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增长方式与生产要素的结合_经济增长方式论文

经济增长方式与生产要素的组合,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组合论文,生产要素论文,经济增长方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为了探讨经济增长方式与生产要素的组合问题,我用“GW”表示生产效益(其中“G”代表产出商品所能实现的货币量,“W”代表产出商品),“K”代表投入的生产资本总额,“Cpm”代表生产资料不变资本,“V[,s]”代表科技生产力可变资本,“V[,A]”代表活劳动力可变资本。我用以下数学程式表示它们在生产过程中的相互关系,即GW……K=Cpm+V[,A]+V[,s]。在现代社会中,生产某种有使用价值的商品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应该基本一致,劳动生产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也应该是统一的,起码在理论上应该如此。国内各部门劳动生产率的不等和各种生产资料、劳动力价值的不等变化比例,只能说是生产部门自身和市场不发达所造成的,否则,就不可能形成统一的生产标准、市场价格和统一的大市场,就不可能平等竞争,也不可能和国际市场接轨并实现全球经济一体化。因此,上述关系式应该是成立的。我认为同一时期的社会生产,从经济增长的角度可分为四种类型:一是高效型(GW↑/K),即在简单再生产过程中,投入的资本总额(K)不变,同等生产周期或单位时间内产生的商品数量及其所实现的价值量增多(GW↑);二是维持型(GW/K),即投入的资本总额不变,产出的产品数量及其所能实现的价值也不变;三是扩展型(GW↑/K↑),即投入的资本总额和产品价值量同步增长;四是内耗型(GW/K↑),即投入的资本总额增多,而产出商品及其价值不变,或资本得不到回收而减少投入,产出商品及其价值同步下降。我将这四种类型的生产的各自要素,进行增减与组合的模拟演示,结果发现,四种类型生产总共有56组变化组合形式。其中,由于维持型(GW/K)和高效型(GW↑/K)投入的资本总额都不变,这两种生产的要素变化组合形式和次数完全相同,二者只有一个分界点“GW”,维持型突破这一点就是高效型,高效型下降到这一点就是维持型;同样,扩展型(GW↑/K↑)和内耗型(GW/K↑)的资本总额投入都有增多,二者的生产要素变化组合形式和次数也完全相同,它们的分界点是“GW/K”,内耗型突破这一点就是扩展型,扩展型下降到这一点就是内耗型。这样,这四种类型生产的要素变化组合形式就可合并为维持和高效型、内耗和扩展型两类、三片、六框、二十八组(见生产要素组合表)。我还借助坐标系来观察四种类型生产的效益坐标,结果发现,四种类型的生产效益线在坐标中形成了一个半开放的正四边形。维持型的坐标是一点(K,GW);高效型的坐标从这点出发组成一条平行于Y轴(GW轴)的垂直上升线(其坐标点是K,GW+G′W′+G″W″+……,其中K是常数,GW是变数);内耗型是从维持型的坐标点出发组成的一条平行于X轴(K轴)的正向水平直线(其坐标点是K+K′+K″+……,GW,GW是常数,K是变数);扩展型从维持型的坐标点出发,组成一条内对角线,(其坐标点是K+K′+K″+……,GW+G′W′+G″W″+……,K和GW都是同步增长的变数)。扩展型的坐标线可在高效型和内耗型的坐标间作上下运动,其与X轴(内耗型坐标线)形成的角度的大小,可用公式tga=G′W′/K′表示。K越大,角越小,与内耗型线越接近甚至重合,G″W″越大,角越大,与高效型线越接近以至重合。以上模型很直观,但却揭示了过去被一些现象所掩盖的本来很简单的问题:在一定条件下,相同要素的不同组合,却可以产生不同的经济效果。“集约”可以产生高效,也可能产生内耗,生产发展而效益没有提高;“粗放”看来比较落后,但也可以产生高效。在上述四种类型的生产中,都有“粗放”和“集约”两种生产经营方式,实质问题,在于生产要素的组合及运行质量如何,在于讲不讲成本核算和增加积累,在于讲不讲效益和效率,讲不讲优化经营增长方式。我们应大力研究和发展高效型生产、改造提高扩展型生产,尽量杜绝维持型生产,淘汰和改革内耗型生产。生产剩余价值和剩余产品,是人类社会生产的绝对规律。要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和增值,衡量企业好坏的标准应该是效益和效率。如果一个社会不生产剩余价值和剩余产品,这个社会就不能前进。下面,我想结合实例,对高效型生产的要素变化与组合作一动态性探讨。高效型生产的前提是既要保证产出商品增多,又要在不增加总资本投入的情况下能保证积累的增长。

生产要素组合表

(一)在生产资料投入增多时(Cpm↑),有①V[,A]、V[,s]↓,②V[,A]↓、V[,s],③V[,A]↓、V[,s]↓三种变化组合形式。

①V[,A]、V[,s]↓,即保持活劳动力的投入不变,减少科技资本的投入,且科技资本的减数要等于生产资料资本投入的加数(│V[,s]↓│=Cpm↑)。把这一组合形式投入生产过程,情况该如何呢?有一个制造家俱的小木工厂,原每月可出产中档家俱4套,每套5000元,有资本总额10000元,其中房产、用具材料等生产资料流通费5000元,每月付工资3000元,用于设计、研制油漆和培训漆工等技术性资金2000元。该厂生产的基础数学程式是:GW(20000元)……K(10000元)=Cpm(5000元)+V[,A](3000元)+V[,s](2000元)。为了扩厂备料就按①V[,A]、V[,s]↓的组合形式进行再生产投入,减少科技投入1000元用之于扩厂备料,由于厂房宽敞,材料齐全及时,因而这个月增产一套家俱,结果是GW↑(20000元+5000元)……K(10000元)=Cpm↑(5000元+1000元)+V[,A](3000元)+V[,s]↓(2000元—1000元)。

②V[,A]↓、V[,s],即以降低劳动力的投入来增加生产资料的投入,同时,保持原有科技资本的投入不变。这个木工厂可将预计的5000元生产资料费和减少2个木工的工资,集中起来买一台锯木机和喷漆机用之于生产,保证产出提高和产品档次的提高(生产资料内有科技成份),结果是GW↑(6000元×6)……K(10000元)=Cpm↑(5000元+1000元)+V[,A]↓(3000元—1000元)+V[,s](2000元)。

③V[,A]↓、V[,s]↓,即以适度同时降低劳动力和科技资本的投入来扩厂、备料和添置机械设备,GW↑……K=Cpm↑+V[,A]↓+V[,s]↓(│V[,A]↓+V[,s]↓│=Cpm↑)。上述木工厂就可有此组合运动。

(二)在生产资料投入不变时,则有①V[,A]↑、V[,s]↓,②V[,A]↓、V[,s]↑,③V[,A]、V[,s]三种组合形式。

①V[,A]↑、V[,s]↓,即以降低科技资本的投入来提高劳动力的投入(V[,A]↑=│V[,s]↓│)。如某搬运大队承接了两个乡各有1000吨公粮的转动业务,且运费相等,其中甲乡有通汽车的公路,乙乡则无公路可行。该队对乙乡则采取①V[,A]↑、V[,s]↓的组合方案,增加劳动力的投入,组织人力转运,即GW↑……K=Cpm+V[,A]↑+V[,s]↓。对甲乡应采取②V[,A]↓、V[,s]↑的组合方案,租用汽车,聘请司机,即GW↑……K=Cpm+V[,A]↓+V[,s]↑。如还有类似的转运业务,则可分别采取如同甲、乙两乡的组合形式:GW↑……K=Cpm+V[,A]+V[,s]。

(三)在生产资料投入减少时(Cpm↓),则有①V[,A]↑、V[,s],②V[,A]、V[,s]↑,③V[,A]↑、V[,s]↓,④V[,A]↓、V[,s]↑,⑤V[,A]↑、V[,s]↑五种组合。

①抗战中期,长沙卷烟业一度兴盛,其生产就是采用①V[,A]↑、V[,s]的组合形式,以增加劳动力的投入,降低机器、厂房等生产资料的投入,并保持科技资本不变来增加产出的:GW↑……K=Cpm↓+V[,A]↑+V[,s]。(当时的纺织也是如此)。

②现在,长沙卷烟厂生产高档白沙烟,就采用②V[,A]、V[,s]↑的组合形式,以减少生产资料的投入来增加科技资本投入,引进德国的先进卷烟技术和设备而达到高效的,GW↑……K=Cpm↓+V[,A]+V[,s]↑。

③现在的一些时令服装厂,一般采用③V[,A]↑、V[,s]↓的组合形式,以降低生产资料(宿舍、厂房、缝纫机等设备)的投入,减少科技资本的投入(如设计、表演、广告、研制新产品,引进先进设备和技术)、增加廉价的手工劳动力投入来达到高效的:GW↑……K=Cpm↓+V[,A]↑+V[,s]↓。│Cpm↓+V[,A]↓│=V[,s]↑。

④现在的打字复印社采用的是④V[,A]↓、V[,s]↑这种方式,即以少买旧式机械打字机和少聘手工手字员,而去买一以电脑打字机和静电复印机、培训精干技术人员的组合形式来增产增收的:GW↑……K=Cpm↓+V[,A]↓+V[,s]↑。│Cpm↓+V[,A]↓│=V[,s]↑。

⑤现在有的农民建筑队采用的是⑤V[,A]↑、V[,s]↑的组合方案,既无宿舍食堂又无厂房和设备,接到业务后,临时搭棚、请工、租技术、租设备,或临时培训技术人员,也能完成一项基建或装修任务:GW↑……K=Cpm↓+V[,A]↑+V[,s]↑。

以上分析向我们展示了劳动生产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相统一的规律,表明了各生产要素在高效型生产中变化组合(既有集约组合,又有粗放组合)运动的相互关系和作用,说明了科学技术是一种具体的生产要素和生产资本。它告诉我们,在社会生产过程中,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是提高生产效益和效率的具体途径。只要我们能依具体情况而优化组合,运用切实可行的经营增长方式就能达到高效的目的。因为真正的社会生产,其生产资本是从市场中来,到市场中去,在市场中发展壮大的。

标签:;  ;  ;  ;  

经济增长方式与生产要素的结合_经济增长方式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