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玻璃体混浊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管清霞. 超声波治疗眼科玻璃体混浊的临床应用价值[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6):204-205.

[2] 杨南, 何秀英, 刘明升,等.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高原地区白内障并发玻璃体混浊的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J]. 高原医学杂志, 2015(1):57-58.

[3] 何继武, 刘爽, 程俊平,等.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复明工程”的应用分析[J]. 湖北医药学院学报, 2015(6).

论文作者:李铁军

论文发表刊物:《系统医学》2016年第2卷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18

标签:;  ;  ;  ;  ;  ;  ;  ;  

超声波治疗眼科玻璃体混浊的价值分析论文_李铁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